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HK$
109.8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HK$
65.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HK$
50.4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HK$
61.6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HK$
44.6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HK$
55.8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HK$
54.9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HK$
98.6
|
內容簡介: |
在汉语史上,中古汉语是指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古代汉语向近代汉语发展的过渡时期,无论是语法,词汇还是语音,都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早期白话文献十分丰富,《中古汉语读本》选取了这一时期的重要文献80余篇,内容涉及佛经、史书、诗歌、杂著、书信、契约等,仔细阅读这些文献,对研究这一时期的语法词汇演变十分重要,同时也能为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情况提供重要的帮助。
|
關於作者: |
方一新:1957年10月生。1985年在杭州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9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91年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晋升为教授,1996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现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汉语言研究所所长。主要社会兼职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组成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学科规划组成员,全国训诂学会理事,浙江省语言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古汉语词汇和训诂学。出版著作有《中古汉语语词例释》、《中古汉语读本》(均与王云路合作)、《东汉魏晋南北朝史书词语笺释》等;主编《中古汉语研究》等;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专著《中古汉语语词例释》(1993)获第五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专著《东汉魏晋南北朝史书词语笺释》(2001)、论文《不听之不允许义的产生年代及成因》(2005)先后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等近十项。曾应邀到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的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
|
內容試閱:
|
序
方一新、王云路两位同志合著的《中古汉语读本》即将出版,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编著这部书是具有开创性的工作,也是汉语史研究工作中的新进展。我相信,无论专业语文工作者或是业余爱好语文的同志,都可以从这部书里获益不少。
对于汉语发展历史的研究,近几十年来有了长足的进展,成果相当可观。如果说,几十年以前我们对汉语史的理解还比较粗疏,只停留在把汉语简单地划分为文言和白话(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两大块
这么一个阶段,那么,几十年以后的今天,我们的认识就丰富多了,对汉语的理解也深刻多了。现在,语言学界都承认,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这两个阶段以外,还有一个近代汉语时期。这一点是大家的共同认识,尽管在这三个时期的具体划分上,以及这三个时期之间的关系是鼎足而三还是一分为二(即把现代汉语看成近代汉语的一个阶段)等问题上,看法还不完全一致。
看法不一致并不是坏事,它常常是认识更趋深化的起点。由于看法不一致,就促使我们更进一步去占有语言资料,更仔细地观察语言现象,更深入地探索汉语发展的特点。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注
意到,汉代以后的汉语比之先秦时期的汉语有许多不同。有的学者指出,从东汉开始,到魏晋南北朝,古代汉语起了质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词语和新的句法格式,成为古代汉语向近代汉语过渡的时期。有的学者明确主张把这一个阶 段从古代汉语中划分出来,认为这一个阶段应属汉语史上的中古汉语时期。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这样一种划分已经越来越得到学者们的注意与承认。
一新、云路两位的《中古汉语读本》所处理的语言材料就是上面所说的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古汉语。这一时期最明显的特点是接近口语的成分开始出现,并且呈现由少到多的发展趋势。其所以拿东
汉作起点,是因为从东汉开始已经出现了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当时口语的白话材料。本书选录的汉代乐府和汉译佛经就是很有力的证明。汉代乐府民歌上承《诗经》十五国风的余绪,比较接近口语,并且影响到一部分文人的诗作,跟同一时期的散文相比,更能反映当时的语言实际。至于汉译佛经的影响就更大了,正如本书两位著者所说:
汉译佛经的出现,同样也是汉语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由于多种原因(诸如为了便于传教、译师汉语水平不高、笔受者便于记录等),东汉以至隋代间为数众多的翻译佛经,其口语成分较之同时代中土固有文献要大得多,并对当时乃至后世的语言及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译经是研究汉语史,尤其是汉魏六朝词汇史的宝贵材料,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见本书1页)
正是接近口语的中土固有文献和因域外传入佛教而出现的汉译佛经这两股力量,影响了东汉以后五六百年的中古汉语。中古汉语虽然还不是纯粹的口语,但是比之汉魏以后文人刻意模仿先秦的语言规范而形成的脱离口语的文言,其面貌已有很大不同。我们要了解这一时期汉语的真实面貌,只能到这一类文献里去找寻。这类文献大多不见于高文典册,而且往往很零碎,需要做一番旁搜博采、披沙拣金的艰苦工作。本书的两位著者在这方面花了不少精力,把他们搜集到的文献按照(一)佛经、(二)小说、(三)诗歌、(四)杂著、(五)其他这五类加以排列,举一隅而以三隅反,读者可以从中窥见中古汉语的概貌。这项工作过去还没有人做过,这是著者的一大贡献,填补了一大块空白。
本书更大的贡献在于对这些文献所作的诠释。诠释包括对原文的题解和对原文的词语的注释。本书题解部分往往能做到要言不烦,只着重介绍原文的性质、主要内容、语言特点以及版本出处,等等。用简单的话,说清楚要说的 事,这是对题解的一般要求。因为原文毕竟是主体,题解只是辅助而不能代替原文。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要知道中古汉语究竟是怎么回事,还需要认真阅读原文。
这些中古文献都是距离我们一千几百年的作品。这一千几百年间,文言变化不大,因为它已经形成固定的模式,而口语的变化肯定是非常之大的。这类文献越接近当时的口语,今天就越不容易读懂。本
书对原文的词语的注释,跟题解部分不同,可谓不厌其详。为了说清楚一个词的确切含义,著者往往要引证几种、十几种乃至更多种材料,其功力显现于此,对读者帮助最大的也在于此。我们阅读古籍,最困难的还不在于那些从字面到内容都与今天的用语迥然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的意思一般能从字书、辞书、类书中查到),最困难的是与今天的用语字面相同而字义迥异的那些词语,要是简单地望文生义,那就非弄错不可。我读了这部《中古汉语读本》,由衷钦佩著者对原文词语特别是容易与今语相混同的那些词语的详尽注释。这里面有著者本人穷源竟委的努力,也有前人和时贤研究的成果经过著者的消化融会而吸收到本书中来的。吸取现有研究成果,是非常重要的,其意义绝不低于研究者本人的钻研。无论做什么研究,社会科学或是自然科学,首先必须知道别人已经对这项课题做过哪些工作,有哪些成果可以参考,有哪些弯路应该避免。任何研究工作,只要有人做过,哪怕只有少数人做过,也不管做得怎么样,我们接着做,就不是从零开始,就得先看看人家已经走到了哪一步。别人做对了的,我们不必重复;别人弄错了的,我们要避免:只有这样,研究的水平才能不断提高。一新、云路两位的水平高,因为他们没有重复无效劳动,他们是站在前人的肩上向前攀登不息的。
我初次结识方一新、王云路伉俪,是1989年。那年秋天,承蒋云从先生的厚意,约我到杭州大学参加几位博士生的毕业论文答辩,一新就是其中的一位,而且是很杰出的一位。他师从蒋先生和故友郭在贻先生,论文是关于《世说新语》的词汇研究的,研究对象正是属于中古汉语时期。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前面所说与今天的用语在字面上相同而字义迥异、容易让人望文生义的那些词语,他能够把这些词语阐释得清清楚楚。读了他的博士论文以后再读《世说新语》,就感觉积滞群疑,涣然冰释了。
方一新、王云路两位继承了他们师辈谨严求实的学风,这本著作证明了这一点。郭在贻先生英年早逝,朋辈无不扼腕叹息。现在读了一新、云路的新著,我想大家都可以为亡友薪尽火传、后继有人而感觉欣慰了。
刘 坚
1992年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