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HK$
110.7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HK$
132.2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HK$
47.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HK$
55.8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HK$
109.8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9.8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HK$
87.4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88.5
|
編輯推薦: |
1.有故事的人写有故事的事,生物学背景作者半夏历时多年关注,记述博物学家刘华杰的博物人生。 2.有关博物学家刘华杰的本博物生存传记,200幅彩图全情呈现。 3.传主不仅是北大教授,也是拈花惹草的东北汉子,博物人生展示了他可爱可敬的一面,季羡林欣赏他,许智宏偏爱他,洛克医嘱执行人赠他照片。 4.传主刘华杰用理性的方法行迹万里,感性的思考与草木结缘。 5.传主刘华杰说文解字博物理念。(BoWu),Beauty 【天地大美】Observation 【感受洞察】Wonder 【赤子情怀】Understanding 【理解万物】,作家阿来作序,田松、江晓原、刘兵 吴国盛、单之蔷、李元胜倾情推荐。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对博物学家刘华杰博物人生的全景呈现和记述。作者半夏具有生物学背景,历时多年对传主刘华杰的关注和财富,透视了传主的学术生涯。传主刘华杰 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也是一个荒野逐花人;他认识数千种植物,20余年不遗余力倡导博物学文化;他要我们反省现代性逻辑,欣赏自然之美,接续传统,从无用而美好出发,重塑我们质朴的心灵;他对大地的感情,他对野花的热爱,他的博物路径与真诚自在的人生,通过作家半夏以访谈及内心关照的笔法,以及200余张珍贵的图片,给予了全景记录和再现。通过这本书你会发现,刘华杰堪称当代中国的梭罗,他的博物生存理念,如何救赎我们今天的世界。
|
關於作者: |
半夏,女,原名杨鸿雁,1966年秋出生于云南会泽铅锌矿。云南大学生物系毕业,供职于媒体,高级编辑,业余致力于长篇小说和自然随笔的写作。鲁院第七期研修班学员,中国作协会员。出版有长篇小说《心上虫草》《活色余欢》《潦草的痛》《忘川之花》《铅灰暗红》等。作者认为作家要有能力倾听来自生活内部的叹息,也要有能力凝视生活的真相,并怀着对世间一切生命的悲悯,在深心的旷野里高唱自己的歌;写作终是回到人本身,回到人的处境。2014年夏天,作者开始野外拍虫子拍花草,写作形成在野阅微系列文字。
|
目錄:
|
序 阿来001 前言007 章 荒野逐花人 025 荒野逐花人的多重身份 026 一本书引领的传奇 072 情倾燕园的一草一木084 第二章 重新发现博物学 114 重读卢梭后的新发现 116 博物者的情怀,去远方还是居于本土? 126 第三章 吹皱一池春水135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136 博物学的春天及其凸显的曲线救国意义 144 人类并非是一个有道德的物种 152 不必追逐现代性的时尚170 第四章 人类新感性 176 从一堂大课开始,进入博物生存制式 178 反思现代性对我们的挟持和压迫 188 被评说的刘华杰 202 后记217 博物者自在 田松 223 刘华杰博物书谱254
|
內容試閱:
|
前言
6年前我通过新浪博客认识刘华杰老师,这种认识隔山隔水,却并无阻碍,如今,采访完他,我也没有见过他。这种认识是他在高处,我在低处,而我渴望着与刘华杰老师在高处相逢。
初识刘老师时他在美国夏威夷(檀岛)访学,我几乎天天跟读他图文并茂的博客,博客更新得勤。我看他造访一株株异域植物,看他把色彩缤纷的果种捡拾后摆拍,并一一分类,指出它们的拉丁文学名。
我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当年我的植物分类学成绩全班。生物系是当时云南大学牛的系,录取分数线也高。我们在校时,植物生态学家曲仲湘、苔藓专家徐文宣、植物学家杨貌仙等好几位前辈学者都还在搞科研,甚至给我们讲课。然而,在刘华杰老师面前,我简直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学植物专业的,我被他惊着了,感觉自己压根没学过植物学,哲学专业出身的他竟然把植物的拉丁学名一说一串。我脸红,我把我的所学又还给老师了,而他们均已不在人世。
刘老师在夏威夷时去约瑟夫o洛克(Joseph F. Rock,洛克曾被定义为"美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分子",博物学家、探险家,其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工作。洛克当年在云南丽江玉龙雪山脚下的雪嵩村一待就是27年,与一照顾他日常生活的纳西女子暗生情愫,并有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早逝,我的采访来自他活着的儿子罗福寿的亲人,这事在当地避讳提及。)故居的访问博文我跟了贴,特地把我采访洛克后人的相关文图传给刘老师,有时也在刘老师的博客上请教他一些问题。
大学毕业后,我并没从事与植物有关的工作,而是在工厂待 4年后又供职媒体,业余写作。但我对自然草木的关注惯性地延续着,年纪渐长,每每便觉得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培养我这样一个大学生的费用是昂贵的,我愧对国家的培养。生物系的学生一般下午都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上普通动物学解剖课时,都是两个学生一组解剖一条鲨鱼标本,一人解剖一个标本的有蛔虫,但一条蛔虫的成本可不低,人民币10元。当时每月家里给寄的生活费是我母亲全月的工资50元。那年代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学杂费通通都是国家买单,一个学期我们也就上交二三十元的教材费。生物系的实验器材及野外考察比哪个院系都费钱。因此,我后来觉得大学期间获得的那点生物学知识,要尽量用来为环境生态的多样性保护做贡献,业余便关注些虫虫草草,拍点图,写点文字,抒发一下对自然的热爱。把那些道发自然、不与自然违逆的感悟写出来,发一发自媒体。
这过程中,我一直关注刘华杰老师的动向以及他这些年来与同行们在中国掀起的博物学浪潮。敬佩他的同时,越来越认同他的博物生存理念 -- living as a naturalist !三年前,我偶然用手机微距拍摄到一只丽蝇(注:绿豆苍蝇)落脚在雨后蕉叶上的形象,竟然那么不可思议地美丽!平常我可是很嫌其脏臭的!从此,我开始拍一块菜地里的各种昆虫。当菜地在推土机下消失的时候,我只能往更远的山野里去!我开始不自觉地博物生存,节假日花大量时间沉浸其中,访山问水,乐此不疲。当我用人类的单眼与虫虫们的复眼对视时,我发现这个世界无限美好!从事媒体工作的紧张焦虑以及业余多部长篇小说的写作严重损耗了我的身体,而当我停下来,俯下身,在草与虫的高度观察它们时,当我从城市郊外的菜地走向山野走向大自然的深处时,我的心态变得平静而单纯,我快乐着我的快乐,我发现我在野地里修复着我的身体,救赎着我的灵魂,而我也因此更加密切地关注刘华杰老师的博物生存。
当《十月》前副主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周晓枫女士打电话给我,请我写一篇有关科技工作者的报告文学时,我便向她推荐了刘华杰、张巍巍等老师。尽管我心里明白,刘华杰老师专注的是博物学,博物学与科学有关系,但博物学是"反极端科学主义"的,科技发展制造出的精密机器正快速高效地冒犯、摧毁着自然,人类驾驭自然的野心一直膨胀着!人类在砍倒棵树的时候,人类文明就开始了,那么当人类用更高效的机器砍倒后一棵树时,人类文明就会结束。尽管人类似乎永远看不见那后一棵树的倒下,但人类对自然的侵吞破坏正无以复加地进行着。周晓枫老师在阅读了刘老师的部分博物学专著后,同意了我的选题。
我由此开始了对刘华杰老师的采访,采访是在读了他十来本书的基础上,通过邮件、通过自媒体、通过其同行、学生、家人进行的。刘老师是非常珍惜时间的人,他要做的事太多了,教书育人外,他一有空闲便开车去山野追逐野花!我曾戏说刘老师,在中国,不可能再找出如他一样痴迷野花且懂野花的男人了!
给《十月》杂志的文字有字数限制,而刘老师是个非常丰富的人,我想写的角度太多,我奢望在一篇文章里把他的博物思想穷尽,图谋借中国文学界的实力大刊《十月》这个平台向作家们,向读者们宣扬刘华杰的博物生存理念。然而我越想弄得完美越不知所措,稿子推翻两次,修改无数次终于,两万多字的《刘华杰:博物生存的倡行者》刊发于2016年第5期《十月》杂志。文章出来后,我迫不及待地做了个图文版投稿给新浪微博的头条,点击率颇高。我一门心思地想,要让刘华杰老师的博物生存理念为更多人所知,因为这是迫在眉睫的事,因为我笃信,当更多的人认同博物生存理念后,人们就会更加懂得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热爱自己的原乡本土,而这几乎是曲线拯救日益变坏的地球生态环境之唯一出路!
微博头条文章发出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杨虚杰女士联系了我,我们一拍即合。为什么不给刘华杰老师做一本图文互动的小传呢(注:2001年河北大学出版社曾出过一本刘华杰小传《漂移》,作者黄艾禾)?他个人的博物人生和经历绝对能引领更多的人热爱自然!刘老师有很多的"粉丝"!我与杨虚杰女士同为媒体人,我们深深钦佩刘华杰老师正在做的一切,刘华杰老师是当下中国博物生存、博物自在、博物致知的倡导践行者,扛大旗者!此刻我真想在单行本的书名上添加两个字"首席"!这个,我知道谦虚的刘华杰老师会阻止,因为发《十月》的那篇文章我曾试图用"人"这个概念,他特别致信我拿下,他说很多人在做着博物的事。
需要说明的是,书稿的每一章节后都有我个人的采访手记,这是我的心得和感悟,是我的发散性思维,这充分体现了刘华杰老师给予我的影响,也同时是书稿里有机柔软的一小部分。有一点自然学科素养的我,正在刘华杰老师的启发下找到我个人的博物生存方向,读这书的人应是未来潜在的博物生存者。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刘华杰老师及他的同行刘兵教授、田松教授以及单之蔷总编,特别感谢他的学生辈同仁熊姣博士、王钊博士(在读)、张冀峰博士(在读)以及刘华杰老师的家人接受我的采访!感谢我的母校云南大学生物系 30年前给予我的教育!感谢所有热爱自然的人们!采访刘老师,阅读刘老师,我似乎学到一点皮毛了,我们要学会用审慎的眼光来反思、警惕、批判所谓的现代性对我们的挟持和压迫。
后,借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句话作为结束: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半夏
2017年 5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