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2.2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2.8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HK$
99.7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2.1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HK$
98.6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編輯推薦: |
本书研究西方主流媒体中所涉及的政治、经济、军事、体育、文化和科技新闻中刻画的中国形象,从而揭示新闻语篇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本书面向从事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广大英语教师,以及新闻传播学的相关研究者。
|
內容簡介: |
批评语言学理论以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为基础进行文本分析,研究新闻语篇微观层次的语言特征,如及物性、形态、名物化、被动化、互文性、情态、主位,以及微观的话语策略,揭示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的互动关系,对现实有较强的关照性。本书以《纽约时报》和《金融时报 》《泰晤士报》过去近40年间的涉华报道为研究对象,研究上述三家报纸媒体过去近40年的涉华报道,研究这些报道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和科技等主题中所呈现的报道数量的变化,以及其文本中所呈现的中国形象,揭示及其意识形态根源。这将有利于中国改进和调整对外交往策略,从而树立热爱和平、维护正义、合作共赢、和平发展的大国形象。
|
關於作者: |
焦俊峰,女,研究生学历,曾为浙江理工大学英语教师,现为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专业方向为英语语言学,主要教授专业英语。主持教育部青年项目1项:基于批评语言学理论和英语新闻语篇的中国形象研究,(省部级 13YJC740037,结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批评性话语分析与西方英语新闻语篇中“浙江形象”的解读,(省部级14NDJC203YB,结题);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1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对高校形象塑造的影响研究(省部级重大 201510338018,结题优秀)。 出版著作《专门用途英语写作理论与实践》。
|
目錄:
|
章绪论1
节研究背景1
第二节研究意义9
第二章文献综述11
节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与应用研究11
第二节中国国家形象研究20
第三章理论框架30
节意识形态与新闻语篇30
第二节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与新闻语篇38
第三节研究设计45
第四章《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中国形象解读49
节《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简介(约1980—2017)49
第二节《纽约时报》涉华报道文本特征(约1980—2017)50
第三节《纽约时报》涉华报道中的中国形象64
第四节《纽约时报》涉华报道语篇(选译)71
第五章《金融时报》涉华报道的中国形象解读93
节《金融时报》涉华报道简介(约1980—2017)93
第二节《金融时报》涉华报道文本特征(约1980—2017)94
第三节《金融时报》涉华报道中的中国形象99
第四节《金融时报》涉华报道语篇(选译)105
第六章《泰晤士报》涉华报道的中国形象解读120
节《泰晤士报》涉华报道简介(约1980—2017)120
第二节《泰晤士报》涉华报道文本特征(约1980—2017)121
第三节《泰晤士报》涉华报道中的中国形象129
第四节《泰晤士报》涉华报道语篇(选译)133
第七章英美媒体涉华报道案例分析142
节中国经济形象142
第二节中国文化形象172
第三节中国区域形象——浙江190
第八章结论206
节研究与发现206
第二节思考与建议208
附录211
|
內容試閱:
|
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国内发生的各类事件、举行的重要会议或活动、国家管理中的各项事务及各类政策和举措等,均吸引了西方媒体的关注,而且关注度逐年提高。但是,地域、文化的差异,以及社会制度、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固有分歧使得西方媒体长期以来带着先见、成见乃至偏见报道中国事务。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某些西方大国企图遏制中国,导致西方媒体在涉华报道中不乏误读,甚至通过歪曲事实等方式,肆意诋毁中国形象。许多英语新闻语篇貌似客观公正,实则从西方国家的立场含而不露地表达其意识形态。西方媒体带有偏见的新闻话语会严重误导广大读者,对国际媒体受众客观公正地认知中国形象造成了严重障碍,不利于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更不利于中国形象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目前,对西方媒体中中国形象的现有研究多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分析新闻报道的频数、议题、议程和框架,从而总结出西方媒体对中国新闻报道所呈现的特征。这种研究范式虽然有助于从宏观层面了解西方媒体对中国新闻报道的趋势和走向,但是,从微观层面而言,对这些新闻话语语言特征以及话语策略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亟待加强。本书以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以西方主流媒体英语新闻语篇为语料,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阐明新闻语篇中语言表达与所反映的意识形态和权势三者之间的关系,解读“被塑造”的中国形象,揭示因西方媒体误读、扭曲而造成的外部世界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从而尝试对中国形象进行合理修复。此外,本研究也有助于丰富国内学界关于中国国家形象媒体话语构建模式的研究,对维护中国的正面国际形象和提升中国的国际声望、推动中国的“和平崛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书共分八个章节。章为绪论,介绍本书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主要从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应用研究和中国国家形象媒体塑造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第三章以意识形态和批评话语分析为理论基础,构建本书新闻语篇研究的理论框架;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为文本研究,从媒体、时间和主题等维度对《纽约时报》《金融时报》《泰晤士报》等报纸媒体的涉华报道进行定量研究,并分别选译了三家媒体的部分涉华报道;第七章为案例分析,分别从“中国经济形象”“中国文化形象”“中国区域形象———浙江”三个方面,对相关文本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第八章为本书的结论部分,为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提出意见和建议。本书承蒙江汉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基金、浙江理工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而得以出版,作者在此谨表谢忱! 焦俊峰 2020 年 8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