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售價:HK$
34.3
《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售價:HK$
135.7
《
我们为何建造(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HK$
89.7
《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售價:HK$
79.4
《
家书中的百年史
》
售價:HK$
79.4
《
偏爱月亮
》
售價:HK$
45.8
《
生物安全与环境
》
售價:HK$
56.4
《
泥土:文明的侵蚀(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HK$
84.0
|
編輯推薦: |
1.这是一部深入探讨团体心理咨询的著作。团体咨询是心理咨询专业工作的一种方式,与个人心理咨询相对。团体咨询不仅是一种有效率且经济的咨询方式,而且其独特的治疗功能,是个人心理咨询无法达致的。
2.对于心理咨询专业的老师、学生,以及心理咨询行业的从业人员,这是一本入门必读书。
3.本书理论与实践并重,本书引用的案例和实例都来自于作者本人亲历的教学和治疗工作,有助于团体心理咨询师实际操练。
4. 作者林孟平是20世纪90年代国内心理咨询专业的领军人物,一直致力于推动内地心理咨询人才培养工作。《团体咨询与心理治疗》是林教授集十几年研究和教学经验的心血之作,也可视作国内心理咨询与治疗本土化研究的成果。
5.本书于上世纪90年代的香港出版至今,已修订到第11版,香港从事心理咨询行业者几乎人手一本,可见其内在的生命力。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部深入探讨团体心理咨询的著作。团体咨询是心理咨询专业工作的一种方式,与个人心理咨询相对。团体咨询不仅是一种有效率且经济的咨询方式,而且有其独特的治疗功能,是个人心理咨询无法达致的。
本书开篇两章“团体咨询的关键——组长本身的修养”“团体咨询前的筹划工作”,强调了心理咨询师本人和筹划工作的重要性。团体咨询的目标有三个层次,终极目标是个人的自我实现。团体动力是团体咨询的灵魂,这里指具有治疗与促进成长功能的因素。作者借助大量的团体咨询实例,详细分析了团体在不同阶段的特性,讨论了如何面对一些难以处理的组员,并介绍多种实用性强且可在团体中经常使用的练习。对于心理咨询专业的老师、学生,以及心理咨询行业的从业人员,这是一本入门必读书。
|
關於作者: |
林孟平,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心理辅导学教授。早年曾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后赴美国深造,获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辅导心理学博士学位。回到香港后,历任香港青年协会辅导心理学家、突破辅导中心总监,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著有:《心理咨询与治疗》《团体咨询与心理治疗》。
作者林孟平师从美国心理学家帕特森教授,与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一脉相承,不遗余力地将人本主义心理学引介到国内。1994年开始,林教授应邀到内地不同的院校讲课和合作。1998年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开办咨询与心理治疗硕士博士班课程。同时,又为内地同行提供大量机会到香港进行学术研讨和学习,促进交流,推动内地心理咨询人才培养工作。
现今,很多高校老师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学科带头人都是出自林老师的门下。林老师的大弟子江光荣,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其心理学著作《人性的迷失与复归》也刚刚由生活书店出版。
|
目錄:
|
章 团体咨询的关键——组长本身的修养
2 节 成功心理咨询师的特征
7 第二节 从个人心理咨询到带领咨询团体
12 第三节 成功组长的十一项特征
19 第四节 初学者的忧虑
第二章 团体咨询前的筹划工作
28 节 团体的大小
32 第二节 聚会次数、时限和频密度
39 第三节 聚会场所
42 第四节 开放式和封闭式团体
44 第五节 团体的组合与组员的甄选
53 第六节 同质性与异质性团体
56 第七节 如何协助组员投入团体
62 第八节 初学者组前的准备工作
第三章 团体咨询的目标
72 节 团体咨询的终极目标
81 第二节 不同种类的团体咨询目标
85 第三节 组员的个人目标
89 第四节 特别性质团体的目标
93 第五节 不同学派团体咨询的目标
100 第六节 是否每次聚会都需要一个目标?
105 第七节 个人成长—— 一个具体的团体目标
第四章 团体动力——具治疗与促进成长功能的因素
134 节 心理咨询的基本条件
152 第二节 团体咨询中产生的独特治疗功能
第五章 团体过程——不同的阶段
180 节 团体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
195 第二节 团体的次聚会
203 第三节 次聚会的目标
205 第四节 初始阶段组长可以运用的有效语句
210 第五节 团体咨询的常规
218 第六节 过渡阶段适用的有效语句
225 第七节 投身阶段的内聚力
229 第八节 在投身阶段刺激和催化组员的互动
232 第九节 终结阶段要留意的重点
235 第十节 组长在团体过程中的态度和工作
240 第十一节 几个容易被忽略的要项
第六章 难以处理的组员
246 节 导师和顾问
253 第二节 悲恸者
258 第三节 满怀敌意者
263 第四节 垄断者
270 第五节 沉默者
278 第六节 自卫者
283 第七节 代罪者
287 第八节 自义者
292 第九节 依赖者
297 第十节 操纵者
300 第十一节 拯救者
304 第十二节 看门者
307 第十三节 讲故事者
310 第十四节 抗拒者
316 总结
第七章 团体中的作业
318 节 使用作业的利弊
324 第二节 促进自我探索和增强自觉的作业
364 第三节 不同功能的作业
第八章 团体咨询的专业道德问题
374 节 组长的专业责任和道德
378 第二节 保密的例外情况
381 第三节 职守与法律保障
385 第四节 关注并避免团体咨询过程中的心理危机
392 附录一 写于罗杰斯去世三十周年
402 附录二 内地心理咨询教学之行(1995~2001年)
413 参考书目
|
內容試閱:
|
2021年新版序
●我是谁?
●我存在有何价值?
●我为何要生活?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身为中国人,我努力、奋斗为的是什么?
●人生有什么目的、终向?
●我怎样去解释,面对生命的有限、宇宙的无尽与时间的永恒?
●面对着千百年来哲人思想家不断提问的大课题,该如何去处理种种的困惑与无助?
倘若你重视的不单是生存,而是生活,在书中我会与你共同探索你的生活和宝贵的人生。你要关注的是生命素质与层次的提升,以及对“令人成为人”这一重要问题进行思考。身为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大学老师,经常有受助者和学生问我: “今天的我,这独特的我,是怎样塑造出来的?”在刚踏进2021年的今天,在全世界人类备受新冠肺炎疫情杀害与摧残的今天,我切切期望人们在无助地嗟叹生命的迷惘与失落的当下,学习超越现实的无奈与苦痛,整理生活,重新拥有心灵的宁静与安稳,天天成长。
个人很喜爱雨果的名言——海洋是浩瀚的,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的心灵。不少学生与朋友曾问我:“心灵的工作中经常要协助人们处理困难和苦痛,你是否会感到厌烦?”通常我告诉他们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是由衷地感谢受助者对我的信任。事实上,一个人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面对自己,才能向他人寻求帮助,才可以仔细去正视个人的困扰或错误,以至生命有所突破、改变和更新。换言之,他们都是珍惜自己、渴求改变和成长的人。更重要的是,当他们慨叹哭叫生命缺乏意义时,内心深处却往往肯定生命本该是有意义的!在多年的专业咨询与治疗工作中,我发觉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会产生“我是谁”“我存在有何价值”“我为何要生存”等问题。我的专业中,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时,话题会很简单和普通,但事实上却是在促进受助者去面对众多令人成为人的挑战,珍惜自己和爱自己。
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有价值和有尊严,值得珍惜每一天,就是因为纵然我们不能常常自主,却往往可以选择面对生活的态度,有自由作出选择和决定。随着人类社会、文化与科技的急速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日益复杂。在物质享受超常的同时,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生活中都出现了众多的困难与问题。以香港这座城市为例,在过去的三十多年,多元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应人们的需要而出现。而香港的大专院校,亦因应社会的急剧转变带来的新需求,纷纷作出回应。我任教的香港中文大学,在三十多年前已尝试起步,创建不同层次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课程:从早年的半专业咨询与治疗课程开始,至约二十五年前正式开设研究院硕士和博士课程。招生的人数亦逐渐增加。而基于对祖国的爱,我在1994年开始应邀到内地不同的院校讲课和合作。在1998年秋天正式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开办咨询与心理治疗硕士班课程,1999年至2001年又开了博士方向课程。
在博士方向班开课后一年,即2000年12月末,为了充实学员的学习,拓阔他们的视野,香港中文大学教育研究所提供了奖学金,为博士方向班来自12个省市的25位学员在香港举办了一个为期十五天的学术研讨会,主题为“本土化心理咨询与治疗”。
为了促进学者与众学生的交流,超过40位在香港各大学任教或从业于心理咨询与治疗不同领域的资深同行亦参与了上述研讨会,并分别负责主题演讲。透过不同的参观、学术和专业研讨会,众学员都表示获益良多,对自己日后在心理咨询专业的研究和服务的实践上有助力。事实上,自1994年起,我开始到内地不同的省市作主题演讲或举办学术研讨会,每次用时一至五天。以下是曾主办学术研讨会的大学和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杭州教育局、南京教育学院、南京大学、杭州市教科所、北京大学医学心理教研室、复旦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和人民大学等。
多年来,香港中文大学经常举办不同性质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来回应内地大学不同的需求。例如:在1997年4月23日至5月8日,由香港中文大学教育研究所主办、华中师范大学协办,一个为期两周的高校心理咨询培训课程在武汉华中师大举行,目的是为内地81所高校的心理辅导员、医师、教授、研究人员和负责政治思想教育的教员进行培训。在奖学金支持下,参与的学员可安心地进行连续两周的学习,150位学员在肯定了学习效果的同时,亦承认该培训班为各高校及参与的学员带来震撼性挑战。
令我感动的是,两年后,即1999年,我应邀参与教育部高师培训部与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心理辅导博士高级研修班”,进行统筹和任教。令我喜出望外和感动的是:在众多来自五湖四海投考的高校优秀老师当中,竟然有超过20位报名学员是来自1997年武汉培训班。
后要与大家分享的是:
1.很开心,我的两本著作能正式出版简体字本了。
2.对我从事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不少人都认为是十分辛苦的专业。可是,在此我要与各位读者分享的是:我从来不以为苦,因为难得世界上有一种工作,有机会进入他人的世界,去分享和分担。而在这陪伴他人同行的路上,人们往往能重新认识和找到自己、珍惜和肯定自己。看见人们能逐渐掌握人生的方向和意义,平安而喜乐地踏步前行,我,身为助人的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在承认工作挺不轻省的同时,会乐在其中。
初版序
在我多年专业辅导经验并有关研究的验证中,团体辅导和团体心理治疗(GroupCounseling/GroupPsychotherapy)的效能是肯定的。不过,团体辅导的价值,不单单是如一般人所言的节省人力和时间。可惜,这种谬误令不少人轻率地以团体形式取代个人辅导,结果弄巧成拙。事实上,个人辅导和团体辅导各具独特功能,各为不同需要的人在不同情况和层面上提供帮助。不过,有些人错误地认为,任何有能力提供个人辅导的人,也自然可以胜任团体辅导工作。我们要知道,虽然个人辅导和团体辅导都有价值,但由于团体中人数较多,组员与组员、组员与组长之间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以至团体动力千变万化,组长必须有足够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带领团体。而亦因此,团体辅导在辅导培训中,往往被视为进深的课程,学员首先要有能力进行个人辅导,然后才能踏进团体辅导的培训阶段。
此外,团体辅导近年在香港相当流行,不但备受专业和非专业辅导工作者欢迎,甚至有些未曾受过任何辅导培训的人,可能因为自己曾经参加团体辅导,觉得很有意义,或甚至因为被团体动力所震撼与吸引,引发个人自发地策划与领导团体。这种百花齐放的现象,无疑为香港辅导界带来生气。然而,由于部分团体领导者素质与资历参差不齐,结果团体辅导不但未能带给组员治疗和成长,相反,组员在团体中受到伤害的情况屡见不鲜,这已引起辅导专业人士的关注。
以上三个问题,其实不单单在香港出现,实在值得加以正视。针对这些严重的问题,我在本书中除了透过不同的课题讨论处理方法之外,还着意开宗明义地以“团体辅导效果的关键——组长本身的修养”作为章,目的是要强调组长本身、其个人特质及其辅导资历的重要性。我希望本书对这个经常被忽略的课题所作出的阐释与讨论,不但对初学者有所启发,也能唤起一些不太认真的辅导同行再思考本身的专业操守。
我编写本书时尝试理论与实践并重。在第二章,我具体指出筹划工作的重要性。除了组长基本上要具备有效团体组长的特质与条件外,他在组前的种种准备功夫充足与否,对团体的成败往往产生关键作用。本章除了具体讨论团体的大小及团体的次数、频密度、时限、场所、开放或封闭式组合、组员甄选、同质性和异质性团体外,还设法协助组长认识如何引发组员进入和投身于团体。此外,还为初学者列举了不同辅导学员组前准备的例子,以供参考。对于组前筹划工作,一些专著往往只说明如何去进行,例如理想的团体人数是多少?什么场地较为适宜?却偏偏缺乏这些决定背后的原因。为了令读者更有效策划团体辅导,行而有据,我将简略地阐释以上列举重点背后的学理。
在有关辅导的著述中,有一个现象令我十分惊讶而且担忧,那就是无论个人辅导或团体辅导,其目标往往不受重视,或甚至干脆不被提及。根据我的观察,有些辅导员只是为辅导而辅导,却不清楚辅导过程的取向和目标,难怪其效果有限,甚至出现不良后果。我深信除了辅导员本身的修养外,在学理上他必须清楚掌握辅导的目标,才能期望辅导收到良好成效。或者干脆地说,辅导员修养的重点之一,就是清楚自己工作的取向和目标。
第三章就指出,团体辅导的终极目标是个人的自我实现。在自我实现这个高层次目标之下,我随之指出认识团体的过程目标和一般目标的重要性。另外,组长要明白,组员参加团体及接受辅导,通常有其个人的目标,组长有责任协助各组员协调与整合自己的目标与团体的过程目标及一般目标,以令大家在团体中获得助益。本书是一本团体辅导概论,加上篇幅所限,故没有对不同的团体辅导学派作出详细分析与讨论。不过,为了让读者更能掌握团体辅导目标的重要性,我亦选择了部分主流学派的团体辅导目标,作出简单的说明。不少辅导同行和辅导学员曾经一再向我询问——是否需要在每一次团体辅导聚会中厘定一个目标?在本章结束前,我对这个大家关注的问题亦作出了回应。
团体动力是团体辅导的灵魂。不过,令我遗憾的是,许多专著都未提及辅导成效的关键条件——真诚、尊重、同感与简洁具体。当然,我不认为这些是团体辅导的全部条件,但深信这些条件不只在个人辅导中有其重要性,在团体辅导过程中亦往往会决定成败。故此,虽然我在另一本拙著《辅导与心理治疗》1中已作详细的阐释,但因其重要性,我在第四章仍会讨论以上几个重要的课题,强调它们乃是团体辅导的基础,团体组长要有能力以此奠下基础,才能一步步引发团体步向成熟。至于团体发展过程中,还有什么促成因素呢?对这个问题我列举了:灌注希望、一般性、现实验证、利他主义、情绪抒泄、基本家庭群体的重点改正、知识的传授、仿效行为和发展社交技巧九项,并分别作出讨论。团体辅导早年只运用于特别类型的人士,例如精神病人,但团体运动发展至今,适用的范围已超越上述的特别类型。事实上,团体服务和活动已广泛地适用于社会一般人士。无论西方国家或亚洲各地,包括中国香港;无论监狱、普通医院、家庭服务机构、青少年中心、男女童院舍、老人中心、中学和小学等,也纷纷采用团体辅导。其推行与设计的目的,有单纯治疗性的,但更常见的是治疗与成长性两者兼备。在我来说,在团体辅导过程中,团体的治疗功能和促进成长功能,往往不能清晰分别,并经常交互地出现。我深信团体辅导的功能并不仅仅是产生治疗作用,其所以值得重视与推广,主要是其促进成长的宝贵价值。今天,许多人在惋惜人类内在潜能有意无意地被浪费,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团体的动力阐释为具治疗并促进成长功能的因素,其中一个目的是想指出,团体辅导实在是引发人类充分发展潜能的有效途径。
认识团体辅导理论十分重要,但对初学者来说,将理论付诸实践却不是简单的事。为了缩短两者的距离,本书设法将众多的实例贯穿整合于各课题中。在第五章“团体过程——不同的阶段”和第六章“难以处理的组员”中,我亦不例外地加入了不少实例,希望借此更有效地帮助读者明白团体发展的过程并及早界定那些令我们疲于奔命的组员,以便在领导团体时更有把握和更有效。
在第七章,我花了不少篇幅探讨团体的作业。首先,我指出人们对团体作业的一些观念错误;其次,说明团体作业所能发挥作用的大小,通常不单在于选择作业适当与否,更在于采用作业的组长本身的修养,或甚至可以说组长的功力才是关键点。换言之,同一个作业由不同的组长带领,效能的差异可以十分大。在此,我具体地再次强调本书章的重点,目的是再唤起大家的关注与重视。事实上,无论是负责培训工作的专业同行或是初学者,我都盼望他们能接收到我的信息。
对于专业辅导同行,在团体工作中往往或多或少地采用团体作业。至于初学者或经验较少的同行,团体作业的重要性就更大。此外,在多年的体验、培训和提供咨询过程中,我发觉香港生活忙碌,如何令团体既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发展,并同时能够健康正常地运作,显然是团体辅导在香港社会发展与推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而回应这个挑战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善用团体作业。以个人经验观察发现:适当的团体作业往往可以令团体组员较易和较快地投入团体,亦能令各组员的分享和探讨在较短时间内达致一个较深入和较个人化的层次。我在本章中列举了不少简单的、曾由我及不少专业或非专业同行在香港采用过的作业,供大家参考和选用。不过,由于篇幅所限,各作业的阐释和运用指示都尽量简化。其中我选取了我的“自画像”作较详细的引申和讨论,并且附有一些图画,以加强讨论效果。
虽然“团体咨询的专业道德问题”被放在本书后的第八章,但并不表示这个项目不重要。反之,我将其放在后,是要显示其重要性,也希望在本书结束之时,再回应章的主题。毫无疑问,辅导员本身的修养,包括他在辅导专业的道德操守,以使他在这个严肃的助人专业中,能经常负责任地有所承担,尽一己之力透过团体来陪伴组员克服人生路上种种难题和障碍,积极快乐地踏上成长之路,充分发挥潜能,迈向丰盛人生。
本书能够完成,要谢谢在我生活中不同层面的辅导专业同行、学生和朋友的鼓励与支持。四五年前,已多次有人建议我将自己多年的团体辅导经验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事实上,各人的关心和激励的确令我开始准备和构思,不过,香港的生活节奏实在太快,一直到两年前,我才真正开始写作本书。简单来说,在辅导(或心理治疗)这个广大深奥的领域中,我仍然是一个初学者,只是基于香港和华人社会的急切需要,我大胆地将自己十二年来的团体辅导经验,教学、培训、督导团体辅导组长、提供辅导的心得,以及与本地、海外学者专家的学术交流和分享,作系统地整理和讨论,希望借此对团体辅导的推广及本地化有所助益。
林孟平
1992年秋于香港中文大学
成功心理咨询师的特征
1 心理咨询师=治疗的关键
帕特森(Patterson, 1985)曾经指出:“治疗的关键不是治疗师做些什么,而是他是谁。故此,治疗师应该关注的不是要为当事人做些什么,而是自己是个怎么样的人。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巧与其使用者及他的性格是无法分割的。同时,使用者亦不能与他个人的理论、信念、价值和态度分开,这些因素是彼此相联结的。”无论是我个人的心理咨询经验,或是培训心理咨询师的经验,都印证了帕氏的说法。在整个心理咨询过程中重要的并不是一个人的学位、资历、理论,也不是他的技巧是否纯熟,而是心理咨询师本身的修养。事实上,学者一再指出,心理咨询师的技巧固然有助达到心理咨询的效果,却远远不及其个人的整体修养和个人的素质重要(Combs et al., 1969; Pietrofesa et al., 1980)。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技巧不过是一个细小的因素,对心理咨询过程影响的,实在是心理咨询师个人(Dreyfus, 1967)。阿佩尔(Appell, 1963)老早就肯定了此点,他曾说:“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能带进心理咨询关系中有意义的资源,就是他自己。”的确,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学者一致公认,心理咨询师本身的修养和成长,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Perrone & Sanborn, 1966; Mahler, 1969; Lieberman, Yalom & Miles, 1973; Gazda, 1989; Berg & Landreth, 1980; Yalom, 1985; Corey & Corey, 1987)。
在杰克逊与汤普森(Jackson & Thompson, 1971)的研究中,他们亦发现成功的心理咨询师确有其独特之处。例如,成功的心理咨询师对自己和当事人,以及对心理咨询工作都较其他人抱持较积极的态度。同时,他们亦指出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效果,与他如何看待普通人及如何看待当事人有关,其中包括:心理咨询师对他人“是否有正面的看法”“是否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个人价值”“又是否视众人都各有本身的能力”等。他们深信这一切都会影响心理咨询的成效和结果。
在一项对从事心理咨询实习的学员所作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其中成绩好的,通常较其他人仁慈,较具同情心,较少操纵当事人和对当事人较有爱心(Coutts, 1962)。至于另一个对富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所作的研究,则发现无论男性或女性心理咨询师,都与一般的男性和女性的典型相当吻合。其中明显的差异只是成功的男性心理咨询师比一般男性有较高的敏感度;而成功的女性心理咨询师则比一般的女性更具自信和冒险精神(McClaim, 1968)。巴利(Bare, 1967)在研究中,则发现成功的辅导员有高度的创见和充沛的精力。他们不介意自己的成就,不重视阶级的分别。至于迪莫斯和苏维里(Demos & Zuwaylif, 1966)则在研究中发现,成功的心理咨询师,比其他人更有能力和当事人建立亲密的关系。而在这个良好的关系中,心理咨询师为当事人提供了有助成长的机会和经历。
2 成功心理咨询师的特征
基于对此课题的重视,科里夫妇与他们的同事卡拉南(Corey, Corey & Callanan, 1988)亦明确地指出心理咨询师的特征是成功心理咨询的决定性因素。他们列出十项成功心理咨询师的特征,作为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的目标:
○良好的意愿
成功的心理咨询师应该对别人的福利有诚挚的兴趣。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处处显出他们对别人的尊重、信任和关爱。
○有能力与人分忧共乐
成功的心理咨询师与当事人相处时是有情感的,能够投入当事人的伤痛或喜乐之中。由于心理咨询师的开放态度,他们对自己的当事人可以产生一份悲悯之情与认同感。
○认识并接纳个人的能力
成功的心理咨询师认识自己的能力,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可以支配或利用他们的当事人。事实上,由于他们具有自信和活力,他们并不需要一个优越的地位来肯定自己的能力。反之,他们会致力于帮助当事人发现个人的能力和学习自立。
○一种个人性格的心理咨询风格
一位成功的心理咨询师会致力于发展一套可以表现个人性格的心理咨询风格。他们会开放地向他人学习,可能从不同的治疗学派借用观念和技巧,但终亦会发展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愿意开放和冒险
从理想的层面来说,心理咨询师应该在其个人的生活中勇于表现他们乐意帮助当事人的态度。故此,他们会愿意冒险,甚至有时出现错误也在所不惜。同时,就算对结果不太肯定,他们亦相信个人的直觉。他们也会从个人的经历中尝试认同别人的感受与挣扎,而在适当的时候,亦会分享自己对当事人的感受和看法。
○自我尊重和自我欣赏
当一个心理咨询师感到自己是“成功者”时,他通常会是一个成功的心理咨询师。换言之,他们应该对自己的价值十分肯定,以至他们不会以自己的毛病来与人相处,而是以个人的长处和别人建立关系。
○愿意做当事人的典范
有效的教导方法就是示范。一位成功的心理咨询师不会要求当事人去做那些自己不愿意去做的事。倘若他们真正具有重视冒险、开放、诚实和自我省察等特征,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也会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
○愿意冒可能犯错之险,并承认曾经犯错
一位成功的心理咨询师知道,倘若自己失败的经验很少,就只会导致很有限的成就。他们固然知道自己会犯错,但他们尝试新事物,甚至冒险,以期在其中有所学习,并不会因此自责。
○具成长的取向
那些成功的心理咨询师会保持开放的态度,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他们会反省自己的存在、价值观和动机。正如他们鼓励他们的当事人学习更独立自主,试图不被他人的期望影响,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标准来生活。他们会不断寻索自我知觉,认识自己的恐惧、限制和力量所在。
○幽默感
一位成功的心理咨询师会认真地面对他的心理咨询工作。他们也应有能力与当事人一同开怀大笑,甚至自嘲。这种幽默感并不是用来愚弄当事人,事实上幽默感有利于与当事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也使心理咨询师在工作中保持清醒。
附录二
内地心理咨询教学之行(1995~2001年)
孟平的中国心和隔代师祖、导师的期许
1978年春,由于毕业在即,在准备回港和向不同院校,包括回港后任教的香港中文大学申请工作时,我请帕特森教授(C.H.Patterson)为我写推荐信。帕特森教授除了将信直接寄往大学之外,他还郑重其事地给我一个副本,要我看后作点回应。记得我看信后,除了感谢老师给我很多肯定和称赞外,令我感到震撼和惊喜的是,跟随老师三年,他对我的了解确实正确而全面。信中强调的一个重点是我的心深系祖国。老师还强调,他深信我将会在中国和亚洲尽力为心理咨询专业做一个垦荒者,促进人的素质提升、成长和迈向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
在当日的聚谈中,老师除了多次遗憾自己无法到中国推介心理咨询之外,亦多次提到罗杰斯生命后几年几乎是狂热地投入对世界和平的关注。事实上,帕特森不但关爱我这个中国学生,他自己言谈间亦经常表达对世界人口多的中国的那份重视。期盼能有机会到中国尽一分绵力。亦因此,在我回香港后与他的通信中,他无数次谢谢我在内地和香港为中国人所做的工作和努力。他和罗杰斯都坚定地相信,面对当前充满仇恨、恶毒、自私、惶恐、苦难和无尽战争的世界,人本理论和人本心理咨询罕有地能为孤单迷失的人带来个人的存在感、归属感、充实完美和快乐人生。工作中长期目睹人的苦痛、灾难,甚至绝望,我深切期盼人本心理咨询会为个体和世界人类整体带来生命与希望。
1罗杰斯对孟平的叮咛和期许
罗杰斯在学术和专业上的认真和努力,令他在各方面的成就超卓。除此之外,他的教学和人际关系,也一生致力推广“以人为中心疗法”所涵盖的信念。多年的教学生涯,学生们与他相处,享受他对人的接纳、信任、尊重、真诚、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与同感了解,如沐春风,在知识的学习外,学生们还有机会体会自己人格的重整与个人成长,清楚体验到以人为中心教育的效能。
值得说明亦为自己庆幸的是,我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ofIllinois,Urbana-Champaign)攻读博士时,曾经参加由罗杰斯主讲的一个研讨会。还记得当他听到我是来自中国香港时,他对我说:“谢谢你远道而来,加入我们的人本家庭,今天很开心知道你准备到中国做拓荒的工作,将人本的精神、学理和实践带到中国,我预祝你成功。盼能保持联络,让我们分别在世界不同地域继续努力,我自己很希望日后有机会到中国讲学,希望届时可以见到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