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85.2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9.0
《
瘦肝
》
售價:HK$
102.4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HK$
57.3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HK$
158.7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HK$
102.4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HK$
34.3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HK$
193.2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200万册畅销书《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作者慕颜歌全新力作!引爆现象级话题,戳中亿万人隐秘痛点!我劝你善良,也要有锋芒!
◆这是一本让你既有盔甲又能保持内心柔弱的书。
善良不等于软弱好欺,善良也不仅仅是悲天悯人,善良是你与生俱来的宝贵特质,应该变强大来守护它。善良是当你遇到不公的时候,你能对它予以反击,而不是将它那样暴露在日光下,众人前,任人索取。锋芒是武器,善良的武器,让别人知道,我很美,但你不能轻易伤害我,因为我有刺。
◆这是一本戳中亿万人隐秘痛点的智慧之书。
真实而尖锐的热议话题,写给亿万个在这个趋利时代坚守底线的人,不管我们走在人生的哪段旅程,都能从中获得情感共鸣并幡然醒悟。
◆这也是一部直面普遍人生困境的诚意之作。
生活中有太多所谓低智商的善良困扰你我。在本书涉及家庭、生活、职场、爱情、婚姻、人际关系等的46个典型场景中,许多隐秘心理和残酷真相被一一揭穿。相对于那些温暖的鸡汤,我们也许更需要这样一盆醍醐灌顶的凉水。
◆越是善良的人,待人的底线应该越高一些。
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失去聪明的善良只是愚蠢。
|
內容簡介: |
如果你习惯了吃亏,习惯了沉默,习惯了委屈自己,习惯了不拒绝所有人,便会忘记其实你可以有态度,可以有观点,可以有能力,可以有自己从容的生活。
46段过往的人生故事,多维度层层剥开种种隐秘心理与生活真相。这样的故事你也许没有读过,但你一定能感同身受。
|
關於作者: |
慕颜歌
一个选择拥抱世间温暖的治愈师,一个行走在文字世界里的灵动舞者,感情细腻、喜欢思考,长期致力于心理研究,著述和译作颇多。
作品包括百万畅销书《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等。
|
目錄:
|
目录
第一章 善良不是毫无原则的妥协
别把生活过成一部大型妥协剧 002
你不必勉强自己和所有人都合得来 012
何必跟自己过不去,我善良不代表我必须自虐 021
有些人误会你,你没必要费力去解释 032
撕掉你身上的好欺负标签 040
你不必总做老好人,当乖宝宝 049
第二章 那些总是要我们体谅的人,请你走开
别理那些内在的好人,外在的恶棍 070
千万别为我牺牲,受不起道德绑架 079
对那些以爱的名义伤害你的人说不 083
没有必要体谅所有人,反正有些人也不会体谅你 091
当施害者变成受害者,他才会反省 099
第三章 别让自己的慈悲变成了自己的卑微
慈悲常遇负心人,施恩多养白眼狼 114
满足别人的劣根性,必然被劣根性打倒 124
你若得寸进尺,我便不再退让 129
谁都没有义务通过伤害自己来满足他人 136
示弱的多少,正是屠夫下手的力道 147
不好意思不是美德,而是傻 154
第四章 善良本无错,保护不了自己就不对了
让那些压迫你、伤害你的人一边去 162
一个人是否成熟,看他被欺负时的样子 168
在帮助别人前,先要学会保护自己 175
小心登门槛效应,别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185
不懂我的苦,别劝我大度 194
后 记 205
|
內容試閱:
|
01 有的时候,善良是绝望的掩饰
有的时候,善良会成为缺爱、自卑、懦弱、孤独、偏执、经常被孤立和欺负的代名词,如果不是因为编辑过《黑羊效应》一书,我很难把善良的意思与这些心理学名词直接关联起来。直到出了《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一书后,我才知道世界上有如此多的暴力与欺凌,有无数在黑暗中的人,他们在职场上被上级欺压、下级欺骗;在家里被抱怨责骂,甚至殴打;在朋友圈里害怕得罪人而不敢拒绝人,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压抑无处诉说,因为没有人相信,甚至没人愿意听,于是才有了各种因为自己无力反抗导致的抑郁、失眠、孤僻甚至自杀等。各种来自社会关系导致的灾难层出不穷,全都因为我们无底线的善良,让社会给了我们无尽的绝望。各种自杀事件曝光后,很多网友纷纷讲述自己经历或者见证过的各种欺凌事件。施害者发泄完毕就忘记了自己造下的一切罪孽,留下受害者在永远没有尽头的屈辱里寻找自救之道。
作为一个喝过半瓶农药,割过几次手腕的人,是深深知道一个被欺凌的人,处在怎样的绝望里的。然而,更难过的是不被很多人理解,那些人会轻飘飘地为人着想,会轻飘飘地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会轻飘飘地觉得这都多大点事啊,承受力太差了,甚至打着我这不都为你好吗,你怎么就不记得我的好的旗号安慰人。记打不记好,因为痛的,苦的不是你们。你们只记得你们受的苦,即使你的苦与真正地被你们欺凌的人相比毫不足道,你还是会在别人表达痛苦时暴跳如雷。可是,无论你的表达多么夸张,敏感甚至是在说假话,都无法打动他们,因为只有他们感觉到的才是真实的。
本书不想讨论那些受害者被人以爱的名义理直气壮地伤害后的无尽煎熬,只单纯地说说,为什么很多人在遭受了侮辱和欺凌后,默默地选择了自杀。线性思维的人,不懂得事态的复杂性,所以以为导致一种结果的原因是单一的,处理问题的模式也可以理所当然地单一化。是什么原因,让那些受害者的自我救赎的勇气,只用来自杀(如抑郁、忧伤、孤僻和肉体自残),而不是反抗呢?
02 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可以反抗
人的大脑有一套模式反应机制,大脑的认知能力是极有局限性的,很多事情重复过一定次数之后,你就再也不会尝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习得性无助。这种习得性无助其实就是绝望。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塞利格曼找来了三条狗,第一条狗不进行任何训练,只是将其捆住一阵,然后松绑;第二条狗则在被绑后,对其进行一定痛楚感的电击,但与此同时,塞利格曼会训练它推动杠杆,停止电击;而第三条狗在被绑后也接受电击和推杠杆训练,和第二条狗不同的是,第三条狗边上的杠杆只是个摆设,无法终止电击。实验结束后,前两条狗都很快恢复到了平常状态,而第三只狗却陷入了严重的消沉抑郁症中。
当它发现无论自己如何努力去做,都无法改变当下的处境时,便会陷入极度的绝望之中,自此消沉、抑郁、一蹶不振。
为了进一步确定自己的结论,塞利格曼又把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他把两群狗放入吊床中,对它们进行短暂但是会带来痛楚感的电击,第一群狗可以通过碰触按钮来停止电击;而第二群狗要面对的是一个没有任何作用的按钮。做完了这一切后,塞利格曼把这两群狗放到小房间里,然后用栅栏挡住。当房间地板通电之后,第一群狗很快越过栅栏逃出电击范围,尽管第二群狗明明亲眼看见了第一群狗的成功逃脱,依然躺在原地,被动地忍受电击的痛苦。
动物如是,人也如此。当一个人进行同样的努力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看不到希望时,也会选择放弃,忍受那些看起来很容易就摆脱的苦难。他只知道以前的努力都徒劳无功,无论自己怎么做都改变不了当下的处境,却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多试一次或很多次。
我想,如果这个实验再增加一个环节就更好了。
增加几群狗,一群狗按两次才能停止电击,一群狗按三次以此实验到狗狗再也不愿意按下去,以此测验大脑模式化的临界点,那会相当有意义。
那么,我们的大脑为什么要自我设限?
我们常用的一个词叫浅尝辄止,为什么会浅尝辄止,那些关于成功的理念如坚持、永不言弃等为什么不是大脑的主要模式而是变态模式,为什么在我们极度想改变自己的方面尤其如此?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想改变的坏习惯,就是无法下定决心去改变?是我们真的没有自控力,还是我们内心根本不相信那样做就会改变?
答案当然是后者,你尝试过,没有用,内心早就认为毫无改变的可能深深的绝望感让你不想再重复那些已经被验证过多次的没有用的努力。
03 但我们为什么会用绝望来限制自己?
为什么我们要用绝望来限制自己行为的可能性?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其实,绝望后就不再尝试,接受命运的摆布,是一种很正常常见的做法。因为生命短暂,所以人成了速度至上的动物,大脑被设定成了一些固定反应模式,以一劳永逸地解决相似的问题,比如更容易记住图像,比如一切都会规律化,模式匹配化。要进行模式匹配,又要考虑时间问题不想在同一件无味无用的事情上浪费太多时间,那么,尝试就有了次数限制。一般情况下,试上几次仍然毫无进展或新发现的努力,会被告知到了止损临界点,再进行下去有50%的可能仍然是失败,继续努力也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于是更多的情况是:我们都尝试过了,也不是只尝试了一次,而是一试再试试了好多次,才带着不甘和犹豫不决放弃了。
绝大多数情况下,浅尝辄止都是我们的最优策略,所以一旦开始了某些自我设限,那这些设限就是终身特点,如影随形。所以,一些你不得不承认的悲伤现实是:
很多创伤尤其是长期性的创伤是无法痊愈的。长期的折磨会使大脑神经元改变,长期的人际关系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局限,所以弗洛伊德才一再强调童年创伤。原因很简单,如果你小时候断了一条腿,一辈子就只能当个残疾人,任何时候都如此,和年纪无关。
04那些不敢不善良的人,经历了什么?
如果我们留意过那些过度善良的人的生活的话,会在他们的成长史里,发现他们有过大量的被伤害时无人帮助,甚至被落井下石的经历。一个女孩被学校流氓欺负了,回到家里被暴打了一顿,原因是家人觉得她丢了人;另一个孩子做家务时受了伤,家人让他跪在地上,认为他很可能故意偷懒;一个人刚得了重病,发现伴侣出轨准备离婚这和那些无法停止被电击的狗一样,在过去某段经历里,完全没有摆脱伤害的可能。而比狗狗更可怜的是,他们要面对的加害者往往在年龄、体格、道德制高点等很多方面,都具有压倒性优势。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摧残和威胁,使得他们陷入了一种既无法求助,也无法自行救赎的境地里。
其实,心理崩溃最主要的原因是自我期望与实际行为的严重冲突。当一个人彻底放弃自己,自我期望彻底消失,妥协、自残和自杀就不过是驾轻就熟的一个解脱过程,为的是从此灵魂不用在无爱的、暴力和强权的无间道里无尽地煎熬。
一个人如果绝望透顶,那么,让他努力去改变环境,就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即使改变或逃脱的机会近在咫尺,也会视若无睹,因为对他们来说,被欺凌固然很痛苦,但与反抗或逃脱可能导致更剧烈的痛苦相比,两害相权取其轻,他们宁愿忍受当下的痛苦,忍受相对不那么暴烈的痛苦。因此,指望处于绝望状态的人突然开悟,主动尝试些什么,无异于天方夜谭。
出身论很有用,童年创伤论很有用,那些渴望不劳而获的人,那些付出感强烈的人,无疑都是绝望的懒惰者。
05他们需要外界的帮助
你的绝望感和无助感,泛化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和价值,很容易就感觉生无可恋。
你被欺凌时,除了肉体和精神上被双重虐待外,还有施害人对你人格的羞辱、贬低和否定。无论是有意识的羞辱、贬低和否定,还是为了正当化自己的暴行而进行的无意识选择,都会导致受害人在遇到困境时,更容易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错,自己应该妥协、屈服,甚至因此认为自己是个一无是处的人。相信加害者灌输的一切,相信自己遭到的一切折磨,都是自己咎由自取的在这种归因模式中,受害者完全失去自我肯定的能力。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尤其如此,因为女孩已经从性别上遭到了彻底的否定。在这种状态下,受害者唯一能够清晰感受到的,就是自己是一切的罪魁祸首。有个女孩经历了全家人近十年的羞辱后,成年多年,还是一副无论家里出什么事,都是自己错的心态,而她家的一个姐妹,因为自小甚得父亲宠爱,享受到的是刻意的放纵,则无论家里出什么事,都是别人的错,差别立见。
一个对自己和环境都处于彻底失控状态的人,都有严重的心理疾病,他们胆小、怯懦、自闭,不愿意劳动,不愿意面对这个世界,却不得不面对世界强加的诸多不公和欺凌,没有能力从自己完全不愿意再面对的苦难中解脱出来。与自闭、抑郁和自残相比,继续在别人的要求里活下去才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毅力去面对一个充满痛苦而且自己又无法把握命运的世界。
这些受害者能否走出自己的心理阴影呢?理论上有的(之所以说是理论上的,是因为一般情况下,受害人都不具备这些条件),让他们与施害者隔离,不再让那些施害人接近他们,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帮助他们学习新的处理方法,他们是有可能恢复一些生命热情的。但是,他们需要远离加害者,需要帮助,仅是不让他们再受伤是不够的。
塞利格曼的第二个实验是将蜷缩在地上忍受电击的狗抱起来,带着它穿过栅栏,进入到没有电击的环境中。反复两次后,再对狗进行电击时,它就会跃过栅栏,尽快抵达没有电击的环境里。所以,一个无助的绝望的受害人,也可以在安全的环境里学习改变环境的方法,成功克服环境制约的经验会增强他们内心的控制感,增强他们的生命热情和生活技能。所以上面所讲的女孩,在离家多年后,在远离施害者以后,慢慢地学会了肯定自己,也终于知道自己经历了一番怎样的不堪。
但是,一般情况下,受害人都没有远离施害人的条件。
没有谁会立刻创造出一个安全的环境来,倘若你不幸成为那无辜的黑羊,最好方式是人穷就得多读书和挣钱,然而这个建议对一个长期处于懦弱中的绝望懒人来说并没有什么用,那些施害者会疯狂阻止他的自救,除非他愿意以最激烈的方式抗争。
这就是《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2》一书出版的意义:一直孤独而无助的你,或正在经历孤独无助的你,希望你懂得,这个世界就算不能立刻给你勇敢、坚强和快乐,但至少你还有可能拥有。多看一本书,就能多拥有一分合理拒绝、适度反抗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