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HK$
109.8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9.8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HK$
87.4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88.5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HK$
236.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HK$
93.2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HK$
337.5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HK$
80.2
|
編輯推薦: |
平易近人的语言
活力四射的设计
全面解读人类文明史上的经典思想
精彩展现伟大人物们的智慧之光
一本书读懂天文学,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
精装、全彩,极具阅读与收藏价值。
《DK天文学百科(全彩)》是《DK“人类的思想”百科丛书》的一本。本丛书由著名的英国DK出版社授权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是介绍全人类思想的百科丛书。该丛书以人类自古至今各领域的人物和事件为线索,全面解读各学科领域的经典思想,是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不二之选。
无论你未涉足某类学科,或有志于踏足某领域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还是已经成为专业人士,这套书都会给你以智慧上的引领和思想上的启发。读这套书就像与人类历史上的伟大灵魂对话,让你无不惊叹与感慨。
该丛书包罗万象的内容、科学严谨的结构、精准细致的解读,以及全彩的印刷、易读的文风、精美的插图、优质的装帧,无不带给你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是一套独具收藏价值的人文社科类经典读物。
“人类的思想”百科丛书适合10岁以上人群阅读。
|
內容簡介: |
《DK天文学百科(全彩)》内容简介:我们如何丈量宇宙?视界又在哪里?什么是暗物质?自诞生之初,人类就一直在仰望星空,试图了解它。几个世纪以来,为了理解宇宙及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天文学不断将人类知识的前沿推向宇宙早期。《天文学百科》一书,语言通俗易懂,利用简短精辟的解释突破专业术语的束缚,通过循序渐进的图表阐释复杂的理论,借助引用的名言让人们对天文发现记忆犹新,采用诙谐的插图强化我们对宇宙的理解。无论你对天文学这门学科的掌握程度如何,无论你是狂热的学生还是博学多识的专家,你都会从这本书中得到无尽的启发。
|
關於作者: |
英国DK出版社是国际知名的出版社,全球视觉工具书的著名品牌,成立于1974年,其愿景是创作既有视觉冲击力又包含丰富信息的图书,使读者能够理解每一个主题。DK图书被认为是从生到老不断学习的生活指南,其科普、百科、生活等图书畅销全球。
英国DK出版社是国际知名的出版社,全球视觉工具书的著名品牌,成立于1974年,其愿景是创作既有视觉冲击力又包含丰富信息的图书,使读者能够理解每一个主题。DK图书被认为是从生到老不断学习的生活指南,其科普、百科、生活等图书畅销全球。
|
目錄:
|
10 前言
一、从神话到科学(公元前600年—1550年)
20 地球显然是不动的
地心说宇宙模型
21 地球绕太阳以圆轨道公转
早期日心说宇宙模型
22 随时间运动的二分点
移动的恒星
23 月球的光辉来自太阳的光芒
月球理论
24 所有对天体理论有用的东西
知识巩固
26 静止的星星统一向西运动
地球自转
27 夜空中的一小片云
绘制星系地图
28 中国新历法
太阳年
30 重新观测托勒密星表的所有恒星
改进的设备
32 最终太阳被置于宇宙的中心
哥白尼模型
二、望远镜革命(1550年—1750年)
44 我发现了一颗不同寻常的新恒星
第谷模型
48 刍藁增二是颗变星
一类新恒星
50 最正确的行星运动轨道是椭圆形的
椭圆形轨道
56 眼睛告诉我们有四颗卫星在绕着木星运动
伽利略的望远镜
64 太阳中心的完美圆斑
金星凌日
65 土星的新卫星
观测土星环
66 用引力解释行星运动
引力理论
74 我预测这颗彗星将会在1758年再次出现
哈雷彗星
78 19世纪最杰出和最有用的发现
恒星光行差
79 南天星表
绘制南天星图
三、从天王星到海王星(1750年—1850年)
84 我发现它是一颗彗星,因为它改变了位置
观测天王星
86 恒星的亮度变了
变星
87 银河系是居所,星云是城市
梅西耶天体
88 打造天堂
银河系
90 空中飞来的岩石
小行星和陨石
92 上天的机制
引力扰动
94 我推测那可能是比彗星更好的东西
谷神星的发现
100 覆盖全天的巡天
南天半球
102 恒星的视运动
恒星视差
103 太阳黑子周期性现身
太阳表面
104 发现一种旋涡状的排列
检查星云
106 你所指的位置上确实存在行星
海王星的发现
四、天体物理学的崛起(1850年—1915年)
112 我们可以在太阳大气中找到钠
太阳光谱
113 通过光谱将恒星分组
分析星光
114 大量发光气体
星云的性质
116 太阳的黄色日珥不同于任何类地行星上的火焰
太阳辐射
117 遍布河床网络的火星
描绘火星表面图
118 为恒星拍照
天体摄影
120 恒星的精确测量
恒星星表
122 恒星光谱分类可以揭示它们的年龄和大小
恒星特征
128 存在两种红色恒星
分析吸收线
129 太阳黑子有磁性
太阳黑子的性质
130 宇宙距离尺度的关键
丈量宇宙
138 恒星是巨星或者矮星
完善恒星分类
140 来自太空的穿透性辐射
宇宙线
141 一颗白色、炽热但暗弱的恒星
发现白矮星
五、原子、恒星和星系(1915年—1950年)
146 时间、空间和万有引力与物质无关
相对论
154 相对论的精确解预言了黑洞
时空曲线
156 旋涡星云是恒星系统
旋涡星系
162 恒星主要由氢和氦构成
恒星组分
164 我们的星系正在旋转
银河系的形状
166 物质湮灭的缓慢过程
恒星内部的核聚变
168 没有昨天的一天
宇宙的诞生
172 宇宙向四面八方膨胀
银河系之外
178 白矮星存在质量上限
恒星的生命周期
179 射电宇宙
射电天文学
180 在爆炸中转变成一颗中子星
超新星
182 恒星能量来源于核聚变
能源生产
184 行星轨道之外的彗星宝库
柯伊伯带
185 星系中心的活动区域
星系核与辐射
186 月球和地球的物质匹配得太完美了
月球的起源
188 飞翔的望远镜将获得重要的新发现
空间望远镜
196 原子核的创造用时不到一个小时
原初原子
198 恒星是化学元素加工厂
核合成
200 恒星形成的地点
致密分子云
六、宇宙新窗口(1950年—1975年)
206 太阳系周围的一大片云
奥尔特云
207 彗星是脏雪球
彗星的组成
208 开启通往星星之路
人造卫星的发射
210 搜索星际通信
射电望远镜
212 陨石在撞击中蒸发
探究陨石坑
213 太阳响声如铃
太阳的振动
214 来自太阳系外的X射线源是最佳的解释
宇宙辐射
218 比星系更亮,看起来却像颗恒星
类星体与黑洞
222 爆炸创世留下的海洋低语
搜寻大爆炸
228 寻找地外文明就是寻找我们自己
其他星球上的生命
236 它一定是某种新的恒星
类星体与脉冲星
240 随时间而变的星系
理解恒星演化
242 我们选择登月
太空竞赛
250 气体尘埃盘形成了行星
星云假说
252 只有用非常大的探测器才能看到太阳中微子
霍姆斯塔克实验
254 看不见的恒星
发现黑洞
255 黑洞发出辐射
霍金辐射
七、科技的胜利(1975年—现在)
260 巨行星之旅
探测太阳系
268 看不见的大部分宇宙
暗物质
272 负压力产生反重力
宇宙膨胀
274 星系似乎位于泡沫状结构的表面
红移巡天
276 恒星是由内而外形成的
巨分子云内部
280 时间褶皱
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286 柯伊伯带是真实存在的
探索海王星之外
288 大多数恒星由行星环绕
系外行星
296 史上最具雄心的宇宙地图
数字天空视图
297 我们的银河系有一个巨大的中央黑洞
银河系的心脏
298 宇宙膨胀正在加速
暗能量
304 回到135亿年前
研究遥远的恒星
306 我们的任务是在彗星上着陆
了解彗星
312 狂暴中诞生的太阳系
尼斯模型
314 太阳系奇异天体的特写镜头
研究冥王星
318 火星实验室
探索火星
326 天空巨眼
遥望太空
328 穿越时空的涟漪
引力波
332 天文学家名录
340 词汇表
344 原著索引
352 致谢
|
內容試閱:
|
纵观历史,天文学的目标始终是了解宇宙。在古代,天文学家不断遇到难解的谜团,在繁星满天的背景下行星以何种方式又为什么运动?神秘彗星出现的意义是什么?太阳和星星为什么看起来如此遥远?而今天,重点已转向有关宇宙如何起源、由什么构成以及如何演化等新问题。宇宙的组成部分,如星系、恒星和行星在大框架下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以及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是人类仍在努力回答的问题。
走近天文学
令人困惑的宇宙问题总能激发出伟大的思想。数千年来,它们不断激发人类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思维,推动着哲学、数学、技术和观测方法开创性的发展。正当一项新的突破似乎能解释引力波时,另一项发现又引出了一个新的难题。通过望远镜和各种探测器,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宇宙的组成,然而我们最大的发现之一恰恰是我们完全无法理解的问题:超过95%的宇宙物质是以暗物质和暗能量形式存在的。
天文学的起源
今天,仍有很多人对夜空几乎一无所知。在地球上许多人口密集的地区,我们看不到它,因为人造光掩盖了星星微弱而奇妙的光芒。20世纪中叶,成规模的光污染已经产生。过去,天空中星图、月相和行星的运行轨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一部分,也是永恒的奇迹之源。
在一个真正漆黑的夜晚,当人们第一次看到晴朗的夜空时,很少会有人不为之动容。我们的祖先被好奇和敬畏所驱使,在他们头顶的天穹中努力寻找秩序和意义。天空的神秘和宏伟被用精神和神性来解释。然而与此同时,周期的有序性和可预测性在标记时间的流逝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考古学提供的大量证据表明,即使在史前时期,天文现象也是世界各地的文化资源。在没有书面记录的地方,我们只能推测早期社会的知识和信仰。现存最古老的书面天文记录来自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也就是今天的伊拉克及其邻近区域。刻有天文信息的泥版文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一些星座(恒星群)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神话,这些神话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公元前2000年以前。
天文学和占星术
美索不达米亚的古巴比伦人非常重视占卜。对他们来说,行星是神的象征。行星神秘的踪迹和天空中不寻常的事情都是神出现的征兆。古巴比伦人把它们与过去的经验联系起来以寻求解释。在他们的认知中,长期详细的记录对于建立天上和地上的联系至关重要,而解释占星术始于公元前6世纪。占星术图表显示了太阳、月亮和行星在黄道十二宫的某些关键时刻出现的位置,而这事关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一个人的出生。
在大约2,000年的时间里,占星术(利用天体的相对位置来追踪人类生活和历史的进程)和它所依赖的天文学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占星术,绝非纯粹的好奇心,它的必要性证明了人们对天空的观察是正确的。然而,从17世纪中叶开始,天文学作为一项科学活动与传统占星术产生了分歧。今天,天文学家拒绝占星术,因为它没有科学依据,但他们有充分的理由感谢过去的占星家为他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录。
时间和潮流
曾经用于占星术的系统天文观测开始作为计时和导航的手段,并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世界工业化的演进和国际贸易的增长,各国有非常实际的理由——民用的和军事的——建立国家天文台。几个世纪以来,只有天文学家才拥有世界时间记录的技能和设备。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中叶原子钟的出现。
人类社会围绕着三个自然的天文钟来调节自己: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即为一天;地球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月相的循环。地球、太阳和月球在空间中的相对运动也决定了海洋潮汐的时间和大小,这对沿海地区和海员来说至关重要。
天文学在航海方面也发挥了同样重要的作用,恒星就像一个框架式的参考点,在海上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如果云允许的话)。1675年,英国国王查尔斯二世在伦敦附近的格林尼治建立了皇家天文台。第一位皇家天文学家约翰·弗拉姆斯蒂德接到的指示是,要全身心投入“完善航海艺术”所需的观测中。
到了20世纪70年代,天文学作为导航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被放弃了,取而代之的是人造卫星,它创造了一个全球定位系统。
天文学的目的
研究天文学和空间科学的实际原因可能已经有所改变,但仍然存在。例如,天文学需要评估我们的星球在太空中面临的风险。20世纪60年代,“阿波罗号”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了一些标志性的照片,如“地出”和“蓝色大理石”,没有什么比这些照片更有力地说明了地球表面的脆弱。这些照片提醒我们,地球是一颗漂浮在太空中的小行星。作为地球上的居民,大气和地球磁场提供的保护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安全,但实际上,我们受制于严酷的太空环境,受到高能粒子和辐射的冲击,并有与巨石块相撞的危险。我们对这种环境了解得越多,就能越好地应对它带来的潜在威胁。
宇宙实验室
研究天文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宇宙是一个巨大的实验室,可以用来探索物质、时间和空间的基本性质。在宇宙中,时间、大小和距离的尺度,以及密度、压力和温度的极值,都远远超出了我们可以在地球上轻易模拟的条件。在地球上进行的实验既不可能验证黑洞的预测性质,也不可能观察恒星爆炸时的情况。
天文观测惊人地证实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正如爱因斯坦自己所指出的,他的理论解释了水星轨道的明显异常,而牛顿的引力理论在这一点上失败了。正如相对论所预测的那样,1919年,阿瑟·爱丁顿利用日全食观察了星光穿过太阳的引力区域时如何偏离直线路径。后来相对论再一次得到验证,1979年,人们发现了引力透镜的第一个例证,由于在视线方向上存在一个星系,类星体的图像呈现重影。爱因斯坦理论在2016年得到了验证,人类首次探测到了引力波,这是两个黑洞相融产生的时空结构中的波动。
何时去观测
科学家用来检验想法和寻找新现象的主要方法之一是设计实验并在受控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除了太阳系——它离我们很近,可以进行机器人实验——天文学家们不得不适应被动收集者的角色,收集偶然到达地球的辐射和基本粒子。天文学家所掌握的关键技能是,对观测的对象、方式和时间做出明智的选择。例如,正是通过对望远镜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天文学家才得以测量星系的自转。而这又反过来引发了出乎意料的发现——不可见的暗物质一定存在。以这种方式,天文学对基础物理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天文学的范畴
直到19世纪,天文学家还只能绘制出天体的位置和运动图。这使得法国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842年指出,永远不可能确定行星或恒星的组成。大约20年后,光谱分析的新技术使研究恒星和行星的物理性质成为可能。为了将这一新领域与传统天文学区分开来,人们发明了一个新词:天体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在20世纪成为研究宇宙的众多学科之一。天体化学和天体生物学是较新的分支。它们结合了宇宙学(研究宇宙整体的起源和演化)和天体力学(天文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天体的运动,特别是在太阳系中的运动)。行星科学一词包括对地球在内的行星研究的各个方面。太阳物理学是另一门重要的学科。
技术和创新
随着与宇宙万物(包括地球)相关的许多分支学科的诞生,天文学一词的含义已再次演变为一个涵盖整个宇宙研究的集合名称。然而,有一门与宇宙密切相关的学科不属于天文学范畴,那就是空间科学。它是技术和实际应用的结合,伴随着20世纪中叶“太空时代”的到来而蓬勃发展。
协作的科学
每一个探索太阳系世界的空间望远镜和任务都利用了空间科学,所以有时很难把它与天文学分开。这只是一个例子,说明其他领域的发展,尤其是技术和数学的发展,在推动天文学向前迈进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天文学家们很快就开始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比如望远镜、摄影、探测辐射的新方法、数字计算和数据处理。天文学是“大科学”的缩影——一个大规模的科学合作。了解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是我们了解自己的核心,例如了解维持生命的行星——地球的形成、形成太阳系的化学成分的产生,以及整个宇宙的起源。天文学是我们解决这些大问题的途径。
从神话到科学
公元前600年–1550年
现代天文学的建立,传统上始于古希腊及其殖民地。在邻近的美索不达米亚,虽然古巴比伦人已经非常精通于使用复杂的算术进行天体预测了,但他们的天文学根植于神话,专注于预测未来。对他们来说,天空是神的领域,超出了人类理性研究的范畴。
相比之下,古希腊人试图解释他们在天空中观察到的现象。普遍认为米利都的泰勒斯(约公元前624—公元前546年)是第一位相信可以通过逻辑推理来揭示自然中不变原则的哲学家。两个世纪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理论在16世纪之前一直支撑着整个天文学。
亚里士多德的信仰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两人都受到毕达哥拉斯及其追随者的思想的影响。他们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宇宙”,而不是“混沌”,这意味着它是以一种理性的方式排列的,而不是不可理解的。
亚里士多德说,与人类经历的世界不同,天堂是不变和完美的,他的理论是符合普遍“常识”的。除此之外,这意味着地球是静止的,是宇宙的中心。虽然他的理论本身并不完全自洽,但在当时是被广为接受的整体科学思想框架,并且随后被纳入了基督教神学。
几何秩序
从数学上讲,古希腊天文学大部分建立在几何运动上,尤其是被认为最完美的圆周运动的基础上。为了预测行星的位置,人们建立了精细的几何模型,将圆周运动组合起来。150年,在亚历山大工作的天文学家托勒密编纂了希腊天文学的最终纲要。然而,到500年,希腊人对天文学的研究已经失去了动力。实际上,在托勒密之后的近1,400年里,天文学中并没有出现重大的新思想。而另一边,在欧洲天文学没有什么进展的数个世纪中,伟大的文化在中国、印度和伊斯兰世界发展起了自己的传统。中国、日本和阿拉伯国家的天文学家记录了形成著名的蟹状星云的金牛座1054超新星。虽然它比金星亮得多,但欧洲却没有关于它出现的记录。
学习的传播
最终,希腊的科学通过一条迂回的道路回到了欧洲。从740年起,巴格达就成了伊斯兰世界的学习中心。托勒密的著作被翻译成阿拉伯语,并因其阿拉伯语书名而被称为《天文学大成》。12世纪,许多阿拉伯语文本被翻译成拉丁文, 因此许多希腊哲学家以及伊斯兰学者的著作传到了西欧。
15世纪中叶,印刷机的发明拓宽了人们获取书籍的渠道。1473 年出生的哥白尼一生都在收集书籍,包括托勒密的作品。在哥白尼看来,托勒密的几何结构没有达到之前古希腊哲学家们所认为的标准:通过寻找简单的基本原理来描述自然。哥白尼直觉上认为,以太阳为中心的理论可以产生一个简单得多的系统,但最终不愿放弃圆周运动的他没有获得真正的成功。然而,他提出的物理定律实实在在地支撑着天文思想到达了一个关键的时刻,从而奠定了望远镜革命的基础。
11.媒体评论
“天文学是最早出现的学科之一,本书以时间为线,通过列举大事件,清晰地展示了人类3000年来从神话走向现代卓越成就的天文学发展史。高质量的原著及流畅准确的翻译更为本书添色。”——苟利军,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北京天文学会副理事长
《“人类的思想”百科丛书》通过诙谐灵动的插图和简洁平实的语言,对高深的思想和杰出的智慧予以精准的诠释,让你在阅读与学习中体验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美国观察者网站(Examiner.com)
本从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将专业深奥的知识和理论化为形象易懂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同时配有思想导图、示意图和插图,以易看易读易理解的方式,完美地呈现了人类伟大智慧的结晶。——美国《Booklist》杂志
每本书都展现了超过100个世界上有影响力的思想及它们的缔造者为人类所做的贡献。本丛书内容简洁有力,形式多样,可读性很强,超越了普通教科书的平铺直叙、枯燥乏味,能让青少年在轻松阅读的同时,享受一场人类智慧的饕餮盛宴。——美国《青年之声》杂志
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文明与现代化的是那些走在我们认知水平前列的先知先觉的思想家。他们的智慧和思想或者产生于千百年以前,或者正指导着当代的思想运动。相信,这套丛书会带给我们一抹抹人类耀眼的智慧之光。——罗先勇,中国报道杂志社副总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