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HK$
87.4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HK$
99.7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HK$
99.7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HK$
110.9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2.7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77.8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7.2
|
編輯推薦: |
很多年前,中国看自己是天朝上国,
西方看中国是东亚病夫;
中国看西方是船坚炮利,
西方看中国是不堪一击。
70年前,中国看西方是资本主义,
西方看中国是红色大地。
30年前,中国看西方是先进科技,
西方看中国是市场潜力。
今天,中国看西方是经济放缓,
西方看中国是土豪大款。
外国摄影师究竟如何看待我们的国家?
如何看待70多年来的变化?
在这里,我们请来120余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师,理智、客观地,不带有色眼镜地,从影像的角度展示给:1949年开始,我们中国人究竟是以什么样子出现在这些外国摄影师的镜头里。我们哪些面孔和场景可以打动昂贵、稀缺的胶片时代的外国摄影者按下快门。他们的镜头里包含很多东西:有幽默、关切、建议、批评,也有情感、纪念。把他们的作品当成一面镜子吧,看看我们曾经走过的70年。
|
內容簡介: |
在19世纪上半叶摄影术诞生早期,中国就已经出现在摄影师的镜头里。从20世纪初到抗日战争胜利之前,宫廷画师、博物学家、探险家、商人、随军摄影师、商业摄影师、记者等各色摄影者纷纷进入中国,拍摄了数以万计的作品。1949年到1979年,外国摄影师进入中国拍摄的机会相对稀缺,那时的中国非常渴望与世界进行交流。那段时期中国是摄影的沃土:那些一去不复返的色彩和声音,那些难得一见的面容,那些个性淹没于共性的画面语言,它们是人和社会关系重新结构的珍贵标本。
1979年开始到千禧年,进入中国的摄影师呈现爆炸性的增长。中国有一种魔力,吸引真正热爱这片土地的摄影师一次又一次地来,一遍又一遍地行走和拍摄。
本书主编团队用了两年的时间,阅览世界知名新闻通讯社、历史影像机构、画廊和藏家、摄影师基金会,观看了数以百万计的照片、底片、印样,我们希望保留多样性,保留开放性,保留建设性,保留善意。将外国摄影师对中国这片土地的情感展现出来。这是外国人眼中的中国70年,作品中有着海量的细节和时代的印记,历史就藏在这些细节和一个个形象之中。正如彼得伯克所言:图像可以让我们更加生动地想象过去它们能带给我们一些以前也许知道但并未认真看待的东西。细节丰富的照片如多年窖藏后启封的佳酿,藏着时间妙不可言的风味。
|
關於作者: |
郑梓煜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研究员,博士;极光视觉首席策展人。曾任《南方都市报》视觉中心高级编辑、《视觉周刊》统筹编辑,财新传媒视觉顾问。现从事视觉传播研究、当代摄影研究、策展及艺术批评写作,涉足摄影作为社会记录与摄影作为当代艺术媒介两个维度。
20162018年与科林潘塔尔(Colin Pantall)联合编辑Magnum China(Thames & Hudson出品)。曾策划展览玛格南手稿:摄影经典的诞生(深圳)、逝者如斯:长江三峡、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影像考察(上海、深圳、广州)、再影像:光的实验场(武汉)、图像之间:绘画与摄影的纠缠(东莞)、历史的底稿(连州)、后遗症(大理)、殊途:从广东出发(广州)。
曾获评中国十佳图片编辑、广东省年度最佳图片编辑、中国优秀摄影策展人飞马奖提名等。
|
目錄:
|
序言一 70 年的影像细节 李 舸
序言二 让看见再次被看见 杨小彦
镜像中国:我们如何被异邦所看见 郑梓煜
神秘国度与好奇之眼 19491978
春江水暖与敏锐之眼 19781992
改革历程与见证之眼 19922008
极速时代与凝视之眼 20082019
编后记
致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