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HK$
77.3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HK$
39.2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HK$
109.8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HK$
67.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HK$
110.9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HK$
78.2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HK$
77.3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HK$
143.4
|
編輯推薦: |
《斯氏体系在中国》是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姜涛教授的潜心力作,也是中戏必读书目。曾以中国演剧学习实践斯氏体系讲略为名刊行,一度绝版,成为中戏师生间隐秘流传的珍稀大白书,如今修订再现。
《斯氏体系在中国》全面、系统梳理了我国戏剧、影视工作者学习和实践斯坦尼表演体系的历史,有助于我们纠正对斯氏体系的误读,进而真正理解和运用斯氏体系。
* * *
终其一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探索的课题以及想达到的目标是:如何开掘具有演员天赋(气质)的年轻演员作为人的(心灵的、形体的、言语的)天性,从演员的身心中创造出性格形象来。斯氏体系不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表演规则的发明,而是大师对演员艺术创作天性的发现。
姜涛
* * *
◎ 我国当下表演教学与创作的关键问题在哪里?
◎我们对斯坦尼表演体系有哪些误解?成因为何?
◎ 斯坦尼表演体系的真正核心要义是什么?
◎ 斯坦尼表演体系对我们当下的表演教学与创作有哪些作用?
◎依托于斯氏嫡系传人20世纪50年代在中戏教学的*手珍贵资料。
◎ 作者亲赴圣彼得堡国立戏剧学院访学考察印证。
|
內容簡介: |
本书曾以中国演剧学习实践斯氏体系讲略为名刊行,此次系修订后的更名再版,主要进行了行文和结构的调整、对史实的审校。书中梳理了国内戏剧工作者自20世纪初学习、实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历程,指出了在此期间产生的误解及其成因,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斯氏体系的核心内涵。
书中使用的20 世纪50 年代苏联专家在中央戏剧学院教学的详尽记录,是斯氏嫡系传人从事教学实践的*手资料,非常珍贵。作者在圣彼得堡国立戏剧学院访学时所见教学实践,印证了书中所提的斯氏体系的核心理论内涵;此后作者在多幕剧《打野鸭》《家》、中日契诃夫《三姊妹》戏剧工作室的导演表演教学与创作,则是对体系之主要创作方法的进一步实践与印证。
|
關於作者: |
姜涛,戏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赴俄罗斯访学,现任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导演艺术委员会常务主任;曾导演《去年夏天在丘里木斯克》《三姊妹》《罗密欧与朱丽叶》《红岩魂》《叩问》《潜伏》等话剧;曾发表《论中国莎剧舞台上的导演艺术》《万比洛夫的日常性与二度创作中的写实象征》等论文,著有《论佐临的风格与梦想》,参撰《导演学基础教程》;曾获 五个一工程奖、全国话剧金狮导演奖、 北京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目錄:
|
这部书稿曾于2012年由教育部资助出过一版,当时定名为《中国演剧学习实践斯氏体系讲略》。出版后的这几年里承蒙读者认可,不断有人索书。到2016年书已经送完了,也没有再版经费了,可要书的人还是源源不断,近来甚至有海外读者辗转托人找到我要这本书。今年,热心于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后浪出版公司决定出资再次出版这本书,让我很感动。向后浪出版公司的同人表示诚挚谢意!
2005年我得到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研究中国演剧对斯氏体系的学习与实践课题。2006 年课题立项。2005至2006年我带着课题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戏剧学院做访问学者。2010年6月结题,在中央戏剧学院通过教育部的验收。
本书以中国戏剧工作者在接受体系过程中获得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为研究对象,以期获得有益于提高我国演剧水平和表导演教学水平,有益于创建我国民族演剧事业的正确认识。我国1916年开始有对莫斯科艺术剧院的介绍,1937年起戏剧家们开始自发按体系原理进行创作,1938 年开始有留学归来的教师按体系方法实施教学。
1954年我国戏剧界迎来传授体系的苏联专家,几年后受左倾思潮影响在全国范围内对体系展开批判。
中国戏剧家一直没有获得相对充裕时间,对体系原理及创作方法进行消化吸收,深入思考如何通过学习体系,更好地创建我们民族的现代戏剧。我们对体系的误解一直存在,表现为错误理解从自我出发等学说的理论内涵,也表现在因掌握创作方法有限造成难以获得体系指导下的创作成果。由于存在关键性误解,我们一直没能准确理解斯氏体系对演员艺术天性的揭示,当然也就不可能全面理解体系的基本原理。
在以往研究成果中常见从体系文字表述入手进行研究的做法,也有不少颇为正确的结论。然而几十年后看,或因这些研究大多从理论到理论,结合实践不够紧密,难以产生全面、积极影响。
欧阳予倩先生早就说过:学习体系,要在实践中学。
我以各时期舞台艺术工作者和相关教学、研究工作者的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希望结合实例对斯氏原理进行研讨,指出我们之所以产生误解的原因。中央戏剧学院所存苏联专家20世纪50年代实施教学的详尽记录,是体系传承者在教学实践中对体系的最好阐释。长期以来,学者们在研究中对这部分珍贵文献资料的重视不够,少有研究。
深入研究这些文献就会发现,某些对体系原理的怀疑,某些身居要职却因为无知,以及为标新立异发出的对体系的妄语,就像夏日寒冰,在教学实践与创作实践光芒的照耀下自会悄然融化。
结合我在俄罗斯访学时所见俄罗斯教师的教学,讨论、印证体系基本原理,是本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获得创作实践感性认识,我还以斯氏体系工作方法在多幕剧《打野鸭》、中日契诃夫戏剧工作室《三姊妹》第一幕、多幕剧《家》和多幕剧《三姊妹》的两次排演中进行导演创作尝试,以印证我在理论研究中得到的认识。
总的来说,本项研究的成果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文字出版成果。教材中部分章节:我在《导演学基础教程》中撰写第二章和第四章(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考察报告一篇:《赴俄罗斯圣彼得堡戏剧艺术学院考察报告》(载《考察报告》,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论文三篇:《谈戏剧导演创作思维的特性》《行动性形象思维的初步训练》(载《中戏教师文集》卷二,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谈有关斯氏体系在中国的几个问题》(载《当今导演如是说》,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
第二,演出创作成果。我分别于2006年、2007年、2008年、2010年和2014年在中央戏剧学院院内外实习、公演剧目《打野鸭》《家》和中日契诃夫工作室《三姊妹》第一幕中方演出、多幕剧《三姊妹》这几台演出中担任导演教师或担任导演。中央戏剧学院校友常在一起对演剧艺术规律进行探讨,交流创作心得。为纪念契诃夫诞辰一百五十周年,我们2010年学术活动内容是学习俄罗斯当代戏剧家创作的《三姊妹》的舞台艺术,学习20世纪50年代苏联戏剧专家列斯里、古里叶夫、库里涅夫在中央戏剧学院进行教学的详细记录,重温老师当年的教导。我们将契诃夫《三姊妹》推上首都话剧舞台进行公演。此后,我又在教学中再次排演契诃夫的《三姊妹》。
第三,完成了这部书稿的撰写,第一次出版时定名为《中国演剧学习实践斯氏体系讲略》。这部专著从搜集材料,到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修改定稿,到这次再版前进行重新校对、补充,历时十二年。
我在这部书稿中梳理了我国戏剧工作者自上世纪初学习、实践斯氏体系的历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专家在中央戏剧学院教学的记录,我从一个新的角度进行了梳理与研讨,即通过研读专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来对应理解、阐述 体系的理论内涵。这些记录教学过程的文献资料,是由斯氏的嫡系传人在教学实践中传授的阐明斯氏体系原理的第一手教学资料,内容丰富,数量可观。本书对这些资料的研究,或有助于把斯氏体系研究的学术视角,引向与斯氏体系原理相关的创作与教学实践。
2005年前,我在课题研究期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戏剧学院做了半年访问学者。我在进修导师、时任该院副院长的谢尔盖伊得米特里耶维奇切列卡斯基教授的帮助下完成了所选课程的学习,我也把斯氏体系研究上的思索与疑问提出来向他请教。他对我的指导以及旁听他的教学,让我解开了不少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疑惑。在此向这位外国老师和同行表示感谢!
我们仍然存有对体系故乡的成功演出知之甚少,对斯氏体系方法指导下成功实践的认识不够,对体系的创作原理的理解有偏差等问题。有德高望重的老专家提出:我们曾经对斯氏体系研究投入过大量财力、时间与智慧,但是目前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几乎停滞,实在可惜。
这部书稿即将再版,但中国话剧对斯氏体系的学习与实践这个大的研究课题还远没有做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体系不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表演规则的发明,而是大师对演员艺术创作天性的发现,体系的全部理论都建立在对演员艺术天性揭示的基础之上。一个演剧艺术家喜欢不喜欢体系,举不举这面旗并不重要,只要在创作上做对了,就意味着他已走上体系的道路。
希望本书的再版,能有助于推动我国对斯氏体系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推动尽早成立具有不同研究目标与不同研究方法的课题研究组织,推动我国学者、演剧工作者和教育者尽快加入到斯氏体系在世界范围的传播这个大的国际性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中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