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家小书 译馆 骑士:历史与文化
》
售價:HK$
56.4
《
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百岁老人季羡林的人生智慧(读完季羡林,我再也不内耗了)
》
售價:HK$
56.9
《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售價:HK$
34.3
《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售價:HK$
135.7
《
我们为何建造(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HK$
89.7
《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售價:HK$
79.4
《
家书中的百年史
》
售價:HK$
79.4
《
偏爱月亮
》
售價:HK$
45.8
|
編輯推薦: |
《幸福的*小行动》是优化生活效率、提升幸福指数的科学指南:
积极人生 = *小目标 X 可行的*小付出
用一枚曲别针,养成好习惯;
用一颗糖,克服拖延症;
盖一座故事屋,让你的表达更有力;
一个思维转弯,对抗负面情绪
《幸福的*小行动》以积极心理学为核心,以*小行动为动力,创造带感的生活改变。
源自哈佛的扎实学术功底
穿梭不同领域的跨界经验
成长于东西方的多维视角
刘轩是把心理学应用到生活中的人生极客,也是横跨多个领域的职场高手:
他是心理学知识付费爆款产品导师。毕业于哈佛大学,在十点课堂的积极心理学课程《教你巧用心理学,过更有效率的人生》订阅量超过10万,成为卖座的视频课。
他是新锐作家和译者,出版多部畅销好书。他的心理学类书籍《助你好运》长期霸占台湾图书畅销榜,被李开复誉为少见的增加人们的积极情绪的心理学著作。
他是著名主持人和演讲家。常年在台湾做艺术访谈,主持电视节目《天南地北轩》,三次登上TedX讲述心理学,还是《我是演说家》第二季全国总冠军。
他是时尚创意达人、品牌顾问,客户包括奔驰、奥迪、惠普、英特尔、YouTube等知名品牌,还受邀为微软拍摄S
|
內容簡介: |
《幸福的*小行动》作者刘轩,在刘墉之子这个身份之外,他还是哈佛心理学专家、创意广告人、音乐创作人、广播节目主持人,他是《我是演说家》第二季总冠军,在十点课堂开设的心理学视频课,拥有超过10万人次的订阅量。
为何刘轩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能在众多领域中频繁切换身份,并且保持高效自如的状态?
这一切归功于有用的心理学,即刘轩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把追求幸福这一看似很虚的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小行动。在忙碌快速的现代生活中,这些心理学技巧将帮助你察言观色、阅人识人,提升自己的沟通与社交能力,增加桃花运、培养健康的婚恋关系,轻松克服拖延症,并积极对抗负面情绪。
在《幸福的*小行动》中,刘轩毫无保留地公开自己实现跨界多彩人生的思维工具与行为方法,他告诉我们:不断积累小改变,就一定会有大幸运。小行动,会带来大幸福。
|
關於作者: |
刘轩
哈佛大学学士、哈佛教育学院心理学硕士、博士候选人,知名作家刘墉之子。
身兼作家、企业讲师、品牌顾问、音乐制作人和节目主持人等跨界身份。出版著作12本,包括《Why Not?给自己一点自由》、《放任心中的一百次流浪》 等散文作品,《Get Lucky!助你好运》、《幸运透视眼》、《心理学如何帮助了我》等心理学作品。
2015年参加《我是演说家》第二季,荣获总冠军。2016年在十点课堂推出《教你巧用心理学,过更有效率的人生》系列视频课,迄今超过10万用户订阅。
近年来,刘轩致力于建立新媒体心理教育平台,结合影音制作、直播等网络科技教授实用心理学。
|
目錄:
|
自序
引言 走在更好的路上
行动1:检视自己,客观阅人
你是高敏人,还是低敏人?
步由心生
沟通温度计
训练你的自觉度
阅人四步骤
行动2:买一套体面的正装,开启深层社交
P.E.A.C.E为你赢得正面评价
重点1:正面(Positive)
重点2:投入(Engaging)
重点3:真实(Authentic)
重点4:连结(Connection)
重点5:移情(Empathy)
行动3:盖一座动人的故事屋,让聊天更有效
感觉比信息更难忘
第1步:勘察地形
第2步:打好基地
第3步:加盖楼层
第4步:阁楼谈心
如何漂亮地收尾
行动4:接受自己的特别之处,增加桃花运
不能以貌取人吗?
善用感知焦点效应
致胜开场白
埋下意犹未尽的伏笔
让人坠入爱河的36个问题
享受同一个节奏
关于缘分这件事
行动5:认清爱情三要素,重塑情场价值观
规矩会变,爱不会变
盖上潘多拉的盒子
保持爱情的新鲜度
爱恋中的金钱观
行动6:把未来的感受移植到现在,克服拖延症
你是哪一种拖延症患者?
驯服你的及时行乐猴
当个未来人
待办事项超能力
番茄钟工作法
行动7:从一枚回形针开始,养成好习惯
破坏计划的罪魁祸首
习惯的最小行动单位
启动你的基石习惯
当计划碰上变化
找朋友一起来挑战
行动8:用思考改变大脑,跳出负面回路
了解你的负面情绪
巧用心情天然调味剂
换掉脑海中的配音员
对抗负面情绪的好习惯
后记:勇敢挑战生活的现况
感恩笔记
|
內容試閱:
|
自序
8岁时,我跟着父母移民到美国。当时的我半句英文都不会,学校也没有语言课程。第一天上学前,父亲临阵教我,如果有人问我问题,听不懂就跟他说:I dont know!(我不知道。)碰巧,老师当着全班的面问我叫什么名字。我听不懂,只好回答:I dont know。从此之后,我在那个学校的名字就是I dont know。
刚到美国的那段日子,真是度日如年 !父母都上班,放学后陪伴我的只有一样不会说英文的奶奶,还有我的计算机。
那是一台功能很一般的第一代个人计算机,是我天天拿着铜板去家附近的游戏店,攒了很久的赠品券,忍着没把它们换成零食、玩具,终于有一天换到的大奖。它有整整40K的存储器(是40K不是40M喔,现在随便一封电子邮件都不止40K),而且还没有储存功能(其实有但我买不起),只要一关机就全部归零。它也没有游戏,只有随机附赠的BASIC 程序语言。
但它陪着我度过了那段最生涩、最寂寞的异乡童年。我把写程序当玩耍,天天研究它的功能。那些BASIC 程序语言(IF...THEN...)成了我最常使用的英文单词。每天关机前,我还得用铅笔把程序抄下来,隔天开机再输入一遍。现在回想,还真佩服当年有那种傻劲儿。这位寂寞的八岁男孩儿,跟他那台只有40K 存储器的计算机,后来还因为写的一个类AI 模拟对话程序在纽约市科学比赛中拿到第三名。
从那时走到现在,我依旧是个对计算机和各种新科技毫不畏惧的人。而且到现在,我最不喜欢说,也最不喜欢听到的句子就是 I dont know。
回顾童年那段日子,对我来说何尝不是种训练?它训练了我专注、面对寂寞的能力。而且写程序需要冷静,因为第一次运行时, 一定会因为没料到的错误、没计划周全的BUG(漏洞)而卡住。但生气或懊恼都没有用,情绪不会让程序变好变快,你只能根据错误码,回去找到出错的地方,修正之后再运行一次,这就是一种修炼。
长大后的我,面对事情出了错,我会把它当成一个BUG。再急再气,问题还是要解决。我告诉自己:过生活和写程序一样,一开始一定会碰到各种错误码,但只要有耐心解决,我就不信跑不顺。
这个信念,让我后来在念心理系的时候,特别关注优化生活效率的各种研究。这是在8 岁就种下的种子。
后来,我进了哈佛大学,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才、奇才、鬼才共聚一堂。在这所比美国建国史还悠久的老学校里,我看到了最传统和最先进的思想天天撞击,创造各种可能性,真可以说是一个海阔天空的知识乐园。
我特别用乐园这个词,是因为我发现那些在学校里混得最好的同学,就是懂得如何把学校当乐园而非殿堂的人。例如我很欣赏的一个朋友Joe,他不仅代表学校参加田径比赛,在学校的舞会当DJ(唱片骑师),在慈善机构做志愿者,还主导两个学生会社团。这些人往往不是班上前几名,也不是科科都满分的天才,但他们才是真正的风云人物。
我也发现,这些风云人物有两个特点:他们都很会用时间, 而且也很少抱怨生活。有别于很多学生总把自己苦读的黑眼圈当成勋章,认为蜡烛两头烧代表他们很拼命,Joe 这类的同学虽然日程很满,但你永远不会感觉他们被自己的日程绑住,或把分身乏术当成炫耀。
我曾问过Joe:你怎么可以一天里做这么多事情,你一定起很早吧 !
Joe 不置可否,他跟我说:兄弟,其实最难的不是早起,而是早睡 !
他再补充:晚上当别人想要去参加派对时,你得告诉自己, 不行 !我要早睡。你的心态不是我得睡了,而是我要睡了 !我们不是小孩了,没有人能跟我们说,嘿,你得如何如何。你既然能说服自己为什么要去做一件事,那就要告诉自己你要做,不是你得做。
他的话,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啊 !虽然我现在还无法完全到达他所说的境界,但我经常用这句话提醒自己:年纪大了,没有什么事是非得做,只看你有没有足够想要做而已。
这是我从18 岁的Joe 身上,学来的一课。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我已经大学毕业20 来年,回到亚洲定居,而且有两个小孩了。
人们经常说,孩子是最好的导师,我不能同意更多了。不是说小孩可以教你什么,而是照顾他们的过程,能让我们反观并检讨自己。为了兼顾家庭和工作,我开始寻找更有效率的生活方式。为了应付各种突发状况,我得加强训练自己的情商。喔,不是得,是要!
我也问自己能够教孩子们什么:科技?生活技能?书本里的知识?未来的世界将会变得越来越快,信息密度越来越高,人工智能将会颠覆各种商业模式,这是我们的孩子将继承的世界,也是我们有生之年将面对的课题。
但不变的是:人还是需要彼此相处,还是有七情六欲,还是会拿不定主意,在情绪和理智间拔河;我们还是会出错,还是要学习,仍旧会追求梦想,也会一辈子寻找生活的意义。
人体是个机器,一个不完美的机器。每个机器都有极限,也有最优化的使用方式,这包括我们如何照顾自己的身心。我想, 结合心理学和不同领域的知识,除了能让我们过更有效率的生活,也是基本的生活须知。我不一定能准确预测环境会如何改变,但我起码能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让自己更稳定,更有效能。这,也成了我最初规划这本书的动机。
我的目标是,把目前心理学的理论,转化为能够实行的生活方针,传递给更多人。就像童年学识字一样,无论以后再多书本堆在眼前,只要读得懂,就不用怕。
8 岁时的我,学会了忍耐情绪与解决问题;18 岁的Joe,提醒我主导权始终在自己手里;38 岁的我,更从孩子身上,学会了不要害怕改变,要懂得调整自己。而做了所有的研究后,我更深信:即使活到88 岁,人还是可以改变的,而且改变的幅度,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这就是我的初衷与真心,无论你几岁,希望本书也能帮助你变得更好,活得更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