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6.3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1.2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77.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09.8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6.2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7.4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43.4
|
編輯推薦: |
穿行于艳阳高悬、温暖宜人的地中海沿岸,漫步在安定静谧、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场景,看苍翠海色、秀岭孤垒、宫堡教堂,与记忆中的历史片段相互交融,构成了画面主色调。西方古代史的诸多事迹,便也由此萌发。本书描述了作者参观考察法国、意大利、摩洛哥、西班牙等地的所见所闻与自身感受。文章知识丰富、文笔优美,在对所到之处的描述中,既有历史变革的凝重,又有异国风情的轻松,还有从文明角度对于某些做法的反思。作者长期从事世界古代史的研究,并多次前往欧洲考察和游览,之后通过细心整理、翻阅相关资料和照片,撰写了一系列游记,力图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去汲取和消化所见所感,这也使得这本看似游记散文类的书稿,多了几分学术积淀和历史厚重感。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录35篇文章,记录了作者游历法、意、西、葡、摩纳哥和希腊等国各城市的心情和感悟,同时也展现了一位历史学者对于历史文化的追寻、思索和对现实的批判。每篇文章基本涉及某一座城市,约3000字,并附有作者在现场即时拍摄的照片。这些游记将游览的轻松和历史的厚重有机融合起来,相得益彰。
|
關於作者: |
沈坚,1950年10月出生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退休前曾任该系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中世纪史专业委员会原副理事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世界史学会理事。
|
目錄:
|
自序
里昂,夏日里的阳光
韦兹莱:十字军曾从这里出征
巴比松森林:一个画派的降生
枫丹白露的夕照
尼姆印象
阿维尼翁:徜徉在中世纪
格勒诺布尔的晨钟
袖珍摩纳哥
邂逅阿讷西
漫步于法国的博物馆
蒂沃利:寻找哈德良
佛罗伦萨漫行
斜塔暮影
米兰回望
马德里览胜
巴塞罗那:穿行在时尚与传统之间
埃布罗河上的萨拉戈萨
马德里郊外的天际线
古风扑面阿维拉
塞哥维亚桥韵
萨拉曼卡的文脉
蓝色的波尔图
品味科英布拉
里斯本:特茹河水轻拂
天涯罗卡角
卡斯凯什:曾经的谍影
梅里达咏叹
从卡塞雷斯到特鲁希略
动感塞维利亚
格拉纳达的挽歌
科尔多瓦艳阳天
巍巍故都托莱多
流连于迈锡尼周边
穿越科林斯运河
塞萨洛尼基:北希腊一隅
|
內容試閱:
|
我自幼喜好旅行。念初一的那年暑假,陪同长辈回了趟广东老家,于是便有了少年时期途程最长的一次旅行经历,迄今难以忘怀。后来上山下乡,又有天南地北的来回走动,大学毕业后经年不绝的出差赴会、假期旅游,更是趁便走了国内不少地方,山川乡镇,风土人情,大大开阔了眼界,也促进了自己历史学专业的学习和探究。
如果说前半生的旅行范围仍主要局限于国内各地的话,那么进入21世纪以后的关注点,尤其是近年退休后,时间更充裕了,使我能够更多地集注在走国外,特别是欧洲游之上。我的专业教学和研究兴趣多年来一直是在欧洲史方面,所以旅行的重点也大都选择在欧洲,迄今已走访过欧洲20余国。
我很看重旅行的经历和直接体验,平常不太记日记,唯独外出旅行时,几乎每晚必记,生恐新鲜见闻隔日遗忘。每次国外回来,总要花费不少时间,整理、翻阅相关资料和照片,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便以日记为据,时常撰写一系列游记,既为一个梳理过程,同时也是力图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去汲取和消化当时的所见所感。这些游记单篇大多曾刊发在《中华读书报》国际文化专刊上,作为专栏文章,图文皆备,也有的则发表在《文汇报》《新民晚报》和其他期刊上。
目前预备结集出版的35篇游记,都是近年来游览南欧国家的记录,涉及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摩纳哥和希腊诸国。书中附载的照片,也是我在现场的即时摄录。
这几次行走南欧,除去法国和意大利为春季外,其余的皆当盛夏暑期。所以,我们观赏与游览的南欧,展现的主要是夏季的光影色彩和景致,而此时恰值南欧地区通常表现的典型地中海气候的夏季特征,那就是光照充分,干热少雨,与下半年该地区湿润多雨的秋冬景致适成对照。我们所经历和见识的这一路旅程,大部分便穿行于艳阳高悬、温暖宜人的地中海沿岸各处,历史悠远,文化昌明,有着旖旎的自然风光和难以尽述的人文古迹,我们平素在课堂上开讲的西方古代史的诸多事迹,便也由此萌发。看苍翠海色,秀岭孤垒,宫堡教堂,几乎成了与之相系的画面主色调。远古的史家,从希罗多德到司马迁,都是乐于行走、边行边采访的,所谓史地不分家是也。我甚至以为,对学史者而言,实地的现场感终不可无。若仅满足于钻故纸而废行,不身临其境,不实地感受,那将是难以尽兴,会空留缺憾的。而一旦置身于历史文化的现场,怕也才有看不完的玄妙、道不尽的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