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通史(吕思勉历史作品系列)

書城自編碼: 347620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中國史
作者: 吕思勉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101135923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 2020-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8.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乾隆制造
《 乾隆制造 》

售價:HK$ 87.4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HK$ 304.4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HK$ 316.2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HK$ 76.7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HK$ 65.0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HK$ 77.3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HK$ 109.8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HK$ 42.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4.7
《中国近代史(吕思勉历史作品系列)》
+

HK$ 26.4
《三国史话(吕思勉历史作品系列)》
+

HK$ 87.1
《先秦史(吕思勉历史作品系列)》
+

HK$ 124.1
《秦汉史(吕思勉历史作品系列·全2册)》
+

HK$ 208.6
《隋唐五代史(吕思勉历史作品系列·全4册)》
+

HK$ 235.0
《两晋南北朝史(吕思勉历史作品系列·全4册)》
編輯推薦:
1. 名家众说吕思勉。虽以史学名家而兼通经、子、集三部,述作累数百万言,淹博而多所创获。(谭其骧语)全国中精熟全史者唯此一人。(顾颉刚语)吕思勉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严耕望语)
2. 面向高中生的简明中国通史读本。《中国通史》原名《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 本国史》,是经国民政府教育部审定的面向高中生的中国通史教材。因撰写时的读者对象是高中生,故而行文白话,易读易解,简明扼要,叙述具体,少概括之辞。
3. 民国至今,畅销不衰。旁征博引,纵横捭阖,条理清晰,记述准确,多新颖独到、颇有价值的见解。自一九三四年出版后,畅销一时,先后印行近二百次,堪称一部优秀的经典的中国通史普及读物。
4. 全本《中国通史》。不同于市面上出版的各个版本,本版《中国通史》第五编现代史部分据该书一九四八年出版的修正本增加了六章有关全面抗战、建国以及战时外交与国际合作等内容。这部分对当时国内外新情况的增补,可谓迅捷,极富时代特征,饱含爱国热情,是一部有血有肉的通史教科书。
內容簡介:
吕思勉,著名历史学家。其所著《中国通史》(原名《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内容分为六编,从绪论、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到结论,一贯而下,全面梳理了自上古时代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历史。一九三四年二月、八月分别出版了上、下册,是当时销量perfect的一本中国通史教科书,先后印行近二百次,后有修正本刊行。比较初版,修正本第五编《现代史》部分多了六章有关全面抗战、建国以及战时外交与国际合作方面的内容。目前市面上通行的本子,多为初版,本版将修正本六章补排,以飨读者。
關於作者: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著名历史学家。其一生的治学成绩,可以称之为通贯的断代史家。(严耕望语)曾在多所大中学校任教,并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后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一九四九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吕先生注重排比史料,分类札记,长于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著述宏富,主要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先秦史》《三国史话》《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 本国史》(《中国通史》)《历史研究法》《史学四种》《中国民族史》《经子解题》《先秦学术概论》《理学纲要》《宋代文学》《中国制度史》《文字学四种》《吕思勉读史札记》等。
目錄
目 录
例言/1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和价值/3
第二章 我国民族的形成/6
第三章 中国疆域的沿革/9
第四章 本国史时期的划分/12

第二编 上古史
第一章 我国民族的起源/17
第二章 太古的文化和社会/21
第三章 唐虞的政治/24
第四章 夏代的政教/28
第五章 商代的政教/32
第六章 周初的政治/36
第七章 古代的封建制度/39
第八章 我国民族的滋大/43
第九章 春秋的霸业/46
第十章 战国的七雄/49
第十一章 中原文化的广播和疆域的拓展/52
第十二章 春秋战国的学术思想/55
第十三章 春秋战国的政制改革/58
第十四章 上古的社会/62

第三编 中古史
第一章 秦之统一及其政策/69
第二章 秦汉之际/73
第三章 前汉的政治/78
第四章 新莽的改制/82
第五章 后汉的政治/86
第六章 两汉的制度/90
第七章 秦汉的武功/94
第八章 两汉对外的交通/99
第九章 两汉的学术/103
第十章 佛教和道教/108
第十一章 两汉的社会/112
第十二章 三国的鼎立/116
第十三章 晋的统一和内乱/120
第十四章 边徼民族和汉族的同化/123
第十五章 南北朝的对峙/130
第十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制度/135
第十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138
第十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142
第十九章 隋之统一与政治/146
第二十章 唐的开国及其盛世/150
第二十一章 隋唐的武功/153
第二十二章 隋唐的对外交通/157
第二十三章 隋唐的制度/161
第二十四章 隋唐的学术和文艺/165
第二十五章 佛教的分宗和新教的输入/169
第二十六章 中外文化的接触/173
第二十七章 唐中叶以后的政局/177
第二十八章 隋唐的社会/182
第二十九章 五代的混乱/186
第三十章 宋的统一及其初年的政治/190
第三十一章 变法和党争/194
第三十二章 辽夏金的兴起/198
第三十三章 宋和辽夏的关系/202
第三十四章 宋和金的关系/205
第三十五章 宋的学术思想和文艺/210
第三十六章 宋的制度和社会/215
第三十七章 元的勃兴和各汗国的创建/219
第三十八章 中西文化的交通/226
第三十九章 元的制度/229
第四十章 元帝国的瓦解/233
第四十一章 明初的政局/238
第四十二章 明和北族的关系/242
第四十三章 明朝的殖民事业和外患/245
第四十四章 明末的政局/249
第四十五章 明的制度/254
第四十六章 元明的学术思想和文艺/258
第四十七章 元明的宗教和社会/261

第四编 近代史
第一章 明清之际/267
第二章 欧人的东略/272
第三章 基督教和西方科学的传入/276
第四章 清初的内政/281
第五章 清初的外交/286
第六章 清代的武功/292
第七章 清中叶的内乱/298
第八章 鸦片战争/302
第九章 太平天国和捻党之役/308
第十章 英法联军之役/315
第十一章 珲条约和北京条约/320
第十二章 西北事变和中俄交涉/324
第十三章 晚清的政局/330
第十四章 中法战争和西南藩属的丧失/335
第十五章 中日战争/342
第十六章 中俄密约和沿海港湾的租借/348
第十七章 维新运动和戊戌政变/352
第十八章 八国联军和辛丑条约/356
第十九章 远东国际形势/361
第二十章 日俄战争和东三省/365
第二十一章 清末的宪政运动/370
第二十二章 清代的制度/374
第二十三章 清代的学术/379
第二十四章 清代的社会/384

第五编 现代史
第一章 革命思想的勃兴和孙中山先生/391
第二章 清季的革命运动/395
第三章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398
第四章 二次革命的经过/403
第五章 民国初年的外交和蒙藏问题/407
第六章 帝制运动和护国军/413
第七章 二十一条的交涉/416
第八章 复辟之役和护法之战/419
第九章 参战的经过和山东问题/424
第十章 华盛顿会议和中国/428
第十一章 军阀的混战/432
第十二章 中国国民党的改组和国民政府的成立/435
第十三章 五卅惨案和中国民族运动的进展/439
第十四章 国民革命的经过/442
第十五章 五卅惨案和对日之交涉/445
第十六章 关税自主的交涉经过/447
第十七章 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经过/451
第十八章 中俄的龃龉/455
第十九章 日本的侵略东北/458
第二十章 全面抗战的前夕/463
第二十一章 抗战建国的经过(一)/466
第二十二章 抗战建国的经过(二)/470
第二十三章 抗战建国的经过(三)/473
第二十四章 抗战建国的经过(四)/478
第二十五章 战时外交与国际合作/482
第二十六章 国民政府的政治/486
第二十七章 现代的经济和社会/491
第二十八章 现代的教育和学术/495

第六编 结论
第一章 我国民族发展的回顾/501
第二章 中国对于世界的使命/504
內容試閱
出版说明
吕思勉,字诚之,一八八四年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九五七年病逝于上海。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长期从事文史教育和研究工作。曾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五一年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一九五一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历史学一级教授。
吕思勉在中国历史研究方面著作等身,贡献卓著。此次,我们编辑出版了吕思勉的断代史、通史等著作八种,包括《先秦史》《秦汉史》《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通史》《吕著中国通史》,名之曰《吕思勉历史作品系列》。这些著作能够反映吕思勉史学研究的基本样貌和学术水准,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其治史的方法路径、史识史观,也可以通过这些著作,对绵亘数千年的中国历史脉络有一个大致的把握。
一九二四年,吕思勉编制了《新学制高级中学教科书 本国史》,出版后,深受好评。但因用文言,且内容略深,后遂编纂《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 本国史》。上海商务印书馆一九三四年二月出版上册,八月出版下册。内容分为六编,从绪论、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到结论,一贯而下,全面梳理了自上古时代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历史。行文白话,叙述史事力求忠实具体。丰富的史识,流畅的笔调,开启了通史写作的新纪元。
《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 本国史》在当时是销量极佳的一本中国通史教科书,先后印行近二百次,中间亦有修正。 目前尚不能确定修正本是否始于一九四七年,但就所见的两个修正本:一九四七年十二月第七十九版、一九四八年十月第八十二版,可知七十九版至八十二版皆为修正本。比较初版,修正本第五编《现代史》部分多了六章有关全面抗战、建国以及战时外交与国际合作方面的内容。目前市面上所通行的本子,均为初版,本次中华书局版则是将此修正的六章补排,书名改为《中国通史》,以飨读者。在文字的处理上,除纠正讹误外,尽可能保持原文原貌。
中华书局编辑部
二〇一九年十月
例 言
一民国十三年(1924)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学制高中本国史教科书》,系鄙人所编。出版之后,征诸各方面的评论,似乎以为尚属可用。惟间有嫌其太深的。鄙人自行覆视,似乎过深之处,尚不甚多。惟(1) 该书系用文言;(2) 叙述力求揭举纲要,其详则留待教师的指示和学生的参考,因此措语较为浑括,而读之遂觉其过深。所以前书的嫌深,在内容一方面,关系尚少;在文字一方面,关系转觉其较多。所以此次编纂,改用白话: 叙述亦力求其具体,少作概括之辞。无论教师或学生,使用起来,该都较前书为便利。
一白话的易于了解,全在其(1)语调和(2)述说的顺序,都较文言为接近。至于名词,倒是无甚关系的。况且名词是万不能译作白话的。所以此篇都一仍其旧。至于语句,似乎可以随便些。然亦有含义繁复,勉强改译,必至失真的,如第三编第六章注中所引《汉刺史所奉六条诏书》是。又有须就其原文加以考释的,第二编中所引经、子,此例特多。此等处若教师能明白讲解,学生能细心体会,原亦无甚难解。况且此等用语,自己读史时,亦总是要遇到的。在高中时期,亦应有相当的训练。所以此编亦一仍其旧。此等皆有删节,无改易。必不得已,宁可再下解释。此外还有一种,是历史中特别精彩,或足以振起精神的文字,间引一二,以助读者的兴味,如第三编第十一章所引《史记平准书》,第三十六章所引司马光疏语,第四十七章所引《明实录》是。
一鄙人对于本国史分期的意见,具见前书例言中。此次教育部所定《教材大纲》,分期之法,和鄙意无大出入。故即遵照编纂,以期划一。至于每一时期之中,又可分为数小期,则其意见,具见第一编第四章中,兹不赘述。
一本书编纂,虽系自古至今,依着时间的顺序排列。然使用之时,即先授第四、五编近世史、现代史亦无不可。因为近世和现代的事,和眼前的生活较为切近,学生容易了解,亦容易有兴味。固然,史事系逐步发展,读后世史,必须溯其原于古,乃能真实了解。然必先觉有兴味,乃能引起其探求之心。而读古代史时,得后世史事,以资比较,亦更容易了解因为古史多是残缺不全的,而带神话、传说等性质亦较多。
一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昔人早有此感慨。何况今日,史实愈繁;一因史实的累积,一因观点的不同,而史料增加。中等学生,又非专门研究之家。要在仅少时间中,探原于既往,以说明现在;所举示的,既不能失之繁芜,又不能过于漏略;既不能失之艰深,又不能过于肤浅,这是谈何容易的事?无论何人,编纂起来,恐亦不敢自信,何况如鄙人的浅学。兹编所注重: ① 为一时代中重要之事,如汉之外戚、宦官,唐之藩镇;② 则其事对于现在社会,仍有直接影响的,如明、清两代的制度,叙述均较详。其余则较略。无甚关系之事,或径从删削,以免头绪纷繁之病。其有不能不叙及以备始末的,则存之于注。
一史事叙述,最宜忠实。有等事,逐细叙来,似嫌琐屑,然一经改作概括之语,便不免于失真。本书于此等处,宁任其稍繁,不敢以意改易。但亦有宜避其过繁以节省学者的脑力的。以最经济的方法,俾学者得最精要的知识,原系教授目的之一。如第三编第二十二章,引《唐书地理志》所载贾耽所记入四夷之路,其中重要的地名,都用原名而释以今地;其较不重要的,则但以今地名示其路线的概略,即其一例。
一讲历史是离不开考据的。考据无论如何精确,总只是考据,不能径作为事实,这是原则。但亦有例外。如佛教的输入,断不能将宗教家的传说,即认为事实,后人考据的结果,其势不能不采。第三编第十章,这看似例外,其实此等传说,不能认为事实,亦正是史学上的公例。但鄙人于此等处,必格外谨慎。所采取的,必系前人的成说,大略为众所共认的,绝不羼以自己的意见。且必著明其如何考据而得,俾学者并可略知考据的方法。
一考据宜避琐碎,这不是对专门家说的话。专门家的考据,正以愈琐碎而愈见其精详。因为有许多大事,系联结小事而成;又有许多大关系,是因小节目而见的,但这亦不是对中学生说的话。教授中学生的材料,若过于琐碎,他不知其在全局中的关系,就不免游骑无归,变为徒费脑力了;而且易入于歧途。此篇于此等考据,概不阑入。所采取的,都是能发明历史上重要事实的真相;或则贯串许多事实,示人以重要概念的。如顾亭林先生的《日知录》、赵瓯北先生的《陔馀丛考》等,所采较多。
一对于考据问题,一个人的意见,往往前后不同,这是无可如何的事。此书的编纂,距离编新学制高中教科书时,将近十年了。鄙人的意见,自亦不能全无改变。如汉族由来,鄙人昔日主张西来之说,今则对于此说亦不敢相信。又如伏羲氏,鄙人昔亦认为游牧时代的君主,今则以为黄帝居河北,系游牧之族;羲、农之族居河南,自渔猎径进于耕稼,并未经过游牧的阶级。又如尧、舜、禹的禅让,昔日认为绝无其事,今则对此的意见,较为缓和。此等处,一一都将旧说改正。自信今是而昨非。但亦不知今之果是乎?非乎?惟有仰望大雅弘达的教正而已。
一编教科书,自不宜羼入议论。但此亦只指空论或偏激穿凿之谈。至于正确的理论,成为读史的常识的,则不徒不在禁例,并宜为相当的输入。又利用历史以激发人民的爱国心,等等,亦为有失忠实之道。但此亦以与史实不合者为限。至于陈古可以鉴今,读了某种史实,自然会感动愤发的,自亦不在此例。又贯串前后,指示史事的原因、结果,及其变迁之所以然的,则看似议论,实系疏通证明的性质,其不能强指为主观,自更无待于言了。本书从表面上看,似乎有发议论之处,实皆谨守此三例,所以自信为尚无亿逞之弊。
一历史的有年代,犹地理的有经纬线。必一见纪年,即能知其事在时间上的位置,方为有用。准此以谈,旧日用君主年号纪年之法,其不能适用,自然无待于言,前编新学制教科书时,系用民国纪元;辛亥以前,均用逆计。此法,年代的先后,固亦可一见而知;惟逆计太多,亦总觉其不便。此编径用公元,以便用世界史互相对照。中国历史纪年,是否应径用公元,自亦成为一问题。但就目前的情形而论,则似乎此法较为便利,所以本编用之。好在教科书本应时时改良,并不是有永久性质的。
一历史、地理两科,关系极密。治历史的人,必先明白地文、地理;次则历代的政治区划,亦宜知其大概;然后任举一地名,大略知其在何处,即能知其有何等关系。关于前者,宜在地理科中致力。后者宜时时翻阅历史地图。本书第一编第三章,所举历代政治区划的大概,自信尚属简要。一时固不必强记,如能用作纲领,参考他种书籍,多和读史地图对读几过,似于读史不无裨益。
一吾国书籍,向分经、史、子、集四部,这原不过大概的分类。何况今日,史学上的观点,和从前不同,一切书籍,都应用平等的眼光,认作史材。编历史的人,所引据的不能限于史部,自更无待于言。兹编引据之例,即系如此。所引的书,自信都较为可信;引据的方法,自信亦尚谨严。教者如能善为启示,并可使学生略知判别书籍及引用书籍的方法。
一读史地图、年表、系谱,都是读史者当备的书,所以本书中不再附入。偶或附入,则是普通图谱所不具;或则读课文时必须对照的。有时径以此代叙述。改求简明,亦以养成读图谱的能力。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