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HK$
61.6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HK$
221.8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HK$
43.7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154.6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HK$
66.1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HK$
221.8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HK$
99.7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HK$
54.9
|
編輯推薦: |
研究中国古代社会阶层流动的经典之作
探究家庭教育秘诀的教科书
学习古代学霸的宝典
立志成才的故事精编
|
內容簡介: |
《明清社会史论》,是何炳棣代表作之一,是探索明清500多年间中国社会结构及阶层流动的历史巨著。何炳棣先生采用近100种科举史料,以计量法统计附有三代履历的明清进士登科录及会试、乡试同年齿录等关键性史料,分析进士及举贡4万个案例,并运用社会分层化和社会流动理论,解释明清科举制度与中国社会阶层变化的紧密联系。并以律令、方志、传记、家谱、社会小说等大量史料,观察明清两代社会与家庭事务,探讨社会流动的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因素,以及某些社会概念,深入地诠释了科举体制下的社会流动。《明清社会史论》是何炳棣先生的经典之作,对明清时期科举、社会阶层及社会流动的研究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译者徐泓先生,中国台湾地区暨南国际大学荣誉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客座教授,其翻译专业准确。尤其难得的是,徐先生同时添加了长达万言的译者注,详细查对史源,列举并评介过去几十年间涉及明清时期社会阶层、结构与流动的各种论着,这对于广大读者理解何先生英文原著提供了重要参考。
|
關於作者: |
作者何炳棣的简介
1965年聘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汤普逊历史讲座教授
1966年当选台湾中研院院士
1975年当选美国亚洲研究学会首位亚裔会长
1979年获选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
1997年获选中国社科院荣誉高级研究员
译者徐泓的简介
徐泓先生,著名明史专家,历任台湾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东吴大学等高校教授,现为暨南国际大学荣誉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客座教授。
|
目錄:
|
中译本自序
原著第二版自序
原著初版自序
译者序:何炳棣教授及其《明清社会史论》
前言
第一章 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分层化
第一节 基本反论
第二节 社会分层化
第三节 教育与财富同为决定社会地位之主要因素
第二章 社会身份制度的流动性
第一节 法理上缺乏对社会流动的有效阻碍
第二节 明代特殊身份进士的统计
第三节 社会文学所见身份制度的流动性
第四节 社会为儒家意识形态所渗透
第三章 向上流动:进入仕途
第一节 史料的简要评述
第二节 统计分析
第四章 向下流动
第一节 抽样的家谱记录
第二节 人文环境
第三节 竞争激烈的考试制度
第四节 有限度的荫叙
第五节 财富的减少
第六节 家庭制度
第七节 小结
第五章 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第一节 科举与官学
第二节 社学与私立书院
第三节 帮助举子应试的社区援助机制
第四节 宗族制度
第五节 出版印刷
第六节 战争与社会动乱
第七节 人口与经济因素
第六章 科举的成功与社会流动的地域差异
第七章 概括与结论
附录 社会流动的案例选
|
內容試閱:
|
本书系哥伦比亚大学认识近代东亚社会科学学术著作系列的第一本,作者何炳棣先生是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他的这部大作,大部分为1958年至195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完成,并运用了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典藏丰富的明清时期图书文献。
过去20年以来,我看到对中国社会与经济史兴趣的日益增长,在此只提何教授两种最近出版具有开拓性的著作:《扬州盐商:十八世纪商业资本的研究》(《哈佛亚洲研究学报》第17卷,1954年6月)与《中国人口史论1368-1953》(剑桥,麻州:哈佛大学出版社,1959),使他成为开拓现代的中国史研究领域的一位领导人物。
长久以来,历史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关注中国社会流动的性质与程度,因为解答这些问题可使我们对中国社会性质有深入的了解。这些问题有很强的政治性寓意,过去20年已经有相当多的论争。我们可以大胆地断言:何教授的明清社会流动的研究是至今最详尽的,它涵盖的时间跨度超过差不多500年,有系统地探究的中国文献之多远超过研究这一论题的其他学者。
何教授关注社会现实,他相信中国法制文本常常不能反映真实的社会情况,因此还参究所讨论时期各种形式的当代文献;其中他所运用哥大特藏的家谱、墓志和纪念文集,就是很少为人运用的文献。
虽然这部著作集中讨论社会流动,但对制度史的贡献也不小。在何教授发掘的许多社会现实论题之中,还包括明代的家庭身份户籍制度、明清科举制度的一些少为人知的面向、社学与私立书院的运作,及资助前途看好举子应考旅费的地方金库的起源。这些讨论与研究系根据地方志及其他地方文献,而这些资料是全国性文献无法提供的。对制度及其落实时产生的区域差异之详细的背景知识,是注释数字资料的先决条件。
何教授能聚集为期500年的大量统计数字资料,可能会震惊研究欧洲史的学者,因为类似质量与数量的资料,在19世纪以前的任何欧洲社会,可能都不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