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HK$
333.8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HK$
132.2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HK$
99.7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HK$
210.6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HK$
66.1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HK$
77.3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HK$
99.7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HK$
62.7
|
編輯推薦: |
中国文化遗产推广读物
一本中国节日的美学读本
一本中国人的生活简史
解读中国节日的精神内核,呈现传统文化的美学精髓
读古典之诗,品中国节日
|
內容簡介: |
这本书以中国十四个传统节日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元日、人日、元宵、花朝、社日、上巳、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日、除夕)挑选出*代表性的近七十首以节日入题的诗词来写。写的既是节日,也是诗词。写的既是知悟,也是人生。
|
關於作者: |
王臣,作家、编剧、摄影师。行文优美诚挚,被誉为“极具汉语文字美感”作家。先后被《亚洲周刊》《城市画报》等报道。多部作品登上畅销书榜。
|
目錄:
|
序言·时光之诗,岁月之词
元日|往日不堪重记省
人日|今年人日空相忆
元宵|来宵还得尽余欢
花朝|百花生日是良辰
社日|柳暗花明又一村
上巳|三月三日天气新
寒食|落花半裸东流水
清明|清明无客不思家
端午|曲终人散空愁暮
七夕|他生未卜此生休
中秋|今夜清光似往年
重阳|万事尽随风雨去
腊日|且喜云山来故人
除夕|美酒一杯声一曲
|
內容試閱:
|
时光之诗,岁月之词时光是什么?它是:春之百花,夏之蝉鸣,秋之落叶,冬之霜雪。也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岁月不居,眨眼便是数十年。南宋词人蒋捷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光莫测,与其喟叹逝水流年一去不返,不如找一个下午,静下心来,读一读古诗词里的草木荣枯,品一品古代文人心里的慈心悲怀。守住哪怕片刻的安宁,也是靠近时光之真谛。或许,一首诗、一阕词即能阐释时光全部的印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慧开禅师的一首诗,语出阐释禅宗修行方法和修行境界的《无门关》一书。此诗甚妙。颂日,颂月,颂时光。时光是玄妙之物,它短暂也漫长。匆匆草草是一生,细致淋漓也是一生。只是,活的姿态不同,所增智慧便有了差别。这是透过此诗初知的生命奥义。读诗读词,便是一种增长智慧的修行。在并不平顺的时间里,诗词总是可以带给人内心一些温柔又静定的曼妙感受和启迪。这不同于其他任何一种人生经历,它所需要的仅仅是一点专注的目光和一点平和的心气。每个人从古诗词里所领悟的也不一样,这种感受源自每个人内心迥异的细节组构,它来自于记忆,来自于成长经验。往年,甚少可以清闲地在家中过端午节。这一年例外,因一些外事,偷来一些闲,得以在家中完整地过一个端午节。翻书时,连连读到与节日有关的诗词,权当是某一种指引。心中一定,便生发出这样的一个念头:写一本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诗词赏析书。这本书以中国十四个传统节日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元日、人日、元宵、花朝、社日、上巳、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日、除夕)挑选出代表性的近七十首以节日入题的诗词来写。写的既是节日,也是诗词。写的既是知悟,也是人生。无论大小节日有一念始终不改,即是惦记家人。如今只身在外,心中更有无限牵念。纵然被告知一切都好,却不在眼下,不在跟前,终是放心不下。大诗人王维那句“每逢佳节倍思亲”说进人内心深处的话,平朴却深刻。写诗作词,犹似造梦。一个一个都是贩梦之人。多少时光耗尽,存储在记忆当中的也不过只是薄暖厚凉,却终究抵不过文字之温。所以,诗人、词人,以及未留名的民间的智慧之人,将这些节日诗词刻在纸上,实在是一笔丰厚的财富。西方有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我们有七夕,为誓言。秦观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们有清明,为怀念。杜牧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们有除夕,为团圆。李颀说:“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与传统节日有关的风俗,在如今这个步伐仓促的时代趋向式微,渐渐地淡出生活。那些旧时郑重的日子,在人们心中也与寻常日子无异。可是,如果当真甩却旧年那些“大动干戈”的悲喜,忘了青粽的甜糯和嫦娥的传说,恐怕这日子也过得不那么有趣了。写这本书,原本即是自己的一场温故之旅,与他人无涉。如若有幸被你读到,那么尚且希望它还存有一丝作用。或能让你在某年人日、某年花朝、某年社日、某年寒食、某年端午、某年七夕、某年重阳、某年腊日,想起一些旧年的风俗往事;或能让你记起几句与之有关的陈旧的词与诗;或能让你打个电话回家。此刻,距离年终还有几个月,但心里分明已经热盼岁末的除夕。也不知这一年过去后,来年漂泊他乡时,是否果真会如自己所愿,可以在那些俯首低眉的时节里一再温习陈旧的过往,一如心中对这本书的寄望。如果可以,便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了。在所有的传统节日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清明”。它原本只是中国古代农历计时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然而,时至今日,时序变迁,它被中国人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意义,得到了其他节气无法比拟的尊重。它成了中国的一个法定节日。哪怕这个节日是为过去与亡人而设。哪怕这个节日,只为怀念。愿此书带给你的时光,成为你和我之间,温柔又私密的,人间好时节。
东风里
是夜。笙歌漫漫,烟罗婷婷。琳琅女子轻歌曼舞,似有云烟缭绕于足。有一种浮跃尘埃的缥缈,宛若幻中人。就在那一头山长水远的眺望里,这边的人间烟火也便渐次生姿,声色渐出。是这样的一种喜与欢,着实令人心底生出馨暖之意。踏踏实实地,一切便有了开始。
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元日宴席之前,即是这样的一番场景。宴席开始之后,便见菜传纤手。容颜佳美的女侍手执春盘送入宴席。满桌精致青细的菜食,单单独自望着,便已然心悦。如此端坐在骀荡的春风里,哪怕不食不饮,也是别有趣意的。
彼日,女子琳琅,个个都着华裳,幡胜熨帖。烟视媚行于世,颇为可喜。词中所言“幡儿胜儿”皆为饰物,宋时士大夫家常于元日剪彩绸为春幡,或插于女子鬓发,或用以点缀花枝。所谓“姑媂”即是整齐、济楚的意思。“幡儿胜儿都姑媂。戴得更忔戏”所摹写的大约就是如此情形。
新年穿新衣似是习惯,亦是不成文的风俗。幼年时,记忆里每逢春节,孩子们总是聚在一起挑眉比对。左一比,右一对,只为看看谁的衣裳美。彼时,不分长幼,人人都如沐三月春风,一身芳华。一言一语,一进一出,一转身一刹那,那华裳之上,都是喜气依约。
盛景之下都是欢愉之心。这就是元日之悦、新年之喜的意义所在了。词末了一句“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落笔处,更是氲满了新庆之气,写得颇有味道。
南宋词人赵长卿这首《探春令》写的是过年情景。家中男女老少, 皆是满心欢悦地度那良辰。过年之于每一个人,都应当各自有记忆相映照。关乎人情热闹,关乎亲朋团圆,关乎新年新冀望。这一切,今古无异。
千门明月,天如水,正是人间佳节。
开尽小梅春气透,花烛家家罗列。
来往绮罗,喧阗箫鼓,达旦何曾歇。
少年当此,风光真是殊绝。
遥想二十年前,此时此夜,共绾同心结。
窗外冰轮依旧在,玉貌已成长别。
旧著罗衣,不堪触目,洒泪都成血。
细思往事,只添镜里华发。
以上为北宋词人秦观所作的《念奴娇》一词。其上阕所写,也是元日人景。欢喜达旦,风光殊绝。想必如此人情,南宋、北宋应当是相差无几的。时岁更新,人间百盛。
赵长卿是宋宗室子孙,但他少时孤洁,厌恶王公贵族奢靡淫逸的生活,于是纵情山水,遁世隐居,过着清贫的日子。他对生活在底层的百姓甚是同情和关切,于是,后来便常与百姓为乐,亦常常作词呈乡人。《四库提要》说他:“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
大约也只有这样的男子才能作出如《探春令》这般意境简素、充满人间烟火之气的好词来。忆元日,“千门明月,天如水,正是人间佳节”,正是如此。此刻,念及未至的新年景,唯有也应一句:
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元日
春将至,人也新。
爆竹声声,岁时更替。
旧的年光就在那回眸一顾的刹那便倏忽而逝。年年都有新日,只是年头的日子分外瞩目。人总是对它倾注丰盈的情意。亲朋集聚之时,人人手执酒盏,达旦畅饮屠苏。醉卧春风迎春暖,确是别样一番风情。
又遇得一日好天气,日照大地,暖暖曈曈,举目可见天光。于是, 人们便在这温煦的阳光中,取下旧年的桃符,换上新的,蓄势待望新的时辰。读此诗,仿佛能穿越时光目睹那一帧人情热闹、烟火流彩的画面。王安石这首《元日》写的是元日,却又不单单是如此。
此诗写到了新年元日的两个习俗。一个是燃放爆竹,一个更换桃符。新年燃放爆竹是自古便有的习俗,只是古时燃放爆竹的初衷是驱灾辟邪。后来,燃放爆竹才发展成为一种庆贺仪式。
关于爆竹的起源,有一个传说。《荆楚岁时记》有记:“正月一日, 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臊恶鬼。”古代志怪小说集《神异经》上也说:“西方山中有人焉,身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则令人寒热,名曰山魈惊惮,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药为之。”
这便是说,旧时燃放爆竹是为了驱吓危害人们的山魈。相传山魈畏火光、惧声响,因此每到除夕,人们便“燃竹而爆”,把山魈吓跑。另外,爆竹在古代起先是以真竹爆之。
清文人翟灏所编《通俗编》一书中这样描述“爆竹”一词:“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唐诗人来鹄所作《早春》诗中便有“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的句子。
南宋诗人范成大曾作诗《爆竹行》一首,细致地描绘了一幅燃放爆竹的图景:
岁朝爆竹传自昔,吴侬政用前五日。
食残豆粥扫罢尘,截筒五尺煨以薪。
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
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霆吼。
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
十声百声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
却拾焦头叠床底,犹有余威可驱疠。
屏除药裹添酒杯,昼日嬉游夜浓睡。
再说桃符。桃符,古时两块绘有门神或写着门神名字,挂在门上用于避邪的桃木板。古人有习俗,会在辞旧迎新之际,择用两块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后汉书·礼仪志》记载: “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
关于“神荼”“郁垒”二神,有这样的传说。相传,东海度朔山之上,有一巨型桃树,树下有二位神将“神荼”“郁垒”把守。桃树枝柯虬曲蜿蜒三千里,伸展至东北方鬼门。鬼门下有山洞,洞内住着鬼怪千万。鬼怪每日必经桃枝出进。若有作乱恶鬼,二位神将会用芒苇将其降住,然后饲喂神虎。于是,“神荼”“郁垒”便成为民间镇邪驱鬼、祈福纳祥的门神。
年少时,每逢春节总是满心喜悦等候燃放烟火。那是少年时光里不可替代的趣致,深入时光的骨骼里,烙出印记。如今再望,时间已阑珊,年岁也惆怅。但那细微之美,依然在目。
飘零近
词间有女子,名曰整整。
有婀娜身姿,清媚面容。
他和她,身虽近,心却在光阴深处,隔着山水不知几千重。彼时, 他心里伤感。正愁绪盈上,却见妙龄的整整婀娜而至。一双纤手幽柔可人,轻雅一伸,从椒盘里取出彩胜。又一个转身,便已经彩胜在鬓,俏艳如狐,艳倒人心神。
他怔怔地看着她,想起自己也曾有过年少风华。彼端的往事虽已不忍再提,却到底还是常因花期把春恨。
春天尚未到时,他期许花开之心始终热切。花开晚时,心中焦灼恼恨。花开早时,又担心它是匆匆一芳便凋零。而眼下这一年的花开时间亦尚未得知。于是,他便心恐风雨作阻,花期未能如人意。
他是辛弃疾。作此词时,辛弃疾年四十九岁,饱经沧桑,近知天命。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 年)戊申年正月初一,辛弃疾安居家中静思。
此刻,元日的一切热闹仿佛都与他无关。旁人的欢喜落在他的眼中,忽而就沉寂了,成了一种冷静的对照,对照他内心温湿的感伤。
辛弃疾的感伤来自于他壮志难酬的慨然。他的笔下,春不是那春,花亦不单单只是那花。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是心底的一腔热血和被光阴抑制殆尽的报国之心。
当时,南宋偏安一隅,民生凋敝。辛弃疾作下此词的两个月前, 太上皇赵构驾崩。如若此时宋孝宗作出决断,改变偏安政策,那么, 抗金大业势必有所成就。只可惜宋孝宗多年来挞伐抵抗,终至锐气衰微之年。国家的命运也就一时无定,犹若那匆急的花期。
在这一首《蝶恋花》中,辛弃疾写到“椒盘”一词。所谓“椒盘”,即盛有椒的盘子。自古元日便有饮酒的习俗,流传至今依旧未变。吃团圆饭时,亲朋之间势必要畅饮几杯。觥筹之间,满是素朴的热闹人情。饮酒一事,古人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继而要提及“椒酒”。所谓“椒酒”,就是用花椒籽浸制而成的酒。古人在元日当天时常会将椒盘中的椒拿一些放在酒中浸泡之后再饮。之所以要在酒中放椒,主要是取椒之香味。
《荆楚岁时记》中有“俗有岁首用椒酒。椒花芬芳,故采以贡樽”之句。另外,椒酒主要是子孙用来向长辈进献,以表达祝吉祈寿之意。
椒酒,也可以指代椒柏酒,作椒酒和柏酒的统称。所谓“柏酒”, 便是用柏树之叶浸制而成的酒。柏乃长青之树,寓长寿之意,且柏叶也有药用价值,可入药服食。明代名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柏叶”还有驱邪的效用,可辟一切疫疠不正之气。所以,古人元日必饮柏酒。
酒,
孤独时,可饮。
悲苦时,可饮。
畅欢时,可饮。
伤离时,亦可饮。
酒是好物。
只是这酒,喝到酣时,也成苍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