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HK$
115.6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HK$
498.0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HK$
1156.4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HK$
162.3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HK$
54.9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HK$
50.4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HK$
109.8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HK$
55.8
編輯推薦:
张爱玲的《传奇》,是写给上海人看的香港故事。
而葛亮的《浣熊》,带着异乡人的体温,是写给所有人的香港。
2008年,热带风暴浣熊过境香港,葛亮随即运笔,开始书写这座他已生活八年的城市,并为自己的小说找到相遇这个关键词。
闷热逼仄的窄巷,脚不点地的路人,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中,叮叮作响的有轨电车缓缓驶过繁华的街。这里就是香港。
台风过境,是人和自然的相遇。而相遇也意味着打破,过去的旧秩序被推翻重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惯常生活。
八个短篇故事,八篇香港往事,八段偶然的相遇,擦肩而过几乎发生的爱情,可能与不可能的巧合与必然,恰似流金岁月中的一段插曲,寂寂回响。
出身寒苦的卑微女孩,动物园饲养员,卖牛仔裤的义气店员,独居的妇人,渔村中的后生仔,声讯台接线生和农村来的赌场保安,人人艰难求存,蝼蚁喋血,相遇制造了温情,但并没有阻挡住命运的播弄。
那种毫无预警的风暴,没有人能力挽狂澜。
但是好在,我们期盼或阻挡的惊天动地其实是没有的,大事件总是由小细节堆积而成;等到惊天动地真的来了,我们已经学会了安之若素。
境外的浣熊风暴终究抵不过内心的春风化雨,正如葛亮在小说的题词中所说:任凭
內容簡介:
这城市的繁华,转过身去,仍然有着许多的故事,是在华服包裹之下的一些曲折和黯淡。当然也有许多的和暖,隐约其词,等待你去触摸。
我们的生活,在接受着某种谛视。来自于日常的一双眼睛。一只猫或者一只鹦鹉,甚至是甲虫或螃蟹。我们不知道下一秒会变成什么模样,更糟糕的,是在活得*兴味盎然的时候分崩离析。
一场以动物命名的台风,因其行动迅速,且路径奇诡,为岛城带来了强风与丰沛的雨,也带来了不期而遇。
因相遇而产生故事,而有了关于时间的见证,见证别人,也见证自己。人生的逸出,这便不是宿命,是奇遇。
张爱玲当年曾经书写《传奇》,依然写香港的相遇,遇的是时世变迁,那是半个世纪前的无奈与苍凉。
而这本书中写的,是相遇中的冷暖,有许多怅然,只因物非人是。
这城市的繁华,转过身去,仍然有着许多的故事,是在华服包裹之下的一些曲折和黯淡。当然也有许多的和暖,隐约其词,等待你去触摸。
我们的生活,在接受着某种谛视。来自于日常的一双眼睛。一只猫或者一只鹦鹉,甚至是甲虫或螃蟹。我们不知道下一秒会变成什么模样,更糟糕的,是在活得*兴味盎然的时候分崩离析。
一场以动物命名的台风,因其行动迅速,且路径奇诡,为岛城带来了强风与丰沛的雨,也带来了不期而遇。
因相遇而产生故事,而有了关于时间的见证,见证别人,也见证自己。人生的逸出,这便不是宿命,是奇遇。
张爱玲当年曾经书写《传奇》,依然写香港的相遇,遇的是时世变迁,那是半个世纪前的无奈与苍凉。
而这本书中写的,是相遇中的冷暖,有许多怅然,只因物非人是。
關於作者:
葛亮
原籍南京,现居香港,在高校担任教席。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毕业。文学作品出版于两岸三地,著有小说《北鸢》《朱雀》《七声》《戏年》《谜鸦》《浣熊》,文化随笔《绘色》《小山河》等。部分作品译为英、法、俄、日、韩等国文字。
长篇小说《朱雀》获选亚洲周刊华文十大小说,2016年以新作《北鸢》再获此荣誉,并斩获各项大奖。包括2016年度中国好书、2016年华文好书评委会特别大奖、2016年度当代五佳长篇小说、2016年度中版十大中文好书等。作者获颁《南方人物周刊》2016年度中国人物。
曾获首届香港书奖、香港艺术发展奖、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台湾梁实秋文学奖等奖项。作品入选当代小说家书系、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8、2009、2015中国小说排行榜、2015年度诚品中文选书。
葛亮
原籍南京,现居香港,在高校担任教席。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毕业。文学作品出版于两岸三地,著有小说《北鸢》《朱雀》《七声》《戏年》《谜鸦》《浣熊》,文化随笔《绘色》《小山河》等。部分作品译为英、法、俄、日、韩等国文字。
长篇小说《朱雀》获选亚洲周刊华文十大小说,2016年以新作《北鸢》再获此荣誉,并斩获各项大奖。包括2016年度中国好书 、2016年华文好书评委会特别大奖、2016年度当代五佳长篇小说、2016年度中版十大中文好书等。作者获颁《南方人物周刊》2016年度中国人物。
曾获首届香港书奖、香港艺术发展奖、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台湾梁实秋文学奖等奖项。作品入选当代小说家书系、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8、2009、2015中国小说排行榜 、2015年度诚品中文选书。
目錄 :
自序/Ⅰ
浣熊/1
猴子/39
龙舟/73
杀鱼/97
街童/145
退潮/193
告解书/211
德律风/237
內容試閱 :
若干年前,看韦伯的《猫》,颇为感叹。美轮美奂在其次,更吸引我的,是对人类法则的模拟与些许的抗拒。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这些动物聚集与歌舞,并以一个独特的名字表达尊严。它们极度仰慕权威与守护,也在背叛与漫长的和解中经历成长。然而,当它们终于对这世界感到厌倦,一条云外之路(Heavy Side Layer)将成为重生之始。这是人类望尘莫及的归宿。
我始终相信,我们的生活,在接受着某种谛视。来自于日常的一双眼睛。一只猫或者一只鹦鹉,甚至是甲虫或是螃蟹。卡夫卡与舒尔茨让我们吓破了胆,同时感到绝望。我们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变成什么模样,更糟糕的,是在活得最兴味盎然的时候分崩离析。城市人更是如此,诚惶诚恐,想象着自己站在过于密集的行动链条的末端,时刻等待着有一只蝴蝶,在遥远的大洋彼岸扇动翅膀。这就是我们被决定的命运。
在一次台风过境之后,终于提笔,写我生活的城市。这场台风以某种动物为名,因为其行动的迅捷,且路径奇诡。它为岛城带来了强风与丰沛的雨,也带来了不期而遇。
说起来,这城市并不缺乏相遇,大约由于地缘的汇集拥促,或者源生流徙的传统。相遇而有了故事,有了关于时间的见证。见证别人,也见证自己。在每一个时代的关隘,彼此相照,不再悕悕惶惶。因此,历史的因缘,几乎成为人与城市遇见的轨迹。百来年前,有个叫做王韬的人,抱着避祸之心,来到了这个被他称为蕞尔小岛的地方。来了便不走了,作文章,办报纸。老了,终究要回去。在这城市留下的足迹,却带不走。人生的逸出,这便不是宿命,是奇遇。
又过了许多年,这城市被另一人写成了书。依然写相遇,遇的是时世的变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人叫做张爱玲。在港大读书时,听了一些往事,有关这位命运多舛的校友。身历艰辛的光景,留一点物欲的贪恋,聊作安慰。半个世纪前的无奈与苍凉,倏然定格于倾城,绵延至今。无从说起,一些不相干的事,命为《传奇》。
传奇终有些英雄落寞,若诞生于日常,伤感也随之平朴。都是旧事,如今的传奇是个壳。这城市的底里,已传而不奇。一如它的华美,是给游客展示的专利。经历了世纪末的节点,岛上的新旧人事,众声喧哗。看似热闹了些,内里却其实有些黯淡。新的是时日,旧的是自己。做的,多是观望,带着夜行动物的表情,目以心静。
这书中写的,是在观望中触到的冷暖,一些来自经年余烬,一些是过客残留的体温。也有许多的怅然,只因物非人是。不期然间,这城市的轮廓在慢慢地改变,愈见狭长的港口,和蜿蜒无尽的海岸线。
小说香港,为这些年的遇见。
若干年前,看韦伯的《猫》,颇为感叹。美轮美奂在其次,更吸引我的,是对人类法则的模拟与些许的抗拒。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这些动物聚集与歌舞,并以一个独特的名字表达尊严。它们极度仰慕权威与守护,也在背叛与漫长的和解中经历成长。然而,当它们终于对这世界感到厌倦,一条云外之路(Heavy Side Layer)将成为重生之始。这是人类望尘莫及的归宿。
我始终相信,我们的生活,在接受着某种谛视。来自于日常的一双眼睛。一只猫或者一只鹦鹉,甚至是甲虫或是螃蟹。卡夫卡与舒尔茨让我们吓破了胆,同时感到绝望。我们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变成什么模样,更糟糕的,是在活得最兴味盎然的时候分崩离析。城市人更是如此,诚惶诚恐,想象着自己站在过于密集的行动链条的末端,时刻等待着有一只蝴蝶,在遥远的大洋彼岸扇动翅膀。这就是我们被决定的命运。
在一次台风过境之后,终于提笔,写我生活的城市。这场台风以某种动物为名,因为其行动的迅捷,且路径奇诡。它为岛城带来了强风与丰沛的雨,也带来了不期而遇。
说起来,这城市并不缺乏相遇,大约由于地缘的汇集拥促,或者源生流徙的传统。相遇而有了故事,有了关于时间的见证。见证别人,也见证自己。在每一个时代的关隘,彼此相照,不再悕悕惶惶。因此,历史的因缘,几乎成为人与城市遇见的轨迹。百来年前,有个叫做王韬的人,抱着避祸之心,来到了这个被他称为蕞尔小岛的地方。来了便不走了,作文章,办报纸。老了,终究要回去。在这城市留下的足迹,却带不走。人生的逸出,这便不是宿命,是奇遇。
又过了许多年,这城市被另一人写成了书。依然写相遇,遇的是时世的变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人叫做张爱玲。在港大读书时,听了一些往事,有关这位命运多舛的校友。身历艰辛的光景,留一点物欲的贪恋,聊作安慰。半个世纪前的无奈与苍凉,倏然定格于倾城,绵延至今。无从说起,一些不相干的事,命为《传奇》。
传奇终有些英雄落寞,若诞生于日常,伤感也随之平朴。都是旧事,如今的传奇是个壳。这城市的底里,已传而不奇。一如它的华美,是给游客展示的专利。经历了世纪末的节点,岛上的新旧人事,众声喧哗。看似热闹了些,内里却其实有些黯淡。新的是时日,旧的是自己。做的,多是观望,带着夜行动物的表情,目以心静。
这书中写的,是在观望中触到的冷暖,一些来自经年余烬,一些是过客残留的体温。也有许多的怅然,只因物非人是。不期然间,这城市的轮廓在慢慢地改变,愈见狭长的港口,和蜿蜒无尽的海岸线。
小说香港,为这些年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