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HK$
67.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HK$
110.7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HK$
132.2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HK$
47.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HK$
55.8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HK$
109.8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9.8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1994年4月20日,一条64K国际专线将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与互联网连在了一起。中国,成为第77个全功能接入互联网的国家。
1995年,中国互联网正式开始商业化应用。浪潮开始!
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年代,带给我们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互联网25年发展史的全景展示、忠实梳理和记录。
在更宏观的角度审视互联网与中国的关系,人们将会发现,互联网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重新崛起的时代机遇。如果说历史上的蒸汽革命和电力革命分别造就了英国和美国的强盛的话,那么互联网革命将会成就中国在21世纪的领先地位。
本书以编年的形式,将20多年的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的巨大影响,做了完整的梳理。叙述的领域包括技术革新、商业探索、制度的调适进步以及思想文化的嬗变;叙述的对象也覆盖了整个社会。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站在了数字化浪潮的前沿,从一个亦步亦趋的追随者转变为勇于革故鼎新的引领者。特别是当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不惑之年的时候,对中国互联网的来时之路进行审视,更是别有一番况味。
|
內容簡介: |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中,互联网几乎是*活力的领域。万物皆流,无物常驻。技术的突飞猛进,让一切都尚未定型。你永远不知道新的力量会在何方突然拔地而起。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地破旧立新,正是互联网时代的魅力所在,也是改革年代的价值所在。
这是一次关于中国互联网的漫长叙事。其内容虽然因互联网而生,但又不局限于互联网。
在过去的20多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社会管理模式以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价值观念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场历史罕见的时代变迁中,从1995年逐渐掀起的互联网浪潮,将数亿人挟裹进来,形成一股排山倒海的力量,助推着中国不断崛起。
这本书以时间为线索,对互联网给中国带来的非凡变革进行了忠实、全面的梳理和记录。叙述的对象既有高瞻远瞩的领导者,也有敢为天下先的地方官员;既有声名显赫的商业领袖,也有致力于互联网启蒙和普及的知识分子;当然,还有籍籍无名的社会草根。作者试图通过对历史细节的打捞和梳理,发掘出过去20多年社会变革的基本脉络,向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人展开了一幅气势恢宏的画卷。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中,互联网几乎是*活力的领域。万物皆流,无物常驻。技术的突飞猛进,让一切都尚未定型。你永远不知道新的力量会在何方突然拔地而起。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地破旧立新,正是互联网时代的魅力所在,也是改革年代的价值所在。
这是一次关于中国互联网的漫长叙事。其内容虽然因互联网而生,但又不局限于互联网。
在过去的20多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社会管理模式以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价值观念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场历史罕见的时代变迁中,从1995年逐渐掀起的互联网浪潮,将数亿人挟裹进来,形成一股排山倒海的力量,助推着中国不断崛起。
这本书以时间为线索,对互联网给中国带来的非凡变革进行了忠实、全面的梳理和记录。叙述的对象既有高瞻远瞩的领导者,也有敢为天下先的地方官员;既有声名显赫的商业领袖,也有致力于互联网启蒙和普及的知识分子;当然,还有籍籍无名的社会草根。作者试图通过对历史细节的打捞和梳理,发掘出过去20多年社会变革的基本脉络,向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人展开了一幅气势恢宏的画卷。
|
關於作者: |
郭万盛,生于1979年,山东临沂人,武汉大学传播学硕士,现为《人民日报》内参部记者,长期关注研究中国互联网发展。
|
目錄:
|
目录
第一部 拓 荒
1995:潮起-003
1996:启蒙-025
1997:浪奔浪流-046
1998:门户元年-067
第二部 跌 宕
1999:热浪滚滚-093
2000:火与冰-120
20012002:突围-145
2003:声音的力量-166
第三部 沸 腾
2004:第二次浪潮-191
20052006:众神狂欢-211
2007:数字化民主-234
2008:大国公民-256
第四部 社 交
2009:新连接-283
2010:大碰撞-304
2011:微革命-320
20122013:新人治国-340
第五部 融 合
2014:引领者-363
2015:跨越边界-384
2016:万物皆媒-406
2017:未来已来-431
|
內容試閱:
|
前 言
我似乎觉得,为我们所经历过的那种紧张而富有戏剧性的令人惊诧的生活做见证,是我应尽的一种义务。
[奥]斯蒂芬茨威格《昨日的世界》
一
20 世纪90 年代初的某一天,在山东兰陵的一片棉花地里,因为疲惫和孤独,我突发奇想:要是有一种机器能带在身上,让我能随时联系到远方的小伙伴就好了。彼时,因为物质的匮乏和信息的闭塞,大哥大于我而言,还是个闻所未闻的词,BP 机直到90 年代中叶才开始在县城追求时尚的人群中流行。在几乎与信息文明毫无关联的故乡的土地上,我的想法显得遥远而不切实际。对于个人亲历的经验世界之外的认知途径,除了学校发的教科书,偶尔在县城书店购得的杂志,就是口口相传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时间平静舒缓,世界似乎一成不变。
大概在2000 年前后,随着网吧在县城零星出现,信息化的浪潮开始冲刷到了我所生活的乡土中国。互联网悄无声息地为无数年轻人打开了一扇大门,将他们带向一个充满了无限可能的世界。他们从网上阅读新闻,浏览信息,消遣娱乐,在论坛中发表一己之见,向不知身在何方的陌生人敞开心扉。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地被打上信息技术革命的烙印。
事物存在的方式也逐渐分为两部分,现实的和虚拟的。自此,时间开始了加速度,影响生存的变量逐渐增多。特别是2010 年之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这种趋势愈发明显。信息科技的门槛越来越低,操作也越来越简单。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支付越来越普遍,在城镇的集市上,即使买一碗豆浆,也可以使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网约车软件把出租车和专车司机与乘客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无论是在人口聚集的县城,还是在散布于原野的村庄,出行用车都变得便捷而高效。互联网拉近了中国村庄和世界各地的距离,在代购网站下单后,海外的各种物品可以通过便捷的物流渠道抵达中国的村落。
互联网给故乡带来的变化,只是一个非典型样本。到目前为止,8 亿人笼罩在互联网的晨晖之中。广袤的中国大地,正被互联网赋予崭新的生机与活力。随着数字化的浪潮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相互激荡,一个繁荣的数字社会正在降临。尼葛洛庞帝在20 世纪90 年代所预言的数字化生存,我们都已习以为常。
二
《失控》的作者凯文凯利说: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关联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我们会由一种个体变为一种集体。我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中,我们通过结合把自己变为一种新的、更强大的物种。这种表述并非夸大其词。在互联网时代,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人产生了新的连接,人们存在的方式和以前有着天壤之别。个体正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草根长成参天大树的故事,数不胜数。曾经沉默的、弱小的或孤寂的人,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发出自己的声音。即使卑如苔花、渺如尘埃,同样可以成为被关注的焦点。
当个体被赋能以后,组织的存在形态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无数行业的固有边界变得模糊不清。交融成为趋势,跨界和重构成为常态。去中心化零距离分布式的互联网特质,投射到各个传统行业领域。平台化管理的互联网企业运营方式,启发着传统的企业寻求互联网时代的再生之道。在诸多企业中,海尔成为颇有代表性的先行者。传统企业管理的封闭式科层制被打破,企业转型为开放式、自组织的创业平台。用张瑞敏的话说:过去海尔是海,现在海尔是云。海再大,仍有边际。云再小,可接万端。在他眼中,海尔已经蜕变成了一家互联网公司。
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互联网与中国的关系,人们将会发现,互联网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重新崛起的时代机遇。经过20 多年的发展,中国站在了数字化浪潮的前沿,从一个亦步亦趋的追随者转变为勇于革故鼎新的引领者。在全球市值排名前10 的互联网公司中,中国已经占据了5 个席位。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开始成为中国的新名片。
而在独角兽企业的世界排名中,中国的独角兽企业数量超过60 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国家。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年轻人艳羡不已。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的双11,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购物节,覆盖全球220 多个国家和地区,汇聚了全世界1500 万种货品。开启未来的人工智能、共享经济、区块链等互联网最新的应用,即便是一些中国大妈也已经耳熟能详。因为在资本觉醒的年代,这些与她们的投资收益息息相关。
如果一个外国人初来乍到,在体验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于日常生活的渗透之后,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种走进未来的错觉。美国硅谷那些向来有些自负的技术天才,正对微信、淘宝等源自中国的互联网创新思维和模式产生着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在西方媒体的版面上,世界工厂这个词显然落伍了,取而代之的是世界创新工厂。
三
一切肇始于1987 年9 月20 日。那一天,中国科学家钱天白向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发出了一封内容为穿越长城,走向世界的电子邮件,中国由此成为国际互联网络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当时的人们不会料到,这封言简意赅的电子邮件,会开创崭新的历史。1994 年4 月20 日,又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这天,经过中国科学家胡启恒、钱华林等人不竭余力地争取,一条64K 国际专线将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与互联网连在了一起。中国成为第77 个全功能接入互联网的国家。自此,互联网的神秘之光照到了渴盼早日融入世界数字大潮的中国。面对互联网这个历史上不曾出现的新事物,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们将美国互联网公司的做法拷贝到中国,让其在中国生根发芽。而开放的社会环境,则为互联网的壮大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历史的关键之处,往往只有几步。互联网的前身阿帕网诞生在美国国防部,而且带着美苏两个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进行冷战的烙印。虽然这个新技术如何影响未来尚不明确,但当互联网的浪潮在世界激荡时,渴望融入世界的中国并未视之为洪水猛兽,而是从中看到了追寻现代性的新希望。尤为难得的是,中国的决策者,准确地把握住了这次难得的机遇,张开双臂,热烈地迎接这个伟大的发明。在美国1993 年宣布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后,中国政府紧接着于1994 年做出了让互联网落地中国的决定。1995 年,中国互联网正式开始了商业化应用。接下来,决策者对互联网领域的创新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和包容。每逢关键的时刻,政府层面推出的政策几乎都推动互联网浪潮跃向新的高度。
造就互联网蓬勃发展态势的,还有一股源自市场经济深处的力量,那便是敢于冒险和探索的企业家精神。这种精神滋长于改革开放开辟的新天地中,反过来又拓展着改革开放领域的边界。在中国开辟出一条通向互联网世界的道路之后,嗅到先机的企业家便开始了行动。张树新、马云、丁磊、田溯宁等人,勇敢地和过去的自己告别,义无反顾、无所畏惧地跃向互联网的浪潮之中。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扮演了中国互联网奠基者的角色。基于一种舍我其谁的历史使命感,他们或者凭借技术或者凭借资本或者仅凭对互联网的信仰,试图借助互联网带来的契机助推民族的崛起。他们殚精竭虑地向中国民众普及互联网知识,激发人们对互联网的好奇和向往,并将他们发展成为互联网的用户。中国人离信息
高速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 米。这句写在中关村南大街一块广告牌上的广告词,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史和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经典话语。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中国互联网的光辉灿烂,归根结底来自数亿网民的推动。中国巨大的人口数量,是互联网发展的厚重的土壤。没有哪个国家,具有中国这种互联网用户规模。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18 年8 月发布的报告,到2018 年6 月,我国网民数量有 8.02 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规模达到7.88 亿。而放眼未来,中国网民的数量还在呈持续增长趋势。数亿网民就是数亿个节点。他们的思想和创意,他们的参与和分享,他们交往主体角色的增强,造就了互联网的繁荣景象,并推动着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十几年前,网易提出的口号网聚人的力量,放在今天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四
在急遽变化的时代中,人们更多地将目光投向未来。但不论身处何种方位,驻足回望都有其必要性。唯有了解过去的行进之路,才能更好地走进前方未知的地带。
特别是当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不惑之年的时候,对中国互联网的来时之路进行审视,更是别有一番况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中,互联网几乎是最具活力的领域。万物皆流,无物常驻。技术的突飞猛进,让一切都尚未定型。你永远不知道新的力量会在何方突然拔地而起。我们所有的陈旧观念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社会的古老支柱也正在一个个地倒塌。群体的力量成了唯一没有受到任何威胁的力量,而且它的权威处于不断上升之中。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所写的这句话,用在互联网时代,丝毫没有违和感。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地破旧立新,正是互联网时代的魅力所在,也是改革年代的价值所在。
即将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次关于中国互联网的漫长叙事。叙述的时间从1995 年开始,正是在这一年,中国互联网进入完全开放的市场化阶段。这是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变化。正是无数普通人的介入,中国互联网的历史进程才变得丰富生动起来。如果不是向大众开放,互联网不会在改革开放的壮阔大潮中激荡起壮丽景观。叙述的内容虽然因互联
网而生,但又不局限于互联网。在过去的20 多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社会管理模式以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价值观念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试图通过对历史细节的打捞和梳理,发掘出过去20 多年社会变革的基本脉络。叙述的对象既有高瞻远瞩的国家领导人,也有敢为天下先的地方官员;既有声名显赫的商业领袖,也有致力于互联网启蒙和普及的知识分子。当然,还有默默无闻的社会草根,他们占据了相当的篇幅。在社会结构发生扁平化变革的时代中,小人物聚成的群体注定是一支磅礴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