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马拉松名将手记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决战
》
售價:HK$
79.4
《
大家小书 译馆 骑士:历史与文化
》
售價:HK$
56.4
《
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百岁老人季羡林的人生智慧(读完季羡林,我再也不内耗了)
》
售價:HK$
56.9
《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售價:HK$
34.3
《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售價:HK$
135.7
《
我们为何建造(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HK$
89.7
《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售價:HK$
79.4
《
家书中的百年史
》
售價:HK$
79.4
|
編輯推薦: |
1.坚决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缅怀民族英雄左宗棠大器晚成,克太平军,平西捻,战功卓著;68岁抬棺西征,收复新疆,迫使俄国归还伊犁,使六分之一的国土回归祖国怀抱;他苦谏清廷在新疆、台湾设省,实行塞、海并重,守内防外的边防政策。无往不利的功勋背后是他坚守国家、民族利益的决心,是他呕心沥血、身先士卒的结晶。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在政治上,左宗棠坚决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在军事上他眼光长远,兴办洋务,创办江南造船厂,通筹海防,使近代海军雏形初现;在经济上,他运筹帷幄,推行社会改革,重文教兴学堂,重农而不轻商,振兴民族工业。由于他的务实肯干,晚清时期的每一件大事只要有他参与,总能完美收场。 3.名人背书 林则徐与左宗棠的“湘江夜话”,对左宗棠一生影响颇大,故我们聘请了林则徐六世嫡孙女林岷教授作序推荐。林岷,林则徐六世嫡孙女,毕业于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曾任教于中国戏曲学院,现已退休。已出版《历史与戏剧的碰撞》《中国历史大事本末》等作品。 4.本书写作特点 本书以近代世界格局为经,以左宗棠的家庭、成长、事业、婚姻、家风为纬,以史实为依据,全面描述了左宗棠跌宕起伏的个人事迹,立体展现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本讲述晚清战神左宗棠的图书。左宗棠积代寒素,科举屡试不第,贫穷落魄,以倒插门形式结婚生子,但他“身无半亩,心忧天下”,壮怀激烈,一边四处奔波忙于生计,一边遍读史书、杂书,精通兵法等,并关注政治大局,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他毅然决然挺身而出,凭借卓越才能在晚清政坛建功立业,成为封疆大吏,后来更是力主收复新疆,挥师西征,成功收复新疆,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再后来,力促抗法,坐镇福建,支援抗法,名垂青史。本书史料丰富,通俗易懂地讲述左宗棠传奇的一生。
|
關於作者: |
林钧一:历史钻研者,左宗棠忠实粉丝。平生嗜书,好览文史哲著作,对中外名人传记尤为喜欢,剖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动机,探索历史事件的根源,探寻历史人物对社会的影响。
|
目錄:
|
第一章 科场受挫,潜心求学
一、年少有大志
二、艰难的科举之路
三、知行合一的“湘上农人”
第二章 受荐入幕,初露锋芒
一、决意出山
二、助解两湖危局
三、备受信任的巡抚高参
四、内清回境,外援五省
五、樊燮构陷风波
第三章 襄办军务,独当一面
一、投奔曾国藩
二、奉命募练楚军
三、皖赣的“救火队员”
第四章 浙闽用兵,肃清残敌
一、督办浙江军务
二、连克坚城
三、收复浙江全境
四、闽粤督剿
第五章 兴办洋务,自谋船政
一、力倡设厂造船
二、创办福州船政局
第六章 陕甘剿捻,屡败屡战
一、谋定而后动
二、疲困的剿捻行动
第七章 且剿且抚,平息回乱
一、“先威后抚”之计
二、剿抚兼施,各个击破
三、攻取金积堡
四、艰难进剿河州
五、克复西宁
六、肃州攻坚战
第八章 高瞻远瞩,寸土必争
一、伊犁危机
二、海防与塞防之辩
第九章 西征新疆,收复失地
一、组调西征军
二、因地制宜办粮务
三、阿古柏的覆灭
四、收复南疆八城
五、失而复得的伊犁
第十章 惠泽西北,为民谋利
一、兴办近代工业
二、发展农牧业
三、减赋税劝文教
第十一章 入值军机,总督两江
一、入京辅政
二、整顿两江要务
三、加强江海防务
四、力主抗法援越
第十二章 虽胜犹败,遗恨平生
一、复入军机
二、督办福建军务
三、憾辞人世
附录一 左宗棠的婚姻
附录二 左宗棠家教及其后代
附录三 左宗棠与曾国藩及其后代关系
|
內容試閱:
|
“绝口不谈和议事,千秋唯有左文襄。”
左宗棠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改革家,他战功卓著,注重教育,积极创办近代军用和民用企业,为世人所知;他力排众议,抵御外辱,维护民族尊严,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更为世人所敬仰。
近代以来,就在西方列强纷纷搞工业革命、四处扩张之际,清朝政府还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大多数君臣沉迷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英国用坚船利炮叩开了中国的大门,肆意欺辱、蹂躏百姓,横行霸道,此后,欧美各国纷纷加入侵略大军,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朝腐败无能,对百姓残酷镇压,对外却曲意逢迎。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清朝有过六次大的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新疆阿古柏叛乱、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只有左宗棠参与的中俄新疆事件、中法战争在军事上获得了胜利。
在新疆事件中,阿古柏趁着新疆民乱,起兵造反,盘踞新疆,建立了伪政权,并派出使者联络英国、俄国等国,希望它们承认其政权。
英国为了自身利益,不仅与阿古柏签订条约,进行军火、商贸活动,还承认其政权合法性,更使出浑身解数,制造“新疆无用论”来游说清朝重臣李鸿章等海防派,并鼓动列强不借钱给西征军来威胁恫吓主战派,企图迫使左宗棠等人放弃西征。
俄国人则更加猖獗。他们对新疆垂涎已久,19世纪以来一直对新疆虎视眈眈,并调集重兵部署在边境上,准备寻找机会吞下新疆。阿古柏伪政权建立后,俄国很快便与之达成协议,俄国支持阿古柏政权在新疆的叛乱活动,意在将阿古柏作为俄国霸占新疆的代理人。怎奈阿古柏也有小心思,他不想当傀儡,便拉拢英国对付俄国,并兵锋直指伊犁。伊犁可是俄国“心心念念的地方”,俄国借机出兵占领伊犁,并迫使阿古柏臣服俄国。
新疆内有阿古柏叛乱势力,外有列强觊觎,情况错综复杂。如何抉择成了清廷高层头疼的难题。
朝廷分为两派:主和派和主战派。主和派以李鸿章为首,他们认为“今昔异势,即勉图恢复,将来断不能守”,“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建议将国防经费挪作海防,主要对付来自海上的欧美势力。李鸿章等为首的主和派受到众多官员的附和,也得到清廷高层的赞许,光绪帝父亲、醇亲王称赞李鸿章“李鸿章之请暂罢西征为最上之策”。
而外国势力,尤其是英国在各种报刊言论炮制“新疆无用论”“西征费钱论”等,给李鸿章的主和派“撑腰”;日本更是借口琉球“牡丹社事件”侵略台湾来给主和派壮威。主和派甚嚣尘上,大有一锤定音之势,但左宗棠毫不畏惧,挺身而出,与主和派论战。
他连上数道奏折,表明自己的观点:英、法虽然侵略中国,但“其志专在通商取利”,而俄国则是想永久霸占土地。对于“新疆无用论”,他更是大加挞伐,指出:蒙古与新疆唇齿相依,指臂相连。新疆存,蒙古存,蒙古存则京师安。反之,新疆一失,西北不宁,京师也不保!至于作战问题,他认为洋务运动已取得了一定成效,武器设备已有所改观,而“饷不外增,兵可实用”,只要剿抚并用,打一场新疆保卫战完全没问题。
左宗棠最终改变了朝廷高层的看法,清廷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任命他为西征军统帅,出兵新疆。
然而,成功说服朝廷西征只是收复新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收复新疆所涉及的兵、马、钱、粮、外交等问题困扰着左宗棠。单以行军来说,著名军事家王震这样说道:“解放初,我进军新疆的路线,就是当年左公西征走过的路线。在那条路上,我还看到当年种的‘左公柳’。走那条路非常艰苦,可以想象,左公走那条路就更艰苦了。”
任何环节,只要出半点差错,西征都可能功败垂成。而一旦失败,左宗棠这位百胜将军、封疆大吏便可能声名俱毁,甚至连身家性命都不保。
然而,在祖国利益面前,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不惧个人生死,更不在乎个人荣辱,千里赴戎机:六十多岁的他抬棺材西征,运筹帷幄,排兵布阵,剿抚并用,最终成功收复新疆,并力荐曾纪泽为外交大臣,与俄国谈判,尽最大努力争取国家利益。
在援越抗法问题上,左宗棠坚决主张抗法。他认为“我愈俯则彼(法国)愈仰,我愈退则彼愈进”,而一旦越南有失,我国西南便不得安宁,警告朝廷“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希望朝廷未雨绸缪早做准备。此外,他还命令部下王德榜征召部队,随时出兵抗法。然而,李鸿章等重臣还是持“可和则宁和”的态度,甚至与法国人签订《中法简明条约》。这种战场上得不到的和平,谈判桌上写几个字画几个符就能得到了?不过是痴人说梦!果然,和约墨迹未干,法国便出兵攻打清军阵地,突袭马尾,致使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后指责清廷违反和约。很不幸,左宗棠之前的预料全部变成现实,清廷跪地求和不成反被打脸,颜面无存,只好宣战。
清廷召见左宗棠,左宗棠明确表示“胜固当战,败亦当战”,并主动请缨上前线主持战事。“其志甚坚,其行甚急”,“跃跃欲试,有不可遏之势”,老将拳拳爱国之情可见一斑。
不过,考虑到左宗棠年岁已高,不宜远征,朝廷没有答应他,但还是调他去福建督办军务,为抗法出谋划策。他风尘仆仆赶往福建,先是稳定马尾海战后军心大乱民心不稳的局面,后又加强福建海防,为台湾抗法运输粮草、部队等,为刘铭传抗法保台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而其部下王德榜部也没辜负左宗棠,王德榜所部虽然受到淮军将领潘订新的排挤和陷害,败于丰谷,王德榜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拼死作战,后来配合名将冯子材作战,取得镇南关大捷。
左宗棠卓越的军事才能、敢于担当的政治素养,伸张了民族气节,捍卫了民族尊严,享誉海内外。晚清官员、近代历史学家、军事家对左宗棠的文武兼备和爱国壮举给予了赞誉:
“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曾国藩)
“焜耀九重诏,文以治内,武以治外,为天下惜公。”(李鸿章)
“公是诸葛第一流,膺专阃廿有八年,旋乾转坤,最难得不矜不伐;我道汾阳再世,历中书二十四考,忠君爱国,直做到全始全终。”(彭玉麟)
“五百年来的第一伟人!”(梁启超)
“自唐太宗以后,左宗棠是对国家主权领土功劳最大的第一人。”(历史学家、教育家缪凤林)
“左宗棠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情况下,立排投降派的非议,毅然率部西征,收复新疆,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左公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人发扬的。”(军事家王震)
不仅如此,国际上也毫不吝啬赞美之词,高度评价左宗棠。
前美国副总统亨利·阿加德·华莱士说:“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视线扩展到俄罗斯,到整个世界……我对他抱有崇高的敬意。”
美国军官、左宗棠传记作者威廉姆·莱斯利·贝尔斯给予的评价更高:“左宗棠具有真正伟大的灵魂。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一个伟大的管理者,也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在国外知者甚少,在他自己的国家里也未享有应得的声望。……左宗棠不愧为国家之光、民族之光。”
美国《新闻周刊》在2000年评选近一千年来全世界40位智慧名人,左宗棠与成吉思汗、毛泽东名列其中。
当我们翻开史书,了解左宗棠的生平,我们会惊讶:在晚清政治舞台上,在四万万生灵中,在军阀遍地的华夏领土上,满朝勋贵,肉食者数不胜数,为什么是左宗棠——贫寒子弟、科举失意者、倒插门女婿?这样的平民是如何实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的?他是如何自修、抓住时势逆风翻盘并挽救了民族危机,捍卫了民族尊严?
本书以近代世界格局为经,以左宗棠家庭、成长、事业、婚姻、家风为纬,以史实为依据,全面描述左宗棠的跌宕起伏的人生事迹,立体展现其“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的文人情怀和自强不息、保家卫国的爱国壮举。
面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国内形势,左宗棠百忧交集,夜不能寐,空有壮志却报国无门。同时,一家老小的身家性命也都寄托在他的身上,为保全宗族,他一度打算带领家人“买山而隐”。
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初期,左宗棠就预料到外患必然加剧内乱,形势的发展将更加难以收拾。这年冬天,他从安化小淹返家时,就开始寻找一处可以避险的地方。第二年,他在距左家塅10多里的青山谋到一处可以立足的地方,并计划放寒假时前去察看。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清廷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左宗棠忧愤之余,认为买山隐居势在必行,于是派人前往青山察看,但因事务繁忙及资金困难,此事被迫搁置。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左宗棠虽然已经携家移居柳庄,但仍没有放弃寻找避居之地。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他从安化返回湘阴,实地考察了湘阴东南的双狮、白鹤、望塔、梓木诸洞,认为这些地方确有地利,但缺少人和,不利于宗族来往。多方权衡后,他最终决定落脚青山。
左宗棠全传在当时的局势下,左宗棠这种保全身家于乱世的思想是很自然的,同时也包含了他隐居等待时机的心理。作为一个忧国有志而富有远见的人,他多次说过:“天下无不了之事,无不办之寇,亦未尝无了事办寇之人。”而他也将自己看作“了事办寇之人”。在蛰居山乡期间,他埋头研究经世致用之学,尤其关注舆地学、兵学、洋务之学,以及国内外形势,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担当大任。他曾在书信中多次自比诸葛亮,诸葛亮闲居卧龙岗,博览群书,躬耕陇亩,最后等来刘备的三顾茅庐;而他屈居青山,饱读经世致用之书,关心国家形势,也是在等待时机出山。
1851年(咸丰元年)秋,太平军进占广西永安(今广西梧州蒙山),左宗棠从好友胡林翼处得知这一消息后,就如何对付太平军发表了一番议论。他说,自古兵法有言“谋定而后战”“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清军忽略了这些道理,所以在作战中处处被动,经常挨打。他主张清军在太平军的营地附近广筑碉堡,步步为营,呈合拢之势,渐逼渐进,迫使太平军放弃营垒,这样一来,清军改守为攻,由被动变为主动。左宗棠提倡的筑碉堡以合围的“铁桶战术”,对初起于广西山区的太平军确实有一定效用。胡林翼听了左宗棠这番议论后,感到应该设法让这位时运不济的老友发挥其军事专长,于是多方荐举,希望引起朝廷的重视。
同年冬,湖广总督程矞采接到胡林翼的荐书后,求贤若渴,立即修书一封派人送往湘阴,请左宗棠出山。左宗棠接到聘函后却不为所动,“喜为壮语惊众”的他非常清楚自己有多少才干,希望程矞采能像刘备那样屈尊就驾地“三顾茅庐”。可惜,程矞采忙于防堵太平军北上,正是紧急布防、焦头烂额之际,不可能如左宗棠所愿。1852年(咸丰二年)4月,太平军从广西永安突围北上,一路夺城闯关,兵锋直指湖南长沙。清廷震惊,湘中官绅也惊恐不安。6月中旬,太平军挺进湖南,程矞采抵抗不力,被咸丰帝革职,朝野上下更加惶恐不安。6月21日,清廷将原云南巡抚张亮基调补湖南巡抚,命其迅速赴湘就任,抵御太平军。
张亮基原是林则徐的属吏,与胡林翼交好。他在云南时就曾听林则徐盛赞左宗棠为“负经世才”,而且胡林翼也多次向他函荐左宗棠才堪大用,希望召其出山,因而他一直留意左宗棠的消息。8月22日,他经贵州到达常德,打算聘请左宗棠出山共谋大局。考虑到道路难行,当天他又派专人带大礼延请并写信给胡林翼。
胡林翼收到张亮基的信后,在回信中高度评价左宗棠,他说:“此人廉介刚方,秉性良实,忠肝义胆,与时俗迥异。其胸罗古今地图兵法,本朝国章,切实讲求,精通时务。”张亮基阅信后再次派人往请,但左宗棠依然托词推谢。这主要是因为左宗棠不了解张亮基其人,不愿将自己的命运草率地和不熟悉的人捆绑在一起。
二次被拒的张亮基连夜驰书胡林翼,让他尽快想办法请左宗棠出山相助。胡林翼便修书一封,敦促左宗棠出山。他在信中把张亮基捧得天花乱坠,说张亮基“才智英武,肝胆血性,一时无两”,是“不世奇人”,张亮基对左宗棠“思君如饥渴”“虚心延访”。此外,胡林翼还冷静地分析了湖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如果湖南为太平军所占,即使隐居避世也难逃战乱。
除了拜托胡林翼外,张亮基还驰书左宗棠的好友江忠源,请他写信劝说左宗棠出山。江忠源是湖南新宁人,道光年间举人,后在藉办团练,曾配合清军镇压当地瑶民雷再浩组织的“棒棒会”反清起义,升任浙江秀水知县。1851年(咸丰元年)7月,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奉命赴钦差大臣赛尚阿赛尚阿:字鹤汀,蒙古正蓝旗人,阿鲁特氏。清朝官员,历仕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六朝;授文华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管理户部。晚年以钦差大臣身份到湖南镇压太平军,失败后被革职查办。太平天国起义被平定后准戴罪立功,再升官至副都统。广西军营。随后募勇500人赶赴广西,号“楚勇”,为湘军雏形。次年,该部扩至1500人。5月,在全州以北的蓑衣渡伏击太平军,夺其船只辎重,挫败了太平军沿湘江北攻长沙的计划。此时,江忠源正率部尾追太平军入湖南,驰援长沙。江忠源也向张亮基举荐过左宗棠,说他是人中之龙,虽为一介举人,但长期潜心舆地之学,埋头研究兵书,对天下山川了如指掌,对古今战事如数家珍。
在张亮基接二连三的礼聘邀请及两位好友的劝说之下,左宗棠不禁有些心动,加上亲友也劝自己应聘,他终于下定决心出山,开始了历时八年的幕府生涯。这一年,左宗棠40岁。后来,他在写给友人的信中回忆早期这段经历说:“事变纷然,遽欲以一身应之,念所学未成,不能及远;权之不逮,不得自专。志在一乡一国,尚或庶焉。于是以己所不能者望之人,而出己之所谓能者辅翼而匡救之。”出自《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光绪十六年刻本。意思是:如今事变纷乱,急切地想要以身报国,但念及自己学业不精,无权无势,无法一任己意。自己的志向在于乡里国家,却仍是一介布衣,寂寂无闻。因此,要尽己所能去辅佐有德望之人,以求匡世济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