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HK$
100.6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HK$
109.8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HK$
99.7
《
无端欢喜
》
售價:HK$
76.2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HK$
53.8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HK$
87.4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HK$
44.6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HK$
134.2
|
編輯推薦: |
五四运动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以五四为转折点,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带你了解五四前八十年中国社会的峰回路转。
|
內容簡介: |
《近代中国八十年》是陈旭麓教授主编的一部近代史读物。该书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描绘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80年的历史。本书以清晰的论证和丰富的史实,较为系统地叙述了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并突出了先进的中国人民为了挽救祖国而进行的可歌可泣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近代中国激荡于前所未有的时代巨变中,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复杂尖锐,表现为频繁的政治斗争和武装斗争。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推动着社会前进,这是主线。另外,还有学习外国,学习西方,表现为寻求新的科学知识,探索新的理论,变革社会等等。
|
關於作者: |
陈旭麓19181988,湖南省湘乡县今双峰县人,初名修禄。陈旭麓是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建校元勋之一。陈先生生前还担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交流中心副主席、上海地方史志研究会副会长。著有《司马迁的历史观》《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浮想录》等。其中《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浮想录》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本土史学的标志性文本"。
|
目錄:
|
●前言001
一闭关年代的中国与世界001
“康乾盛世”的中外关系002
清王朝由盛转衰005
欧美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007
闭关政策与中英贸易009
二烟运动013
罪恶的鸦片贸易013
巨大的社会灾难018
与弛之争020
虎门销烟024
烟斗争的第二个回合026
三鸦片战争030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030
“三元里前声若雷”035
战火烧到南京038
批不平等条约044
四被震撼的中国048
五口开放与暴力掠夺048
自然经济受到冲击053
社会思潮的动向056
广州反入城斗争061
风起云涌的反清起义064
五金田起义069
洪秀全与“拜上帝教”069
荆山紫水汇群英074
金田起义078
六反清烽火遍神州082
定都天京082
清朝政府的对策085
太平军北伐西征088
各地各族人民的起义092
七“小天堂”的理想与实践096
“金陵小天堂”096
《天朝田亩制度》098
天国的内政与外交101
八第二次鸦片战争108
“修约”交涉和亚罗号事件108
英法联军入侵与《天津条约》111
战争再起与《北京条约》114
沙俄趁火打劫119
辛酉政变122
九天京变乱与重整朝纲125
领导集团的矛盾125
天京变乱128
重整朝纲131
安庆失陷和进军浙江136
十天国的悲壮结束140
内部危机加深140
苏浙战场瓦解141
天京陷落144
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149
十一洋务和洋务派(上)153
“洋务热”153
初期的“自强”活动155
“曲全邻好”159
由“自强”到“求富”162
十二边疆危机166
东南海防报警来166
西南边疆启衅端169
西北边境狼烟又起171
十三中法战争176
法国煽起侵略战火176
马尾海战181
陆路大捷183
《巴黎停战协定》186
十四洋务和洋务派(下)188
“大治水师”188
洋务集团的消长192
对洋务的抵制和批评195
十五民族资本与产业工人199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199
近代民族资本的产生204
早期的中国无产阶级209
十六西学与改良思潮214
西学的传播214
传教士与西学217
早期改良派的出现219
改良思潮222
十七中日甲午战争227
列强角逐东北亚227
日本的大陆政策229
战争始末230
《马关条约》239
台岛擂战鼓242
十八瓜分危局247
“三国干涉还辽”247
“括地难偿债”250
《中俄密约》254
瓜分危局256
“门户开放”政策260
十九戊戌维新264
草堂树新人264
“广联人材,开创风气”267
“能变则存,不变则亡”273
百日维新276
二十义和团运动282
“义和团,起山东”282
义和团的组织与口号285
席卷京津288
“羽檄一飞,四方响应”291
八国联军入侵293
“黄俄罗斯”计划299
屈辱的《辛丑条约》303
义和团功不可没305
二十一清政府的“新政”308
实施“新政”308
扩编新军309
兴学校与派游学312
改革刑律315
二十二民主革命的勃兴316
孙中山与兴中会316
留日学生的政治活动321
“建立中华共和国”324
《苏报》案328
打倒“洋人的朝廷”331
二十三“拒俄”和“抵制美货”运动334
力拒“俄约”334
“学生军”337
反对续订“美约”339
二十四中国同盟会345
革命团体的涌现345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350
三民主义354
二十五革命与立宪358
抵制革命的假立宪358
革命与改良的大论战362
革命派的武装出击366
二十六保路运动371
群众自发斗争的高涨371
收回路矿主权的斗争375
保路风潮378
“同志军”起义382
二十七武昌起义385
共进会和文学社385
武昌首义388
革命旗帜席卷全国393
二十八南京临时政府400
南北议和400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404
袁世凯窃国408
二十九二次革命415
国民党的成立415
宋教仁被刺418
赣宁之役421
三十复辟与反复辟425
袁世凯卖国与独裁425
猖獗一时的尊孔逆流429
洪宪帝制丑剧432
护国战争435
三十一南北军阀割据440
“府院之争”440
短命的443
护法运动445
“南与北如一丘之貉”449
三十二民族工业的发展451
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451
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454
工人运动的高涨457
三十三中国往何处去460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穷途末路460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462
新时代的曙光468
附录中西历年对照简表(1820—1919)471
后记475
|
內容試閱:
|
前言为了避免与众多的近代史的书同名,我们把这本书称为《近代中国八十年》,也是标示出只写了近代的前八十年,五四以后的三十年仍未能豁然贯通。自范文澜同志的《中国近代史》问世三十余年来,国内出版的近代史(包括讲义)不下于二百数十种,近年又出了胡绳同志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两厚册和其他人的书,近代史读物已是够多的了。我们何以不惮烦地还要编这本书,因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都要懂得昨天的中国,了解昨天的国情,特别是广大青年更需要知道今天的中国怎样由昨天的中国而来。所以,去今不远的近代史是一门必修课。如果说十亿多中国人中有上亿的人应学点近代史的话,那就需要大量近代史的书。过去的书虽多,但还不能满足当前广泛的需求量和适应不同层次的接受能力。所以,我们不顾谫陋,仍要撰写这本三十余万字的书,作为广大知识青年的备选读物。近代中国激荡于前所未有的时代巨变中,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表现为频繁的政治斗争和武装斗争,又反映为一浪高一浪的新旧冲突,互相联结,曲折多态。曾经有多少豪杰志士站在斗争的前列,为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奋不顾身地拼搏,他们的业绩激励着一代代人迈进。无疑,这是论述也是学习近代史的主线。在剧烈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推动下,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面是宽广的,所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和社会生活等等,都处于不断的新陈代谢中,促进这些事物的新陈代谢,往往有赖于文化交流的触媒。而清朝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落后的,保守的,前进的路上障碍重重,每走一步都十分吃力。拿反对外国侵略和学习外国这个对立统一的课题来说,是从鸦片战争中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就开始了的。它之所以被誉为先进的中国人的活动,不仅因为师夷是为了摆脱被夷制的困境,而且因为它是在冲开祖祖辈辈的闭关保守局面,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广阔的世界去,这是极富时代意义的爱国精神。近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将清末出使或访问外国所写的日记和游记,编为《走向世界丛书》。这些书,虽然精华与糟粕互陈,但使人们重温前人远渡重洋和认识世界的辛酸历程,受到知识界的很大欢迎。因为它们曾经是近代中国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突破点,是向世界寻求知识的可喜行动。这里且以日本最初遣使欧美一事例比。1871年,日本首次派赴美国的署理公使森有礼,在办理交涉事宜外,访察美国立国兴学的途辙,向美国各部长官、国会议员和大学校长发出照会,列举若干问题请他们回答,然后将复件一一译为日文,题曰《文学兴国策》。该书寄回日本印行,成为促进明治维新极有影响的书,甲午战后中国也有译本。而清朝在五年后,1876年派赴英、法的第一个使臣郭嵩焘,他写了《使西纪程》,备述彼邦的政教、技艺和民俗,寄回总理衙门付印,却遭到保守官僚们的攻击而毁版。从《文学兴国策》与《使西纪程》的不同遭遇,不难窥见十九世纪时中日两国的脚步在维新道路上的差距。走向世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但在近代中国迈出这一步,并把这一步向前推进,却是坎坷的。尽管那些主张学习西方的早先的中国人,大都是激于外国侵略,耻己之不如人,要把别人打痛了自己的东西学过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报仇雪恨。在其开始,却很少不被误解,不被责难。其实,师夷除了制夷的要求外,还有一层,为使中国放眼世界,不要徒以汉官威仪自诩,而要看到西方国家的发展,有所借鉴,改变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的落后状况。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关心国家前途的大批知识分子,他们对此说了许多话,写了许多文章和书,以启锢蔽。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梁启超这两句诗就表现了这样的意境。在满坑满谷的封建士人歌颂的还是唐虞盛世,把穴居野处当作世外桃源的当时,人们走向世界,引进新事物,是要有一股勇气的。西学是新学,中学是旧学,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作了明确的论述。对西学的学习与否,在近代中国通常表现为新旧之争,有的是尖锐的封建与反封建的斗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虽然有革命与改良、新民主与旧民主之别,但其中贯串了新学和旧学之争,一个比一个深刻。此前的洋务运动,虽然是地主阶级当权派一部分人的作为,甚至是以新卫旧,但表现为地主阶级内部的分化,他们同顽固派的若干争议,也不无微渺的新旧矛盾存乎其间。在近代学习西方的进程中,早就存在一个严峻的问题,即怎样适合中国的国情。它一直有两种令人懊恼的倾向:一种是迎合传统的中国国情,不敢放手汲取他国的长处,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新事物附会为中国古已有之,惟恐蹈以夷变夏之嫌,前期的认识大都如此;另一种是不顾中国的国情和条件,把西方的东西盲目地移植过来,生吞活剥,奇形怪状,这种表现后期较多。前者是尚未脱落的封建型,后者则流为仰人鼻息的买办型。由于两者的困扰,以致长期不能把借鉴他国和走自己的道路摸索出来。在两种倾向中,前者给中国带来的迷惘更大,许多先进的中国人也难免不受到它的牵制,这是因它深深扎根于小农经济的土壤中而又攀附在民族感情的大树上,远不似后者的招摇过市,面目可憎。近代中国的行程是曲折而畸形的,又总是冲破阴霾迎着困难而前进的。爱国和革新、革命始终是引导人们奋斗的旗帜,爱国的怒潮冲向帝国主义,革新、革命的锋芒直指封建主义。而革新、革命的思想武器又不能不借助于西方,尽管西方资产阶级那些东西只能上阵打几个回合,但它们曾经是先进的中国人奋斗的最佳武器,对封建势力反复作了较量,对帝国主义也不甘屈服。西方资产阶级早期的进步学说,并不为后来西方的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服务,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度里,倒是启发了民族的觉醒,成为反抗外来压迫者和国内腐朽势力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的文化所以连绵不坠者,因为它有深厚的物质基础和顽强的生命力,也因为它有宽广的胸怀能纳众流而成其大。在近代,虽屡遭资本帝国主义的蚕食和分裂,但仍能屹立于世界,就是它能省察时代的趋势,借鉴西方,谋求革新,再接再厉地寻求独立自主的道路。鸦片战争后的太平天国就是这样开创自己历史的。一部中国近代史,在于阐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推动着社会前进,这是主线,应充分记述。而认识世界,寻求新的科学知识,探索新的理论,对革新社会、促进近代化的重要意义,许多爱国求实的知识分子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也应该得到历史的承认。历史证明,没有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中国是不可能获得独立自主的;不去钻研和推广文化科学知识,中国也很难前进而改变其一穷二白的面貌。他们的斗争和努力,长时期内虽没有能实现自己的目的,但不可否认,他们为衰败的中国社会增添了振奋国魂的活力,并从无数次挫败中,在五四运动后得出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确切结论。这就是近代史八十年要向读者展示的脊梁和前景。这本书限于篇幅,很难容纳更多的内容,只是就反帝反封建的主线作了点必要的延伸,使它尽可能触及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在体例上有所变动,与流行的近代史的书略有不同。全书依次分列三十三题,题下有子目,每题可独立成篇,但又是前后衔接,首尾一贯的,改变了过去以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等十大事件各自分立的习惯格局,一依历史自身后浪推前浪的起伏进程记述,注意了事件与事件之间的链条和交错关系。不当和失误之处,请读者和专家们指正。陈旭麓于沪西长风公园畔1983年3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