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不负少年时:我的求学生涯

書城自編碼: 362046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集
作者: 许渊冲
國際書號(ISBN): 9787530677674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HK$ 705.6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HK$ 76.7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HK$ 80.2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HK$ 94.4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HK$ 68.4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HK$ 92.0
中华内丹学典籍丛书:古书隐楼藏书汇校(上下)
《 中华内丹学典籍丛书:古书隐楼藏书汇校(上下) 》

售價:HK$ 257.2
辞源.修订本(建国60周年纪念版)(全二册)
《 辞源.修订本(建国60周年纪念版)(全二册) 》

售價:HK$ 1477.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10.0
《西南联大求学日记》
+

HK$ 197.2
《许渊冲:美得让人窒息的唐诗宋词诗经3册套装 最美中英双语诗》
+

HK$ 70.0
《许渊冲:永远的西南联大》
+

HK$ 57.3
《许渊冲集:诗书人生》
+

HK$ 217.5
《西南联大求学日记+新生日记 手账(套装2册)》
+

HK$ 63.9
《绮年琐忆(卓尔文库·大家文丛)》
編輯推薦:
作者为译界泰斗、百岁老人许渊冲
许渊冲诗译《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尽显古典诗词之美,被誉为“诗译英法*人”,2014年还问鼎“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回忆西南联大等求学岁月
从少时读书到西南联大求学;从陈寅恪、钱锺书、吴宓、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等大师的教诲,到与杨振宁等贤哲的同窗共读;从留学巴黎到译坛逐梦,从翩翩少年到“诗译英法*人”,百岁老人许渊冲深情回忆自己的求学岁月。

许渊冲百岁特别珍藏版
《不负少年时:我的求学生涯》是许渊冲百岁特别珍藏版。
內容簡介:
《不负少年时:我的求学生涯》是译界泰斗许渊冲对自己求学生涯的回忆:从少时的故乡读书,到战时昆明的西南联大求学;从陈寅恪、钱锺书、吴宓、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等大师的教诲,到与杨振宁等贤哲之士的同窗共读;从留学巴黎深造,到毕业后的译坛逐梦。许渊冲的辗转求学路,不仅是当时青年学子奋发读书的缩影,而且为他传奇一生奠定了基础。他不负韶华,从当初的翩翩少年,成为“诗译英法*人”,还获得“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本书是许渊冲百岁特别珍藏版。
關於作者:
许渊冲,1921年4月生于江西南昌。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翻译家,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法韵文专家。出版中英法文著译多部,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2010年获得“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年问鼎国际翻译奖项——国际翻译家联盟“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目錄
序曲〉001

少年读书
童年时代的雪泥鸿爪〉009
中学时代的浮光掠影〉027

青年求学
通往联大的路〉045
名师剪影〉056
闻一多讲唐诗〉067
冯友兰讲哲学〉079
叶公超讲“大一英文”〉089
钱锺书续讲“大一英文” 〉094
吴宓讲“欧洲文学史”〉101
柳无忌讲“西洋文学”〉110
吴达元讲法文〉119
萧乾谈创作与译诗〉125〉
卞之琳谈写诗与译诗〉130

联大往事
闻一多和陈梦家〉139
吴宓和浦江清〉146
沈从文和汪曾祺〉154
一代人的爱情〉163
朱自清和鲁迅〉171
联大教授的雅与俗〉176
联大与清华〉186
联大和哈佛〉192

译坛逐梦
出国·巴黎·牛津〉201
回国之后〉211

附:著译评年表
內容試閱
序曲

重现的时光远比当初的一切有意味。只有认真生活过的人,才有值得回忆的一生。回忆是另一种生活。没有值得回忆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而美好的,哪怕是痛苦的回忆,则保证了一个人照样活上两辈子。如果回忆变成了一部书,那就是永恒的回忆。
——普鲁斯特

我这一生值得回忆的件事,大约是我出生时震天动地的哭声。那时,恰巧父亲有一个会算命的朋友到家里来,根据生辰八字给我算了一个命,就对父亲说:“这个孩子命大。”
我怎么命大呢?
我小学时羡慕过的名是神童熊传诏。他比我高一年级,作文中有一句“行人如织”,得到全校大会表扬。升中学后,国文老师看见他在教室外面玩耍,问他书背熟了没有。他没有背,却说是背熟了,然后临时抱佛脚读了两遍,背书时居然一字不错。他能诗善画,画了一张水边楼台,几只帆船,水中还有楼台倒影,说这是“颠倒画”。他还在画上题了四句诗:“岸柳含烟晓,残月落天高。宦游悲远梦,帆归待涨潮。”这倒过来念是:“晓烟含柳岸,高天落月残。梦远悲游宦,潮涨待归帆。”是一首回文诗,可见他的才思工巧。我的小学、中学同班涂茀生说他:“翩翩少年,仪容俊伟,磊落潇洒,是我们低班小子的楷模偶像。”他在中学毕业之后,考取了清华大学外文系,因为家境困难没有升学,只在中学教书。1957 年他不知怎么给打成了“右派”,从此潦倒一生。涂茀生说:“以他的聪明才智,博闻强记,本可能成为陈寅恪型的大学者,但因遭遇时艰,以致落拓坎坷,不能不为他的才智叹息,也为时代叹息!”比起熊传诏来,我真可以算是命大的了。
我考取第二中学后,在初一时,羡慕过熊传诏的同班,跑百米、二百米的名涂曰谦。记得四百米决赛时,一马当先的是高人一头的程应镠,涂曰谦只跑第二,使我大失所望;不料到后五十米时,涂曰谦大力冲刺,居然超过了程应镠,使我又惊又喜,仿佛自己成了“起跑虽居第二位,成绩须达峰”的英雄似的。那时我梦寐以求的,就是穿上涂曰谦一样的有“二中”字样的运动背心和米黄色的方格短裤。但我年纪太小,个子太低,做运动员的梦想很难实现。刚好那时大表姐从美国寄来了奥运会的邮票,票面上有一个体型完美的铁饼运动员,于是我就移情于邮票了。当时一同集邮的涂茀生写了一首咏邮票的诗:

玲珑艳丽小华笺,入眼缤纷别有天。
百代英雄齐入彀,五洲动植竞争妍。
四方戚友传鱼雁,万国风光等闲廛。
史迹新闻留纪念,怡情益智乐陶然。

这样,我就从追求阳刚之美转向柔和之美了。对茀生说来,集邮是怡情益智的好事,所以初中毕业时,他的考试成绩很好,免考升入高中。对我而言,集邮却成了玩物丧志、冥思幻游的乐趣,结果学习成绩平平,需要重考才能升入高中。
到了高一,熊一奇老师讲几何学。熊老师讲得形象生动,活灵活现;涂茀生听得印象深刻,考试分数全班;我却听得神游“九度空间”,结果考不及格,几乎升不了班。
高一下学期去西山受集中军事训练三个月,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多半被迫参加国民党复兴社,我却因为成绩平平,反倒免了此难,真是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了。西山归来之后,茀生填了一首《如梦令》词:

三月韶光空溜,皮为骄阳炙皱。操罢倦归来,苦汗侵衣欲透。
胡闹,胡闹!父母惊余黑瘦。
但是他对国民党反感,后来被打成“右派”,真是左右不讨好了。

我的学习成绩不如涂茀生,更不如熊传诏,却比熊晚一年考取了清华大学外文系。那年日本侵略华北,占领北平(就是今天的北京),清华和北大、南开一同迁到云南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从沦陷区到大后方来的学生,不但不交学费,还由国家发给贷金,交付每月膳费。就这样,我的家境虽然不比熊家好多少,却到昆明升入了联大。大学一年级时,我和后来得到诺贝尔物理奖的杨振宁同班上英文,又在“文化昆仑”钱锺书教授班上听课。我从杨振宁那里学到的,是在同中见异的敏锐目光,从现象出发建立理论的过硬本领,用简明公式表达思想的精确方法。在钱先生那里看到的,是见人所不能见的慧眼,说人所说不出的妙语,过目不忘,打通古今中外的才智。杨振宁的治学方法虽然可以学到,但他取得的突出成绩,却是难以企及的。钱先生的业绩也许可以追踪,但他那过人的智慧,却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我追随钱先生之后,去了英法两国,学了两种语言,本来以为回国之后,可以尽其所能,得其所值,不料那时用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而女子无才便是德,也可适用于男子,004于是有德便成了无才的保护伞,有才却成了无德的同义词。其实,所谓的“德”只是唯唯诺诺,上面说一,下面决不说二,不敢说真话,不敢发表不同的意见而已。知识分子经过小会批判、大会斗争,头上棱角早已磨光,尾巴不再翘起,这样日积月累,习惯成了自然,只会唯命是听,不说半个“不”字,甚至连是非对错观念都没有了。这样难得糊涂也好,可以苟全性命于乱世;等到国家建设需要人才,又可东山再起。不料有德无才之士,哪里容得下真才实学,就说大家都是半斤八两,谁也不许出人头地。于是武大郎一直坐天下,不许人比他高。当“翻译腔”和分行散文在外文界盛行的时候,钱先生个说我以诗译诗,好比戴着音韵和节奏的镣铐跳舞,灵活自如,令人惊奇。杨振宁更为我的回忆录写了英文序言,说我译诗用韵,是使不可能成为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我成了“诗译英法人”。说是命大,有何不可?

名师剪影

联大常委、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有一句名言,大意是说:大学不是有大楼,而是有大师的学府。谈到大师,清华国学研究院有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四位。梁启超在1929 年已经去世,我读过他1922 年5 月21 日在清华文学社讲的《情圣杜甫》。他演讲中说:杜甫写《石壕吏》时,“已经化身做那位儿女死绝、衣食不给的老太婆,所以他说的话,完全和他们自己说的一样。……这类诗的好处在真,事愈写得详细,真情愈发挥得透彻。我们熟读他,可以理会得真即是美的道理”。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梁任公是如何把西方的文艺理论和中国的古典诗词结合起来的。
据说1926 年诗人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时,请梁启超做证婚人。不料他却在婚礼致辞的时候,用老师的身份教训他们说:“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做不好学问;徐志摩,你用情不专,以至于离婚再娶……陆小曼,你要认真做人,你要尽妇道之责,你今后不可以妨碍徐志摩的事业……”从这篇闻所未闻的婚礼致辞中,也可以想见任公的为人。我虽然没有亲聆过教诲,但读了这些“雪泥鸿爪”,也就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了。
王国维是1925 年来清华国学研究院任教的,他的《人间词话》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的一个总结。他提出的“境界说”对我很有启发,我把他的理论应用到翻译上,提出了文学翻译应该达到“知之、好之、乐之”三种境界。所谓“知之”,犹如晏殊《蝶恋花》中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西风扫清了落叶,使人登高望远,一览无余,就像译者清除了原文语言的障碍,使读者对原作的内容可以了如指掌一样。所谓“好之”,犹如柳永《凤栖梧》中说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译者如能废寝忘食,流连忘返,即使日渐消瘦,也无怨言,那自然是爱好成癖了。所谓“乐之”,犹如辛弃疾《青玉案》中说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说出了译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趣。使读者“知之”是“种境界”或低标准,使读者理智上“好之”是“第二种境界”或中标准,使读者感情上“乐之”是“第三种境界”或高标准。
赵元任被誉为“中国语言学之父”。我在小学时就会唱他作的歌:“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他?”1920 年,他在清华国学研究院任教,为英国哲学家罗素做翻译。每到一个地方演讲,他都用当地话翻译,他模仿得非常像,本地人都错认他是同乡了。谈到译诗,他也说过:“节律和用韵得完全求信。”又说:“像理雅各翻译的《诗经》跟韦烈翻译的唐诗,……虽然不能说味如嚼蜡,可是总觉得嘴里嚼着一大块黄油面包似的。”这些话对我很有启发,后来我译《诗经》和唐诗,就力求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所谓“意美”,就是既不能味同嚼蜡,也不能如嚼黄油面包;所谓“音美”,就包括用韵得求信;所谓“形美”,就包括节律得求信。
在四位大师中,梁、王二位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去世,赵元任自1938 年起长期在美国任教,所以我只见过陈寅恪一人。他来清华是梁启超推荐的。据说校长问梁:“陈是哪一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校长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启超愤然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因为他能解决外国著名学者所不能解决的难题。”校长一听,才决定聘陈来清华任导师。他在清华住赵元任家,因为他“愿意有个家,但不愿成家”。赵同他开玩笑说:“你不能让我太太老管两个家啊!”后来他才成了家。陈寅恪在清华提出了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代表了联大一代学术大师的品格。他是个通读了马克思《资本论》德文本的中国学者,却反对机械地照搬马克思主义,可见他的自由思想。他研究历史,提出了以诗证史的方法。他在诗中说“玉颜自古关兴废”,说明帝王的宠幸往往关系到朝代的兴衰。他写了一本《柳如是别传》,也是从“玉颜”的侧面来分析明清之交的文化精神的。
1939 年10 月27 日,我在昆中北院一号教室旁听过陈先生讲“南北朝隋唐史研究”。他闭着眼睛,一只手放在椅背上,另一只手放在膝头,不时发出笑声。他说研究生提问不可太幼稚,如“狮子颌下铃谁解得?”———解铃当然还是系铃人了。问题也不可以太大,如两个和尚望着“孤帆远影”,一个说帆在动,另一个说是心在动,心如不动,如何知道帆动?心动帆动之争问题就太大了。问题要提得精,要注意承上启下的关键,如研究隋唐史要注意杨贵妃的问题,因为“玉颜自古关兴废”嘛。
北大名师林语堂到美国去了,他写的《生活的艺术》选入了联大的《英文读本》,他本人也回联大作过一次讲演。记得他说过:我们听见罗素恭维中国的文化,人人面有喜色。但要知道,倘使罗素生在中国,他会是攻击东方文化胆、彻底的人。罗素认为中国文化有三点优于西方文化:一是象形文字高于拼音文字,二是儒家人本主义优于宗教的神学,三是“学而优则仕”高于贵族世袭制,所以中国文化维持了几千年。但儒家伦理压制个性发展,象形文字限制国际交往,不容易汇入世界文化的主流,对人类文明的客观价值有限,所以应该把中国文化提升到世界文明的高度,才能成为世界文化的有机成分。
北大的朱光潜也没有来联大,而是到武汉大学去了。我读过他的《谈美》和《诗论》等书,得益匪浅。后来我把诗词译成英文、法文,就把译文和译论一同寄去请教,得到他1978 年1 月8 日的回信。信中说:“意美、音美和形美确实是作诗和译诗所应遵循的。”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因为当时的译坛是分行散文一统天下。1983 年我到北大任教,朱先生那时八十七岁了,还亲自来看我,赠我一本《艺文杂谈》。书中说道:“诗要尽量地利用音乐性来补文字意义的不足。”又说:“诗不仅是情趣的意象化,尤其要紧的是情趣的形式化。”我从书中找到了译诗“三美论”的根据。
朱光潜虽然没有来联大,朱自清却是联大中国文学系主任。早在1924 年,两位朱先生就是上虞春晖中学的同事,朱自清教国文,朱光潜教英文。1931 年我在小学六年级时读过朱自清的《背影》。但我喜欢的不是这篇描写父子真情、朴实无华的课文,而是更能打动幼小心灵的那一篇《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我在作文中模仿了这几句,结果得到了九十五分。可见我小时候就喜欢比喻和对仗,这为我后来的诗词翻译打下了基础。关于比喻,我读到过朱先生谈《诗经》“比、兴、赋”时说的,“比”可以古比今,以仙比俗,以物比人,以艳情比政治。这也增加了我对古诗的了解。
1938 年来联大后,居然在“大一国文”课堂上,亲耳听到朱先生讲《古诗十九首》,这真是乐何如之!记得他讲《行行重行行》一首时说:“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两句,是说物尚有情,何况于人?是哀念游子漂泊天涯,也是希望他不忘故乡。用比喻替代抒叙,诗人要的是暗示的力量。这里似乎是断了,实际是连着。他又说“衣带日已缓”与“思君令人老”是一样的用意,是就结果显示原因,也是暗示的手法;“带缓”是结果,“人老”是原因。这样回环往复,是歌谣的生命———有些歌谣没有韵,专靠这种反复来表现那强烈的情感。后“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两句,解释者多半误以为说的是诗中主人自己,其实是思妇含恨的话:“反正我是被抛弃了,不必再提吧,你只保重自己好了!”———朱先生说得非常精彩。后来我把这首诗译成英文,把“依北风”解释为“不忘北国风光”,就是根据朱先生的讲解。
其实,这一年度的“大一国文”真是地精彩。中国文学系的教授,每人授课两个星期。我这一组上课的时间是每星期二、四、六上午十一时到十二时,地点在昆华农校三楼大教室。清华、北大、南开的名教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闻一多讲《诗经》,陈梦家讲《论语》,许骏斋讲《左传》,刘文典讲《文选》,唐兰讲《史通》,罗庸讲唐诗,浦江清讲宋词,魏建功讲《狂人日记》等等。真是老师各展所长,学生大饱耳福。
记得1939 年5 月25 日,闻一多讲《诗经·采薇》。他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千古名句,写出了士兵战时的痛苦,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他讲时还摸着抗战开始时留下的胡子,流露出无限的感慨。朱光潜在《诗论》中也讲过《采薇》。他说:“这四句诗如果译为现代的散文,则为:‘从前我去时,杨柳还正在春风中摇曳。现在我回来,已是雨雪天气了。’原诗的意义虽大致还在,它的情致却不知走向何处去了。义存而情不存,就因为译文没有保留住原文的音节。实质与形式本来平行一致,译文不同原诗,不仅在形式,实质亦并不一致。比如‘在春风中摇曳’译‘依依’就是勉强,费词虽较多而含蓄却较少。‘摇曳’只是呆板的物理,‘依依’却含有浓厚的人情。诗较散文难翻译,就因为诗偏重音而散文偏重义,义易译而音不易译。”
闻先生宏观的综合,朱先生微观的分析,对我帮助很大。我后来把这四句诗译成英法文时,就不但是写景,还要传情;不但存义,还要存音。所以我把原文的四个字译成英法文的四个音节,并尽可能押韵。译完之后,觉得无论情义音形,都胜过了现代散体译文,并且证明了我的“三美论”提得不错。如果译文能使读者“知之、好之、乐之”,那就算不辜负闻、朱二先生的教诲了。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