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9.4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HK$
103.3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HK$
112.7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HK$
102.4
《
无端欢喜
》
售價:HK$
78.2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HK$
55.2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HK$
89.7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HK$
45.8
編輯推薦:
书中涉及的经典哲学命题,并不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递,而是要让学生知道几乎所有的探究都具有开放性,是不完全的,很多甚至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所持观点的理由是否充分、合理;让他们知道所有观点都会受到一再推敲和挑战。
在哲学领域没有专家,也没有人比别人更聪明。哲学是对话,是探究,是实验(用思想做实验),是为了对所讨论的话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每个人都有权表达自己的观点,需要遵守的规则只有一个: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思维清晰、诚实思考、倾听其他观点、勇敢追随*有说服力的观点。
內容簡介:
本书是为中学生设计的哲学讨论,内容涉及西方哲学所探讨的各个方面,采用以故事提出问题的方式。内容涵盖四大部分:世界(它)、自我(我)、社会(我们)和他者(你),已经触碰到一系列经典的哲学命题,对少年读者来说颇具探究性且不失挑战性。
书中所列的练习能够有效训练哲学思维,同时也能很好地引导、鼓励思考和辩论。作者鼓励老师们以聆听代替教导,将学生的思想及观点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还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技巧和建议,帮助教师获得更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作者指出:教授哲学的目的并非为了传授技能;教授哲学的重点也不是知识。本书所提倡教育理念的基础并非教学,而是倾听:倾听的目的不是为了控制或纠正,而是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与思路。
關於作者:
戴维伯奇,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哲学硕士。在接收了公益机构哲学基金会的培训之后,目前在伦敦的小学和中学里教授哲学课程。曾参与《哲学商店》(The Philosophy Shop)一书的编写。
目錄 :
前 言 1
序 言 3
引 言 1
世界:它 11
帝国主义与魔法 13
疯癫 16
时间 22
艺术与现实 29
信上帝 34
关于邪恶这个问题 38
邪恶的本质 42
怀疑论 45
逻辑 49
无所不知的人类 58
事实与观点 63
物体与本质 66
消失的文字 70
关于新的思考 74
自我:我 79
关于隐私 81
灵魂 85
性别 90
自杀 95
理解死亡 99
自由 105
责任 110
思考 114
语言与独创性 118
自控、失控以及真实自我 125
身与心,肉与灵 128
信念 133
情感 137
欲望 143
社会:我们 151
尽善尽美 153
乌托邦 157
财产 162
智力 167
道德与法律 171
金钱 175
街头艺术 179
消费主义 184
权力 189
传统与改变 196
种族 201
民主与差异 205
他者:你 209
动物 211
不可为之事 215
利己主义 216
说谎 222
酷刑 226
了解他人 230
语言与歧视 235
自然 238
诱惑 242
罪孽 246
情感与权利 249
感官 253
附录一 将课堂交给学生 259
附录二 基本逻辑 262
附录三 谜题 265
內容試閱 :
思 考
真的有寂静这回事吗?约翰凯奇(John Cage)
起始问题:什么叫思考?
深入思考题:
v 什么会激发思考?
v 思考是一种选择吗?思考是一种愉悦吗?
v 有没有什么念头是想一下都应该受到惩罚的?
v 你会如何向别人描述自己思考时所发生的一切?
v 大脑进行思考和手指弹奏钢琴一样吗?
v 思考与做白日梦有区别吗?
v 我正想事情呢是什么意思?哪些事情会干扰我们进行思考?我们是如何克服干扰的?
v 我会想着你的,这句话为什么听上去让人很安心?
v 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思想吗?
v 思想是没有说出口的句子吗?思想是由词语构成的吗?如果不是的话,思想是什么构成的?
v 如果有人不知该如何思考,有可能教会他们如何思考吗?
请原谅这连珠炮似的发问,你可以将其作为任务问题,不过每个问题只有一分钟的回答时间,目的是让学生对思考和思想有一个大概的认识,鞭策他们对这个问题进行层层深入的思考(哲学思考并不一定总是慢条斯理的)。
几百年前,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尔(Ren Descartes)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思考自己是谁这个问题。他埋头思索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存在,最后终于找到了关于自己存在的基础与根本,那就是人的本质在于头脑,而思考则是存在的根本基础。如果人不思考,则其存在就岌岌可危了。他自己是这样说的:
思想与我是不可分割的。我是,我在那是肯定的,但是能在多久呢?只要思考我就存在,因为很有可能我如果完全不思考的话就会完全不复存在了。
任务问题1:我们必须思考才能存在吗?
深入思考题:
v 我们一直都在思考吗?
v 如果我们失去了思想,那还有什么关于我们自己的其他东西也失去了呢?
v 如果我们停止思考,我们还会停止做什么别的事情吗?
v 我们有可能是在思考别人的思想吗?你怎么知道你的思想是自己的呢?
v 如果有人能够看到你的思想,他们就能完全了解你吗?我们能够看到别人的思想吗?
v 我们知道别人在思考吗?我们知道别人存在吗?
v 我们思考的时候需要声音吗?
v 虚构的人物其思想也是虚构的吗?我们的思想是否能够完全体现自我?
v 每一个行为都需要思考吗?思考是否也是一种行动?
v 思想来自哪里?
v 头脑里有什么是先于思想存在的?
v 我们怎么知道自己在思考?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是存在的?
v 我们的头脑是我们吗?我们住在自己的头脑里吗?
v 笛卡尔说不复存在是什么意思?不复存在是件坏事吗?
v 有哪些东西是和我们不可分割的?
思考有价值吗?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生前不接受别人称她为哲学家,但我认为她就是一位哲学家。她认为思考是活着的精髓所在,是一种摧毁性的力量,因为它横扫人类的头脑,动摇我们所知的一切。我认为这个句型本身就传达出怀疑的意味,因为思考本身就是溶解确定无疑的药剂,会永无止境地不停寻求意义,会一直追问下去,永远都不会满足。什么?为什么?哪里?如何?这些问题都在不断侵蚀着他们的答案,让人类的思考变得难有定论、迷茫不安。
思考让我们清醒,赋予我们生命;不思考的人生无异于一场梦游,会变得毫无意义。如果我们不思考、不内省、不关注内心,那么我们就会很容易被邪恶俘获。思考是良知的基础,是判断的先决条件。
阿伦特关于思考的理论似乎与禅宗佛教的教义背道而驰,因为禅宗哲学的核心就是无念。阿伦特认为思想的本质是行动,而禅宗则推崇不作为。什么?为什么?哪里?如何?这些问题无异于诅咒,而且与我们对人生的理解并没有任何关系。
无念既是思也是不思,我们无需清空自己的思想,但同时也不应该积极追求思考。我们应该保持轻松的心态,不持执念,因为活跃的思考最终只能让我们永无安宁。
禅宗认为无念能够化繁为简,让我们不被变幻不定的思想所束缚。因此,我们不应对体验进行评判,不应追求意义,应该直接行动,让思想的渴求归于寂灭,因为生命的本质是行动而不是思想。
任务问题2:你认同阿伦特的观点还是禅宗的理论?
深入思考题:
v 对我们应该进行多少思考有限制吗?
v 她是个没有头脑的人,完全没有思想。这是件好事吗?
v 人有可能做到不思考吗?
v 人生是否在本质上令人困惑?人生是否需要思考?
v 理解是否需要思考?
v 阿伦特与禅宗的观点是对立的吗?
v 信奉阿伦特与信奉禅宗者哪一个的人生会更加幸福?
v 如果你认同禅宗的观点,那么你应该思考这个问题吗?
是否认同某个观点有可能会在一个问题上形成两极分化的意见,不过只要没有像辩论那样彼此对立就无须担心。上述任务问题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最终发现自己的观点并不能非此即彼地归入双方的任何一个阵营,这能帮助他们了解各种不同的观点,并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观点是独特的,不能简单地并入别人的观点。
街头艺术
我就是不明白,这个世界能够创造出如此美妙的东西,它怎么可能是坏的呢。
《小美人鱼》爱丽儿(Ariel)
如果想找街头艺术的例子,你可以上网搜索安德鲁舒尔茨(Andrew Schoultz)与亚伦诺博尔(Aaron Noble)在旧金山的壁画作品《发电机》(Generator)或者洛杉矶涂鸦艺术家加俊藤田(Gajin Fujita)的作品给学生看。当然,你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上展示自己喜爱的街头艺术家作品。
当然,《发动机》是应房屋主人的要求和委托绘制的作品,不过舒尔茨也偷偷摸摸地画了不少壁画,直到有一天被人抓了个现行并被勒令清除自己的画作,这让他自己也感到十分吃惊:我一直都觉得就算作画的时候被人抓到,但是因为画得实在是太漂亮了,房主会对我说:这太TMD赞了!请继续画吧。
有个孩子在一幢房子的外墙上用喷罐颜料涂鸦,画的是长翅膀飞翔的长颈鹿和吹奏小号的蓝鸟。警察抓到了这个涂鸦的孩子,命令他放下手中的颜料喷罐。但是孩子要警察等他一分钟,让他完成这幅画。
在去警察局的路上,警察和孩子有了以下的对话:
警察:你是不是脑子进水了?记住,永远都不要让警察等!知道吗,你们这种人光天化日之下敢到处喷的还真不多见。
孩子:那面墙太没劲了,我这可是为你们做了件大好事。
警察:你这是蓄意破坏。
孩子:啥?
警察:蓄意破坏,就是说你有意毁坏建筑物。
孩子:那是你说的,我觉得自己做了件了不起的事。
警察:这不是我说的,这是法律说的,你无权破坏他人财物。
孩子:是啊,我知道啊。
警察:可你不还是做了啊?
孩子:我无权破坏他人财物,好吧。但是那面墙又不是他人财物,它是我的。
警察:怎么会是你的呢?那可是有人花了大价钱买的,那是他们的房子。
孩子:你肯定觉得那面墙在房子的外侧,对不对。但实际上并不是,那面墙是公共街道的内侧,我每天都能看到那面墙。
警察:那面墙属于那幢房子,那幢房子属于屋主,现在屋主需要花钱请人清理那面墙,否则他就得每天面对你那幅难看的涂鸦。
孩子:那些房子才叫难看呐。你知道吗,他们为了建那些房子拆了我们的滑板场。那家伙盖厨房的地方,就他现在放吧台凳和大冰箱的地方,那儿本来是我和朋友们滑滑板的地方。我又没让他们在那里盖房子,没人让他们在那里盖房子。你说,盖那些房子难道不是破坏他人财物吗?
警察:破坏他人财物?!那可是市政厅批准的建筑项目,那些可都是住宅房。
孩子:那又怎样?这条街道就是我家,那面墙就是我家。本来我也不在乎你们用建筑破坏我的城市,但是我有权给这些建筑涂点儿颜色。
警察:这个城市是家庭和商业的,是诚实的人一手建设起来的,属于勤劳的人和做正确事情的人。
孩子:你和我的区别就在于,你想把街道变成监狱,我想把街道变成美术馆;你想把墙壁变成分界线,把我们划到外头把房主关到里头。其实谁在外、谁在里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有分界线全都一样,所有人都被关起来了。
警察:孩子,你这些话我听得太无聊了。
孩子:艺术就是说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东西代替不喜欢的东西。我本来非常恨那面墙,现在我喜欢它了。你呢?除了法律与秩序你什么都不喜欢。我热爱美,美受不了法律和秩序。这个你是控制不了的。其实我就是想说:给美一个机会,好吗?
警察:孩子,你那些涂鸦根本就不美好吗。那不叫艺术,就是随手涂鸦。艺术是很严肃的事,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就像《蒙娜丽莎》那样,不可能是被清理的对象或者在室外任凭风吹雨淋日晒。
孩子:涂鸦对我也是件严肃的事,我也看不出自己和达芬奇之间有什么区别。当然了,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他已经死了,而我还活着。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上述对话会很有趣。将全班学生两两分组朗读对话并思考其扮演的角色会怎样坐、怎样说话、视线望向哪里、会做什么手势等。鼓励学生即兴发挥、根据角色的身份和性格提出相关论点并回应对手提出的观点。挑选一个小组在全班面前表演。
任务问题1:你站在孩子一边还是站在警察一边?在房屋上涂鸦是不对的吗?
深入思考题:
v 房屋的墙壁是房主财产的外侧还是公共街道的内侧?182
v 谁拥有一条街道?谁拥有一座城市?
v 建筑物有权让我们感到无聊吗?
v 如果建设的时候没有征求我们的同意,那么未经同意对其进行装饰就不对吗?
v 涂鸦是破坏他人财物吗?
v 警察代表法律说话,这就意味着他是对的吗?
v 涂鸦是人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对公共场所进行构想的一种方式,民主制度难道不应该鼓励这一行为吗?
讨论这段对话的过程中,你也可以引用舒尔茨和诺博尔的作品《发电机》并提问:如果有人在你家墙上画了这幅画,这么做不对吗?就算你喜欢这幅画,这么做也不对吗?
任务问题2:建设房屋是破坏他人财物吗?
深入思考题:
v 如果是的话,我们是否有权摧毁这些建筑?你可以破坏蓄意破坏吗?
v 难看和无聊的就是蓄意破坏吗?它们蓄意破坏的是什么呢?
v 如果某幢建筑很有用,它能被蓄意破坏吗?
v 什么叫蓄意破坏?
此外,你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更多其他实例,可以是当地的或者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如备受争议的伦敦碎片大厦(The Shard)。埃菲尔铁塔刚建好的时候也遭受过很多非议,巴黎人认为这是对城市市容的蓄意破坏。当时著名作家莫泊桑就非常痛恨这座铁塔,于是他经常去埃菲尔铁塔内的餐厅吃饭,因为这是整个巴黎唯一看不到铁塔的地方。
任务问题3:涂鸦是艺术吗?
深入思考题:
v 蓄意破坏有可能是艺术吗?
v 将其称之为艺术赋予了它什么权利?这会如何改变我们看它的方式?
v 应该保留并保护它吗?
v 这个问题应该留待策展人和专家来决定吗?
v 谁拥有涂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