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清洁
》
售價:HK$
65.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HK$
77.3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HK$
53.8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HK$
89.4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HK$
78.4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HK$
67.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HK$
76.2
|
編輯推薦: |
1.谁的青春不迷茫系列之后,刘同回归职场全新作品,大型求职节目《职来职往》《你好!面试官》常驻嘉宾,光线影业副总裁,首次完整阐释十八年职场经验凝结出的职场3232法则,系统规划人生关键的黄金十年。特别收录我的职场十年八封职场家书,职业生涯经历、感悟、心得全记录。没有人一开始就是正确的,我们都需要用自己的经历不停去纠正人生。
2.3232法则 4大阶段 50余个常见职场难题=人生的关键十年。从简历、面试、着装,到加薪、升职、跳槽,再到职场公平、职业道德、人际关系、未来规划还在四处搜集各种节目、网络中的求职技巧和职场进阶手册?翻开本书,无论你是学生、实习、行业菜鸟,还是想要寻找未来新方向的职场老手,或者带新人团队的领导,都要清楚知道自己处于3232的哪个阶段,清楚每个阶段都会遇见的问题,希望这本书能给你更多角度去看待职场中的困惑,给你更多新的启发。
3.对职场新人来说,一个好师傅胜过一份好工作。而职场上的领路人,要么太老,要么太遥远,跟大家一样迷茫过、孤独过、奋斗过的刘同,更像是大家并肩作战的战友。18岁离家,22岁北漂,中文系毕业后以*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电视台,之后选择北漂生活进入光线
|
內容簡介: |
别人都在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为什么你不可以?
那是因为也许你还没听过职场3232法则啊!
《我在未来等你》《谁的青春不迷茫》新版之后,暌违数年,刘同重新书写职场,不仅写给每一只在时代浪潮中奋力打拼的职场候鸟,也是写给在职场拼搏十八年,依然在前行的自己。职场上有这样一种新族群,他们随着大潮读书,求职,进入大城市,在人生关键的十年里,不愿错过每次机遇,就像一群候鸟,努力跟上每次冷暖迁徙,一刻不停往前飞。然而不知不觉中,许多人已经迷了路,找不到方向,找不到方法,也找不到动力。慢慢地,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能做多好,不断奔波漂泊,到头来,成熟的只是外表,内心依然焦躁。 别人都在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为什么你不可以?
那是因为也许你还没听过职场3232法则啊!
《我在未来等你》《谁的青春不迷茫》新版之后,暌违数年,刘同重新书写职场,不仅写给每一只在时代浪潮中奋力打拼的职场候鸟,也是写给在职场拼搏十八年,依然在前行的自己。职场上有这样一种新族群,他们随着大潮读书,求职,进入大城市,在人生关键的十年里,不愿错过每次机遇,就像一群候鸟,努力跟上每次冷暖迁徙,一刻不停往前飞。然而不知不觉中,许多人已经迷了路,找不到方向,找不到方法,也找不到动力。慢慢地,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能做多好,不断奔波漂泊,到头来,成熟的只是外表,内心依然焦躁。
在本书中,刘同认为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有一个关键十年,并根据自己的生涯轨迹,提出3232法则,将关键十年分为四个阶段,即人生规划期(3年);适应调整期(2年);职场炼狱期(3年);自我突破期(2年)。并从四个阶段中选取50余个绕不过去的难题困惑,一一作答。3232法则关注的是对人生、事业与职场的思考,而非在一份具体工作上花费时间的多少。所以,只要愿意思考,并付出行动,开始得越早,你就会成长得越快。慢慢地,你会发现,会不会工作、能不能工作,其实与一个人的年龄、资历无关,一个37岁的人,工作能力不一定就比20岁的人强。每个人都必须要按顺序经历职场的这四个阶段,无法跨越,也不可能逃避。
别人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你当然也可以!
而这本书根据职场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列出了*困扰职场候鸟们的问题,其中哪怕只有一个能让你有所感悟,那这本书也就有了它的意义。
|
關於作者: |
刘同
青年作家,光线影业副总裁
1999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2001年进入湖南电视台总编室实习
2003年进入湖南电视台娱乐频道工作
2004年进入湖南经济电视台工作
2005年至今任职于光线传媒,历任《中国娱乐报道》《娱乐现场》《最佳现场》《是真的吗》等电视节目制片人,现任光线影业副总裁
大型求职节目《职来职往》《你好!面试官》常驻嘉宾
曾出版《谁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向着光亮那方》《我在未来等你》等作品刘同
青年作家,光线影业副总裁
1999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2001年进入湖南电视台总编室实习
2003年进入湖南电视台娱乐频道工作
2004年进入湖南经济电视台工作
2005年至今任职于光线传媒,历任《中国娱乐报道》《娱乐现场》《最佳现场》《是真的吗》等电视节目制片人,现任光线影业副总裁
大型求职节目《职来职往》《你好!面试官》常驻嘉宾
曾出版《谁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向着光亮那方》《我在未来等你》等作品
|
目錄:
|
第一部分职业规划期:3年
考研还是工作,哪一个更适合我
我明年就毕业了,现在的工作很难找吗
非名校毕业的我,要如何逆袭
我有勇气和梦想,为什么没人给我一次机会
每天都在看娱乐节目的我,为什么做不了传媒
没背景没资源,怎样才能进入理想的行业
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第二部分职场实习调整期:2年
我是来公司学东西的,为什么老让我打杂
我也曾经是热饭小王子
实习生应不应该拿快递
没人注意的实习生,怎么给自己创造机会
简历做成什么样,面试官才会对我印象深刻
工作一定要穿职业装吗?自己的个性都没了
想要成功求职,面试前要做哪些准备
如何设计开场白,对方才会对我刮目相看
HR最讨厌哪种类型的面试者
招聘现场,怎样说才能打动面试官 第三部分职场炼狱期:3年
初入职场,有没有一条捷径
同样的职位,怎样才能做得比别人更好
你觉得这个岗位不适合你?到底是岗位太差,还是你太差
开会发言,为什么我总是说不到点儿上
为什么我很害怕跟合作者打电话
跟客户谈判时老是很慌乱,问题出在哪里
凭什么我的付出最后都成了别人的功劳
我觉得自己是对的,为什么同事都不听我的
背后遭人诋毁,该退让还是对抗
同事总是处处针对我,我要跟他对着干吗
想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就要学会化解尴尬
处于弱势局面别等死的自救方法
领导说的就是对的吗
工作中要不要站队?感觉好累
如何跟老板谈加薪
现状与期望差太远,我要继续坚持,还是离开
事情根本就是做不完的,为什么我们要为工作那么辛苦
既然决定干下去,所有的付出就都不白费 第四部分自我突破职业上升期:2年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还是追逐当下的好机会
工作已经这么忙了,每天还能有多少时间留给自己
别人的励志故事对我有什么用
面对沟通失效,我该如何应对
什么样的人享受不了过程,也得不到一个好结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那把钥匙 第五部分八封职场家书
那些比我差的同学都找到工作了,我为什么还找不到
跨专业找工作真的很困难吗?尝试了很多次都失败了
工作不开心,生活很无聊,我是不是该辞职
身边的同事都特差劲,我要不要换个工作环境
凭什么升职加薪的不是我
一直没能升职加薪,做个老好人难道不对吗
为什么我用真心待人,别人却没有用真心对我
每天面对吐槽和抱怨,我怎么才能强大起来 第六部分我的职场十年
生活里的光,都是那些微不足道的成就感
坚持,并希望越来越好
如果每天没有进步,那十年后的你,只是老了十岁
有些苦不值得抱怨
不要在你上坡的时候欺负人,因为下坡时你会遇见他们
不要怕被人利用,每个人的价值就是被利用
每一段现在的凄苦,都能成为一枚未来吹嘘的勋章
标准是人建立的,你要去做建立标准的人
立定跳是没法晋升的,只能迈出一步,再迈一步
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
柔软是一种力量
人生最怕的就是干着急
到底怎样才算专业?可能这22个细节也远远不够
|
內容試閱:
|
这是一本关于职场的书(或者也与生活相关),但这并不是一本职场教科书。
如果要下一个定义的话,这恐怕是一本这样的书:你问我很多有关职场(与人相处)的困惑,我会告诉你我的看法,但我的看法并不代表着正确答案,而是我思考问题的逻辑,供你参考,希望你有所得。
写这篇序的前几天,我一个17岁的弟弟问我:我以后要做什么?
我:做你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他:我不知道我自己擅长什么。
我:那就找一件事情,现在开始做下去。
他:要不,你直接告诉我应该做什么?
我:
不要以为为17岁的问题很难回答的话,其实,有些37岁的人的问题更难回答。
同学聚会的时候,有个同学问我:刘同,你一直在大城市,你能不能告诉我,现在有什么事情是挣钱多,又不要花太多时间的?提点提点我。
这个问题看起来是在寻找这个世界上新的机会,但本质上反映了一个人对自身能力极大的不了解。我想一个真正通过努力而获得过回报的人,无论如何是问不出这种问题的,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存在这样的事情。即使有,也是小概率事件,无法重复,无法复制。就像中了一次彩票之后,你就想着要把未来都押在买彩票上,这是不现实的,人生也会被毁掉。
进入职场之前,最需要搞清楚的问题不是:这个工作需要什么样的人?而是:我能去做什么类型的工作?
如果一个人没有花时间去思考我究竟适合做什么这个问题的话,那么进入职场之后,一定会花大量的时间去问自己: 我好辛苦,这份工作是不是不适合我?
说到底,一份工作适不适合一个人,很大程度是一个人的性格与特长所决定的。如果要靠反复投身新工作才能明白自己是否适合,成本就太高了。所以,你会看到很多同龄人工作一两年之后,不停地换岗、跳槽。他们的口头禅是:我觉得这个工作不适合我。但几次之后,你发现,他们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
你知道自己穿哪100 件衣服不好看,远远比不上你自己知道穿哪一件衣服很好看。
以前,家里有个冰箱,制冷系统老坏,反复修了好多次。我们商量是不是要换一个新的。后来,来了个师傅,一检测, 才发现冰箱的电压偏低,因为电压长期偏低才导致制冷系统一直出问题。
很多职场上的问题看起来跟冰箱一样,虽然制冷坏了修制冷,保鲜坏了修保鲜,都能起到短暂的效果,但根本问题可能出现在电压上。不解决根本问题,这台冰箱制冷还是会坏, 无论如何算不上一台能够独立工作的好冰箱。
正因如此,会不会工作、能不能工作与一个人的年龄无关,37岁的人工作能力不一定就比17岁的人强。
关键在于你是如何理解工作与职业的。
有几类人分不清楚工作与职业的区别。
比如,有些人大学毕业那年才猛然意识到自己要工作了,于是拿着简历不知道该给谁,把找到一份工作当成目的。
比如,有些人觉得工作就是为了养活自己,所以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就很好了。
再如,有人觉得工作的目的就是能升职、加薪,所以不能升职、加薪的工作就不算好工作。
还有人觉得工作就是要环境好、老板好、同事好,满足这些条件的工作才是好工作。
以上的判断从某个层面来说并没有错,但他们忘记了另一个词职业。
我们进入职场,究竟是要找到一份工作,还是要确定一个职业?
说白了,如果一份工作仅仅是工作,那么它很有可能只能养活此刻的你。但是,如果一份工作你是按照职业的标准去选择的话,那么它能养活未来的你,以及你的家庭。
所谓职业的参考标准有很多。比如,这份工作是不是自己喜欢的?这份工作自己是否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去钻研?即使离开现在这家公司,未来是不是也依然会从事相关的工作?你希望自己三年或者五年之后,成为这个行业当中什么样子的人?
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都紧紧围绕着某一个行业,那么恭喜你,你可能已经找到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了,而不仅仅是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
当有人问我有关于他们工作的问题时,我通常会反问一个问题你花了多久才决定去做这份工作的?
回到我自己的工作,头十年关于职业的选择,我把它总结为3232法则。
所谓3232,指的是你花在一份职业上的时间,三年,两年,三年,又两年。当然,这不是指一个人参加工作需要满十年,而是指你对于职场的思考时间。
就我个人而言,我的3232是从我大二的时候开始的。第一阶段的三年,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究竟能做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所以,从大二到大四,我花了三年思考这个问题。
第二阶段的两年是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之后,就要靠实践去证明自己是否能胜任。后来,我花了两年时间从湖南电视台的实习生做起,毕业之后正式进入媒体行业。
第三阶段的三年是全身心投入一个职业的时间。之前五年让我明确了传媒这个行业值得自己去奋斗,在这个行业中,我也找到了自己的职场榜样,所以无论出现任何问题,都不会改变我的目标。这三年必须义无反顾地投入,告诉自己不要被工资影响,不要被辛苦影响,不要被人际关系影响,因为我已经想得很清楚,我人生下半辈子都会待在这个行业中,所以眼前的障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三年后,我是否能拥有更多的经验,能脚踏实地在这个行业扎根。
第四个阶段的两年,就是总结与重生阶段,利用过去八年的职场累积,开始为下一个十年的自己做职场螺旋上升的规划。
如果每个人的职业都有 3232的过程,很多问题自然就能在过程中解决了。十年听起来很长,但只要经过这十年的任何人,都不会再为职场困惑了。即使有疑问,也能用明确的方法去解决了。
3232的运用,无论你是高中生,还是四十而立。这都是每个职场人必须历经的过程,只是被简单的总结成了四个数字。这四个数字具体每个阶段多少年因人而异,重要的是这四个数字包括了我能做什么,试试能不能胜任,那就全身心投入,以及总结调整为下一步做规划的四个阶段。
很多在职场有所成绩的人,也许并不知道3232的意思,但对比他们的职场经历,基本上都经过了以上提到的四个阶段。
如果你参加工作的时间单位叫作工龄,那么3232指的就是你的职龄。如果你的职龄从高中开始,那你进入职场上手的速度一定比大多数同龄人更快。相反地,即使你到了四十岁,如果内心并没有职龄这个意识,你依然会在我能做什么的圈子里反复兜兜转转,成熟的只是外表,内心依然焦躁。
这本书里所有目录里出现的问题都是这些年我在工作中遇到,或是有人问我的问题。而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我在工作当中的所思所想,它们不代表着正确的答案,但是我尽量让它们有理有据,能让此刻阅读的你不那么焦虑。
我回顾了一下自己的职场历程,我发现职场最大的难题不是老板坏、同事讨厌、工资低、加班时间长,这些都能随着你的成长而有不同的理解,职场真正的难题是莫名的焦虑。所以,解决焦虑,让自己心无旁骛,便能更坦然地面对未来。
读到这里,也许你会很好奇那为什么书名不叫职场3232,或叫人生最重要的那十年,而要叫 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
有人说:我在不喜欢的城市上不喜欢的学校、读不喜欢的专业、身边好多不喜欢的人、找了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租着便宜但不喜欢的房子,还有不喜欢的上司都不知道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我也觉得自己是求职候鸟群中的一只候鸟,努力让自己跟得上迁徙的时刻,一刻不停地往前飞,在人群之中才有安全感,可一个人回到家,又忍不住问自己:现在的工作与生活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
我常问自己这个问题,我害怕自己看起来是避寒候鸟中的一只,实际上我早已迷途。
我脑子里总有一个画面:一只鸟不知疲倦地飞着,以为前方有鸟群等着自己,以为前方就是南方,但某个闪失时早已迷途。
如果这本书里,哪怕只有一个问题的回答能让你所有感悟,调整了一点点飞行的角度,那便是这本书的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