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可持续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国际货币金融变革
》
售價:HK$
87.4
《
道德经新注 81幅作者亲绘哲理中国画,图文解读道德经
》
售價:HK$
143.4
《
清俗纪闻
》
售價:HK$
98.6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HK$
76.2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88.2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5.0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6.3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1.2
|
編輯推薦: |
1. 朱文颖笔下的人物和故事,总是像镜子一样,投射出心灵的另一面,精神与物质,青春与成长,善良与正义她没有去辩论对错,没有划分*的白天与黑夜,她只是仅仅只是在为读者展示日常的故事而已。
2. 文中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展现现实却带有想象空间的结构,加上充满表现张力的语言表达,为读者讲述神秘、幽深的人性荒原。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朱文颖笔下充满复杂思绪和被爱恨情仇包裹着的女性为主角的小说集,收录了《危楼》《金丝雀》《一个沙漠中的意大利人》《小芋去米村》《绯闻》《禁欲时代》《乱》《十五中》《庭院之城》《青铜》《哑》《春风沉醉的夜晚》等作者经典的短篇小说。作者以一贯超拔脱俗的写作风格、悲凉的基调,通过特有的抒情的逻辑,以能穿透读者内心的锐利语言表达,读之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
關於作者: |
朱文颖生于上海,中国七十年代后出生的代表性作家之一。近年介入艺术策展和批评领域。著有长篇小说《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戴女士与蓝》《高跟鞋》《水姻缘》,中短篇作品《繁华》《浮生》《重瞳》《花杀》《哈瓦那》《凝视玛丽娜》等。有小说、随笔集多部。小说入选多种选刊选本,并有部分英文、法文、日文、俄文、白俄罗斯文、韩文、德文、意大利文译本。曾获《人民文学》优秀短篇奖、《作家》金短篇小说、《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首届叶圣陶文学奖、文学评论金圣叹奖、《人民文学》年度青年作家奖等,2005年,由中国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评选为首届年度青年小说家;2011年入选 娇子未来大家TOP20。部分作品被馆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并多次入选夏威夷大学纯文学刊物MANOA环太平洋地区最有潜力的青年作家作品专辑。其作品在同辈作家中独树一帜,被中国评论界誉为江南那古老绚烂精致纤细的文化气脉在她身上获得了新的延展。现任苏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
目錄:
|
抒情的逻辑(自序) 朱文颖
危楼
金丝雀
一个沙漠中的意大利人
刀客
小芋去米村
绯闻
禁欲时代
乱
十五中
庭院之城
青铜
哑
春风沉醉的夜晚
书写秘密、对抗以及疏离(访谈) 朱文颖 张鸿
|
內容試閱:
|
抒情的逻辑
朱文颖
这是一篇写得拖拖拉拉的序。正儿八经开始写的时候,冬天已经来了。我应邀去斜塘老街的一家书房做文学沙龙,约了两位评论家朋友做嘉宾。于是讨论起了沙龙题目。
我说,叫古典的叛逆吧。
朋友说,顺着你的意思,可以叫从现代叛逃
我说,那也应该叫从古典叛逃吧。
接下来朋友的回答猛地让我心里一亮。他说:从现代叛逃,可以逃往古代,也可以逃往后现代,或者未来,或者不知所以未能命名的所在叛逆古典太没劲了。因为太容易
说话至此,我突然明白了,其实这里讲的正是这篇自序将要讨论的东西那是小说家李浩在电话里跟我说了足足二十来分钟的:其一,自序需要四五千字。其二,对小说文本做出有别于批评家的自我阑述。其三,关于小说的现代性。先锋之后的路通向哪里?是重新写实还是后先锋?
这不就是从现代叛逃的意思吗?
2
在小说集《金丝雀》里,《一个沙漠中的意大利人》和《春风沉醉的夜晚》分别是发表得最早与最近期的小说。
《一个沙漠中的意大利人》有着这样的开头:
后来程程细想起来,有些事情的发生,竟然是没有任何预兆的,一切都是那样突如其来,不容考虑。即便事后再度回想,仿佛还是不存在任何因由。比如说,那个叫作亨利的人。
然后,它又有着这样的结尾:
风把亨利带走了,而留下来的是想哭与不想哭的程程和大李。他们站在沙堆的上面,很长时间都没能搞清,刚才究竟是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两个去敦煌度蜜月的年轻人,拍了些照片留作纪念,遇到一个奇怪的外国人亨利没有任何戏剧性的事情发生,然而十天以后离开敦煌时,仿佛已经明白了一生的意义。在敦煌沙就是宿命。小说里有这样一句话。就像是谶语,也仿佛偶尔为之。那个阶段的小说(属于早期)大致都是如此,以致于责任编辑这样问我:这篇小说里,有的地方对话用了引号,有的地方没用。是不是需要统一一下呢? 我回答说:不必了,就按照原来的样子吧。
是的,原来的样子就是原来的样子。就是应该的样子,以及正确的样子。它是没有逻辑的。它的没有逻辑就是它的逻辑。
《春风沉醉的夜晚》则完全不同。它的一切基本都是基于逻辑的两位出生于普通阶层的年轻女士,有着同样的人生目标:对于比我们穷或者看起来比我们穷的那一类人,我们几乎完全不感兴趣。恰恰相反,我们所有的人生经历以及后来的努力,都是为了尽可能地远离他们然而命运阴差阳错。在一次高规格的国际学术会议上,纯粹作为临时替代品的我遇见了身份高贵的柏林自由大学的教授。立刻,他成为两位年轻女士试图提升自己社会地位以及改变阶层的猎物。
试探与撒谎同时来自于猎物与试探者,与此同时,诸多的疑问和争执也接踵而来。最终,在一次意外的风波中,一个惊人的秘密终于露出了底色。教授声嘶力竭地冲我喊叫道:我是个穷人我一直就是个穷人。我根本就不是什么柏林自由大学的教授我一直就觉得奇怪,你和你那位矫揉造作的朋友,怎么从来就听不出我的口音呢?穷人的口音?!
一切都是有来源的。有出处的。一个细部指向另一个细部。蛛丝马迹,然而绝对疏而不漏。小说发表后不久,发现坊间盛传着一个故事:上海姑娘陪男友回贫穷农村过年,最后不欢而散,劳燕分飞。突然惊讶于我在这篇小说中类似于预言的一句话:让我惊奇的是,这种东西,竟然与爱情也没有关联。它存在于爱情,这种雾气腾腾的物质的外面。
在《一个沙漠中的意大利人》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就在三危山上,程程躺在沙与沙之间,长发飘起,让大李给她拍照的时候,她忽然小声地叫了起来。她说,等一等,我想哭, 突然地很想哭。真的,非常非常地想哭。
她为什么想哭?哭什么?大李不知道,我们不知道,可能她自己也并不清楚。但哭的欲望是如此强烈。它甚至宣告哭的原因已经不再重要。
而《春风沉醉的夜晚》里,一切都是清晰的。有据可循的。即便是主人公内心渐渐升起的寒意,它也指向一个无比明确的所在或是觉醒从开始到现在,夏秉秋一直都是、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我的怀疑、反感,或者说,那种更深更为微妙的骨子里的憎恨。那是阶级的差异,流淌在成年人的骨血里的。作为已经社会化的人,我们由无数异常清晰的细胞构建而成。
两篇小说里,都指涉情感。或者是情感的抒发。《沙漠》中主人公哭得莫名其妙,或者至少看上去莫名其妙;《春风》里的情绪则有着长长的线索,像牵动木偶的手中的线,一步一步走上那个最终的所在。也像图穷而匕首见,那寒光中的惊诧却是早有由头
《沙漠》里,不确定的部分里有抒情。《春风》中,无比确定、锐利的部分里仍然有着抒情。还有些时候,我能听到一种声音,如同冰山在春阳的照耀下,徐徐地缓解,消融。有一些细微的不经意的咔咔声,清脆而又温柔。
然而,我感兴趣的是,那种突然生发于天地之间的感喟, 以及具有逻辑的抒情之间,它们有联系吗?多了些什么?又丧失了些什么?
3
有一天,看到一篇文章中,对比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和李安的《卧虎藏龙》。聂隐娘和玉娇龙,都出身官宦人家, 都一身武艺,都不驯服,但两个人物的质地完全不同。隐娘从小遭遇不幸,身世坎坷,她的逃离和反叛有其世俗的逻辑,是对命运的反抗。但玉娇龙,她从未身遭不幸,但不知道为什么,她就是不爽,对一切的事情都不爽极了。
师父要她永远追随,不要。大儒要收她为徒,不要。父亲要她嫁入豪门,不要。她不愿服从所有这些秩序,通通不要。但她又不可能和罗小虎真去那自由天地,因为她不是那样长大的,那不是她的世界。最后,天地之大,竟然无处可去。她往悬崖下一跳,就是叛逆到淋漓尽致和死无葬身之地。她说,她要的就是个自由自在,但她发现活着就是不自由的,所以她宁可不活,也不妥协。
侯孝贤说过这样的话:聂隐娘就是现代性。那么,玉娇龙是什么?应该就是后现代性。她的反抗是无因由的反抗,是没有办法可以解决、没有途径可以消解的。有着存在主义的味道,接近命运的本质玉娇龙那才是真的孤绝,那才是真的一个人,没有同类。
这就很有意思地回到了沙龙的题目和小说集的自序。从现代叛逃究竟逃向哪里?如果《刺客聂隐娘》里的聂隐娘是现代性,那么从聂隐娘开始叛逃,
她逃向哪里?逃向没有逻辑、更不确定、更开放、更复杂、更多元的后现代性玉娇龙?还是回归到在敦煌沙就是宿命的原点?但是这个在敦煌沙就是宿命,究竟是另一种古典主义还是更高级的所在?或许仅仅只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圆?
4
再回到小说集《金丝雀》。
短篇小说《哑》,它描写寻死的蔡小蛾因为一个小广告成为陆冬冬的自闭症儿子的看护。在这个沉闷的仿佛被世界遗忘的家庭里面,蔡小蛾面对的是对生活毫无知觉的康乐乐,还有他充满恐惧的母亲。这个母亲看不到希望,却无法选择死亡,每天像机器一样生活,每天来蔡小蛾房间做客。最后她终于在一个陌生人面前痛哭流涕,说出了自己的孤独和生活的艰辛。三个没有希望的人走在了一起,却好像很有秩序地生存了下来。
这是一篇明显具有现代逻辑的小说。蔡小蛾因为生活困境逃离了她的现实生活,面临一个关于生还是死的本质的追问。没想到她偶尔闯入的家庭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三个本质上无处可逃的人,最终决定活下来,并且互相取暖。
在这里,我还想提一提早期的一篇很早有人注意到的小说。它有着与《一个沙漠中的意大利人》比较相似的质地。但它的开头看起来是有逻辑的:小芋要在米村找一个人。小芋包里装着一封信,是城里的熟人写的,写给小芋要在米村找的那个人。小芋知道,只要把包里的信给了那人,那人也就成了小芋的熟人了。如果小芋要在米村办什么事,就可以张口对他讲。正这样想着, 那辆来自乡镇、驶往乡村的公共汽车便迎面而来了。
这个故事的逻辑看起来是建立在中国人情社会的基础和规则上的。米村像是远处的一个寓言世界。小芋是连接现实世界与寓言世界的一根线,而那封信既是寓言的呈现品和证据。
小芋拿着那封信,在米村找到了第一个人。他叫大林。那封信把小芋带到了米村,并使他们联系到了一起。而到了下午,大林对小芋说,他们在村东头还有房子。于是大林和大林的女儿小林就把小芋带去了那里。然后再经过一番周折, 大林和小林都有事,于是小芋要在米村办的事就只能由大林托付给另外一个熟人了。不巧的事情再次发生,那位熟人也不在厂里,于是大林就把小芋嘱托给厂办的一个小姑娘,又关照了小芋几句,便急匆匆地走了。
这样一来,小芋就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米村了。
小芋坐在厂办临窗的一个座位上。从那里可以看到米村的一些风景。在中午打谷场明亮的光线和长久的等待中,小芋觉得自己又累又乏,以至于感到自己的身体正在渐渐缩小,渐渐凝固,并且终于有种无从把握的样子,于是就完全交付给这陌生而大的米村了。
直到小说的终了,小芋仍然没有见到她真正要见的那位熟人。她在这个人和那个人之间穿行,在小小的米村之间穿行。突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现在我反倒是觉得米村变得越来越大了。
很多年后再看这篇小说。我仍然很喜欢。甚至比当年更喜欢了。这篇小说介于缜密的逻辑与诗意的非逻辑之间。在生活的细节和庞大的寓言间穿行。虽然它没有连贯的故事,但我仍然觉得,在这样的类似于寓言小说的文本里,故事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5
前不久参加一个活动或者是看一本书,究竟是怎样一个形式真的忘了。但里面的这句话却记得很牢。
写作不是指向事物的本身,而是指向它的阴影。深以为然。无论是从现代叛逃到后现代,或是回归到在敦煌沙就是宿命的原点,就像一只装满了精密而结实的机械的飞行器。我们有两种描述的指向。一种极度的写实而产生的魔幻飞翔感;另一种则是指向飞行器的侧面。它是变形的,甚至看上去不像一个具体的飞行器的。
它们的逻辑隐藏在更深的深处。
在那篇关于李安的文字里,还有这样一个细节。拍完《色戒》后,李安说,这部电影是他有生以来拍得最痛苦的一部。至今不敢重看。他在崩溃中远赴法罗岛,求见英格玛伯格曼。见面大哭。这个拍过《野草莓》到《第七封印》的老人,拍了一辈子关于生、死和怀疑的电影,到了88岁的时候,他自然懂得李安在哭什么李安真狠,和王佳芝一起,把人活着要倚赖的几乎所有重大系统,一一进行拆解。《色戒》是李安的一个梦。在梦里李安做足了自己,梦一醒来,人就不能再是那个样子。要回到原来的逻辑系统当中。最后那抹抒情是他给予《卧龙藏龙》中的玉娇龙的。她纵身一跃李安在她身上多有寄托。她往下跳,其实是飞。升华了。
2016年12月29日
苏州
《金丝雀》(节选)
案子是很简单的,没有什么枝蔓,那些目击者的笔录,也只不过是为了备案的需要。一个少年不小心从树上掉了下来。就是这么简单。但警察还是感到烦躁,这是很明显的事情,很明显就能看出来了,他手里拿了烟,在屋子里走来走去,一副心神不定的样子。过一会儿,他又在那张靠背椅上坐了下来,他把一条腿跷到另一条腿上,这样的姿势是放松的,是人在放松、愉悦的情况下采取的姿势。刚才那个男的进来进行目击笔录时采用的就是这样的姿势。警察注意到了这一点。
回想起来,男人对于问题的回答显得非常明确,明确而简单,这个,警察也注意到了。他的叙述语言是干巴巴的,不再有什么细节化的东西(这样就使警察觉得,如果再追加一些细微而琐碎的提问,将是多余而愚蠢的)。
确实给吓了一跳呵,男人一直强调着这句话,但他的身体语言已经不再有那种吓了一跳的感觉,它们已经完全放松下来了。
开始时我就怀疑可能是摔死的,但这是第一次看到摔死的人,给吓住了。(说到这里,男人还咧开嘴笑了笑)
在警察的回忆里,出事以前,他最后一次见到那个女人,是在一个闷热的午后。那是一个夏天就要结束的日子,在那一天里,好像确实发生了一些事情(只有那些事情是清晰的。像金属,确切的形状与质感,但它内在的那些东西,当它被冷漠地放置一边时,又有谁会知道,它究竟是冰凉如铁,还是滚烫灼人?)。但如果事后回忆,警察却发现自己已经无法清楚地分辨它们的先后次序。哪桩是发生在前面的,而哪桩又是由因而到达的果?在回忆里,它们被纠缠在了一起,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却又相互掩映的部分。
首先是一个梦。
一个阴云的早晨。警察骑着自行车去上班。派出所里非常嘈杂,每个人都在大声地讲话。门开开来,又关上,然后又开开来。进进出出的人流。警察非常疲惫地向大家打着招呼,然后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下来。
过了一会儿,一个很胖的中年人走过来,坐在警察的对面。他的脸上露出一种惊恐的神色(或许是惊恐,也或许是疲劳)。他在讲一件事情,讲着讲着,忽然愤怒起来了,声音拔得很高。但四周的警察对面都坐着许多声音拔得很高的人,因此并没有人去注意他。
又过了会儿,一个年轻丰满的女人牵了一条狗走进来。她管它叫皮皮。皮皮,皮皮。她一边叫着,一边向警察走来。女人坐下来,然后把皮皮抱在腿上。是条好狗。年轻丰满的女人说。她把皮皮的两只前爪抓在手里,用一种轻柔的充满蛊惑的语言向警察请求着一件事情。
一个人影在窗口那里晃动了一下。
是个女人(瘦弱的肩膀线条,低垂的脸)。
警察抬起头。
就在这时,有种声音响了起来(但派出所里的其他人并没有听到。门还是开开来,又关上。年轻丰满的女人身体前倾,小狗皮皮睁圆了眼睛,它动了动自己的前爪,因为正被抓着,所以就又不动了)。一切都照常进行着,但确实有一种声音响了起来,乍一听来,很像附近码头边的汽笛声,撕心裂肺,突如其来(有什么突然的变故了呀),但它又是慢慢地起来的,是早就埋伏在什么地方了的,那声音里面充满了一丁点的喜悦(只有一丁点,更多的是恐惧),有人在街上跑起来了,飞快地跑起来了
警察推开了手里正记录着的笔和纸,站起来,向门口走去。
警察的动作起始还是缓慢的,有一点疑虑,紧接着速度便加快了,而伴随着逐渐加快的动作,声音(其他的那些声音,派出所里的嘈杂声,女人的说话声,小狗皮皮控制不住的低吠声,街上的人来车往)忽然消失了。警察在一片静寂之中(唯有那神秘的、与码头边的汽笛声有着相似的声音)向大街跑去,他跑得如此之快,脚底生风,身轻如燕。大街是如此静寂,如此静寂呵。警察在静寂的大街上飞跑起来,他忽然感到一阵激动(他是在飞呵),激动得快要哭了。
女人穿着一条白色的裙子。她走得不快,就在警察前面不远的地方,但警察却追不上她。
在静寂的大街上,警察飞跑着(树木、公园、街边的音响店都在飞快地向后退去),他能清楚地看到前面的那个女人。她在每一个街角出现、掠过、隐灭。但他总能看到她。在每一次她出现的时候,那种神秘声音就会忽然响起(有什么突然的变故了呀)。警察忽然感到的激动和激动得快要哭了的感觉呵。
终于,在女人又一次出现在街角的时候,警察大声地叫了起来。警察冲着女人的背影,大声地撕心裂肺地喊叫了起来。但是,在梦里,警察发现自己发不出声音来,只有嘴形的急剧变化、组合,但声音却是没有的。在梦里,他说不出话来。虽然,他始终勇敢而大声地对着女人说着同样的一句话,但是,大街一片沉寂。偶尔也有路人走过,有时他们也张着嘴,像说话的样子,但声音是没有的,就如同一群擦肩而过的悲伤的哑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