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2.7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77.8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7.2
《
瘦肝
》
售價:HK$
99.7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HK$
55.8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HK$
154.6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生命充满了劳绩,但还要诗意地栖居在这块土地上。
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
我们绝不应该让恐惧或别人的期望划定我们命运的边界,你无法改变你的命运,但你可以挑战它。
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
人不是别的,只是他自己所造就的东西,这就是存在主义的*原理。
萨特 《存在与虚无》
世人终将找到荒诞的醇酒和冷漠的面包来滋养自身的伟大。
萨特 《存在与虚无》
|
內容簡介: |
存在主义是20世纪初出现于欧洲的一个新的哲学流派,曾一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与萨特的《存在与虚无》是存在主义的两部代表作,其特点是不仅语言晦涩,且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哲学的色彩。本书的出版不仅可以廓清笼罩在自由、人的存在和人的本质上的层层迷雾,同时也为后学者提供一个系统的存在主义的理论脉络,将改变以往人们对存在主义的一些固有认识和评价,使人们对自由、人的存在、人的本质的认识和研究更趋理性化。
|
關於作者: |
李焱,笔名穆子辛,安徽舒城人,1947年11月生。老三届知青,1969年参军,1970年入党,恢复高考后首届大学生。曾任中学教师、党校教员,1986年入《皖西日报》从事采编工作直至退休,主任编辑。
|
目錄:
|
目 录
第一章 存在论与现象学 1
一、海德格尔:人是解答存在的意义的出发点 1
二、海德格尔:存在论只有作为现象学才是可能的 9
三、萨特:现象的存在不能还原为存在的现象 20
四、萨特:意识先于虚无且出于存在 26
五、萨特:现象的存在不能是它的被感知 32
第二章 主体及其存在结构 42
一、海德格尔:实体性是主体的存在论准线 42
二、海德格尔:烦主体的整体性存在结构 48
三、萨特:主体是面对自我在场的自为 55
|
內容試閱:
|
一个自我封闭的孤独灵魂
(代序)
我知道西方现代哲学中有个存在主义流派大约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那时中国的理论界正在批判萨特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据说这种思潮在当时的欧洲曾产生过广泛的影响。由于文革结束不久,以往理论界那种左的风 气尚存,心中总不免对当下的批判存有疑问。什么是存在主义?它与马克思主义究竟有没有关系?它为什么会在当时的欧洲社会鼓动起一阵激情和狂热?我不禁 产生一种通过阅读原著来了解事情真相的想法。然而,那时候对于我们这些身在 基层的求知者来说,这并非是一件易事,首先就是难觅资料。几年后,我的一位 在大学教书的同学送了我一本刚由三联书店出版的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 我不禁喜出望外。可是当我读起这本书的时候,那晦涩的语言和不同于传统哲学 的思维方式却使我无法介入其中。1998 年,我又购到了安徽文艺出版社刚出版的一批萨特的著作,然而,当我兴致勃勃地打开他的存在主义的代表作《存在与虚无》时,同样是艰涩难懂,一头雾水。于是,当初那种想了解和研究存在主义的热情便冷却下来。
跨越新千年后,我也知天命了,这时突然想起清人张潮的一句名言: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由此产生了一种挑战自我的想法:决心远离俗务,在做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下,抽暇把海德格尔和萨特的书攻下来。于是从2001 年秋起,我采取细读、勤录、深思、随记的方法,在反复阅读中,划下每一章节的重点句段,抄到笔记本上,然后再字斟句酌,凝神苦思,写下对每一句段的理解和心得。如此坚持六个寒暑,到 2007 年秋,于忙里偷闲中读完了《存在与时间》《存在与虚无》和《萨特哲学论文集》,写了 40 多万字的读书笔记。
2008 年,我退休后即着手整理笔记、拟写提纲,并凭着个人的一些粗浅理解开始写作关于存在哲学的述评。可是,由于当时我对存在主义的理论来源了解甚少, 对它的理论实质的把握也不准确(没有脱离传统哲学的眼界),因而在写作中常常产生一些理论和逻辑上的错乱,难以自圆其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得不停下手中的笔,先集中精力来解决一些外围的问题。这样,经过反复多次的折腾和修改,一部 30 多万字的书稿竟历时六个春秋才理出一些头绪。
要准确理解存在主义的哲学立场,把握它的理论实质,首先必须要搞清它的 理论来源。海德格尓所创立的存在主义主要有两个理论来源:一个是以往的存在 论;另一个是胡塞尔的现象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