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0.6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68.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HK$
99.7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HK$
88.5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HK$
62.7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HK$
53.8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HK$
66.1
|
編輯推薦: |
1.知名学者 奇葩说导师刘擎解读现代思想,在风险与意外交织的年代重建现代人对未来的想象。
作为以哲学教授的身份介入国内火爆综艺《奇葩说》的学者,刘擎老师让哲学走下神坛,用真正人性的智慧和学者的温柔圈粉,包括但不限于马东、蔡康永、李诞、宋丹丹、一众奇葩说辩手,以及数千万奇葩说观众。
2.一本在剧变时代成为一个清醒的现代人的思想指南。
这本书搭建与多元价值对话的桥梁,理解现代世界的复杂性,为焦虑的现代人拨开观念的迷雾,打开更广阔的思想视野,反思现代人的精神道德困境,重获对个人生活的掌控感。
从明白自己是谁、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会这么做,到反思自己的生活所身处的世界,如何接触生活的更多可能、开垦属于自己的领地,打破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感,重获崭新的自我理解。
|
內容簡介: |
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纵向传承与外来文化的横向互动中,在这种纵横交错的文化背景下,刘擎教授通过发人深省的文字启发我们以理性化的方式来探索世界和自己,思考人应当信奉什么应当怎样生活如何理解和应对困境等诸多问题。
这部作品兼具敏锐的历史意识与深切的现实关怀。刘擎教授结合历史、文化、政治、哲学等众多元素,解读社会发展变化、思想的演进,以求大众在面对这个时代时,能够辨析问题与观念的来龙去脉,澄清我们的处境与自我理解,重建对未来的想象。
|
關於作者: |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政治学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思想史、政治哲学和国际政治。
代表著作:《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2000年以来的西方》《纷争的年代》《悬而未决的时刻》等。自2003年起,每年撰写《西方思想年度述评》,是许多学者每年的必读文章。
|
目錄:
|
自序
辑一 迷雾与光芒
我的非经典阅读
面对兰德的挑衅
没有幻觉的个人自主性
世俗时代的死亡问题
祛魅时代的学术与政治
民粹主义的本质
人类政治的发展会殊途同归吗?
面对中国模式的历史终结论
中学西渐视野下的中国思想变革
难以驯服的狐狸:纪念以赛亚伯林辞世二十周年
价值认同的困境与可能
另类道路的诱惑
《革命之路》中的爱欲与政治
群体性疯狂如何可能
辑二 视角与世界
爱国何以成为一种美德
建构纯粹的中国范式是否可能
被误解与被滥用的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及其不满
寻求共建的普遍性:从天下理想到新世界主义
超越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对立
西方社会的政治极化及其对自由民主制的挑战
民主社会中的教育权威
迷失的家园
开放的象牙塔
共享视角的瓦解与后真相政治的困境
思想工业与明星学者
科学探索与政治正确的争论
回顾马丁路德金抄袭事件
|
內容試閱:
|
自序:在新的地平线上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年轻的时候就听崔健这样唱过,而20多年来,时代的节奏似乎从未放缓。也许,这个世界一直是动荡多变的,只是今天全球化的浪潮吞没了各种疏隔的屏障,让人更真切地感受八面来风的冲击,时而惊喜,时而惊慌。
全球化究竟是什么?在一次讲座中,哥伦比亚大学的著名教授巴格沃蒂曾给出一个自称最为真确的定义,那就是戴安娜王妃之死。何以如此?他的解释是:一位英国的王妃,带着埃及的男友,在法国的一条隧道里撞车,开的是一辆德国车,安装着荷兰的发动机。司机是一个比利时人,喝多了苏格兰的威士忌。追赶他们的是意大利的狗仔队,骑着日本的摩托车。为她治疗的一位美国医生,用的是巴西的药品。这个消息是一个加拿大人传出的,使用的是比尔盖茨的技术。而你可能正在一台电脑上阅读这个消息,这台电脑用的是中国台湾造的芯片、韩国产的显示器,由一个印度的卡车司机运输,被一些印尼人截获,由硅谷的码头工人卸货,然后由一个墨西哥非法移民运送给你我的朋友,这就是全球化。
作为全球化现象的一个缩影事件,戴安娜之死或许过于戏剧化了。我们来看看身边更为寻常的文化生活情景。若以戏仿的笔触可以如是描述:这是一名中国大学生的一天,背诵英语是早晨起来后的首要任务。上午第一门课学习德国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二门课听老师讲述北欧的福利国家制度。下午参阅英国学者写的《欧洲战后史》写作业,同时听着耳机里法国歌手艾莉婕(Alize)的歌声。晚饭前最后一小时参加了印度瑜伽班的健身运动。晚上的第二专业选修课是工商管理,使用的是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教材(山寨版)。回到寝室后在网上看了一部非常文艺的伊朗电影,随后在新浪微博上写下自己的观后感(又翻墙到脸书上再发一遍),然后刷微博几十篇直到心生倦意。临睡前念几篇《论语》慢慢进入梦乡。
我们今天享有的物质和文化产品,有相当大的部分源自异国他乡。几乎每个人的生活都超出了原有的地方性,与更遥远更开阔的世界交织在一起。以地理疆界标识的那个本土文化逐渐失去了清晰的轮廓,汇入了正在浮现的新的地平线。有人赞美开放,有人哀叹混乱,但无论如何,空间上横向的现代文化与时间上纵向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越来越深刻地交汇融合,共同构成了我们纵横交错的背景和视域。那么,我们是谁?中国有多特殊?在什么意义上我们还是纯粹的中国人?我们追求的理想生活图景究竟是什么?在新的地平线上,许多确定无疑原本如此的信念与感知,会遭遇到为何如此的疑问,或者未必如此的困惑,甚至不必如此的否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