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HK$
80.6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HK$
12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0.5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7.3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1.8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2.2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0.6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低碳化、智能化、信息化引领汽车零部件产业变革为切入点,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面临的新环境、新技术发展特征、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应对变革建言献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报告选取了发动机、制动系统、汽车传感器、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等领域进行了重点研究,内容涵盖新技术、新产品、市场发展动态以及国内外技术差距分析,并总结出各子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关建议。
|
目錄:
|
Ⅰ 总报告
1 低碳化、智能化、信息化引领汽车零部件产业变革/001
一 新环境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002
二 低碳化、智能化、信息化在汽车零部件产业中的内涵及特征/004
三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应对变革的主要策略/016
Ⅱ 产业发展篇
2 2016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综述/019
3 2016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综述/028
Ⅲ 企业发展篇
4 典型跨国公司发展分析/042
5 国内典型企业转型升级案例分析/062
Ⅳ 子行业发展篇
6 发动机子行业发展/084
7 制动系统子行业发展/173
8 汽车传感器子行业发展/244
Ⅴ 专题研究篇
9 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研究/261
Ⅵ 附录
10 附录一 汽车零部件产业相关统计数据/293
11 附录二 2016年度汽车零部件产业政策法规/303
12 附录三 2016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大事记/312
|
內容試閱:
|
序言
伴随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与汽车制造业加快融合,汽车产业生态发生深刻变革,新的生产方式、产品结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呼之欲出。在此变革影响下,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为中国成为汽车强国提供了发展契机,也为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核心技术突破与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
作为一名服务于汽车行业多年的工作者,我非常欣喜地看到了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2811.88万辆和2802.82万辆,同比增长14.46%和13.65%,已连续8年蝉联世界第一。与此同时,在整车产业的带动下,国内12757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全年累计主营业务收入3.7万亿元,同比增长14.23%,总体利润额2858.2亿元,同比增长17.12%。虽然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举世瞩目,但如果仍沿着传统的汽车制造路线追赶汽车强国将无比艰辛,巨大的技术落差形成了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加速与汽车制造业领域融合创新,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催生新的技术创新浪潮,并带来更快速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更短的产业更新换代周期。因此,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需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快速建立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推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和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从而才能应对当前产业变革带来的影响及挑战。
当前,国家已发布多项政策促进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突破关键零部件技术瓶颈将是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面临的首要任务。诸如发动机电控系统、自动变速器、混合动力系统、先进汽车电子、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电机驱动与电力电子总成、车用传感器、车载芯片、高精度定位系统以及轻量化材料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是当前行业发展的主要难点,同时,这些领域也是汽车产业价值链中的高端产业,只有突破并掌握这些核心技术,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才能成为推动我国由汽车工业大国向强国转变的主要驱动力。
本书以低碳化、智能化、信息化引领汽车零部件产业变革为切入点,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面临的新环境、新技术发展特征、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应对变革建言献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报告选取了发动机、制动系统、汽车传感器、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等领域进行了重点研究,内容涵盖新技术、新产品、市场发展动态以及国内外技术差距分析,并总结出各子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关建议。书中包含的重要数据及素材,能够为关注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丰富、有效的信息参考,同时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政策、企业管理部门制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在本书编撰过程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中汽协会发动机分会、中汽协会制动器分会、中汽协会电机电器分会、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各有关单位和机构的管理者、专家和相关学者给予了很大支持和帮助,付出了辛勤努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为本书出版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希望这一汇聚了业内外人士心血和智慧的成果能够对推动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吴绍明
2017年9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