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HK$
54.9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HK$
98.6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77.3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HK$
77.3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HK$
80.6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HK$
109.8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HK$
109.8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HK$
67.0
|
內容簡介: |
  形式和意义的关系是语言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汉语语法隐喻研究》的目的是借助语法隐喻现象的分析,深入探讨汉语中形式与意义的复杂互动关系,同时从语言类型学角度对汉语和英语在形义互动上的差异进行解读。《汉语语法隐喻研究》是一部系统研究汉语中语法隐喻现象的著作。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描述了汉语语法隐喻的识别方法、分类标准和分布特征;揭示了汉英语法隐喻的异同点,并从语言类型学角度做出了解释;确定了语言演进和语境要素对汉语语法隐喻使用的具体影响。对汉语语法隐喻的深入分析及汉英语法隐喻的对比,丰富和完善了语法隐喻理论。
|
關於作者: |
杨延宁,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导,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出版专著5部,发表SSCI和CSSCI论文30余篇。
|
目錄:
|
第一章目的与方法1.1基本概念1.2研究目的1.3研究方法1.4各章内容简述第二章语法隐喻研究的核心方向2.1语法隐喻的本质2.1.1第一阶段:词汇隐喻在语法层面的对应体2.1.2第二阶段:语义层和词汇语法层的组配关系2.1.3第三阶段:跨语法级阶语义范畴2.2语法隐喻的分类方法2.2.1概念隐喻的具体分类2.2.2人际隐喻的具体分类2.3语法隐喻和语言演变的关系2.3.1语言历史轴研究 2.3.2语言习得轴研究2.4语法隐喻同语境变化的关系2.4.1语域和语法隐喻2.4.2语法隐喻的内在动力2.4.3国内外应用型研究2.5总结第三章汉语系统功能分析框架3.1原则与视角3.1.1建立汉语系统功能分析框架的原则3.1.2横向与纵向视角 3.2汉语小句的表意功能分析3.2.1汉语过程类型的不同理解3.2.2过程类型再分析 3.2.3汉语中的环境成分3.2.4及物性系统的实现方式3.3汉语小句的谋篇功能分析3.3.1传统分析3.3.2系统功能分析3.3.3特殊的汉语小句主位3.3.4主位系统及其实现形式3.4汉语小句的人际功能分析3.4.1人际系统的主要成分3.4.2汉语语气系统3.4.3汉语情态系统3.4.4汉语中的主观与客观情态3.4.5语气和情态系统的实现方式3.5其他语法单位的分析3.5.1汉语中的小句复合体3.5.2汉语中的关联词和关系副词3.5.3汉语中的词组3.6总结第四章汉语语法隐喻的识别4.1汉语语法隐喻识别的依据4.1.1语法隐喻的三大主题4.1.2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的共通性4.2汉语语义层描述4.2.1谋篇维度4.2.2人际维度4.2.3表意维度4.3汉语跨语法级阶语义范畴4.3.1扩充语义4.3.2投射语义4.3.3情态语义4.3.4言语功能4.4一致式和隐喻式实现方式4.4.1一致式实现方式4.4.2隐喻式实现方式4.5识别中涉及的语言现象 4.5.1汉语兼类词4.5.2语气词4.5.3“是……的”和“有……”结构 4.6总结第五章汉语语法隐喻分类5.1汉语语法隐喻分类框架5.1.1概念隐喻分类框架 5.1.2人际隐喻分类框架5.2概念隐喻分类5.2.1以事物为指向的转移5.2.2以性状为指向的转移5.2.3以过程为指向的转移5.2.4以环境为指向的转移5.2.5指向修饰成分的转移5.2.6无一致式隐喻5.2.7概念隐喻分类汇总5.3人际隐喻分类5.3.1语气隐喻5.3.2情态隐喻5.4总结第六章汉语书面语中语法隐喻的使用6.1语料和数据收集6.1.1汉语理科教材6.1.2小语料6.1.3分析对象6.2语料处理6.2.1语法隐喻的识别6.2.2语法隐喻使用的统计6.3发现与分析6.3.1汉语中语法隐喻的分布特征6.3.2语法隐喻集合体6.3.3语体和语言复杂度对汉语语法隐喻的影响6.4总结第七章汉语口语中语法隐喻的使用7.1语法隐喻与口语7.1.1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分7.1.2语法隐喻和汉语口语7.2语料库选择和语料分析7.2.1汉语语料库选择7.2.2语料分析7.3汉语口语中语法隐喻的分布特征 7.3.1语气隐喻7.3.2情态隐喻7.4人际隐喻的跨语域分布7.5总结第八章汉英语法隐喻对比8.1汉英语言类型学差异8.1.1语法单位排序8.1.2语法细致度8.1.3语法实现范畴8.2汉英概念隐喻对比8.2.1识别特征8.2.2分类特征8.2.3使用程度8.3汉英人际隐喻对比8.3.1识别特征8.3.2分类特征8.3.3使用程度8.4总结第九章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9.1研究结论9.1.1语法隐喻理论9.1.2汉语中的语法隐喻9.1.3汉英语法隐喻的差异9.2未来研究方向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