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HK$
51.8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HK$
112.7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HK$
57.3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HK$
147.2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HK$
572.7
《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售價:HK$
87.3
《
揉碎浪漫(全两册)
》
售價:HK$
72.2
《
古籍善本
》
售價:HK$
552.0
|
編輯推薦: |
达到理性与情感中和的境界,前提是要获得性别的自由与平等。
何为女性天才?女性创造力?女性文化?女性力量?
传统社会中,女性的生存压力、社会地位、物质生活、精神文化各方面对女性生命的影响。她们的脆弱与无力,勇敢与坚持,成就与光芒在这里呈现。
这些影响了人类历史与思想进程的伟大天才女性的生命、思想与言词,必然会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精神养料与理想标杆。
天才女性的生存、启蒙与抗争之路
|
內容簡介: |
《弗吉尼亚伍尔夫:永恒的英伦百合》主要勾勒、描述20世纪西方女性主义思想与文化先驱、英国现代小说大师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人生旅程、思想探索与艺术追求。全书的思路与框架是按照伍尔夫的人生轨迹,对影响其思想成长与艺术探索*为关键的人生节点、交游片段、教育经历、艺术革新、文学成就等加以重点描述的,其间重点穿插伍尔夫作为体现出自觉的女性主义意识的现代小说家的重要作品的阐释与分析,以完整呈现伍尔夫的文学生涯、思想贡献与美学特质,凸显其作为对20世纪中国的思想、文化均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思想与文学大师的特色与地位。
读者将能够通过这部小传亲近伍尔夫,步入伍尔夫的文学世界,理解并喜爱她的作品,了解她既是英国现代主义文学高贵的女祭司,又是一个引发读者思想共鸣,为大众尤其为女性发声的作家。
|
關於作者: |
杨莉馨,江苏南通市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女性文学与中英文学关系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与视觉艺术关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现代主义运动中的中国文化元素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弗吉尼亚?伍尔夫汉译与接受史研究等五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撰写学术专著7部,翻译文学与学术译著6部。
焦红乐,河南平顶山人。先后毕业于郑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英美文学、传记文学、女性文学,已在《现代传记研究》、《汉学研究》、《中国书法》等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
目錄:
|
目 录Contents
第一章童年忧欢:最初的记忆(18821894)
一、知识贵族:肯辛顿的书香世家
二、才华初露:海德公园门的新闻
三、儿时天堂:康沃尔的海浪
第二章 百合之殇:死亡幽灵的萦绕(18951904)
一、冰冷的心:丧母的阴霾与疯魔初现
二、转身隔世:斯特拉的香消玉殒
三、永远的伤逝:父亲的离去
第三章 雨雾英伦:待放的年华(19051912)
一、人生转折:走进布鲁姆斯伯里
二、希腊之旅:痛失托比
三、爱与成全:你我终将携手同行
四、艺术准备:号角已吹响
第四章 破茧成蝶:英伦传奇的崛起(19131922)
一、痛并快乐着:文学与婚姻的初航
二、爱的馈赠:霍加斯出版社
三、探索者与革命者:初探新形式
第五章声名鹊起:走向创作之巅(19231931)
一、稳稳地前进:《达洛卫夫人》
二、永恒的心灵之旅:《到灯塔去》
三、散发忧伤的生命欢歌:《海浪》
四、女性的声音:《一间自己的房间
五、散发忧伤的生命欢歌:《海浪》
第六章 才女迟暮:永远的英伦百合(19321941)
一、天涯孤旅:挚友的相继离世
二、生命中的变奏:《岁月》
三、至暗时刻:伍尔夫与凌叔华的翰墨之缘
四、巨星陨落:自沉欧斯河
弗吉尼亚伍尔夫生平大事记
弗吉尼亚伍尔夫著作年表
后记
|
內容試閱:
|
作为女性天才:生命、思想与言词系列丛书之一的《弗吉尼亚伍尔夫:永恒的英伦百合》即将面世了。作为本书的作者,自有一种孩子即将呱呱坠地的期待与欢欣。本套丛书进入编校期间,正值新冠疫情突然爆发,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奋力抗疫。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地处英雄的城市武汉。编辑们在新冠疫情的阴霾中和艰难的封城状态下坚持工作,终于等来了云开雾散的自由时刻和丛书在难忘的2020年的推出。因此,诸多因素均使这套丛书的出版有了特殊的见证意义与精神价值。
于我而言,伍尔夫传记的撰写,从某种意义上是我与这位才情横溢、清丽脱俗的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的精神之缘的总结与纪念,因为在我的学术前行之路上,伍尔夫的身影可说无处不在。
对伍尔夫的关注,已不能明确开始于何时,大约是作为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者,又身为女性的一种自然的好感与选择。二十年前做博士论文,在集中考察英、法、美等国的女权运动与女性主义文化文学批评的来龙去脉时,即常常需要提及伍尔夫的大名,她对女性历史与文学的关注,对女性教育问题的思考,以及对女性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吁求等等;之后在做梳理、探究西方女性主义文化与文学观念、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影响与变异的博士后课题时,又不断从20世纪众多中国作家如徐志摩、林徽因、凌叔华、汪曾祺、徐坤、陈染等的作品和言说中亲近着这个名字,感受着她的思想与评说在中国大地上激起的长久共鸣与悠远回响。
为了全面梳理与系统考察伍尔夫的中国之旅,以及她作为意识流小说大师、现代小说理论的倡导者、女性主义文化与文学研究先驱和出色的散文随笔作家等多元身份与20世纪中国文化文学的关联,我先是完成了有关伍尔夫在中国的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010年夏又应剑桥伍尔夫文学指南的主编苏珊塞勒斯教授之邀,前往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斯大学访学。在这座明媚清幽的滨海小城,我完成了苏珊关于伍尔夫和她的姐姐文尼莎贝尔的姊妹亲情,以及布鲁姆斯伯里团体成员生活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文尼莎与弗吉尼亚》的中译。圣安德鲁斯大学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亦使我得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伍尔夫的成长背景,以及她的思想与美学追求与以罗杰弗莱、克莱夫贝尔、文尼莎贝尔、邓肯格兰特等布鲁姆斯伯里人为核心的英国现代主义视觉艺术的密切关联,意识到以罗杰弗莱、克莱夫贝尔等为代表的形式主义美学家,以文尼莎贝尔和邓肯格兰特等为代表的现代主义画家的视觉艺术观念与实践对于伍尔夫开启其现代主义小说探索的关键意义。
带着苏珊等伍尔夫同道的美好情谊和从高尔夫小城圣安德鲁斯带回的沉甸甸的收获,我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美学与视觉艺术;而通过深入探索以绘画为代表的先锋派视觉艺术对伍尔夫美学观念与文学实验的影响,我又将视野拓展到整个英国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群落布鲁姆斯伯里团体,进入了这个星光熠耀、大师云集的世界,进而发现了团体重要成员与中国文化艺术的深厚渊源,以及20世纪初这一奇异的跨文化因缘对于他们探索、形成并发展现代主义文学、艺术观念的深刻影响。随着视野的打开,我从20世纪初的这一东西方文化文学交流个案中,再度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上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流的双向互动特质,意识到了将东方文化、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在现代主义文学艺术观念中发挥的潜在影响与助推作用呈现出来的重要历史与现实意义,发现了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国际性的文学艺术思潮与运动在不同的国家与地区呈现出的丰富形态,以及正直独立的知识分子超越于帝国主义政治与意识形态疆域之上的世界主义立场和拥抱全人类优秀文化的人文主义情怀。在此基础上,我成功申报并顺利完成了关于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现代主义运动与中国文化元素的又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将对伍尔夫与中国文化文学元素之关联的挖掘拓展至整个20世纪上半叶的英国现代主义群体。
因此,回望我个人的向学之路,伍尔夫似乎都在我学术兴趣的中心位置。我前往英国访学是源于翻译有关伍尔夫的小说,与苏珊塞勒斯的结缘与友情是源于伍尔夫,在伦敦的日子里寻访位于布鲁姆斯伯里的戈登广场、罗素广场、塔维斯托克广场,还有伍尔夫常去的大英博物馆,在剑桥的日子里前往布鲁姆斯伯里团体核心成员就读与工作的国王学院和三一学院,探访伍尔夫发表著名演讲的格顿女子学院等,常常是我最为喜悦、激动的时刻;还有一个细节可以提及,圣安德鲁斯大学英文学院为我安排的办公室的墙上,挂着的也是一幅伍尔夫的肖像画,1912年出自她姐姐文尼莎之手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在阿希汉姆》。我并不知道这是巧合呢,还是东道主的精心安排。十年前的我曾每天出入这间办公室,在以蓝色为背景、斜倚在长椅上的伍尔夫的注视下翻译着《文尼莎与弗吉尼亚》,沉浸在布鲁姆斯伯里团体成员复杂的精神世界中。这是怎样的一种独特而又责无旁贷的感受啊。
还有一件需要提及的事,是中国伍尔夫翻译与研究最具影响力的前辈学者瞿世镜先生对我研究工作的关爱与指点。瞿先生不仅多次亲笔写信对我加以鼓励与指导,还将自己多年来节衣缩食从国外购得和国外友人馈赠的珍贵的伍尔夫研究资料等慷慨地馈赠于我,表达了对后辈学人的拳拳期待。瞿先生在为拙著所撰写的代序中曾提示我考虑将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的美学观与中国绘画理论作一点比较研究。这也是我后来申报并完成有关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现代主义运动与中国文化之关联,研究中国传统视觉艺术的形式之美对弗莱、贝尔等的形式主义美学的启示意义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重要动力。
因此,当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向我约这部伍尔夫传的文稿时,我的感觉同样是责无旁贷。如同瞿世镜先生将他沉甸甸的期望寄托在我们这一辈人的身上一样,我同样也欣喜地看到了年青一代伍尔夫学人的迅速成长。我的博士生焦红乐,文笔清丽,才思敏捷。曾跟着我前往沪上拜望瞿老先生的她,很高兴地接受了与我合作完成这部伍尔夫传的邀请,并在逐渐深入伍尔夫的生活与精神世界的过程中也爱上了这位作家,决定以她为题撰写博士论文。不久前,她以《生命写作:弗吉尼亚伍尔夫记忆书写研究》为题的学位论文顺利通过答辩,并被评为优秀博士论文。在中国学术界,一代代的伍尔夫研究学者新人辈出,作为中国伍尔夫翻译与研究第一人的瞿世镜先生,还有其他的学界前辈,一定是会倍感欣慰的。
这部传记,如果说与之前中国学者撰写,或翻译出版的国外传记有所不同,首先或许在于定位于更为广大的文学艺术爱好者,也即伍尔夫本人格外重视的普通读者,而并不刻意追求曲高和寡,有大量诘屈聱牙的考据与注释。我们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这部小传亲近伍尔夫,步入伍尔夫的文学世界,理解并喜爱她的作品,了解她既是英国现代主义文学高贵的女祭司,又是一个引发读者思想共鸣,为大众尤其为女性发声的作家,而非一个高冷的、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其次,这部文学家传记对于伍尔夫的重要作品的分析、解读与鉴赏占较大比重,在此意义上更为接近于评传的意味,因为我们希望这些解读能起到一定的作品导读的功能,成为读者进入伍尔夫美丽的文学世界的小小入口,吸引他们进一步去阅读作品本身。
当然本书也存有不少遗憾。最主要的,是由于丛书体例与篇幅的统一要求,我们无法做到进一步的深入与展开。伍尔夫的人生中有那么多的故事,作品有着丰富的阐释空间。而作为一部中国学人撰写的文学传记,本也应引入更鲜明的中国视角,关注其人其作与中国文学艺术元素的互动关联。但这些我们暂时都只能舍弃了。好在国内外学界有着众多伍尔夫研究的志同道合者,他们撰著了大量出色的研究成果,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关注。同时,由于时间、精力和水平的限制,本书一定有不少疏漏之处,我们期待着方家和读者的批评、指正。
杨莉馨2020年6月1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