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58.9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HK$
112.7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HK$
124.2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HK$
115.6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HK$
498.0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HK$
1156.4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HK$
162.3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统阐述活性毁伤材料及其冲击响应研究进展及成果,共分6章内容。章主要阐述活性毁伤材料技术背景、优势、应用及发展等内容。第二章主要阐述活性毁伤材料热力学基础理论、体系设计方法、反应动力学模型等内容。第三章主要阐述活性毁伤材料体系多组分混合、模压成型、烧结硬化及力链增强方法等内容。第四章主要阐述活性毁伤材料准静态力学响应行为、动态力学响应行为、本构模型等内容。第五章主要阐述活性毁伤材料冲击引发力热化耦合响应机理、激活点火理论、点火反应模型等内容。第六章主要阐述活性毁伤材料冲击引发跨尺度模型、力热化耦合响应行为及机理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兵器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技术人员自学参考使用。
|
關於作者: |
王海福 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特聘教授,国防科技某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致力于活性毁伤体制弹药战斗部理论与工程技术创新工作,先后主持演示验证、型号研制等重大重点项目11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奖(带头人),授权发明专利27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 葛超 工学博士,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主要从事活性毁伤材料及冲击引发机理研究,先后承担国防科技项目3项,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主要完成人),授权发明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郑元枫 工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活性毁伤材料及终点效应研究,先后主持国防科技项目5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第四完成人)、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主要完成人),授权发明专利1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
目錄:
|
第 一章 绪论
1.1 活性毁伤技术背景及内涵
1.2 活性毁伤材料及冲击响应
1.3 活性毁伤材料终点效应及优势
1.4 活性毁伤材料武器化应用及进展
第二章 活性毁伤材料设计理论
2.1 热力学基础
2.1.1 热力学参数
2.1.2 热力学状态函数
2.1.3 化学反应速率
2.2 热力学参量测试方法
2.2.1 热重分析法
2.2.2 差热分析法
2.2.3 差示扫描量热法
2.3 活性毁伤材料体系设计
2.3.1 体系设计方法
2.3.2 二元活性体系
2.3.3 多元活性体系
2.4 反应动力学模型
2.4.1 未反应材料JWL方程
2.4.2 反应产物JWL方程
2.4.3 反应速率控制方程
第三章 活性毁伤材料制备方法
3.1 组分混合方法
3.1.1 干燥碎化
3.1.2 组分混合
3.1.3 混合工艺影响
3.2 模压成型方法
3.2.1 模具设计
3.2.2 模压成型
3.2.3 模压工艺影响
3.3 烧结硬化方法
3.3.1 升温熔化
3.3.2 冷却硬化
3.3.3 烧结工艺影响
3.4 力链增强效应
3.4.1 力链增强方法
3.4.2 力链增强仿真
3.4.3 力链增强机理
第四章 活性毁伤材料力学响应行为
4.1 力学响应行为研究方法
4.1.1 准静态力学响应
4.1.2 动态力学响应
4.1.3 温度效应
4.2 准静态力学响应
4.2.1 组分配比影响
4.2.2 组分混合影响
4.2.3 模压成型影响
4.2.4 烧结硬化影响
4.3 动态力学响应
4.3.1 弹塑性动力学响应
4.3.2 脆性动力学响应
4.3.3 温度软化动力学响应
4.4 材料本构模型
4.4.1 Johnson-Cook模型
4.4.2 Zerilli-Armstrong模型
4.4.3 JCP模型
第五章 活性毁伤材料力化耦合响应模型
5.1 力化耦合响应研究方法
5.1.1 弹道枪测试系统
5.1.2 霍普金森压杆测试系统
5.1.3 落锤测试系统
5.2 冲击引发化学响应行为
5.2.1 冲击引发点火行为
5.2.2 冲击引发弛豫行为
5.2.3 冲击引发反应行为
5.3 冲击引发点火理论
5.3.1 材料不可压理论
5.3.2 材料可压理论
5.3.3 冲击温升理论
5.4 冲击引发点火模型
5.4.1 应力-应变率点火模型
5.4.2 冲击能-应变率点火模型
5.4.3 应力-弛豫时间点火模型
第六章 活性毁伤材料力化耦合响应机理
6.1 跨尺度模型重构方法
6.1.1 微细观结构特性分析
6.1.2 细观结构真实模型重构
6.1.3 细观结构仿真模型重构
6.2 跨尺度力化耦合算法
6.2.1 体积单元算法
6.2.2 边界条件算法
6.2.3 力化耦合响应算法
6.3 跨尺度力化耦合响应机理
6.3.1 动力学响应机理
6.3.2 热力学响应机理
6.3.3 力化耦合响应机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