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HK$
1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81.4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HK$
81.4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HK$
87.8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HK$
705.6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HK$
76.7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HK$
80.2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HK$
94.4
|
編輯推薦: |
作者在本书稿中认为1912到1926年这短短的十五年在中国是民国初年,在日本则是整个大正时期。在这十五年里,中国的北洋军阀与南方政权激荡冲突并逐渐走向了南方国民党势力对于全国的统一;而在日本,老牌藩阀与民间政党势力也在持续展开激烈的斗争,军部势力在这一过程中暗暗兴起并在昭和前期上台执政,完成了日本政治近代化过程中一次*重要的蜕变。但是,这十五年的历史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都是陌生和模糊的。本书基于大量中日近代史基础资料与相关研究著作,以政治史与外交史为核心,从比较史视角系统介绍这段时期两国各自的风云变幻与相互之间的碰撞摩擦,间或穿插一些真实的历史故事与对当时世界大势的简介,希求读者能对大正与民初的这段历史建立起较为清晰的认识。
本书稿史料详实,征引有据,文辞通畅,夹叙夹议。内容上侧重日本和中国的政治变迁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着墨*深则在中日关系互动,旁及中苏(苏俄、苏联)、中英等外事事务。通读有益贯穿民初十五年以及日本大正十五年的历史认知,作者自寻配图若干,书稿近三十万字,有这些图可免繁密不透气的阅读体验。以日本为主干,旁及中国至世界,凭所掌握资料,搜视热点,以线串珠,构为述而不作的
|
內容簡介: |
1912到1926年这短短的十五年,它在中国是民国初年,在日本则是整个大正时期。在这十五年里,中国的北洋军阀与南方政权激荡冲突并逐渐走向了南方国民党势力对于全国的统一;而在日本,老牌藩阀与民间政党势力也在持续展开激烈的斗争,军部势力在这一过程中暗暗兴起并在昭和前期上台执政,完成了日本政治近代化过程中一次*重要的蜕变。但是,这十五年的历史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都是陌生和模糊的。本书基于大量中日近代史基础资料与相关研究著作,以政治史与外交史为核心,从比较史视角系统介绍这段时期两国各自的风云变幻与相互之间的碰撞摩擦,间或穿插一些真实的历史故事与对当时世界大势的简介,希求读者能对大正与民初的这段历史建立起较为清晰的认识。
|
關於作者: |
张轶,复旦大学毕业,现就职于上海图书馆。新浪微博@洋风汉魂。致力于中日比较史的研究及网络史学文献的搜集与整理
|
目錄:
|
前言001
序编大正史展开的背景1第一节大正和大正天皇003
第二节解读大正史的关键: 宪政、政党政治、陆军和海军004
第三节大正史的引子: 辛亥革命和幸德秋水大逆事件010
第四节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的对日活动018
第五节宫崎滔天、北一辉和美浓部达吉的思想023
第六节大正浪漫谭: 文化的繁荣028
第一编大正与民初史的展开
(1912~1918)31第一章1912~1914年的日本033
第一节预备知识: 大正日本的基本政治制度033
第二节桂园时代的情意投合以及增设两个师团问题的
提出034
第三节大正史的第一次高潮第一次护宪运动045
第四节山本权兵卫内阁和西门子事件061
第五节从鳗香内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066
第二章1912~1914年的中国和世界072
第一节围绕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明争暗斗072
第二节从超然混合内阁到李烈钧的起兵078
第三节孙中山、黄兴对袁世凯的退让和宋教仁的奋斗附比较中日议会政治之异同082
第四节从善后大借款到二次革命093
第五节从袁世凯成为正式大总统到国会解散,《天坛宪草》096
第六节袁记约法和中华革命党的组建112
第七节民国初年的蒙藏问题117
第八节辛亥革命前后的中日关系121
第九节1911~1914年间的世界历史大势126
第三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日本和中国130
第一节日本对德宣战和侵占胶州湾及南太平洋岛屿130
第二节从增设两个师团问题到二十一条135
第三节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运动及袁氏死亡146
第四节第二次大隈重信内阁的兴衰157
第五节袁世凯后时代的中国研究系及商榷系、府院之争和中国参战问题167
第六节寺内正毅内阁的施政175
第七节西伯利亚出兵、米骚动和寺内内阁的倒台197
第八节大战末期的中国: 护法运动216
第二编大正史的转折和高潮
(1918~1921)223第一章1918~1919年的中日史225
第一节原敬内阁及其施政225
第二节1918年的中国政局安福国会和第一次护法运动
的失败232
第三节朝鲜三一运动、南北议和与巴黎和会上中日两国
的交锋236
第四节皇太子游欧与宫中某重大事件251
第五节政党腐败事件频出及穿插其间的激烈政争从尼港事件到原敬遇刺258
第二章1919~1921年的中国和世界279
第一节直皖战争前后吴佩孚的迅速崛起和粤桂战争279
第二节满蒙独立运动背景下的中日摩擦事件289
第三节1919~1921年的世界大势301
第三章大正时期日本的社会问题303
第一节中日两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早期活动303
第二节日本近代以来的劳工运动314
第三节日本佃农纠纷的第一次高潮325
第四节日本近代以来的警察制度和舆论管控政策335
第五节日本的特殊部落民解放运动346
第三编大正史的第二次高潮及终结
(1921~1926)349第一章1921~1922年的日本351
第一节高桥是清内阁351
第二节华盛顿会议356
第二章1921~1922年的中国北洋政争和第二次护法运动的
失败378
第一节吴佩孚的电报战和第一次直奉战争378
第二节从法统重光到蜉蝣总理387
第三节联省自治和炮击非常大总统府393
第三章1922~1923年的日本402
第一节加藤友三郎内阁和原敬后时代政经两界新动向402
第二节皇室动向、关东大地震、第二次山本权兵卫内阁和虎之门
事件413
第四章1922~1924年初的中国428
第一节南方: 孙中山回师广州及其思想转变、海关关余问题428
第二节北方: 金佛郎案、临城劫车案和曹锟贿选436
第五章1924年的日本大正史的第二次高潮444
第一节政友会分裂与护宪三派内阁的上台444
第二节加藤高明内阁前期的施政452
第六章1924~1925年的中国政局477
第一节北方: 孙宝琦内阁与中苏建交477
第二节北方: 直系的分裂、江浙战争和第二次直奉战争488
第三节南方从镇压商团叛乱到国共合作的初步裂痕500
第四节从孙中山北上到五卅运动508
第七章1925~1926年的日本大正史的终结527
第一节护宪内阁的分裂和加藤高明的二次组阁527
第二节从政友本党分裂到大正史的终结536
第八章1925年下半年到1926年上半年的中国546
第一节北方: 从关税特别会议到段祺瑞政府下台546
第二节南方: 从平定杨刘叛乱到国民革命军北伐前期的战事555
第三节南口大战、北伐军的胜利进军、五原誓师、沪浙两地的自治运动和万县惨案568
末编大正史的其他方面及大正
民初十五年史的总结581第一节大正史的其他方面583
第二节大正民初十五年史的总结588
参考文献597
后记618
人名索引623
|
內容試閱:
|
《大正十五年》终于要出版了。这个题名容易让人产生联想:你是不是照抄了《万历十五年》?事实上这完全是一个巧合,这本小书从内容和体例上来说都与《万历十五年》毫无关系。然而,如果说黄仁宇先生撰著《万历十五年》是希冀以撰写正史的严谨态度写作一部通俗史学读物的话,那我这本小书倒也的确有着基本相同的宗旨。
这本书的写作计划还要从微博谈起。2011年,我初次进入微博的天地,给自己挂的标签就是现在各位看到的:关注中日近代史及与两国文化比较有关的一切事物。中日的历史与文化比较研究其实就是我对自己的主要定位。当时首先接触的大V之一是原《时代周刊》总编宋繁银先生。我们聊的主要话题是经学和经学史,但也常常谈起关于日本史的种种。也就是在那一年的某一天,我们又聊起了日本近代以及大正史的话题,宋先生突然提议,让我专门就大正史写一本书,之后就有了这本书的写作。所以,这本书能够来到世间,我首先要感谢的就是提议撰写的宋繁银先生尽管我们至今尚未谋面。
此书的名字原本不叫《大正十五年》,而是叫《大正春秋》。这其中是蕴含着深意的。我国古代五经之一有一部叫作《春秋》,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定的。《春秋》的体例为编年体,或者说就是王安石所说的断烂朝报。其中以年代为纵轴,在同一时间线上同时记录鲁国及鲁国之外各国的史事,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这十二位鲁公在位期间的史事,而这一段时期也因为这部著作而被定名为春秋时期。拙作其实也并不是只想写写日本的大正史就算了,而是想将这段时期中国的历史、甚而至于整个世界的局势与日本史一道进行呈现,展开一种类似《春秋》的叙述。其目的自然是基于历史比较的眼光,打破国别史乃至区域史的界限,为读者呈现出一种更为立体、也更易于引发联想的历史叙述模式。
日本大正的历史从1912年开始,到1926年为止,这段时期的日本天皇名叫嘉仁,年号大正。大正之前是著名的明治大帝统治时期,而在它之后则是昭和天皇的年代。与这两位威名赫赫的君主相比,大正天皇的光彩显得非常暗淡。而正是因为这一暗淡,才使得政党站在了历史舞台的聚光灯下,从而令大正时期赢得了大正民主的美名,而政党与元老等各种非政党势力的周旋和角逐也成为了大正时期的政坛主旋律。
我们再从历史比较的视角来审视这段时期的中国。事实上,1912到1926年的中国在近代史上也正好可以算一个独特的分期,这就是所谓的民国初年(民初)或者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刚刚打破封建皇权的束缚,但又陷入了军阀纷争、南北分裂的境地,直到北伐军凭借势如破竹的攻势迅速席卷大半个中国,这个国家才稍稍现出了统一的端倪。
1912到1926年的世界经历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各国和风劲吹,民族主义和绥靖主义一时成为潮流。而这也构成了日本大正史和中国民初史背后的大背景、大舞台。
本书的所有叙述都是基于上述三个互不相同而又相互联系的视角而展开的。而这三种视角得以同时呈现,依靠的就是类似《春秋》的写作方法。
如果各位读者有空看一下本书附后的参考文献目录,大概应该会有这样的感觉:好多日本近代文献啊!的确如此,本书写作过程中大量参考了大正时期及其前后的日本近代文献。我在学术界素无地位,当然不可能有这些书籍的纸质版;这些史料大多都是电子版,其来源主要就是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近代电子书图书馆这个宝库。日本对于纸质书的电子化一向非常积极,也非常规范。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即是其中翘楚。该馆从本世纪初开始即积极致力于近代文献的电子化,一旦版权期满就直接放到网站上进行免费共享。这就大大方便了我们这种海外研究者。我对该馆近代电子书的搜集下载大致在2010年左右就已经开始,到着手写作本书的2011年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因此,这些电子书此时已完全可以作为参考资料库发挥作用。随着此后写作进程的不断推进,我一直有目的地从包括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和日本公文书馆等处搜集下载各类史料,这个资料库也迅速地扩大了起来。这也是我能够坚持将本书写下来的基本文献保障之一。如果要我为本书的顺利出版进行感谢的话,除了前文提到的宋繁银先生,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应该是名列第二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本书的出版应该也是主要依靠网络学术资源完成专史撰著的一个案例,因此也算是数字人文的一种实践吧。
从2011年开始,除了本书的撰著,我的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在了中日近代史料电子版的搜集整理之中;同时也本着嘉惠学林的初衷,通过新浪微博账号@洋风汉魂 进行网盘分享,也因此而结识了不少同好。绵延至今,也积攒下了将近三十六万的粉丝。这也算是本书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副产品吧。
这本书的撰写经历了整整七年的时间,到2018年下旬基本完成。这其中的甘苦只有我自己知道。2015年之前,我在单位还担任行政职务,再加上2012年犬子出生,所以,从2011到2015年这段时间的写作是最艰苦的。这对一部刚刚开始创作的著作来说应该是非常不利的。那段时间,我的写作基本都在半夜后万籁俱寂的情况下独自进行,进度也非常缓慢。但我一直坚持着,从未放弃,慢慢地也就挺了过来。2015年之后,我不再担任行政职务,孩子也进了托儿所,我的生活逐渐有了可以喘息的空间与时间。所以,从那时候开始直到2018年就是这本书真正的创作黄金期。在这段时间里,虽然我对本书的写作没有得到旁人的支持,有时也会因为查找资料和阅读资料太过辛苦而想要放弃,但每当看到犬子天真的笑容,我就忽然像有了动力似的,又燃起了继续写作的旺盛斗志。
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本书的初稿终于在2018年10月基本完成了。接下来,本书的出版就成了我最头疼的问题。此时,原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兴康先生雪中送炭,为我提供了难得的出版资源。在王先生及时任上海书店近代文史文献中心总监薛羽先生的联系下,本书的出版最终落实在了上海书店出版社并由王郡先生担任责编。王郡先生热情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此外,在本书的后期编辑过程中,上海书店出版社社长孙瑜先生也给予了关注和大力帮助。所以,我第三个要感谢的就是大力支持本书并使其得以顺利出版的王兴康先生、薛羽先生、孙瑜先生和王郡先生。
关于本书,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提醒读者诸君两件事情。其一,这本书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没有出版,那就是一份从1911年1月1日直到1926年12月31日之间的中日及世界大事日表。在这份日表中,我将这期间每天的历史大事都按照中国、日本和世界三栏并列叙述,从而令正文所展现的历史更加直观、更加生动。这部分的字数约有十几万字,加上本书现在大致四十万字的篇幅,这总共五十多万字才是我2018年完成稿的全部内容。我本来也是希望读者以一边阅读本书正文、一边对照这份日表的形式来理解书中内容的。我认为这也是更有利于读者熟稔本书内容的最佳阅读方式。但是,由于篇幅原因,本次出版只好把这份日表忍痛割爱了。其二,本书对于中日史乃至世界史的叙述其实也只是一个史纲性质的半成品,对于许多历史事件及人物的介绍及评述还仅限于提纲挈领,没有作比较深入细致的剖析,有许多史料和史事也由于篇幅及众所周知的原因而忍痛割爱了。
基于上述两点原因,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是非常希望能为此书再出一个增订版的。这一增订版将令读者诸君对于这十五年的历史有更加感性和深入的体会与理解。如果能将那份日表也增订进入这个新版本,那基本上就是此书的完璧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作者谨识
2020年7月于上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