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HK$
316.2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HK$
76.7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HK$
65.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HK$
77.3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HK$
109.8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HK$
42.6
《
推拿纲目
》
售價:HK$
403.2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HK$
244.2
|
內容簡介: |
本书面向船舶相关专业的初学者,由浅入深地阐述了船舶的整体以及各项航海性能知识。本书分为9章,内容包括船舶类型、船舶尺度及布置、船舶浮性、船舶稳性、船舶抗沉性、船舶快速性、船舶摇摆、船舶操纵性、船舶强度与结构。每章末尾附有该章小结、习题与思考题。
|
關於作者: |
刘红,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国航系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1995年毕业于武汉交通科技大学;2007年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工学博士。研究领域:船舶技术、航运与供应链管理及仿真、航运安全、港口管理及仿真等。
郑剑,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国航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科、研究生均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2014年荣获上海海事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博士学位。
|
目錄:
|
第1章 船舶类型
1.1 船舶定义及分类
1.1.1 船舶定义
1.1.2 船舶类型
1.1.3 运输船舶的发展趋势
1.2 典型的运输船舶
1.2.1 客船
1.2.2 干货船
1.2.3 液货船
1.3 其他类型船舶
1.3.1 工程船舶
1.3.2 渔业船舶
1.3.3 工作船舶
1.3.4 发展中的高性能船舶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2章 船舶尺度及布置
2.1 船舶外形的一般特征
2.1.1 船舶外形的一般特征及术语
2.1.2 船体(主船体)的三个互相垂直的典型剖面
2.1.3 船体形状特征
2.2 运输船舶的主要参数
2.2.1 船舶主要尺度
2.2.2 船体的主尺度比
2.2.3 船型系数
2.3 船舶型线图
2.4 船舶总布置
2.4.1 船舶总布置的目的
2.4.2 船舶主船体的划分
2.4.3 船舶上层建筑的布置
2.4.4 船舶总布置的体现船舶总布置图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3章 船舶浮性
3.1 船舶在静水中的平衡条件及浮态
3.1.1 船舶浮态及其表示方法
3.1.2 船舶在静水中的平衡条件
3.2 船舶排水量与总重量
3.2.1 船舶排水量
3.2.2 船舶总重量
3.2.3 载重线标志
3.2.4 载重线海图
3.3 船舶重心与浮心
3.3.1 船舶重心
3.3.2 船舶浮心
3.3.3 储备浮力
3.3.4 水尺
3.4 船舶平均吃水的变化
3.4.1 船舶平均吃水变化简介
3.4.2 每厘米吃水吨数
3.4.3 水密度变化对船舶浮态的影响
3.4.4 水尺检量
3.5 船舶吨位
3.5.1 货舱容积
3.5.2 舱容系数与积载因数
3.5.3 船舶登记吨位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4章 船舶稳性
4.1 稳性分类
4.2 船舶的三种平衡状态
4.2.1 稳定平衡
4.2.2 不稳定平衡
4.2.3 中性平衡
4.3 初稳性高度与初稳性公式
4.3.1 船舶初稳性的简化假定
4.3.2 横稳性
4.3.3 纵稳性
4.3.4 横倾1力矩与每厘米纵倾力矩
4.4 船舶静水力资料
4.4.1 静水力曲线图
4.4.2 载重表尺
4.4.3 静水力参数表
4.5 船上货物移动对浮态与稳性的影响
4.5.1 重量、重心移动原理
4.5.2 货物垂向移动对船舶浮态与稳性的影响
4.5.3 货物横向移动对船舶浮态与稳性的影响
4.5.4 货物纵向移动对船舶浮态与稳性的影响
4.5.5 货物任意方向移动对浮态与稳性的影响
4.5.6 倾斜试验
4.6 悬挂货物、自由液面对船舶稳性的影响
4.6.1 悬挂货物对船舶稳性的影响
4.6.2 自由液面对船舶稳性的影响
4.7 装卸货物对船舶浮态与稳性的影响
4.7.1 少量装卸对船舶浮态与稳性的影响
4.7.2 大量装卸对船舶浮态与稳性的影响
4.8 大倾角稳性与静稳性
4.8.1 大倾角稳性与初稳性的比较
4.8.2 大角度倾斜时的回复力矩
4.8.3 静稳性曲线
4.8.4 稳性交叉曲线(稳性横截曲线)
4.9 动稳性
4.9.1 动稳性与静稳性的区别
4.9.2 动稳性的衡量标准
4.9.3 静稳性曲线的应用
4.10 稳性衡准
4.10.1 《法定规则》对国际航行海船完整稳性的基本要求
4.10.2 《法定规则》对国内航行海船完整稳性的基本要求
4.10.3 船舶稳性资料应用简介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5章 船舶抗沉性
5.1 船舶海损及抗沉性
5.2 破舱进水对浮态与稳性的影响
5.2.1 三类典型破损进水情况
5.2.2 破舱的浮态与稳性计算原理
5.2.3 渗透率
5.3 船舶分舱与抗沉性衡准
5.3.1 船舶分舱考虑的因素
5.3.2 抗沉性的确定性衡准方法
5.3.3 抗沉性的概率衡准方法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6章 船舶快速性
6.1 船舶快速性的基本概念
6.2 船舶阻力
6.2.1 船舶阻力分类及成因
6.2.2 船舶基本阻力曲线
6.3 船舶推进
6.3.1 船舶推进方式
6.3.2 螺旋桨外形及几何参数
6.3.3 螺旋桨的工作原理
6.3.4 船体与螺旋桨之间的相互影响
6.3.5 螺旋桨的空泡现象
6.4 船舶的功率与效率
6.5 船舶功率估算方法海军部系数法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7章 船舶摇摆
7.1 船舶摇摆的基本概念
7.1.1 船舶摇摆的运动形式
7.1.2 船舶摇摆运动的危害
7.1.3 衡量船舶摇摆运动的参数
7.2 船舶摇摆运动规律
7.2.1 船舶在静水中的无阻尼摇摆
7.2.2 船舶在静水中的有阻尼摇摆
7.2.3 船舶在波浪中的摇摆
7.2.4 船舶在波浪中运动的谐摇避免
7.3 减摇装置
7.3.1 舭龙骨
7.3.2 减摇鳍
7.3.3 减摇水舱
7.3.4 回转仪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8章 船舶操纵性
8.1 船舶操纵性概述
8.2 舵
8.2.1 舵的作用及原理
8.2.2 舵的形式
8.2.3 舵的布置及数量
8.2.4 舵的几何要素
8.3 航向稳定性
8.3.1 航向稳定性的分类
8.3.2 航向稳定性的改善措施
8.4 回转性
8.4.1 回转圈的主要特征参数
8.4.2 回转原理
8.4.3 回转时船舶的横倾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9章 船舶强度与结构
9.1 船舶强度及校核
9.1.1 总纵强度
9.1.2 横向强度和局部强度
9.1.3 扭转强度
9.2 船体主要构件名称及骨架形式
9.2.1 船体主要构件名称
9.2.2 船体骨架的排列形式
9.3 船体结构
9.3.1 船底结构
9.3.2 舷侧结构
9.3.3 甲板结构
9.3.4 舱壁结构
9.3.5 首尾结构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再版前言]
本书以对船舶尚未有感性认识的初学者为对象,从感性到理性,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入深地阐述船舶的整体及各项航海性能知识。本书是在第1版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全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船舶类型、船舶尺度及布置、船舶浮性、船舶稳性、船舶抗沉性、船舶快速性、船舶摇摆、船舶操纵性、船舶强度与结构。每章末附有该章小结、习题与思考题。
在第1版的基础上,本书做了如下调整:船舶类型中删除了交通运输、交通管理专业在未来工作实践中较少涉及的军船、高性能船舶的内容。为了保持内容的完整性,简略地介绍了其他类船舶,同时增加了反映运输船舶发展趋势方面的内容;船舶浮性章节的船舶平均吃水的变化一节中,增加了水尺检量和首尾吃水修正内容;船舶稳性章节将倾斜试验部分内容作为例子放入船上货物移动对稳性的影响中,并根据最新的稳性规范修订了稳性衡准一节的内容;船舶抗沉性章节补充了规范对抗沉性的概率衡准要求;将推进与阻力两章内容合并为第6章船舶快速性,删除了受限制航道阻力及船模阻力试验,补充了失速与浅水航行对吃水的影响;船舶强度与结构章节增加了船舶强度及校核。在此基础上还对第1版中的图表及公式中的疏漏进行了修订。
本书可作为有关高等院校水运专业等的教材,也可为水运系统中专和职校师生、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船员的培训及自学提供参考。
本书由刘红、郑剑主编。刘红负责全书第1~9章的修订工作,郑剑负责其中第3章的水尺检量和首尾吃水修正内容及第9章的船舶强度校核内容。全书由王平主审。
由于水平与时间有限,疏漏和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0年7月
[前言]
上海海事大学原船舶原理教研室于20世纪90年代在1981年编写的《船舶原理》及1996年编写的《船舶概论》基础上进行了《船舶原理》的修订,以供我校航海、轮机、水运管理、国际航运专业教学之用,但一直未公开出版。在此期间,其他的港航企业或成人高校也有采用本书作为教材使用的。
随着船舶技术的发展、国际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以及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各有关专业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时数及要求均有所变动。我们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有关章节的内容及编排进行了调整,加入了有关船舶技术新发展的阐述及国际法律法规的新进展,对难度较大的章节进行了相应的删节,既保持了教材原有的完整性又增加了教材的实用性及针对性,比较符合目前各有关专业对本门课程的要求。
本书由船型入门,在介绍船舶尺度及布置的基础上,围绕船舶各航海性能及船舶结构展开,由浅入深,让初学者从感性到理性地掌握船舶整体及船舶各航海性能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合理、有效地使用船舶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书的编写离不开上海海事大学原船舶原理教研室退休教授们在此之前为此教材所做的辛勤耕耘,他们是严家定、程鸿裕、金长奎、徐信炎、汪暗生及其他给予本书默默支持的人们,还有就是多年来使用过本教材的同学们,他们为本教材提出了最中肯的意见。在此教材公开出版之际对他们的支持与帮助表示深深的谢意。由于教材内容涉及范围广泛,限于编者水平,对于书中不足之处,尚祈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于上海海事大学
2009年8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