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HK$
67.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HK$
110.7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HK$
132.2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HK$
47.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HK$
55.8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HK$
109.8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9.8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难得一见的当事人亲述原始资料,讲述近年来中东血淋淋的重大人口贩卖案。
☆从人质所属国政府与恐怖分子的谈判中,可以看到人质被受害国划分为重要的、次要的,西方政府的无力、残酷、虚伪和冷漠一览无余。
☆10年前东亚只有日本人被恐怖分子绑架,10年后已有中国人惨遭毒手,这本书能让我们认清恐怖分子和恐怖组织!
☆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畅销欧美和日本。
☆中东是国际形势的热点和敏感点,为了让这部纪实性作品能够面世,为了保护当事人,书中主人公多用化名。
☆深入恐怖主义大本营,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动乱如何让人丧失人性及恐怖主义的残暴。
☆作者以中东地区近年来破获的重大人口贩卖案为基础,借多名人质、人质谈判员、反恐专家、战地记者口述的原始材料,揭秘了当今热点地区恐怖组织和恐怖活动的详细细节。
☆美国《纽约时报》好评作品,堪称21世纪的《阿拉伯的劳伦斯》。
☆地球上的一片片区域正在变成犯罪丛林;在这片丛林里,犯罪分子们正带着年轻的学徒们学习如何狩猎走进来的外国游客。
|
內容簡介: |
中东是国际形式的热点和敏感点,作者冒着风险、忐忑提笔,带来了这部难得一见的纪实性力作。
几十年来,欧洲都在进行着巨大而复杂的地下人口交易,成千上万的难民被运送到地中海沿岸。在911事件后,一股新势力在西方的政治混乱中兴起,控制了这种交易。这些犯罪集团与基地组织等武装力量交织起来,在21世纪初靠着从西非走私毒品和绑架西方人为生。近来年,叙利亚和伊拉克不稳定的局势,为犯罪集团在中东地区提供了新的商机,包括将西方人质贩卖给恐怖分子以及非法交易难民等,每年交易额可达数百亿美元。
作者以该地区近年来破获的重大人口贩卖案为基础,从多名当事人、人质谈判员、反恐专家、安全机构专员和被救人质那里得到了非常多的first手材料,为我们还原了恐怖组织和恐怖活动的作案细节,重要的是,揭露了当今世界文明光鲜亮丽的外衣下隐藏的野蛮与血腥:索马里本地居民普遍认为海盗行为不是一种犯罪,而是一种必要的生存手段;在恐怖分子眼里,世界是一场游戏,绑架是一种超现实的游戏;地球上的一片片区域已经或正在变成犯罪丛林,在这片丛林里,犯罪分子们正带着年轻的学徒们学习如何狩猎普通人。
|
關於作者: |
洛蕾塔拿波里奥尼(1955 ),意大利著名记者、政治分析员,全球著名的反恐经济研究专家,担任包括美联银行、德意志银行、渣打银行等各大银行和金融组织的顾问工作。那波利奥尼同时也是畅销书作者,她的作品《中东凤凰:ISIS与中东的重绘》成为全球畅销书,并被翻译成12种语言。
多年来的记者经验给了作者丰富的采访经验,为了将恐怖分子贩卖人口的罪恶事实公之于众,作者就以中东地区近年来破获的重大人口贩卖案为主要内容,综合了从多名当事人、人质谈判员、反恐专家、安全机构专员和被救人质那里得到的非常多的珍贵材料,小心翼翼地将他们汇聚成册。
她还在TED参与过多次演讲,是这一领域的*权威。
|
目錄:
|
Part one
chapter AQIM 模式 3
第二章 喂养黑熊 23
第三章 移民贩卖 40
第四章 海盗经济学 61
第五章 索马里侨民的海外联系 81
第六章 内战硝烟下的叙利亚 96
第二部
第七章 谈判者a 117
第八章 赎金 125
第九章 黄金时间解构绑架经济学 140
第十章 狩猎对象那些渴望蜕变的人 158
第十一章 西方人质演义 179
第三部
第十二章 扼杀真相 205
第十三章 人质的政治命运 226
第十四章 逃难路上的爱情故事 238
第十五章 政治回旋镖 250
后记 英国脱欧 267
致谢 271
|
內容試閱:
|
序 此刻是下午三点,但屋外已经是一片漆黑。在瑞典北部的大学城郊地区,于默奥大学被积雪铺成的棉被覆盖。街道空空荡荡,偶尔有几辆打着远光灯的车辆与我们交错而过。若不是开着车头灯,真难以看清楚路旁房屋前的那些花园。我们一路驾驶,眼前除了无尽的黑暗,就是积雪反射出的白光,纯粹的黑与白编织出奇妙的光学景象。
当车子驶入酒店,我打开车门走了出来,却感到像是走进了一个大冰柜。天很冷当我呼入这些温度在摄氏零下的冷空气时,我甚至可以估算出自己的肺活量。现在是2006 年11 月,严格来讲应该是秋季,但这里却让人真切地感到像是北极的冬天。
我们来到于默奥大学,此行是为了参加一个名为伊拉克对抗局势(Iraqi Equation)的政治艺术项目。该项目部分上得益于一些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们的共同努力,旨在反对政府越过防御性打击范畴所进行的伊拉克战争。在2003 年春天,经历了月复一月的示威游行后,世界安静了。或许是布什和布莱尔的蔑视姿态起了作用;或许是他们对公众舆论的冷漠态度奏了效。然而直到三年之后,我们的组织还一直在开展各类反对运动;我们知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因为我们清楚伊拉克正在发生着什么。
这些艺术家中间有许多伊拉克人,当联盟的军队登陆伊拉克之后,他们就立即逃离了该地区,因为他们在国内会成为各类割据武装组织的侵害目标。这场入侵解封了被压抑了几十载的狂暴,犯罪分子、恐怖分子,以及萨达姆的追随势力纷纷将矛头指向当地平民和新成立的什叶派民兵组织。这些逃离了伊拉克的艺术家,今天他们坐在我们这间屋子里,却也只是字面意义上的身处异乡,因为他们的心离不开家乡,他们的心依然被自由的伊拉克的血色现实串联着。
我们事先已经得知展会的开幕式上会有许多伊拉克人,但我们却没有料到居然超过了两百人,到场的伊拉克人甚至超过了在场所有的瑞典人。男人、女人,甚至小孩,都顶着北欧的严寒赶了过来。这些伊拉克人一股股地、安安静静地汇入展厅,面带微笑,与我们握手,然后解开他们那层层包裹的衣扣。此后,阿拉伯语变成了会场的通用语。
会场上,我看见有些阿拉伯妇女从她们带的大包里拿出了一些东西。只见她们取出一个庞大的盛食物的容器,这些容器都用锡箔纸包得好好的,她们将它们搁在展会提供的奶酪和蔬菜点心旁边。她们的食物看起来很精美,颜色也很丰富,散发出的香气不断地挑逗着我们的嗅觉。当凯瑟琳大卫(Catherine David,此项目的领头人)开始她的演讲后,气氛变得很愉悦,像是一场庆祝活动,比如是在参加一场瑞典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婚礼。这是一种神奇而又令人难以忘怀的感觉,片刻间,我们甚至都忘了这是一个旨在谴责军事侵略行为的开幕式。开幕式进行到晚些时候,人们开始散场道别,这时有一位年轻人朝我走了过来。宽宽的肩膀,中等身材,十足的伊拉克人样貌。他说他叫拉希德(Rashid),常见的伊拉克人的名字,但我知道这不是他的真名。当他讲到自己名字的时候,那双淡棕色的眼睛里透露出一丝不自然。和北非人一样,他的英语也带有浓厚的法国口音。拉希德告诉我他读过我的书,想对取得成就的我表示祝贺。在随后的交流中,他打听了我在伦敦对前恐怖分子的采访情况,然后问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他还提到了几个在军事政变后逃离了当地的阿尔及利亚人,这些人逃到伦敦并获得了政治庇护。
拉希德的内心有点犹豫,我知道他想跟我谈论一些他黑暗的过往,但他却怎么也开不了口,于是我建议一起去我的住处喝点热巧克力什么的,他同意了。
他从未告诉过我他的真实姓名,但明示了自己的国籍和年龄:他来自阿尔及利亚,是一个刚满29 岁的青年小伙。
拉希德的父亲是某恐怖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军事政变(由法国等欧洲国家支持)后不久,拉希德的父亲和哥哥们就被囚禁了起来。随后,在阿尔及利亚政治拘留制度的迷雾里,父亲和哥哥们从此杳无音讯。那些警察来抓我父亲和哥哥们的时候,我正在外边钓鱼。拉希德说。作为家里小儿子,当时的拉希德只有15 岁,拉希德表示他对政治并不感兴趣,他希望成为一名可以周游世界的水手或者渔夫。但当他们抓走了我的父亲和哥哥们后,我不得不开始和政治打交道了。
拉希德的母亲当时即刻安排拉希德逃离阿尔及利亚,但就在他钓鱼归来的那天晚上,拉希德却加入了他父亲麾下的一个队伍,他们中的一些人曾以恐怖分子的身份在阿富汗的战场上战斗过。这支队伍一直向南行进,直至抵达撒哈拉南端的边缘,他们在那儿整编队伍,开始策划北归行动。
拉希德在阿尔及利亚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带度过了随后的几年时间,离他挚爱的大海千里之遥。拉希德并未加入GIA该恐怖组织与当局军事政权的斗争持续了近十年之久,引发了阿尔及利亚又一场血腥的内战,而后GIA 在该组织的灰烬中诞生了相反,拉希德成了一名频繁穿梭在跨撒哈拉走私路线上的走私犯。
然而,在911事件之后,一切都变了,他说,常年以来,我们的日子过得都很简单,主要就是从阿尔及利亚贩卖些香烟到马里和西非地区。但突然一个大的投机机会出现了,整个地区笼罩在放肆和狂妄的氛围里,我们开始做起了武器和毒品生意。有一天,一位同僚提议:要不我们试试干绑架。
就这样,拉希德从走私者变成了一个自己曾经无比厌恶的绑匪。
拉希德沉默下来时,我望了望窗外。外边的雪很大,天空被密密的雪线织成了白色。或许,也只有撒哈拉的热浪才能与这里的严寒形成强烈的对比。像拉希德这样生长在热浪里的人,此时却身处寒潮之中,对于他们,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跨度!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故事?我这样问他。他直视着我的眼睛,思忖了一下之后找出了几个词语:总有人要知道这些。
拉希德步行离开了酒店,雪地上延伸出两行足迹,但很快又被大雪重新覆盖。我知道再也不会见到他,我甚至不知道他住在哪儿,现在又在做什么工作。我只知道,他曾经是个人贩,专门负责把落难的移民从西非运往利比亚,而后有一天,他也伪装成一名伊拉克难民,成功地踏上了驶向意大利的航船。在2005 年的欧洲,伊拉克难民受到了热情的欢迎。从西西里一路行至瑞典的避难所,当被人问及他来自哪里的时候,拉希德总说:我是伊拉克人。凭借着这一句再也不会伤害他人的谎言,拉希德终于逃离了从前那身不由己以伤害他人为生计的残忍生活。我们能够责怪他吗?
人头赏金 2012 年底,随着越来越多的组织加入伊斯兰国,叙利亚出现了统一圣战的局面。一些努拉斯的首领带着外国人质前去谈判,比如詹姆斯弗利和约翰坎特利,这些外国人就成了他们的人头赏金。而伊斯兰国在这个时候正打算封杀外国媒体,人质就成了他们施展外交策略的工具。在几个月的时间里,ISIS 的信息安全组绑架了几名新闻记者和人道救援者。还有一些人质则是他们从从叙利亚专门的人质二手市场上买来的,他们是被那些专门从事绑架的小型犯罪组织绑架的。
迄今为止,在2012 年底至2014 年初这段时间内被绑架的人质中,约翰坎特利是唯一一位还在伊斯兰国手中的人质。有趣的是,坎特利并没有被斩首,相反却成了一名哈里发国的记者,专门撰写伊斯兰国想要我们相信的新闻。
坎特利是英国的一位新闻摄影记者,且有着不同寻常的履历。坎特利曾是一名摩托车狂热爱好者,起初在一家摩托车杂志做过编辑;但后来,就跟帕德诺斯一样,坎特利在中年时期转型成了一名中东的战地自由记者。
坎特利于2012 年到达叙利亚,除了利比亚待过一段时间之外,并没有任何战地报道的经验。因此,他对于这项新职业的危险评估远远不够准确。坎特利不相信什么专项培训以及自救课程,他有点儿像个西部牛仔。坎特利的一位同事回忆说,2012 年的时候,这位美国同事曾和坎特利一起参加了伦敦火线俱乐部(FrontlineClub)举办的一个有关媒体安全的活动。
约翰坎特利,以及詹姆斯弗利、西奥帕德诺斯、丹尼尔赖伊奥托森,他们都属于新一代的战地记者,这些新一代的自由记者在科索沃战争中首次登场,然后在阿拉伯之春中数量剧增。当他们跨进了叙利亚的边境线之后,就成了绑匪们理想的人头赏金。
在过去二十年,传媒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是自由记者数量激增的直接原因。自1990 年代起,通讯科技的进步加剧了新闻行业内部的竞争。社交媒体和网络新闻的流行让行业利润大大缩水,不管是在线博客,还是主流媒体,新闻机构在经济上已经无力聘请专业记者到战区进行战事报道。考虑到日渐低迷的销量和利润,以及聘请专业记者所需要的战争保险支出和安保费用支出,媒体们越来越依赖于自由记者,因为他们往往也比专业记者更具冒险精神。大多数记者都愿意进行战地报道的观念已经过时了,不过即便没有人愿意去,我们也同样能得到更好的素材, 詹姆斯弗利在2012 年10 月的时候(也就是在他遭遇绑架前的一个月)对《新闻周刊》(Newsweek)如是说。我认为这些自由记者们是在做赌注,为了击败专业记者,他们加大了自己的风险。这也是竞争的基本法则,你必须要用一些专业记者们做不到的东西来证明自己。但是,对于战争新闻,这就表明你要承受更大的风险:你要去得更早,待得更久,靠得更近,然后才能得到更有价值的资讯。[4]
抱着这样的心态,2012 年3 月,约翰坎特利成了第一个在叙利亚北部见证政府军地面部队攻打叛军的西方记者。这场战争发生在萨拉奎布(Saraqeb),政府军的重型坦克一辆接一辆地开了过来,随后便是一阵狂轰滥炸。[5]拳头大小的弹片四下炸开,一名叛军的头颅应声落地。同伴试着把这具血淋淋的无头尸体从战线上拖走,尸体手中的步枪拖在地上发出咔哒咔哒的走火声,坎特利在《星期天电讯报》(Sunday Telegraph)上这样写道。[6]为了更好地拍摄叙利亚叛军的反抗画面,坎特利甚至爬上了一辆行进中的坦克俯拍了一张图片。
高风险,低回报,无福利,这就是中东战地自由记者最主要的职业特征。2007 年,身在阿富汗的英国摄影记者杰森豪(Jason Howe)跟加拿大自由记者阿曼达琳霍特(琳霍特后来在索马里遭遇了绑架)谈到了自由记者的职业准则:你要自己计划一切,自己承担所有开支,还要自己承担所有的风险。没有一份保险,也没有任何长期计划,你要独自迈过所有的坎,还要日渐习惯囊中的羞涩。当自己千辛万苦创造的机会来临,你要确保自己站在最合适的位置进行报道。[7]这些话听起来像是给一个背包客的旅行指南,然而,事实上自由记者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职业。
ont-family:FZSSK--GBK1-0; mso-font-kerning:0pt''拉希德沉默下来时,我望了望窗外。外边的雪很大,天空被密密的雪线织成了白色。或许,也只有撒哈拉的热浪才能与这里的严寒形成强烈的对比。像拉希德这样生长在热浪里的人,此时却身处寒潮之中,对于他们,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跨度!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故事?我这样问他。他直视着我的眼睛,思忖了一下之后找出了几个词语:总有人要知道这些。
拉希德步行离开了酒店,雪地上延伸出两行足迹,但很快又被大雪重新覆盖。我知道再也不会见到他,我甚至不知道他住在哪儿,现在又在做什么工作。我只知道,他曾经是个人贩,专门负责把落难的移民从西非运往利比亚,而后有一天,他也伪装成一名伊拉克难民,成功地踏上了驶向意大利的航船。在2005 年的欧洲,伊拉克难民受到了热情的欢迎。从西西里一路行至瑞典的避难所,当被人问及他来自哪里的时候,拉希德总说:我是伊拉克人。凭借着这一句再也不会伤害他人的谎言,拉希德终于逃离了从前那身不由己以伤害他人为生计的残忍生活。我们能够责怪他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