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李白传(20世纪文史学家李长之经典传记)
》
售價:HK$
45.8
《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售價:HK$
66.7
《
河流之齿
》
售價:HK$
59.8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
編輯推薦: |
从黑船来航到福岛事故,这期间日本的经济、科技以惊人般的速度发展起来,从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其间采取了什么措施呢?对于中国来说,日本科技的发展史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呢? 福岛*核电站所发生的核泄漏事故可以说直接宣告了日本原子能安全神话的终结,其背后的秘密又是什么?作者带你一探究竟。 日本的四大公害诉讼事件(熊本县水俣病诉讼、富山县痛痛病诉讼、三重县哮喘病诉讼、新潟县水俣病诉讼)经历了几年甚至十几年才得以沉冤昭雪,这又是为什么呢? 作者认为:日本对败给中国的事实置若罔闻,进而无视对侵略亚洲所应承担的政治和道德责任。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
內容簡介: |
有人说近代日本是从黑船来航开始的,这也是大众有所接触但是了解不深的一个话题,本书就从黑船来航带给日本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说起。
黑船带来能源革命,日本由此开始走向近代化。其后,由国家主导,科技振兴所带来的殖产兴业、富国强兵经济增长、国际竞争等目标,使得国民团结一致的总动员体制持续了150年
|
關於作者: |
山本义隆
1941年生于大阪。东京大学理学部物理学科毕业,就职于骏台预备学校,科学史专家。著有《知性的叛乱》《重力与力学的世界》《热学思想发展史》《古典力学的形成》《解析力学Ⅰ》《解析力学Ⅱ》《几何光学的规范理论》《磁力与重力的发现》《十六世纪文化革命》《改变对世界的看法》《关于福岛的核电事故》《原子、原子核、原子能》《我的1960年代》等。主要译作有《尼尔斯玻尔论文集1》《尼尔斯玻尔论文集2》《实体概念与函数概念》等。
|
目錄:
|
第1 章与欧美的相遇
1 从兰学到西学 2
2 遭遇能源革命 4
3 文明开化 7
4 逆转 11
5 物理学热潮 14
6 科学的技术 17
7 实学的热潮 21
8 过高的科学技术幻想 24
第2 章通往资本主义之路
1 科学教育的途径 30
2 技术精英的诞生 34
3 日本的帝国大学 38
4 铁路和通信网的建设 42
5 缫丝业和纺织业 45
6 无所不能的电力 50
7 女工的悲惨时代 52
8 足尾铜矿矿毒事件 56
第3 章帝国主义与科学
1 福泽谕吉的脱亚入欧论 62
2 迈向帝国主义 65
3 从农业国到工业国 68
4 地球物理学与军事 73
5 掌握地球物理学命运的人 77
6 战争与应用物理学 80
第4 章走向总体战体制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 84
2 近代化学工业的诞生 88
3 目标是总体战体制 92
4 在殖民地的实验 95
5 技术官僚的登场 100
6 迈向总体战体制 105
第5 章战争年代的科学技术
1 战争年代的科学家 112
2 战时的科学动员 116
3 科学家的反应 122
4 统制与近代化 125
5 统制经济 128
6 科学技术新体制 131
7 总体战与社会的合理化 135
8 科学振兴的背后 139
第6 章进入战后社会
1 总体战的遗产 144
2 科学家们所谓的反思 147
3 复兴与高度增长 154
4 军需产业复兴 157
5 经济高度增长与公害 163
6 逃避责任 168
7 增长幻想的破灭 171
第7 章原子能的开发
1 原子能与物理学家 180
2 开发原子能的政治意义 185
3 日本开发原子能的波折 190
4 大败局 195
后记 200
参考文献 204
|
內容試閱:
|
译者序
本书作者山本义隆曾就读于东京大学理学部,在 1968 年的日本学生运动中曾担任东京大学的学运领袖。因为这段经历,作者没有进入体制内的学术界,而是去了高考补习学校任职,成为一名物理教师。不过,他在教书之余坚持开展研究活动,不仅出版过多本物理学专著,还编写了不少科学史方面的著作。
正是基于这样的经历和学术背景,身为科学史专家的作者虽然无法获取档案馆里的第一手资料,但是通过广泛涉猎科学史、技术史、经济史以及政治史领域的诸多资料和文献,并以简洁精练的文笔为广大读者提供了这本可读性极强的历史书。同时,他还提供了一种与一般历史教科书和科技史专著迥然不同的,以能源革命为主线来纵观日本近现代历史的崭新视角。
作者认为,迫使日本打开国门的黑船美国海军提督佩里的军舰带来的是一场能源革命,自此日本开启了由国家主导、全民参与的近代化之路。虽然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拼命学习、吸收西方科技,也取得了与欧美相差无几的成果,却未曾重视引进西方的政治和社会思想,未能同步吸收自由民主和人权等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依然固执地片面追求并享受着能源革命和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增长。然而,福岛第一核电站所发生的核泄漏事故却暴露了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破绽,直接宣告了日本原子能 安全神话的终结。
作者指出,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将战败的原因仅仅归结为对美科技战的失败,所以 生产第一、增长第一的价值观在战前和战后不仅没有任何改变,而且还导致了日本对败给中国的事实置若罔闻,进而无视侵略亚洲所应承担的政治和道德责任。另外,作者还指出,面对欧美时所抱有的自卑感让日本想要尽可能地接近欧美,在那一刻,面对亚洲,这种自卑感就转换成了优越感。作者在书中着重探讨并反思了科学技术以及科技研究人员在近现代日本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不断追问,在殖产兴业,富国强兵这一理念主导下对欧美科技的引进到底给日本社会带来了什么?在回答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作者首先讲述了日本引进欧美科技的背景,即以寻求真理为目的的科学与基于经验和知识而形成的技术,这两个概念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最初是以为技术服务的科学这种功利主义的形式而被引入和为人所接受的。然后,作者以战前、战时、战后的连续性,以及总体战体制这一经济的军事化视角,对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说。作者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产官学一体化的社会构造依旧如故,至今也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这在政府层面的表现是,在战前和战时,从事军事技术研发的技术人员在战后被政府和大公司所重用,并在政府主导的产业发展规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经积极参与军事研究的大学教授,战后依然享受政府的特殊津贴,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军事研发。而这一体制导致的负面效果是,在日本各地爆发的公害污染事件中,政府和企业乃至部分大学教授都对事故极力遮掩;袒护肇事企业,故意拖延对被害者的救济行动。
江户时代打开国门之后,日本面对着十分严峻的东亚和世界局势。对日本来说,在这样的乱世中,如何避免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持东亚仅有的完全独立国地位的确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虽然历史证明,这一过程最终以日本的战败而告终,但是,日本在这一探索过程中给人类留下的经验和教训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深思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对于这段历史的挖掘颇有深意,为我们多角度地看待和评价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
他山之石 , 可以攻玉。译者衷心地希望本书能给广大读者朋友们带来收获。
2019 年 8 月 16 日
蒋奇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