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心智与情绪并进
Mind and Emotions是本书的英文版书名。Mind指我们的头脑、精神、心智,Emotion指情绪、情感,或激动的情感。翻译成中文后,习惯性译法是情绪管理(Managing Emotions),而不是情感管理;基于区分情绪障碍(Emotional Disorder)和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等国内的使用习惯,在这里把Emotions翻译成情绪,很多时候也可以作为情感来理解。
在心理学分析上有区分情绪(Feeling)、情感(Emotion)和心境(Mood)。情绪和情感同指个体对外界刺激是否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而引起的一种主观体验,是我们心理活动的组成部分,由刺激、认知、主观体验和行为反应几个方面组成的反应过程。情绪通常指比较短暂而激动的状态,积极的有成就感,消极的有紧张、恐惧、愤怒等。情感通常指比较持久而稳定的、积极的,有自豪感和责任感;消极的表现为长时间地陷入焦虑、恐惧、愤怒、羞愧、负罪等情感中。很多时候,情绪和情感在缺乏具体细化描述的情况下会很难区分。心境又指心情、心态,持久而有渲染性,持续时间漫长,并且会有所弥散。这种心境表现出的心理态度影响的不只是一件事情,而是泛化到很多事情。比如,长时间觉得精力丧失、疲乏无力;除了人际社交外,面对日常的吃喝穿戴等生活琐事也觉得非常抑郁。我们每个人的情绪体验都可以从强度、紧张度、快感度和复杂度几个维度上来识别。在轻微的不满、生气、愠怒、激怒到大怒、暴怒、愤怒中,除了怒气还含有愤愤不平。不安、紧张、焦虑甚至惊恐反映到身体上,有胸闷、手足发麻、透不过气来等强烈的不适感,甚至可能出现强烈失控的发疯或者濒临死亡的身心感觉。高强度、高紧张度和复杂的情绪体验,往往会影响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和行为。情绪问题往往可归咎于生理激素、遗传因素、早期教育、创伤、人际冲突和压力等,觉察和应对也与此相关。心理学家研究观察已经证明,每个人降生的时候,第一次主动呼吸,就已经具备了感觉愤怒的能力,四个月左右的婴儿能通过尖叫、哭声和抓狂明确表达他的愤怒。欢乐一笑而过,而大人们那些负面的表情特别是情感反应会在前语言期的婴幼儿内心留下困顿。我们的自我意识最初在一岁左右由周围人的互动评价开始,并且越来越从关注自己的情绪拓展到关注周围人的情绪。当周围人展现出积极和消极情绪的时候,两岁的幼儿会尝试做些什么试图安慰别人,或者自己乖乖去一边玩玩具,避免给别人添乱。在最初遇到事情激发强烈情绪的时候,如果养育者告诉我们,没事的、没事的,会好的,帮助我们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帮助我们尝试平静下来,应对这些强烈的不快情绪,那么我们就能从中学到更理想的情绪管理能力,能在强烈复杂的情绪中拥有知其两端取其中的中庸能力,学会了利用一整套应对策略来处理生活中的压力,减少痛苦。很不幸,我们的父母、祖辈在过去一直经历着很多外界和内心的纷争,带着很多未修复的创伤,并没能安抚好自己,未练就给孩子树立好榜样的能力;陷入心理学专业上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泥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