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HK$
210.6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HK$
66.1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HK$
77.3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HK$
99.7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HK$
62.7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HK$
58.2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HK$
524.2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HK$
221.8
|
內容簡介: |
该书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周代宗法制度的内容及演变轨迹作进一步的梳理和探讨。书中共分为六个章节,总体说来,即主要利用传世文献和出土材料,结合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对周代各个时期不同(贵族)层级的宗法制度作尽可能细致的考察,理清宗法制度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归纳每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探讨宗法制度演变的表现与内在原因,以及与政治的相互关系,进而对周代宗法制度的演变历程及规律有较为明晰的认识。本书对理解两周时期宗族内部关系与结构,以及宗族作为一个社会单位,如何参与国家事务有重大意义,以及对把握两周时期国家政治运作与社会结构的演变皆有重大意义。
|
關於作者: |
杨坤,1990年生,湖南省湘潭县人,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本科毕业,2015年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古文字专业硕士毕业,2019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毕业(先秦史方向)。现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雅博士后,主要从事先秦史与出土文献的研究工作。
|
目錄:
|
序……………………………………………………………………………001
绪 论………………………………………………………………………001
章 尊神与近人——论殷周宗法侧重的转变………………………032
节 殷周宗法的基本面貌与主要特点………………………………033
第二节 受祭与作器——殷式、周式铭文的分类与特点………………047
第三节 彰名位与飨宾友——论西周早期铜器铭文的新内容…………055
第四节 “周人不用日名说”的再审视…………………………………066
第五节 尊神与近人——论西周早期宗法侧重的转变…………………079
第六节 小结………………………………………………………………087
第二章 嫡庶与长幼——西周宗子继承制度考论………………………090
节 男性贵族称谓的要素与宗法内涵………………………………091
第二节 排行称谓的使用条件、形式及相关问题考论…………………104
第三节 “伯”称与嫡长子继承…………………………………………113
第四节 庶子继承的表现形式与规则……………………………………127
第五节 论逨盘世系的性质及相关问题…………………………………136
第六节 小结………………………………………………………………145
第三章 尊卑有序——论西周贵族宗族内部的关系与结构……………147
节 宗子权力与义务考辩……………………………………………148
第二节 族人任事与经济状况考论………………………………………164
第三节 贵族宗族内部祭祀制度考论……………………………………183
第四节 论小宗家族形态及与大宗的关系………………………………222
第五节 小结………………………………………………………………232
第四章 天下国家——天子、诸侯宗法考论……………………………236
节 论天子宗族………………………………………………………236
第二节 长子就封还是庶子就封——论西周早期高等级贵族分宗……243
第三节 宗统与君统——天子与姬姓诸侯宗法考论……………………268
第四节 论“宗盟”与“王者天下之宗”………………………………276
第四节 小结………………………………………………………………281
第五章 唯变所适——春秋宗法制度的新情况…………………………284
节 嫡长与德才——春秋宗子继承的新情况………………………285
第二节 某子某孙与伯仲叔季———论春秋贵族名号使用的新情况…302
第三节 天子诸侯阶层亲属集团的结构与特征…………………………329
第四节 宗不余辟,余恶识宗——宗族内部关系的新情况……………351
第五节 小结………………………………………………………………365
第六章 大厦倾颓——论战国时代传统宗法制的崩解与余绪…………368
节 战国早中期贵族亲属组织的结构与特点………………………369
第二节 僭祭与淫祀——论战国贵族的祖先祭祀………………………387
第三节 从孝友到孝悌——宗法精神向家庭伦理的转变………………401
第四节 大厦倾颓——传统宗法制度的消亡及余绪……………………410
第五节 小结………………………………………………………………413
结 语………………………………………………………………………416
参考文献……………………………………………………………………429
后 记………………………………………………………………………4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