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国际语言暑期学院在1992年发表的研究报告,全世界人类所说的语言超过6900种。在这么多种外语之中,我们为什么偏要学英语?如果单纯地从语言学的范畴去找,我们也许永远找不到答案。法语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好听的语言,使用西班牙语的国家数远多于英语,俄语随着近年来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加强合作而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德语、日语、韩语等也各有千秋。相比之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在很多方面都没有绝对的优势在地球上流行。
但是,美国人说英语,而美国至今仍是目前世界上最发达、最强大的国家。这就够了,足以让英语凌驾于众语种之上成为全球通用的语言。如果美国经济崩溃了,英语或许就不再雄霸天下了。在国家的层面,学英语是为了在发展上赶超美国,从其强大的经济中分一杯羹。在个人的层面,强大的英语让我们具有全球化视野,在世界范围内抓住发展的机会,从而令自己发达。
开始的时候,我们学的是英语基础,如音标、语法、常用词汇等,似乎在不断地取得进步。但基础阶段过后,再往上提高就很难了,因为语法知识和中小学的常用词汇只不过是英语的冰山一角权威的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牛津英语大词典》)第二版收录约61.5万个单词。专业的词汇测验网站testyourvocab.com的数据显示,以英语为母语的成年人词汇量2万~3万个。然而,中国大学生毕业时英语词汇量平均仅为5000个,进入职场之后,大多数人就放下了英语,数年不到,词汇量纷纷下降到3000个左右,还不如国外3岁小孩的水平。无怪乎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英语做出不算谦虚的评价:不好意思,My English is poor(我的英语很差劲)。
国外3岁小孩的水平,基本可以认定为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筐,在阅读上存在困难,稍微上点层次的语言交流都无法进行。外国小孩可以终日生活在英语的听说环境中,又在全英的教育体系中从小学念到高中、大学,逐渐成为具有英语文化的人。显然,这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不现实的,而且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决定了成人大脑早已错过了儿童时代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即使让你一直生活在英语的听说环境中,也未必很有用。
读不懂原著,是注定要吃亏的。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故事:有一个人到香港闯世界,多年来摸爬滚打积累了数亿家产,可是老婆欺负他不会英语,骗他在一份全英文的合同上面签字,一下将其所有财产转移走,令他从此沦为穷光蛋
纵然我们不至于被骗走几个亿,但出国出洋相,错过与英语相关的工作、留学机会,终究要吃大亏。因此,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中摆脱英语的蒙昧状态,方法就是把英语作为工具用起来。我们的汉语文化水平来自我们读过的很多中文著作,从四大名著到武侠言情,再到读书看报、上网看帖、微博阅读如果我们也能大量读英文原著,也是从小说到报刊再到上网,不就有英语文化了吗?然而,读懂英文原著并不容易,过去这只是属于少数语言天赋过人者或者家里有英语传统者的特权。例如:
中国台湾有一个贫困潦倒的青年,大学期间读了几十本欧美原著,吸取了西方文学精华之后开创了一个武侠小说的时代他就是古龙。
香港著名编剧萧若元英语功力十分了得,能把A Tale of Two Cities(《双城记》)背得滚瓜烂熟。他教女儿的心得就是要求她每天读一本英文书。才几岁的小女孩在电视上现场表演词汇,长达十几个字母的恐龙名可随口拼出,因为她特别爱读恐龙书。
人人都知道读懂原著的好处,无奈没有过人的记忆力,也没有特别的毅力,既搞不定原著里的许多生词,也不适应英语的行文习惯。所幸,科技进步让我们有了强大的学习工具电子词典,从此生词多不再是一个问题了。有了电子词典的硬件,还要有相应的软件,于是我们有了透析法,进一步将读英文原著的难度大幅降低。
透析(dialysis)即滤膜分析,是一种物质分离技术,利用羊皮纸、膀胱膜等使溶胶和其中所含的杂质分离,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医学领域。特别在医学上,根据透析原理制成的血液透析器延续了无数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
透析法的原理就是对英文原著中的生词等语言知识进行滤膜分析英语的所有单词都溶解在英文原著的巨大海洋中,透析法就是对海水持续进行淡化处理,以电子词典为滤膜,定量析出海水中的生词,输入大脑记忆中枢。生词遗忘相当于回渗,但只要持续透析,原著的单词会反复出现,结合原文背景,都将进入大脑的长期记忆,从而增加个人的词汇量。
掌握处理原著的能力后,我们就再也不需要投入时间学英语了。一天只有24个小时,你就是有雷锋的钉子精神也不可能拥有25个小时。想抽时间提升英语,又不想牺牲固有的工作和娱乐时间,只能进行信号通道切换:本来通过中文来阅读的书刊、报纸、网页,可以切换成用英语来读。扩展开去,本来通过中文来听的歌曲、新闻、影视等广义的英文原著,可以切换成英语来收听,我们甚至可以选择把说话和写作的方式切换成英语。透析法的基本原则就是模拟外国人的生活常态,在技术上完全可以不投入额外的时间,就能提升英语文化水平。
英语学得好的人,恰恰是不学英语的,因为这门语言是一种工具,是用来使用的。透析法与其说是一种英语学习方法,还不如说是一种英语使用方法。
策略一:尽量杜绝社交网站的影响
这种自我监控模式在豆瓣网和人人网上最为流行,以豆瓣的好习惯小组为例,每天新增的打卡帖成百上千。翻翻以前的打卡帖就会发现毅力和坚持这种事情在那里是个彻头彻尾的笑话:100%的人一开帖都是决心极大的样子,可最多不到3个月,基本都半途而废了。拿我自己的小组举例,用数据说话,打卡帖应该在100篇以上,目前还在坚持学习的只有囧囧有神博士一个人。他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学完了我的大部分教程,再用半年时间练练写作和阅读原版论文教材,英文大成是很轻松的事情,很励志是吗?可看看成功率吧,1%
首先,从成功率上说,打卡帖肯定是有成功的案例的,但1%的成功率实在太低了。
其次,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当你下定决心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比如戒烟或者减肥,最好keep it to yourself(只让你自己一个人知道)。因为当你和别人分享的时候,这种分享的行为会造成一种假象和错觉,大大减缓你真正做成事情之后的满足感,继而无法对你的坚持性行为产生驱动力,所以在事情没做成前不要到处列计划宣扬,这会大大降低你的成功率。
最后,也是网络论坛最具破坏性的一面:干扰性太强。
一旦持续的注意力分散和精神力无法集中成为你的习惯,这个问题就会变得非常严重。
笔者本身就是最好的例子,写作时把网线拔掉,除了迫不得已查阅资料的时候才上一下网,不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这本书根本完成不了。笔者身边的朋友也多是用这种策略,一个朋友大学时干脆把人人网注销,游戏全删,愣是坚持了两年,最后甚至把电脑锁在柜子里,钥匙扔在家,需要上机就去学校机房,他后来考上了斯坦福大学。另一个朋友做得更绝,把家里网线剪了,把所有游戏、电影、有歌词的歌曲都删了,把智能机换成砖头机,把平板电脑锁在柜子里,在锁上贴张纸条:再不学习就拉低国民IQ!她的BEC(商务英语考试)高级很轻松考了A,毕业时很轻松就找到了一份外企的工作。
策略四:养成立即行动的习惯
每个人都非常容易过于乐观地估计明天的自己,而没有把现在的自己抓紧很多事情就都推到了明天或者下一秒。于是,拖延症开始了,因为未来在年轻的自己看起来似乎无限长,可等你到60岁时猛然发现,一事无成。
所以,当你决定做某件事的时候,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列个计划都要好几天。事实上,所有计划都是你自己调节的,只需要花5分钟写上自己要做的事情,然后从最容易的那件事开始做就可以了。
一定要牢记一点:Its now or never.即,现在就付诸行动。Later(之后再说)或者tomorrow(明天开始)之类的词在我们的字典中,其实等于never(永不开始)的意思。绝对不要再说任何类似freshen start(新的开始),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明天会是新的一天)之类的话了。从现在开始,永远都是从现在开始,你已经开始了自己的进程。Its now or never,never tomorrow,and never next second!(现在就付诸行动,永远不要等到明天,永远不要等到下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