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HK$
445.8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HK$
221.8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HK$
99.7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HK$
109.8
《
不止江湖
》
售價:HK$
98.6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HK$
154.6
《
双城史
》
售價:HK$
110.9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HK$
55.8
|
編輯推薦: |
本书客观、数据翔实,聚合了高端声音、专家观点、国内外经典案例、媒体融合大事记,全方位阐述了2018-2019年中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状况,可作为行业发展与研究的参考书。
?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全面阐述20182019年中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状况的年度报告,全书较为详尽地阐释了20182019年中国传统媒体与中国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结构、功能、意义等方面的内容。全书分为八大部分,分别涵盖主报告融合体系、媒体融合发展之高端声音、专家观点、全国实践、地方实践、跨界实践、国际实践、大事记等章节。
|
關於作者: |
人民日报社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社。《人民日报》为中国第一大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上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十大报纸之一。
|
目錄:
|
第一章主报告融合体系
序言 002
(一)构建现代全媒体传播体系 002
(二)现代全媒体传播体系的传播特性 004
(三)从现代全媒体传播体系到治国理政新平台 005
一、中国现代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006
(一)现代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背景 006
(二)现代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意义 011
二、现代全媒体传播体系的结构 013
(一)县级融媒体中心 013
(二)地市级媒体平台 027
(三)省级媒体平台 030
(四)全国性媒体平台 036
三、现代全媒体传播体系的三大功能 045
(一)现代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功能 045
(二)三大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048
四、现代全媒体传播体系中主流媒体与互联网商业平台的关系 050
(一)媒网竞合的内涵 051
(二)各级主流媒体与互联网商业平台的竞合 053
结语 058
第二章媒体融合发展之高端声音
积极回应时代挑战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 062
李宝善
把握媒体变革战略机遇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070
蔡名照
构建5G 4K8K AI战略加速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077
慎海雄
突出思想文化特色构建面向知识界的全媒体传播格局 084
张政
啃硬骨头打攻坚战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091
张小影
第三章媒体融合发展之专家观点
观念、关系与操作论媒体内部融合体系的构成 101
丁柏铨
媒体融合发展体系的四对重要关系 108
林如鹏汤景泰
社会治理是基层媒体融合体系建设的方向 117
吴飞程怡
形成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和而不同的生态 124
董天策
省带县融合模式探析 129
赵子忠张坤
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推动媒体融合迈向纵深 135
胡正荣李荃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研究 141
郭全中
智媒时代传统媒体融合体系的人本思考 148
翁之颢彭兰
智能创新深度互动构建全媒体时代的融合体系 154
黄楚新王丹丹
第四章媒体融合发展之全国实践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推进媒体行业融合赋能地方党媒发展 163
赋能新闻业务,媒体大脑从概念走向实践 169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倾力打造5G新媒体平台 176
第五章媒体融合发展之地方实践
天津云融媒体中心:内外兼修,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 187
解放日报:推进整体转型,创新驱动融合 195
辽宁报刊传媒集团:以深化改革激发新闻生产力 201
湖北长江云:努力实现与各级党政部门的大融合 208
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传媒:三个创新推动融合向纵深发展 215
湖南卫视芒果超媒:打造新型主流全媒体的芒果模式 221
青岛报业传媒集团:壮大资源优势,构建融媒体系 227
广州市(区)融媒体云平台:打造融媒体中心建设广州样本
探索融媒体中心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 235
银川传媒集团:探索新闻 政务 服务发展新模式 239
甘肃日报:全力打造县级融媒体中心形成甘肃经验 245
长兴传媒集团:打造现代互联网智慧型区域融媒体集团 253
项城市融媒体中心:打造新时代治国理政新平台 259
太仓日报:聚力打造全媒服务综合体 265
延庆融媒体中心:在冬奥世园备战中推动媒体深度融合 273
第六章媒体融合发展之跨界实践
探索优质内容和服务的持续供给
以腾讯为例 281
激活正能量传播的多元内容与多方渠道
融媒时代虎牙直播的升级尝试 287
融媒体环境下抖音的正能量传播策略 296
社区生态进化与商业模式探索
以快手为例 302
喜马拉雅FM:深耕泛娱乐内容生态 308
华为:探索5G技术与媒体业务融合路径 314
第七章媒体融合发展之国际实践
荷兰新媒体Blendle:新闻微支付重新定义付费数字订阅 323
读者付费收入已超广告收入:打赏制助英国《卫报》扭亏为盈 329
英国《金融时报》:围绕受众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 333
报业王国日本:与时俱进更须保证媒体公信力 336
苹果新闻 :聚合发展打造数字报摊 341
《纽约时报》:新闻质量与多元渠道并重 346
脸书:要融合发展,更要有效监管 351
重整业务板块,重塑业务形态,重用数字化人才
以康泰纳仕集团的数字化转型为例 357
第八章媒体融合大事记
|
內容試閱:
|
序言
(一)构建现代全媒体传播体系
20182019年,我国媒体深度融合实践的重点是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这标志着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已进入全面构建融合体系的阶段。融合体系是指在全国各级主流媒体全面推进互联网 的基础上,各新型媒体平台纵横交错,形成一个基于互联网的立体多样的现代全媒体传播体系。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能够让新型主流媒体平台的技术及应用向基层全面下沉,与人民群众建立更加广泛而深入的联系,使互联网发展的成果更好地造福基层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期望。县级融媒体中心是现代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基础,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将为媒体深度融合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源,增添强大动力。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下文简称818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由此可见,作为中国国家战略的媒体融合,其整体布局正是要构建一个适应当前信息传播规律的现代传播体系。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下文简称125讲话),他指出: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由此可见,处理好媒体融合实践中的四方面的关系是形成现代全媒体传播体系的重要前提。
第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是主流媒体机构在不同时期使用的不同传播渠道和终端,它们之间的关系,正是基于新技术的传播体系逐步替代基于旧技术的传播体系的关系。我们应当借助主流媒体机构所掌握的在传统媒体渠道与终端上的优势,如受众规模、品牌影响力等,支持主流媒体机构在新的基于互联网的传播渠道和终端上的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和传播资源的战略转移。
第二,在现代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过程中,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承担着不同的任务。中央主要媒体机构应当明确自身打造新型传播平台的任务,并为此配置充分而必要的各方面资源;多数有条件的省级媒体集团,则应当在整合力量的基础上,经由其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平台,支撑各自区域内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和运营,同时为现有地市级媒体集团和机构的新兴媒体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地市级媒体机构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技术上应当依托中央或省级互联网应用下沉的契机,聚合起本土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切实做好服务群众工作,成为主流媒体机构自主可控的新型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及服务的端口和用户入口。
第三,主流媒体通常是指拥有新闻信息采集、发布的全资质,组织上接受各级党委和政府直接领导的新闻媒体机构;而商业平台通常是指民营企业在互联网上运营的海量用户平台,这些平台以其用户数量多、影响范围大、传播速度快而拥有社会动员能力。客观上,在我国信息传播领域,目前形成了主流媒体机构生产的内容,主要通过商业平台在互联网上分发的格局。主流媒体与商业平台的关系,应当是在主流媒体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的前提下的合作关系、互补关系、共生关系。
第四,大众化媒体一般是指以普通公众为传播对象的媒体机构,相对专注于特定领域的专业性媒体而言,其报道范围广、用户数量多。这两类媒体机构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在媒体融合即主流媒体互联网化的过程中,必然走上不同的路径。在互联网平台化发展的趋势作用下,原来的传统媒体机构面临的主要选择有两大可能:拥有用户规模较大的大众化媒体,具有发展成为综合性平台或端口的潜能;而专业性媒体更有可能向综合平台的专业内容供应商和专业领域服务运营商转型。
由此可见,媒体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国家媒体融合战略发布五周年之时,中国媒体融合实践发展已进入全面构建现代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关键阶段。现代传播体系是从时间维度对融合体系的表述,而全媒体传播体系则是从当前信息传播特性的角度对融合体系的具体化,其实质就是主流媒体基于互联网构建的融合体系。全媒体传播体系是现代传播体系的本质性特征。
(二)现代全媒体传播体系的传播特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125讲话中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这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对现代传播环境和媒体未来发展所作出的分析和判断。与通常的认识不同,这里的全媒体主要不是指媒体业态的全,而是强调当前人类信息交互的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等特性。
所谓全程,是指客观事物运动的整个过程都会被现代信息技术捕捉、记录并存储。大数据时代,终端设备智能化及传感器多元化发展,使得信息采集可以覆盖任何时空节点,对新闻事件的发现、对其发展过程的记录都变得相对容易,能够让人们了解事件从发生到结束的完整过程。
所谓全息,是指反映物体在空间存在时全部情况的信息。互联网信息格式多元,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物质载体对信息格式的束缚。大数据时代,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支持下,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使得人类采集到的信息越来越全息化。在此基础上,媒体对新闻及其他各类信息的呈现形态也更为立体,用户体验更加丰富。
所谓全员,是指社会方方面面各种主体(个人、各类机构等)都在通过互联网进入社会信息交互的过程中。这是在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社会信息化持续发展的结果。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全员化也顺应了普通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的需要。
所谓全效,是指媒体功效的全面化。互联网技术特征使得互联网媒体发展具有明显的平台化趋势。各种类型的应用,汇聚在同一互联网媒体平台上,这样的媒体平台,其功能空前丰富,远远突破传统媒体较为单一的信息传播功能,正在成为社会的数据总汇和运营枢纽,因而无人不用。基于此,平台的传播效果也将大大提升并可精确测量。
由此可见,全程媒体全息媒体是技术变革背景下的信息采集与分发形态,全员媒体是公众普遍参与社会信息交互,全效媒体则是平台化发展带来的媒体功能扩展。显然,现代全媒体传播体系只能依托互联网技术而产生和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