新書推薦: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09.8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6.2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7.4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43.4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HK$
87.4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HK$
55.8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HK$
77.3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HK$
89.4
|
內容簡介: |
本辑《文化研究》以一篇特稿及三组专题讨论,体现了集刊理念。
历史叙事中,媒介始终是一个不可缺失的维度,影视、动漫、网络小说、电子游戏、装置艺术、新媒体艺术、交互性艺术等新媒介不断出现,带来了引人瞩目的文化景观。为此,推出特稿《再媒介化》,为文化研究拓展领域。专题一“新媒介技术与亚文化表征”,聚焦互联网社会中蓬勃生长的各种亚文化现象,试图跳出“抵抗/收编”模式,从本土化的经验和视野出发,探究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在新媒介技术情境下所呈现的新文化表征。专题二“空间理论与文化表征”,旨在从不同侧面呈现空间与文化在当下的交互作用,以及由此衍生的复杂表征形态。专题三“空间叙事设计”,对设计领域中空间叙事的历史脉络、核心价值、基本要素和方法体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
“其他来稿”也是本辑的特色。所选稿件内容丰富,涉及伯明翰学派理论脉络、集体叙事实践和口传文学表演、传媒艺术的科技性、女性青年亚文化、加速问题和多屏共生时代的真实感塑造。这些文章从不同向度出发,共同丰富了文化研究的研究范式和知识谱系。
|
關於作者: |
周宪,南京大学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主要学术兴趣集中在文化研究、美学和文艺书等方面。
|
目錄:
|
特稿
再媒介化 杰·大卫·博尔特、理查德·格鲁辛 著 张斌 译
专题一新媒介技术与亚文化表征
主持人语 曾一果
走出亚文化理论的迷思
——基于数字时代网络亚文化的探讨 王敏芝
协商、调适与认同的转向
——亚文化网综《中国有嘻哈》的文化新表征 曾一果 肖英
《乐队的夏天》的“亚文化狂欢” 刘茉琳
“阿中哥哥”:一种新政治隐喻的粉丝情感逻辑与文化表征 张建敏
专题二空间理论与文化表征
主持人语 毛娟
“空间转向”与当代“文化空间”的重构 毛娟 雷绍湖
空间表征中的性别政治 叶家春
差异的共生——比较视域下的空间批评与文学地理学 闫小芹
专题三空间叙事设计
主持人语 陆邵明
空间叙事设计的理论脉络及其当代价值 陆邵明
设计事理学:工业设计的中国方案 柳冠中
空间剪辑:电影视域下城市文化的叙事营造 理查德·科克 刁嘉辉
空间叙事设计理论在中国的移植与实践 陈月莹 陆邵明
其他来稿
伯明翰学派女性文化研究的历史与逻辑 戴雪红 周丹丹
理查德·霍加特与文化研究的进路
——以《识字的用途》为中心 庞弘
补论传媒艺术的科技性 刘俊
电视:后现代社会的文化之镜 洪涛
以讲述生命故事为方法:集体叙事实践、创伤疗愈与社会介入 袁梦倩
论口传文学的表演性 朱全国 肖艳丽
加速问题的生存美学探微 徐君 王洪岳
多屏共生时代屏幕叙事的真实感塑造
——兼论元屏幕叙事的可能性 林晓琳
选秀里的歌词:女性青年亚文化研究的新文本 何嘉欣
征稿启事
|
內容試閱:
|
主编的话
周宪 周计武
新的一辑《文化研究》又和大家见面了。
自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暴发,迄今已一年有余。回顾过去的一年多时间,从初遭遇病毒时的紧张、无措,到全国各地病例的陆续“清零”;从一开始的惶恐和焦虑,到逐渐学会与病毒在长期的斗争中共同生活。新冠肺炎疫情使我们置身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中,但也为我们带来重新理解这个世界的契机。作为一种具有强烈当下性和参与性的研究方法,文化研究以直面现实、回应并解答现实生活中涌现的新挑战和新问题为己任。相信在“后疫情”的语境下,文化研究将继续践履其应尽之职责,引导我们穿透日常生活波澜不惊的表象,从中发掘出当代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的更深刻转变。
本辑《文化研究》依循既往的办刊理念,收录了一篇特稿,三组专题讨论,以及其他若干来稿。
在关于人类文明的历史叙事中,媒介始终是一个不可缺失的维度。尤其是在当下,随着技术手段的持续演进,影视、动漫、网络小说、电子游戏、装置艺术、新媒体艺术、交互性艺术等新媒介形态的不断出现,引人瞩目的文化景观也在不断呈现。为此,我们特别推出了美国学者杰·大卫·博尔特和理查德·格鲁辛的一篇著名论文《再媒介化》。其中,两位学者提出,媒介文化中存在着由“直接性”和“超媒介性”的双重诉求所带来的悖论,而“再媒介化”,即新媒介对传统媒介内容的转化,则成了这种悖论的补充。由此,两位学者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介并未与传统媒介截然断裂,相反,在新旧两种媒介之间依然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在新兴媒介不断冲击传统生活方式的当下,这篇论文将带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专题一“新媒介技术与亚文化表征”,聚焦互联网社会中蓬勃生长的各种亚文化现象,试图跳出西方亚文化研究中经典的“抵抗/收编”模式,从本土化的经验和视野出发,探究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在新媒介技术情境下所呈现的新文化表征。王敏芝基于媒介建构、场景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