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HK$
76.7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HK$
80.2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HK$
94.4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HK$
68.4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HK$
92.0
《
中华内丹学典籍丛书:古书隐楼藏书汇校(上下)
》
售價:HK$
257.2
《
辞源.修订本(建国60周年纪念版)(全二册)
》
售價:HK$
1477.6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HK$
81.4
|
內容簡介: |
夫余国是中国东北地区较早建立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夫余史》利用了大量文献资料,并佐以田野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材料,论述了夫余国的族团起源、族属、王权建立、与周邻及中原王朝的关系,叙述了夫余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人物及灭亡。对夫余国的称谓、名称、建国时间、活动区域、王城的位置、考古文化等问题进行了考证,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这是一部采用二十四史编写体例撰写的全新的夫余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
關於作者: |
刘信君,1962年11月生,内蒙古赤峰市人。吉林大学特聘教授。曾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兼任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理事长。先后被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东北史研究,出版《刘信君文集》《毛泽东与东北解放战争》等著作50余部,在《新华文摘》《历史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110余篇。
邓树平,1967年出生,黑龙江省海伦人,满族。主要从事考古与东北古代民族史研究。本科学历,现工作于燕山大学东北亚古丝路文明研究中心,任主任。《历史的呼唤》获国家文物局优秀论文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与吉林大学种子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萝北县共青农场七连北山古山城遗址调查简报、黑龙江省重大委托项目黑水靺鞨地域范围与黑水府治所初探研究;出版学术专著《橐离历史与文化研究》。在《社会科学战线 《边疆考古研究》《满族研究》《北方文物》发表多篇论文。
刘信君,1962年11月生,内蒙古赤峰市人。吉林大学特聘教授。曾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兼任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理事长。先后被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东北史研究,出版《刘信君文集》《毛泽东与东北解放战争》等著作50余部,在《新华文摘》《历史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110余篇。
邓树平,1967年出生,黑龙江省海伦人,满族。主要从事考古与东北古代民族史研究。本科学历,现工作于燕山大学东北亚古丝路文明研究中心,任主任。《历史的呼唤》获国家文物局优秀论文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与吉林大学种子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萝北县共青农场七连北山古山城遗址调查简报、黑龙江省重大委托项目黑水靺鞨地域范围与黑水府治所初探研究;出版学术专著《橐离历史与文化研究》。在《社会科学战线《边疆考古研究》《满族研究》《北方文物》发表多篇论文。
邴正,1957年生,长春市人。现任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吉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吉林日报社社长、党组书记,中共吉林省委委员,省政协常委。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吉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吉林省社会学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吉林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吉林省高级专家。长期从事哲学、社会学教学与研究,专业方向为文化哲学、发展社会学与文化社会学。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50余部。
|
目錄:
|
卷一 通史
第一章 夫余国建立
一 夫余族属
二 夫余建国
第二章 夫余的发展与强大
一 夫余国的初步发展
二 夫余国的强大
第三章 夫余国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一 两汉对夫余国的管辖
二 夫余国与曹魏的关系
三 夫余国与西晋、东晋和北魏的关系
四 夫余国的政权性质及历史归属
第四章 夫余国与周邻的关系
一 与鲜卑和前燕的关系
二 与高句丽的关系
三 与公孙度的关系
四 与肃慎、挹娄、勿吉的关系
第五章 夫余国的灭亡
一 夫余国的衰落与消亡
二 夫余国灭亡后的人口流向
三 夫余的民族习俗
卷二 典志
第一章 地理志
一 疆域四至
二 夫余国的城邑
三 地名
第二章 民族志
一 橐离
二 秽
三 貊(貉)
四 沃沮
五 挹娄
第三章 政治志
一 统治机构
二 官职
三 社会阶层
四 社会性质
第四章 经济志
一 农业
卷三 传记
卷四 考异
卷五 图表
卷六 大事编年
卷七 主要文献书目
后记
|
內容試閱:
|
作为中华一方地域,东北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也是中华民族诞生的摇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中华五千年文明历程,在东北留下了同样深浅的足迹。与中华其他地域不同的是,东北地域形成的古代方国属国,自殷商时代直到明朝末年,绵延悠长,很少间断,前仆后继,竟有18个之多。其中蒙古发展成为元朝,后金发展成为清朝,由地方政权发展为一统天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系统全面地研究这些方国属国的历史,不仅对研究东北地方史,而且对研究中国史和中国与东北亚国家关系史,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价值。
中国因其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在行政区划之上,从不同的角度被划分为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东南、中南、中原、东部、中部、西部、南方、北方等不同区域。东北作为地理与历史概念,溯其根源,当始于《周礼职方氏》,东北日幽州,其镇山日医巫闾①。在《山海经大荒北经》中亦提到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②。上古中国,核心地区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称为中原。中原地区当为中国方位的核心点。作为地理概念,东北在历史上指称的方位基本相同,是指蒙古高原以东,位于中原地区东北方向的广袤地区。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东北的地理范围随历史变迁而有变化。在古代,东北的四至大体西邻大兴安岭,东濒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北达外兴安岭,南到渤海和黄海。及到清朝末年,由于沙俄割占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100多万中国领土,东北缩小到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四省所辖地区,面积150多万平方公里。新中国成立以来,随东北行政区划的变化,行政区划意义上的东北仅指今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所辖地区,面积为80多万平方公里;传统意义上的东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兴安、通辽、赤峰、锡林郭勒等市、盟,河北省承德市。总面积为150多万平方公里。
东北的地理特点表现为类型丰富、水绕山环、沃野千里。东北大地包括平原、丘陵、山地、草原、森林、沙漠、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多种类型。额尔古纳河、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自西经北向东形成了东北与俄罗斯、朝鲜的大部分边界。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山脉环抱在东北的西、北、东三个方向,东北的中部是以黑土地著称的东北大平原,南部则是渤海和黄海。以上环境形成了东北的东北部山区、中部平原区和西部草原区。东北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除大兴安岭北部属于寒温带,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属于中温带。东北自东南而西北,年降水量自1000毫米降至300毫米以下,从湿润区、半湿润区过渡到半干旱区。
东北地区资源丰富,森林茂密、草原辽阔、矿产丰富。森林覆盖率黑龙江为42.4%,吉林为38.9%,辽宁为35.1010。总蓄积量约占全国的13。东北全境耕地面积4.0068亿亩,草原面积6.915953亿亩,宜垦荒地约1亿亩。东北地区主要矿种比较齐全,主要金属矿产有铁、锰、铜、钼、铅、锌、金以及稀有元素等,非金属矿产有煤、石油、油页岩、石墨、菱镁矿、白云石、滑石、石棉等,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东北水资源比较丰富,地表径流总量约为1500亿立方米,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有1200万千瓦。东北南濒黄海、渤海,沿海渔场面积为5.6万平方海里。另外,还有水库、湖泊淡水面积1358万亩,为发展海运和水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