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数学学科课程群(实施和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培育中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学校课程发展丛书)

書城自編碼: 340786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作者: 张燕丽
國際書號(ISBN): 9787567594456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售價:HK$ 78.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77.8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7.2
瘦肝
《 瘦肝 》

售價:HK$ 99.7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HK$ 55.8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HK$ 154.6
民法典1000问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HK$ 99.7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HK$ 33.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5.7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论》
+

HK$ 52.7
《品牌培育与学校课程(学校品牌发展,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小学》
+

HK$ 62.1
《核心素养与课程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核心素养,小学课程群》
+

HK$ 117.4
《学生第一》
+

HK$ 45.9
《科学学科课程群(实施和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培育中小学生》
+

HK$ 45.9
《体艺学科课程群(实施、落实小学和幼儿园体育与艺术课程,培育儿》
編輯推薦:
实施和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培育中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数学学科课程群》通过16所学校的数学学科课程建设方案的案例展示,从学科课程哲学、学科课程目标、学科课程框架、学科课程实施四个维度对课程建设进行阐释,致力于学校数学课程结构化、品质化、精细化建设,让数学课程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更加系统、规范和科学,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更合适的条件和更广阔的的平台。
內容簡介:
建构数学学科课程群,就是把数学学科课程内容联结数学内涵发展、学校文化、区域优势、成长需求,把单一的数学课程内容丰富并统整成具备数学课程核心特点的结构化、网络化、体系化的群课程,其指向的是现代数学教育关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追求的是拓展、开放、个性、多样的成长与视野。
《数学学科课程群》集合16所学校数学学科课程建设的架构,基于学校原有的数学课程基础,连接大量与实际生活、社会经验、数学文化等内容,将学生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去探索,发现数学学科知识技能的真正价值,为一线学校开发符合校情、学情的校本课程和形成数学学科课程设置。
關於作者:
丛书主编 杨四根,笔名杨四耕,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课程与教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育学原理专业毕业,获教育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论。
目錄
前言 生命成长的本质是思想成长
第一章 给予成长动力的数学
数学教育在培养人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基础,为其成长提供重要源动力。数学课程能够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刻给予学生有益的力量、营养和动势,助力其发展之路走得坚实而长远。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逐步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
第一节 能动数学: 给予每颗种子破土的力量
学科课程哲学 让数学富有活跃感
学科课程目标 用数学激活学生的心灵能量
学科课程框架 建构能动的数学学习图景
学科课程实施 让学生真正领略数学的魅力
第二节 经纬数学: 让数学成就世界的长远
学科课程哲学 学习让生命呈现理性之成就
学科课程目标 经纬成就数学学习的本真
学科课程框架 让思维体操飞舞
学科课程实施 与数学深度遇见
第二章 赋予思维能量的平台
培养抽象思维、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重要目标,更是时代赋予数学教育的使命。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激发和拓展,抓住数学的本质,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师生共同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思维碰撞,感悟数学思想,让思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得以升华,让每一个生命在智海中自由飞翔,让数学课程焕发新时代的魅力和力量。
第一节 智趣数学: 让每一个生命在智海中自由飞翔
学科课程哲学 智趣共生的能力成长
学科课程目标 让数学扬起学生智慧的风帆
学科课程框架 建构智趣数学学习图景
学科课程实施 智慧中聪颖,快乐中成长
第二节 火花数学: 让思维生长出绚丽的火焰
学科课程哲学 促进学生思维生长的能量场
学科课程目标 让学生思维火种生长绽放
学科课程框架 建构思维生长的多维坐标系
学科课程实施 助力生命成长
第三章 蓬发探究活力的数学
数学是工具,亦是其他知识工具的泉源。这里将为学生展开一个丰富而炫目的世界,图形、数字、运算、关系各种元素蓬发而出,多么的美妙与神奇,又是如此的震撼和愉悦。数学以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推理、交流反思,使学生获得多元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形成多维度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蓬发探究活力的数学,让学生与科学家一起寻觅世界的秘密,在变化中探寻真理。
第一节 万象数学: 让学生走近数学世界的内心
学科课程哲学 生命与数学世界连通
学科课程目标 用数学打开学生的缤纷世界
学科课程框架 建构万象数学的学习通道
学科课程实施 真实体验数学的包罗万象
第二节 缤纷数学: 绽放理花的芬芳
学科课程哲学 让数学学习精彩纷呈
学科课程目标 用数学焕发思维光芒
学科课程框架 建构品质数学景象
学科课程实施 充分体验数学的鲜活
第三节 立体数学: 探寻神奇的数学世界
学科课程哲学 让生命获得多维数学
学科课程目标 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
学科课程框架 建构立体的数学学习图景
学科课程实施 让学生习得立体的数学
第四章 焕发理性之光的智行
数学享有锻炼思维体操、启迪智慧钥匙的美誉。慧,即聪明、有才智。慧数学,是开启智慧、激发灵性的数学,是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数学,是促进学生情智共生的数学。它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中央,打开视野、拓宽思路、丰富学习体验,将数学学科思想和精神衍生,与课程完美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在发现中增加智慧,在思考中丰盈智慧,在探索和创新中超越智慧。
第一节 启慧数学: 让智慧远航
学科课程哲学 让数学助引智慧的风帆
学科课程目标 点燃智慧的心灯
学科课程框架 让学习成为智慧的乐园
学科课程实施 让智慧的风帆启航
第二节 慧美数学: 在前行中慧智尽美
学科课程哲学 让学生具有智慧生长力
学科课程目标 引领学生实现慧美愿景
学科课程框架 建构丰盈多彩的数学学习境际
学科课程实施 感悟数学的智慧之美
第三节 灵慧数学: 开启生命智慧
学科课程哲学 让少年具有智慧的灵气
学科课程目标 润养灵慧少年
学科课程框架 组建灵慧数学学习蓝图
学科课程实施 多元舞台促生命成长
第五章 领悟学用交融的力量
数学课程的学习,不仅赋予学生知识和思维的力量,更赠予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赋能大脑、学用交融,在分享交流的碰撞中追寻数学的本质,繁中求简、返璞归真。教学过程中坚定以学为本,坚持以思为先,坚守以用为标,使学生在乐思启智的奇妙之旅中,体会数学的奥秘,让智慧和力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自然融合,学生与数学共执前行,踏入精彩的未来。
第一节 智慧数学: 在思维的风帆中实践前行
学科课程哲学 在学思用中走出智慧的第一步
学科课程目标 使数学成为智慧形成的源泉
学科课程框架 构建多彩丰富的智慧课程
学科课程实施 行进在智慧快乐的旅途中
第二节 智味数学: 开启乐思启智的奇妙之旅
学科课程哲学 让生命体会数学智慧的味道
学科课程目标 助力学生智味成长
学科课程框架 开启数学学习盛景
学科课程实施 智味中涵养思维品质
第六章 感悟开放世界的绚丽
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当然,数学也是讲道理的学科,引导学生理清蕴含在数学中的因果、逻辑、规律,培养学生言之有理、落笔有据、推演有法;促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思考中体悟、在表达中提炼,进而在数学智慧的生长中感悟数学的统一美、协调美、抽象美;让每一个学生如美丽的花朵勤于学、善于思、敏于行,在数学领域中渐进、纳新、吐蕾、绽放。
第一节 智趣数学: 散发理智思维之光
学科课程哲学 让生命具有理性的智慧
学科课程目标 用数学点燃学习情感的火花
学科课程框架 构建智趣交融的数学学习蓝图
学科课程实施 促进理智思维的发展
第二节 智美数学: 在智慧生长中感悟数学之美
学科课程哲学 让生命成为智慧与美的契机
学科课程目标 用智慧点亮美丽人生
学科课程框架 建构生活数学的大课堂
学科课程实施 遇见最美自己
第七章 融于创新发展的空间
数学教育拥有时代赋予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责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独立思考是拥有创新能力的核心,观察、猜想、归纳、概括并加以验证是掌握创新的方法。数学,让学生经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数学思维,积累活动经验;数学,让学生与探究相知,探中得能力,探中促提高;数学,让学生与创新相遇,体验智慧生命的灵动,在创新与探究中体验数学的奥秘。
第一节 创探数学: 在创新与探究中体验数学的奥妙
学科课程哲学 创生动力,探得能力
学科课程目标 让创新萌芽,让探索健步
学科课程框架 搭建学生探索数学的阶梯
学科课程实施 步入多彩奥妙的数学乐园
第二节 灵动数学: 引领学生与数学美好相遇
学科课程哲学 触动学生数学学习灵性
学科课程目标 用数学打造学生灵智的思维
学科课程框架 建构灵动的数学学习乐园
学科课程实施 走进美妙的数学之旅
后记
內容試閱
丛书总序
课程改变,学校改变
学校课程变革有三种形态: 一是1.0,这种形态的课程变革,以课程门类的增减为标志,学校会开发一门一门的校本课程,并不断增减;二是2.0,这种形态的课程变革,学校会围绕某一特定的办学特色或项目特色,开发相应的特色课程群;三是3.0,此种形态的课程变革,学校课程发展以多维联动、有逻辑的课程体系为标志,这是文化创生形态的课程变革。
学校如何迈进3.0课程变革?我们在郑州市金水区中小学与幼儿园进行了多维度的探索与实践,得出了一些规律,有了一些感悟和体会。
1. 家底清晰化:很多时候起点决定了终点
发展是既定基础上的再提升,学校课程深度变革必须清晰家底。根据各种不同的办学基础给学校课程发展准确定位,是迈向3.0的学校课程变革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我们运用SWOT(强项、弱项、机遇、危机)分析,对学校的地理环境、在地文化、政策环境、课程现状、行政领导、学生需求、教师现状等因素分别进行SWOT分析,把握学校课程发展的优势与问题所在。同时,我们注重课程发展思路的研究,把破解影响当前学校课程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制约课程发展的重大问题,贯穿于调研过程的始终,以增强课程发展情境研究的宏观性、针对性和实践性,以准确合理的目标体系引导学校课程变革,切实做到清晰把握学校课程发展的起点。须知,很多时候起点决定了终点。
2. 愿景具象化:让课程哲学映照鲜活的实践
课程愿景是学校课程使命的具象,是与学校教育价值观联系的、可以调动师生情感的图景。如果说,目标提供过程的满足,那么愿景则提供事业的动力。推进学校课程深度变革,我们需要明确学校的课程愿景,并将课程愿景具象化。学校可以用具象化的方式想象课程、观察课程、思考课程、分析课程、建构课程。当我们在与师生沟通的时候,要善于用具象化的愿景去说明学校课程究竟是为什么、是什么以及怎么做。我的体会是:课程即品茶,需哲思;课程即吟诗,需想象;课程即力行,需实践。人们总是会被伟大的愿景所感动。校长要善于把抽象的东西表现得具体些,把看不见的、不容易理解的东西变得看得见、容易理解,让学校课程理念带着一股清香,透着一种诗意,变成激发师生的动力和情愫。推进学校课程变革,您所要做的便是找到大家信奉的课程哲学,并用课程哲学映照课程变革实践。
3. 结构图谱化:改变课程的碎片化格局
如果把课程视为书本,孩子们可能会成为书呆子;如果把课程视为整个世界,孩子们可能会拥有驾驭世界的力量。为此,每一所学校都应致力建构丰富的课程图谱。按照一定的逻辑,理顺学校课程纵向与横向关系是学校课程变革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在横向上,如何将学校课程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合理地分类;在纵向上,如何将学校课程按照年级分为不同层级,努力形成一个适应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课程阶梯。具体地说,在横向上,重构学校课程分类,让孩子们分门别类地学习把握完整的世界之格局;在纵向上,强调按先后顺序,由简至繁,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保持学校课程的整体连贯。这样,我们就可以形成天然的、严密的学校课程肌理,让课程有逻辑地、立体地落地,这样有利于克服课程碎片化、大杂烩问题。
4. 类群聚焦化:聚焦核心素养建构课程群
类群聚焦化,也就是围绕核心素养建构课程群。什么是课程群?课程群是以特定的素养结构为目标,由若干门性质相关或相近的单门课程组成的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彼此连接、相互配合、深度呼应的连环式课程集群。课程群是一种思维,是一种工具,是一种面向碎片化课程的思维方法和操作工具。随着核心素养的倡导,课程改革越来越要求考虑学生素养发展的完整性,课程群构建已成为中小学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计的一条有效途径。中小学构建课程群需要关注四点。首先,聚焦目标。聚焦核心素养,聚焦育人目标,聚焦课程目标,是课程群建设的首要原则。课程群建设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优先发展对某项目标具有关键的支持作用的课程。 其次,建构链条。也就是确定课程群内各门课程的相关性,课程之间纵向衔接与横向联系,以及自成体系。再次,组合搭配。课程群是具有关联关系的课程之组合与搭配。在涉及课程序列的安排上,关键是要找到课程时序上的衔接点,即根据学时的配比度与开课时序,各门课程在整体中的位置、地位和作用,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来安排课程。通过标明课程之间的内在关系、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课程时量等逻辑关系来描述课程之间的内在关系,经过这样的组合搭配,有助于揭示课程之间的重复、脱节、断线和时序安排上的不合理现象。最后,整合优化。课程群是一个基于特定目标而组织化了的课程系统,仅仅把几门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召集一处,只是一个课程集合。只有课程间完成了相关整合,成为一个体系,实现课程功能的优化,才能称之为课程群。因此,课程群建设应将重心放在相关课程之间内容的整合以及功能的优化上。
5. 内容整合化:还原完整世界的真实面貌
课程是浓缩的世界图景。3.0的课程是富有统整感的课程,是多维连结与互动的课程。不论是学科课程的特色化拓展,还是主题课程的多学科聚焦,都应尽可能回到完整的世界图景上来,努力将关联性与整合性演绎得淋漓尽致,让孩子们领略世界图景的完整结构。一般地说,课程整合有两种常见方式:一是射线式整合,即以学科知识为圆点,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而进行多维拓展与延伸;二是聚焦式整合,即以特定资源为主题,多学科、多活动聚焦,以加强孩子们与社会生活的多学科关联与整合。从表现形式来看,既有学科内统整,又有学科间统整;既有跨学科统整,又有学科与活动统整,以及校内与校外统整等。
6. 操作手册化:让课程变革变得易于操作
学校课程变革应是多维主体参与的变革。如何让师生参与、家长参与,是需要一套可以清晰告知如何操作的课程资料来指导的。我们倡导的学校课程指南就是学校课程手册化的一种做法。一所学校的课程指南包含如下内容:学校简要介绍、学校课程理念、学校课程目标、学校课程图谱、学校课程项目(将每一门课程的纲要精炼地呈现出来)。
7. 实施立体化:整个世界都是教室
英国课程学者斯基尔贝克说:设计课程的最佳场所在学生和教师相处的地方。的确,我们让孩子们采用多样的、活跃的学习方式,如行走学习、指尖学习、群聊学习、圆桌学习、众筹学习、搜索学习、聚焦学习、触点学习、实作学习、仪式学习但凡孩子们在生活世界里精彩纷呈、活跃异常的做事方式,都是课程实施与学习的可能方式。须知,课程实施不仅仅是那些概念化了的自主、合作、探究。杜威说:一切学习来自经验。实践、沉浸、对话、互动、参与、体验是课程最活跃、最富灵性的形式,也是课程实施的最重要方法。重视孩子们直接经验的获得,让孩子们亲近自然,走进社会,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扩充和丰富孩子们的经验和见识,是3.0课程的重要表征。
8. 经验模型化:有逻辑地推进学校课程变革
一所优质学校应该有自己的课程模式,应该建构基于特定课程哲学而组织化了的课程系统,将各课程有机地结合成一个联系紧密的、有逻辑的育人图景。学校课程哲学、课程结构、课程功能、课程实施及课程管理与评价是课程模式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其中,学校课程哲学是课程模式的灵魂,课程功能和课程结构框架是课程模式的主体内容,课程实施是课程模式的必要落实,课程管理与评价是课程模式的基本保障。建构学校独特的课程模式,是由学校内涵提升与特色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学校课程变革要运用系统思维把自己的经验模型化,形成自己独特的课程模式。一所学校构建了自己的课程模式,并有逻辑地推进课程变革,学校课程发展就会出现不一样的格局,学校发展就会呈现不一样的态势。在郑州金水,我们看到的结果是:课程改变,学校改变;课程灿烂,学校灿烂!
学校课程发展丛书是郑州市金水区教育体育局和郑州未来教育研究院以及全国品质课程联盟团队通力合作的成果,是品质课程区域探索与实践的又一个成功例证。
祝愿金水教育的明天更灿烂!
杨四耕
2019年7月5日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