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售價:HK$
79.4
《
家书中的百年史
》
售價:HK$
79.4
《
偏爱月亮
》
售價:HK$
45.8
《
生物安全与环境
》
售價:HK$
56.4
《
泥土:文明的侵蚀(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HK$
84.0
《
医用化学(第三版)
》
售價:HK$
57.3
《
别怕,试一试
》
售價:HK$
67.9
《
人才基因(凝聚30年人才培育经验与智慧)
》
售價:HK$
103.4
|
編輯推薦: |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包括概念、内涵、发展历程、媒体理论及本学科理论基础;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部分以讲解各类教学媒体的基本原理、使用及软件的制作,教学设计部分主要有概念、前端分析、目标、教学环境的设置、策略和评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介绍整合的概念、原则、方法以及现阶段整合的模式等。本书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也可作为各类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教研工作者培训班教材,同时也可作为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
內容簡介: |
本书按照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设计三个部分展开,内容共七章: 教育技术概述、常规媒体的教学应用、现代教学环境、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本书基础理论部分主要介绍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包括概念、内涵、发展历程、媒体理论及本学科理论基础;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部分,讲解各类教学媒体的基本原理、使用及软件的制作;教学设计部分主要包括概念、前端分析、目标、教学环境的设置、策略和评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介绍整合的概念、原则、方法及现阶段整合的模式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各类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教研工作者的培训班教材,也可作为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
目錄:
|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1
第一节教育技术的概念1
一、 教育技术AECT94定义概述1
二、 AECT05定义概述5
三、 我国的教育技术定义5
四、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8
五、 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和作用10
第二节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12
一、 人类教育史上的四次革命12
二、 现代教育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原因13
三、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3
第三节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19
一、 学习理论19
二、 教学理论22
三、 视听教育理论25
四、 传播理论26
五、 系统科学理论31
复习思考题34
第二章常规媒体的教学应用35
第一节教学媒体概述35
一、 教学媒体的分类35
二、 教学媒体的特性36
三、 教学媒体的作用37
第二节视觉媒体38
一、 幻灯机与投影器38
二、 照相机与数码相机39
三、 视频展示台与多媒体投影机46
四、 扫描仪与电子白板50
第三节听觉媒体55
一、 扩音设备55
二、 录放及调音设备58
第四节视听觉媒体60
一、 电视机60
二、 摄像机62
三、 影碟机64
复习思考题65
现代教育技术目录第三章现代教学环境67
第一节多媒体教学系统与多媒体教室67
一、 多媒体的概念及特点67
二、 多媒体教室72
第二节网络教学机房76
一、 网络教学机房的基本功能76
二、 网络教学机房的组成76
三、 网络教学机房的维护和使用77
第三节微格教学系统80
一、 微格教学概述80
二、 微格教学系统的构成81
三、 微格教学系统的功能82
四、 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83
第四节校园计算机网络与数字化图书馆84
一、 校园网概述84
二、 校园网的功能85
三、 校园网的设计原则86
四、 校园网的建设方案87
五、 数字化图书馆及其教学应用87
第五节慕课简介90
一、 慕课的认识90
二、 慕课的本质内涵91
三、 慕课的特点92
四、 慕课的分类95
五、 慕课与传统教学的区别97
六、 慕课在我国当下教学中的应用98
复习思考题98
第四章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利用99
第一节数字化教学资源概述99
一、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99
二、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管理101
第二节数字图形图像的获取与利用103
一、 图像基础知识103
二、 数字图像的获取106
三、 数字图像的编辑处理107
四、 Photoshop软件与图像的编辑处理107
第三节数字音频的获取与利用115
一、 数字音频基础知识115
二、 声音素材的获取116
三、 声音文件的简单编辑118
四、 Cool Edit Pro专业音频编辑软件119
第四节数字视频的获取与利用121
一、 数字视频基础知识121
二、 常见的数字视频文件格式及其特点122
三、 数字视频的获取方法123
四、 视频素材的制作与编辑124
复习思考题137
第五章多媒体课件的开发139
第一节多媒体课件概述139
一、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139
二、 多媒体课件142
第二节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步骤144
一、 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144
二、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主要步骤147
第三节多媒体应用软件150
一、 多媒体应用软件简介150
二、 PowerPoint在课件制作中的应用155
第四节微课概述165
一、 微课的发展165
二、 微课的特点166
三、 微课的特征167
四、 微课的分类168
五、 微课的作用169
六、 微课的意义和价值170
复习思考题172
第六章教学设计173
第一节教学设计概述173
一、 教学设计的定义173
二、 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175
第二节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178
一、 学习需要分析178
二、 学生特征分析179
三、 学习内容分析181
第三节学习情境和环境的创设183
一、 情境的主要形式184
二、 学习环境设计185
第四节教学目标的阐明186
一、 阐明教学目标的意义及教学目标分类186
二、 学习目标的编写方法187
第五节教学策略设计190
一、 制定教学策略的依据190
二、 教学顺序的确定191
三、 教学方法193
四、 教学组织形式193
五、 教学媒体选择194
第六节教学方案编写195
一、 文本式教学方案195
二、 表格式教学方案196
三、 流程图式教学方案197
第七节学习评价198
一、 学习评价的原则199
二、 学习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影响199
三、 学习评价的分类200
四、 学习评价的方法201
复习思考题204
第七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05
第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205
一、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发展概况205
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206
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207
第二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210
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210
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212
三、 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213
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实意义215
第三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216
一、 教学模式及相关概念216
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的教学模式分类219
三、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220
四、 探究性教学模式223
五、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227
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232
复习思考题238
参考文献239
|
內容試閱:
|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一种重要的手段。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对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不仅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规范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提供了依据。2010年,我国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中提出了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举措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和强化信息技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先进的理念与丰富的技术手段,将在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课程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 首先,突出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尤其要教会师范院校学生运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收集、加工、利用、开发教育信息并形成个性化教学模式;其次,处理好传统视听媒体与现代网络技术之间的关系,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并不排斥传统视听媒体技术,相反,两者之间应相互整合、相互补充,创造最优课堂教学模式;最后,新的课程应该能从宏观上体现现代教育理念。
编者在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总结教学及科研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从教育技术学的角度,以新的叙述方式对现代教育技术中最主要且应用较为广泛的几个系统,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根据各方面意见以及我们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考虑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对原教材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调整,本书在编排中注意契合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习用书的要求,以利于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的教学。
本书编写遵循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体现了以下原则: ①理论与实践并重; ②力求反映当代科学技术的新动向; ③注重反映国内和国外现代教育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④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需求。
本书可作为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材,各类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教研工作者培训班教材,也适合作为高校、成人教育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以及教育技术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本书由姜忠元确定全书的框架、制定体例并编写第一章;赵艳菊编写第二章;吕志武编写第三章;闫振林编写第四章;息明东编写第五章的第一节、第二节;杜春梅编写第六章;王妍编写第五章的第三节、第四节和第七章的第一节;于诗函编写第七章的第二节、第三节。姜忠元对全书进行了修改、校正和统稿等工作。全书由董锡文主审。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并汲取了国内外前辈、同行的诸多论著、教材、论文以及学术期刊中教育技术和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在此对有关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恳请专家、同仁及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编者2017年1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