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杰伊?M.沙夫里茨(Jay M. Shafritz),美国匹兹堡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荣誉退休教授,曾执教于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休斯敦大学明湖分校、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伦斯勒理工学院等多所大学。在公共事务、组织理论、管理学等领域著(编)有《公共行政导论》《公共行政学经典》《组织理论经典》《公共政策经典》《政府人事管理》等著作数十部,其中,《公共行政学经典》为其代表作品。
艾伯特?C.海德(Albert C. Hyde),美国布鲁金斯研究院公共政策教育中心前高级顾问,曾在匹兹堡大学、旧金山州立大学、休斯敦大学、印第安纳大学等校执教,还曾供职于美国国务院和纽约州立法委员会。著(编)有《政府预算:理论、过程和政治》《公共行政学经典》等。
译者简介作者简介
杰伊?M.沙夫里茨(Jay M. Shafritz),美国匹兹堡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荣誉退休教授,曾执教于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休斯敦大学明湖分校、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伦斯勒理工学院等多所大学。在公共事务、组织理论、管理学等领域著(编)有《公共行政导论》《公共行政学经典》《组织理论经典》《公共政策经典》《政府人事管理》等著作数十部,其中,《公共行政学经典》为其代表作品。
艾伯特?C.海德(Albert C. Hyde),美国布鲁金斯研究院公共政策教育中心前高级顾问,曾在匹兹堡大学、旧金山州立大学、休斯敦大学、印第安纳大学等校执教,还曾供职于美国国务院和纽约州立法委员会。著(编)有《政府预算:理论、过程和政治》《公共行政学经典》等。
译者简介
刘俊生,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事等职。主要从事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编、译)有《中国人事制度概要》《公共人事制度》《公务员制度》《公共行政导论(第六版)》《比较公共行政(第六版)》《公共行政学经典(第七版?中国版)》等教材、专著和译著多部。
译者前言
刘俊生(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行政学经典》(简称《经典》)一书自1978年初版发行以来,一直被公共管理学和公共行政学的师生在教学和研究中广泛采用,现已修订至第8版。《经典》自初版以来在公共行政学科领域的影响,由美国本土开始,逐渐遍及全球。对中国行政管理学科领域的影响始自1990年代初期,在我书架上就有《经典》最早的中文简体版译本,即由彭和平和竹立家等学者于1996年根据《经典》1992年的英文第3版翻译而成的《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但该译本只选译了英文第3版中的26篇经典作品。我手头现有英文第4版、第5版、第6版和第7版。第4版所选经典作品截至1996年,共有54篇;第5版所选经典作品截至1997年,共有57篇;第6版所选经典作品截至2002年,共有57篇;第7版所选经典作品截至2006年,共有48篇,但由于版权问题,第7版的中译本十分遗憾地只集结了其中的39篇。
经典就是具有不朽价值的作品、具有历史穿透力的作品、具有持久效用的作品,公共行政学的经典亦是如此。不过,公共行政学的经典并没有现成的作品清单,选择作品仍然需要编选者的智慧和辛勤劳动。根据编选者的看法,入选《经典》的标准有三条:一是入选作品必须持有公共行政学的一种基本观点或主张,二是大家公认入选作品对公共行政学的实践或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三是入选作品具有可读性。相比第6版,第7版在入选数量上做了较大更新,由57篇调整为48篇。这两版的开篇经典作品都是威尔逊(Woodrow Wilson)1887年发表于《政治学季刊》的《行政之研究》(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on)一文,第5版的开篇经典作品则是摘自伊顿(Dorman Eaton)1880年出版的《英国文官制度:流弊和改革史及其对美国政治的影响》一书的《英国文官制度改革》(Civil Service Reform in Great Britain)。第6版的收尾经典作品是摘自凯特尔(Donald FKettle)2002年出版的《治理转型:21世纪美国的公共行政》一书的《治理转型:谁治理和怎样治理?》(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ance: Who Governs and How?),第7版的收尾经典作品则是阿格拉诺夫(Robert Agranoff)2006年发表于《公共行政评论》的《内部协作网络:公共管理者的十大教训》(Inside Collaborative Networks: Ten Lessons for Public Managers)一文。第7版中译本开篇经典作品仍是威尔逊的文章,收尾经典作品是克林顿政府在1993年秋季公布的报告:《从烦琐程序到结果:创造一个少花钱多办事的政府》(From Red Tape to Results:Creating a Government That Works Better and Costs Less)。可见,入选《经典》的作品,既可以源自学术期刊,也可以摘自学术专著,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所更新。
《公共行政学经典(第七版中国版)》按照年代分为四大篇,入选的作品也是按照发表或出版时间先后排序。第1篇早期的声音和20世纪的前14(1880年代1920年代),这个时期是公共行政学科的诞生期,入选的作品有7篇;第2篇从新政到20世纪中期(1930年代1950年代),这个时期是公共行政学科的成长期,入选的作品有10篇;第3篇从肯尼迪到文官制度改革(1960年代1970年代),这个时期是公共行政学科的成熟期,入选的作品有12篇;第4篇从里根到后再造运动(1980年代2000年代),这个时期是公共行政学科的发展期,入选的作品有10篇。各篇之前都有一个长长的引言,分别结合相应时期美国公共行政实践综述了当时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状况,即将这些经典作品放在其历史背景中予以审视和讨论。编选者之所以这样安排全书结构,目的在于在按照这个顺序阅读时,使读者对公共行政学科思想产生一种连续性的感觉,并且显示出不同作者和多种主题间的相互依赖性,也有利于介绍作为不同时期代表的这些作者的主题思想(本书主编语)。书末还附有美国公共行政大事记,以供读者全面审视美国200余年公共行政实践与理论在关键节点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本书的39篇经典,涉及10个主题,几乎涵盖公共行政的方方面面。它包括公共行政学科(4篇)、公共行政的政治系络(2篇)、官僚制(5篇)、组织理论(7篇)、人力资源管理(4篇)、预算过程(5篇)、公共管理(5篇)、公共政策和分析(2篇)、项目评估(1篇)和公共服务伦理(4篇)。这些经典作品多为中国公共行政学者所了解,但有些作品我们可能关注得还不够,如兰多(Martin Landau)1969年的《冗余、理性和重复与重叠问题》(Redundancy, Rationality, and the Problem of Duplication and Overlap)、利普斯基(Michael Lipsky)1980年的《街道机构:街道官僚的关键作用》(Street Level Bureaucracy: The Critical Role of StreetLevel Bureaucrats)等作品。另外还有些研究主题,如公共行政的政治系络、预算过程、项目评估等,虽然中国公共行政学者都有所涉猎,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与这些经典作品相比或许仍有距离。希望本书的出版对中国公共行政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都大有裨益。当然,这些经典作品主要是来自美国(部分作品出自其他国家),与美国1880年代以来的公共行政实践联系紧密,它扎根于美国土壤、浸淫于西方文化,但我也相信中西方公共行政中有共性的东西,相互借鉴与吸收是公共行政理论繁荣和实践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的译著已有两本,一本是海迪(Ferrel Heady)的《比较公共行政(第六版)》(Public Administratio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6E),另一本是《经典》主编之一沙夫里茨(Jay M. Shafritz)的《公共行政导论(第六版)》(Introduc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6E)。实际上,15年前双方最早的合作翻译出版意向不是这两本书,而是《经典》一书。当时拿到的是英文第5版,翻译过程中又拿到第6版,新近得到第7版。由于美方出版公司的变动和版权协商的原因,本书延迟至今才得以出版。在数年的翻译过程中,得到中国政法大学的同事们以及全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同人们的关心和帮助,得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朱海燕女士、马海英编辑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支持,在此一并致谢。由于入选《经典》的作品跨越公共行政波澜壮阔和翻天覆地的百余年,涉及语言风格各异和观点各不相同的作者几十位,故翻译这本书与翻译由一位作者独自撰写的著作颇为不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常有难以驾驭的感觉,也需要及时地重新学习一些东西。职是之故,加之水平有限,定会有所疏漏,还望读者不吝珠玉、惠赐匡正,俾有改正之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