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HK$
99.7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HK$
33.4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HK$
188.2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HK$
66.1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HK$
87.4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HK$
167.3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7.3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看病难、看病贵,在欧美发达国家是否存在?
全民公费医疗的公平与效率如何权衡?
医保定点的约束是否只在中国存在?
国外的医患关系如何?
国外的家庭医生体制是如何运行的?
作者用亲身经历,揭开各国医疗的神秘面纱
|
內容簡介: |
本书汇集了作者在五个国家看病就医的见闻和思考,讲述了在他国看病和在中国看病的差异和各个国家的医疗特点。书中不仅生动有趣地展现了国内外医疗行业百态,如形形色色的医院、风格迥异的医生、千姿百态的护士、锱铢必较的医保公司.更折射了深层次的医疗体制问题:不同医疗体制如何权衡公平和效率,如何影响医生和病人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就医体验和医患关系;对中国来说,究竟应该如何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目标。
|
關於作者: |
经济学博士,目前为自由职业者,定居美国。曾经在中国、加拿大、英国、南非以及美国等国家学习和工作生活过多年。
|
目錄:
|
目录
写在前面的几句话Ⅲ
自立门户的医生
眼花缭乱的医生品种
各国医生素描(上)
各国医生素描(下)
未了的医患官司
不属误诊的悲剧
护士百态:说不完的故事
形形色色的医院
儿童医院的记忆
谁是老大?
药品价格背后的蹊跷
药剂师一夫把关
遭歧视的牙和眼
有趣的话疗
神奇的理疗
旅途求医记
亲历外国救护与急诊
不靠谱的秋后算账
病债与非抵押贷款
缀在书末:比较与思考
|
內容試閱:
|
写在前面的几句话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看病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尤其对于家里的老人更是如此。同龄朋友们聊天的核心话题十有八九离不开老人看病。我虽然生活在国外,但对国内看病难的情形毫不陌生,从看好医院、名医生的一号难求,不得不找票贩子高价挂号,到医院里的人头攒动,住院部的人满为患,还有一些无医保病号的天价医疗费。我有时庆幸自己住在国外,看病时至少医院里不拥挤。但是,平心而论,国外看病也有苦恼。最令人头疼的是预约医生动辄要等几天、几周都不稀奇。名医不是挂号就能看上的,必须通过特定医生的介绍,还要得到公费或私人医保的许可。
于是就引出我的很多回忆,想起自己或周围的人在国内外看病的故事。周游世界在今天已经不是梦想,无论是环游世界的游轮,还是乘飞机飞遍世界各地,只要有钱、有时间,做到这一点轻而易举。然而,在世界上五个主要国家居住并经常性看病,却是极少数人能做到的,我大概就是这极少数人之中的极少数。20世纪80年代后期之前,我住在中国,生于此,长于此。到英国读书一住近七年。1990年中期回到北京,带着当时不足周岁的孩子。几年之后去了加拿大,又辗转到西海岸。从2011年秋天开始,我们又长途迁徙,这次跑得又远又不可思议,居然到了南半球的非洲大陆最南端南非。在南非驻外的日子几年后结束,我们又海运家当到了美国首都华盛顿,目前,这里是我们的家。这样,我便有了满世界看病的奇特经历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感慨和思考,当然也免不了比较。这也是我这些年的经历中与众不同之处。留学和移民的人成千上万,很多人的足迹与我几乎别无二致。但是,因特殊原因而经常看医生、跑医院却不是人人都会经历的。
最直接促动我开始落笔(打键盘)的缘由是女儿在美国做的一次花费十几万美元的手术。但凡听说这个故事的朋友除了惊奇,还有些许好奇:在别的国家看病与在自己国家看病有什么不同?我便决定把那些第一手的故事尽可能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发表出来,给读者们一些特殊见闻。
写作过程中,我又听说国内对医疗体制改革的讨论很热烈。这个话题已经讨论了很多年。20032006年我在国内工作时,就曾通过组织研究课题和参加研讨会等途径参与过当时的讨论。这些年来,改革想必有很大推进,但医疗体制存在的核心结症始终没有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这些背景让我的写作动力加强。在回顾以往的很多看病经历时,也不能不问:在英国、加拿大、南非、美国看病,与在国内看病有什么差异?各个国家又有什么特点?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是否应该参考国外流行的体制,还是独自探索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健体系?
在故事开始之前,还有一点必须强调。我居住的各个国家和接触的医疗保健实践只反映这些国家的某个城市和区域。例如,在国内生活时,我主要的看病经历是在北京。到英国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是我看病的唯一城市。在加拿大,我先后在中东部的多伦多和西部的温哥华以南的小镇(白石)居住,谈及加拿大看病的经历都局限在这些地方。在南非,我们住在首都比勒陀利亚,看病自然也在这个城市。在美国看病的城市较多,去过纽约、西海岸的圣地亚哥和目前居住的弗吉尼亚北部及首都华盛顿地区。在本书中,为简化起见,我会用国内英国加拿大南非美国这样的表述特指我接触的每个国家的每个城市的医生、医院以及其他医疗服务机构,但并非企图笼统地用一个国家的名称代表某个局部的故事,更无意为一个国家的全部医疗保健体系下结论。我希望避免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多评论文字其实讲述的只是某个国家的某个地区发生的具体事件,却动辄用中国人如何如何美国人如何如何为整个国家的、与本事件毫无关联的人和事下结论。不管是褒是贬,都极其不恰当,严重误导读者。我在交谈中也时常犯类似错误。所以在此要特别声明,希望读者不要对本书使用这些国家名称的具体含义产生误解。
本书主要采用的是交叉混合性的叙述方式,以一个国家发生的故事为主线,插入其他国家的类似经历,除非故事只发生在一个特定国家,如《未了的医患官司》和《不属误诊的悲剧》两个故事发生在英国,《有趣的话疗》发生在加拿大。个别主题集中在一个国家,医疗保险公司在医疗保健领域的重要地位(《谁是老大?》)和医疗费用的处理(《病债与非抵押贷款》)以美国的实例为主。故事发生的时间不分先后,更多的是围绕事件的主线将我在不同国家的同类经历放在一起,这样便于比较。例如,关于护士(《护士百态:说不完的故事》、医生(《各国医生素描》)的故事,医院的故事(《形形色色的医院》《儿童医院的记忆》)等,同时写了几个国家的见闻。关于药品报销,看牙、配眼镜的费用等,也综合了不同国家的做法,希望这样的手法能够给读者提供一种纵向与横向结合的视角。
关于感谢的部分,别的作者会写得较长,借这个机会真诚地表达自己对为此书问世而做出贡献的朋友和编辑的辛勤劳动。但我对这部分一向吝啬笔墨,并不是缺少需要我感谢的人。每部作品的诞生,都不是作者一个人的成果,必定包含很多其他人直接和间接的帮助和启发,至少,朋友们是最早的读者和评论员,没有他们的鼓励,写书便是对牛弹琴了。但是,我非常注重保护自己的隐私,也认为我的朋友们亦是如此。因此,还是要重复每本书序言里都要重复的话,感谢大家的支持,在此恕不一一道名。读了这本书,知道我需要感谢谁的朋友心里自然会领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