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见识丛书·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

書城自編碼: 301201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中國史
作者: [美] 大卫·克里斯蒂安 著;晏可佳,段炼,房芸芳,姚蓓琴
國際書號(ISBN): 9787508673042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6-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720/621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85.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HK$ 88.5
以爱为名的支配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HK$ 62.7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HK$ 53.8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HK$ 66.1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7.3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HK$ 100.6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HK$ 109.8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HK$ 99.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02.7
《世界帝国史:权力与差异政治》
+

HK$ 69.6
《见识丛书·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
+

HK$ 65.3
《远方的陌生人:英国是如何成为现代国家的》
+

HK$ 127.6
《见识丛书·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
編輯推薦:
1. 大历史开山之作,讲述从大爆炸到地球形成,生命起源到现代文明长达130亿年的历史,将人类史融入整个宇宙的时间线;新一轮认知革命,比尔盖茨主力投资的全球公开课,被全球史奠基人麦克尼尔誉为比肩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进化论的经典著作;
2. 《时间地图》具有《人类简史》的通俗和宏观视野,《时间简史》和《物种起源》的知识深度,讲述整个宇宙、人类的历史,建立起整个世界起源直到未来的时间架构,一本书讲完我从何而来,到底谁,又将去何方三大基本问题;
3. 比尔盖茨斥资千万倾力支持大历史项目,向全球推广大历史教育;比尔盖茨高度赞赏大历史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它提供的新世界观,更新了我们对历史和现实的认知;
4. 首次将自然史与人类史完美结合,重新定义时间和历史:《时间地图》从宇宙大爆炸开始讲起,多尺度考量宇宙、地球和人类的历史演进,整合人类共同的知识财富,弥合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断裂;
5. 打破学科界限,摒弃针孔世界观,抵制知识碎片化的时代病症,综合天文学、生物学、考古学、物理学、历史学等多学科,为今天的读者提供统合性新知识;
6. 打通时间线,更新世界观,引发认知革命的大历史开
內容簡介:
如果把130亿年比喻成13年的话,那么宇宙大爆炸就发生在13年前,太阳系出现在4.5年前,*早的生命有机体出现在4年前,恐龙大约在3个星期前灭绝,*早的智人在非洲进化大约在50分钟以前,农业繁荣大约在5分钟以前,工业革命发生在大约6秒钟以前,*次世界大战发生在大约2秒钟以前,此后,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原子武器,人类登月,电子革命都只不过是*后1秒钟的事。
更换了时间尺度,人类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时间地图》打通时间线,将人类的历史置于生物圈甚至整个宇宙的历史之中,讲述从宇宙大爆炸至今,宇宙、地球、生命、人类的大历史(Big History)。
大历史是一种新的尝试,在一个学术和知识日益碎片化的时代,打破学科界限,综合生物学、考古学、物理学、历史学等多学科,为今天的读者提供统合性的新知识。
《时间地图》是大历史的开创之作,荣获美国世界史协会2004年度*图书奖。全球史奠基人威廉麦克尼尔将本书与牛顿、达尔文的成就相提并论,《美国科学家》杂志称它开创了一种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史观,比尔盖茨则称它改变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时间地图》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更新了我们对历史和现实的认知。
如果把130亿年比喻成13年的话,那么宇宙大爆炸就发生在13年前,太阳系出现在4.5年前,*早的生命有机体出现在4年前,恐龙大约在3个星期前灭绝,*早的智人在非洲进化大约在50分钟以前,农业繁荣大约在5分钟以前,工业革命发生在大约6秒钟以前,*次世界大战发生在大约2秒钟以前,此后,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原子武器,人类登月,电子革命都只不过是*后1秒钟的事。
更换了时间尺度,人类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时间地图》打通时间线,将人类的历史置于生物圈甚至整个宇宙的历史之中,讲述从宇宙大爆炸至今,宇宙、地球、生命、人类的大历史(Big History)。
大历史是一种新的尝试,在一个学术和知识日益碎片化的时代,打破学科界限,综合生物学、考古学、物理学、历史学等多学科,为今天的读者提供统合性的新知识。
《时间地图》是大历史的开创之作,荣获美国世界史协会2004年度*图书奖。全球史奠基人威廉麦克尼尔将本书与牛顿、达尔文的成就相提并论,《美国科学家》杂志称它开创了一种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史观,比尔盖茨则称它改变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时间地图》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更新了我们对历史和现实的认知。

----------
见识丛书
《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
《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
《革命的年代:1789-1848 》
《资本的年代:1848-1875》
《帝国的年代:1875-1914》
《*的年代:1914-1991》
《瘟疫与人》
《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
《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
《1913,一战前的世界》
《一万年的爆发:文明如何加速人类进化》
關於作者:
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1946 ),历史学家,大历史(Big History)学派创始人,国际大历史学会(International Big History Association)主席。主要著作有《时间地图: 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Maps
of Time)、《极简人类史》(This Fleeting World)、《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Big History,与辛西娅布朗、克雷格本杰明合著)等。
与传统世界史不同,克里斯蒂安倡导的大历史不再局限于民族、地区、国家的历史,而是将人类史视为宇宙历史的一个章节,重新定位人类在宇宙演化进程中的历史坐标。大历史深刻影响了大众读者对人类历史的认知。比尔盖茨斥资千万美元,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大历史教学项目(Big History Project)。
目錄
推荐序∕威廉麦克尼尔
2011年新版序言



导论:一部现代创世神话吗?
第1部
无生命的宇宙
第1章
第一个30万年:宇宙、时间、空间的起源
第2章
星系和恒星的起源
第3章
地球的起源和历史
第2部
地球上的生命
第4章
生命的起源及进化论
第5章
生命和生物圈的进化
第3部
早期人类的历史:许多世界
第6章
人类的进化
第7章
人类历史的起源
第4部
全新世:几个世界
第8章
集约化和农业的起源
第9章
从对自然的权力到对人类的权力:城市、国家和文明
第10章
农耕文明的长期趋势
第5部
近代:一个世界
第11章
渐行渐近的现代化
第12章
全球化、商业化和创新
第13章
现代世界的诞生
第14章 20世纪的巨大加速度
第6部
未来面面观
第15章
未来

附录一
断代技术、编年史和年表
附录二
混沌和秩序
附录三 大历史是什么?
参考书目

內容試閱
(一)
推荐序/威廉麦克尼尔

《时间地图》将自然史与人类史综合成了一篇宏伟壮丽而又通俗易懂的叙述。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类似于17世纪艾萨克牛顿运用匀速运动定律将地球与天体联系在一起的那种方式,甚至更接近于19世纪达尔文所取得的成就,即用进化的过程来展现人类与其他生命形式之间的联系。
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在本书第1章中所涉及的自然历史,基本上是早期自然史的延续与转化。它起始于大约130亿年前的大爆炸,根据20世纪宇宙学家的推测,我们所居住的宇宙就是从那时开始膨胀与变化的。随着时间与(或许)空间开始出现,物质与能量彼此分离,以不同的密度散布各处,而不同速度的能量四处游荡,形成各种强弱不等的力,这一过程持续至今。物质在引力的作用下凝聚成块,成为耀眼的恒星并形成星系。围绕着这样的结构,周围逐渐产生了新的复合状态和新的能量流。接着,大约46亿年前,围绕着一颗恒星即太阳旋转的行星地球开始形成,并很快成为包括生命以及生命的全部形式在内的更为复杂过程演进的场所。就在25万年以前,人类又增加了另一种层次的行为,那时候,语言和其他符号的使用形成了一种新的能力,也就是克里斯蒂安所说的集体知识(collective learning)。这又导致人类社会具备一种独一无二的能力:共同协作,改变并且分别拓展他们周围各不相同的生态系统中的生态龛,直到今天在我们周围形成了唯一的全球体系。
克里斯蒂安将人类历史纳入最新阐述的宇宙自然史范围,这也是20世纪一项学术创新。就在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不懈努力,历史性地推动自然科学发展的同时,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也在马不停蹄地拓展关于人类在地球上的历史的知识。他们在时间上追根溯源,在空间上几乎将之扩展到整个地球表面,从而包括了植物食物采集民族、早期农民以及其他一些没有留下档案记录而被排除在19世纪基于文献的科学历史之外的其他民族。
当然,大部分历史学家并不注重史前史(prehistory),或者那些无文字民族的生活,只是一如既往地忙着在他们自己的研究领域展开争论。在整个20世纪,这些争论和对于大量欧亚民族的文献以及部分非洲、美洲文献的研究,对于地球上那些城市化的、有文字的以及开化的民族所取的成就,无论是在历史材料的数量上还是在我们的认识范围上,都有了实质性的增加。为数不多的世界史学家,就像我本人这样,曾试图将这些研究综合起来,以便于对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形成一幅更加恰到好处的图景;也有的历史学家探究了生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我甚至写了一篇纲领性的论文《历史与科学世界观》[载《历史与理论》第37卷,第1期(1998年),第113页],描述了自然科学的进展,鼓励历史学家要勇于概括,将他们的学科同我们身后发生的历史化的自然科学结合起来。事实上,若干学者正在朝这一目标努力,但只有当我开始与大卫克里斯蒂安相互通信时,才知道这位历史学家已经在撰写这样一部著作了。
克里斯蒂安的成就真正令人惊讶之处在于他发现每一层面的变化模式都是相似的。例如,关于恒星与城市,他这样写道:

在早期宇宙中,引力抓住了原子云,将它们塑造成恒星和银河系。在本章所描述的时代里,我们将会看到,通过某种社会引力,分散的农业共同体是如何形成城市和国家的。随着农业人口集聚在更大的、密度更高的共同体里,不同团体之间的相互交往有所增加,社会压力也随之增加,突然之间,新的结构和新的复杂性便一同出现了,这与恒星的构成过程惊人地相似。与恒星一样,城市和国家重新组合并且为其引力场内部的小型物体提供能量。

他字斟句酌,用下面这一段话为这本不寻常的著作画上了句号:

我们自己就是复杂生物,我们从个人的经验知道,要爬上那台下行的电梯、抗拒宇宙滑向无序是何等的困难,因此我们免不了对其他似乎也在做同样事情的实体深感兴趣。因此,这个主题虽然存在第二热力学定律,但仍能实现秩序,没准正是在它暗中相助下实现的交织在本书所述故事的各个篇章里。混沌和复杂性的无尽的华尔兹为本书提供了一个统一观念。

我不揣冒昧地说,克里斯蒂安所发现的暗藏于混沌和复杂性中的无尽的华尔兹里面的规律,不仅仅是一个统一的理论,而且是这部著作中最重要的成果。
这是一部历史与智慧的杰作:清晰明了,学养丰富,文字优雅,言简意赅且充满了冒险精神。在过去几百年里,学者与科学家从我们周围的世界中所获得的各种知识的巨大综合,由此展现在了广大读者的面前,表明人类社会仍然是自然的一部分,恰到好处地居住在宇宙
的家园里面,尽管我们具有非凡的能力、独一无二的自我意识,以及获取集体知识的用之不竭的力量,但这仍是一件多么奇特而又意味深长的事情啊。
或许我应该略述大卫克里斯蒂安的生平,作为这篇序言的结尾。首先,他的身份具有国际性,他的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美国人,他们在土耳其的伊兹密尔相识并结合。不久,他的母亲回到了纽约布鲁克林,于1946年生下了大卫克里斯蒂安。此时,她的丈夫刚刚从英国军队退役,投身于殖民地公职机构,成了尼日利亚的一名地方官员。他的妻子随即也来到了那里,因此克里斯蒂安的童年是在尼日利亚的内陆地区度过的。7岁的时候,他来到英国就读于一所寄宿制学校。毕业后,他考入牛津大学攻读近代史,并于1968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在牛津大学,这意味着掌握了相互独立的历史片段:罗马时代以来的英国及欧洲其他地区的历史,甚至还包括数十年被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美国历史,它们正好是大历史的对立面。)随后的两年,他在加拿大的西安大略大学担任助教,并获得文学硕士学位。接着,他决定专门研究俄罗斯历史,又回到了牛津大学。1974年,他以一篇研究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改革的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像他的父亲一样,他娶了一个美国妻子,有两个孩子。
1975年至2000年间,大卫克里斯蒂安在澳大利亚悉尼麦考瑞大学教授俄罗斯历史,以及有关俄罗斯文学和欧洲历史的其他课程。在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下,他的兴趣转向了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他有两部关于俄罗斯人饮食的著作:《面包和盐:关于俄罗斯食品与饮料的社会史与经济史》(1985年,与R. E. F. 史密斯合著),以及《活水:解放前夕伏特加与俄罗斯社会》(1990年)。之后xviii,他又受邀撰写了一些普及读物:先是出版于1986年的《权力与特权:19世纪与20世纪的俄罗斯与苏联》,随后又于1998年出版了《俄罗斯、中亚和蒙古史》第1卷《从史前到蒙古帝国时期的欧亚内陆史》。
这些书籍拓展了历史研究的地域与时间范围,表明早在1989年大卫克里斯蒂安已经开始了在教学领域的冒险行动,当麦考瑞大学讨论各系学生使用何种历史学入门教材之际,克里斯蒂安不假思索地说:为什么不能从宇宙的起源讲起呢?他的同事们当即请他讲述自己的观点。与其他那些把授课范围限制在世界史之内的历史学家不同,克里斯蒂安决定从宇宙本身讲起;在他开玩笑地将这项研究称为大历史的那一年,也曾有过犹豫,此时其他院系致力于各研究领域讲授不同课程的同事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大历史从一开始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没过多久兴趣转化成了热情。不过反应最为强烈的专业读者首先出现在荷兰和美国,在那里,大卫克里斯蒂安一项新的任务就是说服少数具有冒险精神的教师开设类似的课程。1998年的世界史协会(The World History Association)暨美国历史协会(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年会,是一次关于大历史的会议,尤其引人注目。三年后,大卫克里斯蒂安决定接受邀请,去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担任教职,继续讲授他的大历史。
克里斯蒂安其他的一些专业兴趣也非常活跃。《俄罗斯、中亚和蒙古史》第2卷正在编撰之中,这是一部描述20世纪20年代早期俄罗斯禁酒运动日渐衰微的著作。在业余时间,大卫克里斯蒂安也撰写一些有关历史研究以及其他各学科的重要论文。简而言之,他是一位历史学家,具有异乎寻常的能力和大无畏的勇气,而且硕果累累。
你马上就要仔细阅读这本书了,在你面前已经有了很多的体验。
请读下去吧,惊奇吧,赞叹吧!


2011年新版序言/大卫克里斯蒂安

《时间地图》首版于2004年。令我欣喜的是,人们对其评价甚佳。这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我本以为人们尤其是历史学家会反对这种宇宙史,亦即关于某种全部时间的历史之概念。一定会有人对大历史的概念持怀疑态度,一定也会有人对行文中的某些部分挑刺,但是大多数评论家似乎相信,本书并非荒谬无稽,实际上能产生有趣的见解。有些人更加热情洋溢地把大历史视为历史学界激动人心的新领域。世界史学家尤其是慨然表示,这种慷慨体现在《时间地图》荣获了世界史协会(WHA)2004年度最佳世界史出版物奖。另外,《时间地图》被翻译为西班牙语和中文,这意味着已能用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三种语言读到本书,《时间地图》也因此走向了世界。本书的韩文版也即将问世。
自2004年以来,人们对大历史的兴趣剧增,如今大历史已经真正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迅速崛起的教研领域。这种爆发式增长从罗柏安(Barry Rodrigue)、弗雷德施皮尔和丹尼尔史塔斯克(Daniel Stasko)编纂的参考书目中可见一斑,这一书目可以在国际大历史协会的网站上www.ibhanet.org查询到。近期相关作品有辛西娅布朗所著的关于大历史的重点调查,以及弗雷德施皮尔关于大历史的理论巨著《大历史与人类的未来》。在2007年,我录制了一系列关于大历史的视频课程,已由教学公司(TTC)出版,我与辛西娅布朗、克雷格本杰明(Craig Benjamin)合著的大历史大学教科书将在2012年出版。
我对于《时间地图》的基本观点仍然感到满意,尽管自2004年以来,我的想法已经有所发展。需要更敏锐地聚焦于大历史的定义。例如,大历史与世界史迥然不同的地方,显然在于它的跨学科本质,及其试图在过去与历史不相关的学科叙述中寻求某种潜藏的一致性。大历史所研究的内容,跨越物理、天文、地质、人类历史。正因为如此,它在寻求共同主题、范式、方法的同时,也试图更清晰地理解历史学派中各领域的主旨、方法和范式中所存在的差异。
因此,有些在《时间地图》中已经得以表达却未得到进一步展开的概念,需要我和该领域同人们对其进行更明确的定义。例如:在《大历史与人类的未来》中,弗雷德施皮尔在其早期著作和埃里克蔡森研究的基础上,做了目前最为成熟的尝试,为大历史建构了一个理论框架。他审慎地将逐渐增长的复杂性的概念与能量流和适宜环境的观念等相关主题联系起来,即认为复杂性只有在非常特殊的环境下和极为严格的边界环境中才能得以逐渐增长。这里只是些宽泛的理论概念,能为人们在大历史讲述的故事提供更深的深度和连贯性。
我探索了断代革命,即为历史事件提供准确日期的技术革新的观念,对于大历史研究的至关重要性。[1]在20世纪中叶前(正如H. G. 韦尔斯在20世纪20年代悲伤地说)是无法精确而科学地写下整个宇宙的历史的,因为确凿的日期仍基于文本记叙,因此他们无法追溯到几千年前。这或许解释了为何人们有着非常强大的习俗,即历史不会指早于有文字记载的人类社会的历史。直到C14及相关的断代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问世后,大历史研究才成为可能。
关于大历史如何编纂、该领域如何融入整个历史思考中,也有人做过许多探讨。我自己对此做过深入的思考,见于《宇宙史的回归》一文。克雷格本杰明在介绍关于这一话题的一系列文章时,也对大历史的演进有过极好的论述。
大历史最为激动人心之处是其内在的全球特点。在大历史中,人类第一次被视为是单一物种,直到很晚,在大历史的研究中国家或文明的视角才变得重要起来。因此,大历史坚持为人类的过去创造一种真正的全球性叙述,这种叙述不见于国家的视角,而是像科学一样既适用于首尔或德里或布宜诺斯艾利斯,也适用于伦敦或纽约。
新的概念层出不穷,吸引了各种不同视角的大历史研究。最具权威的看法是诺贝尔奖得主、气候学家保罗克鲁岑(Paul Crutzen)提出的,他认为在今天我们进入了新的地质学时代,称其为人类纪(Anthropocene),这是在地球诞生至今,第一个由单一物种我们人类支配生物圈形态的纪元。这种对当今世界的看法,与大历史固有的对人类历史的生态观点亦相吻合。
自2004年以来,这一领域在组织上也有重大发展。讲授大历史的高校课程数量与日俱增,今天在全世界至少有超过50门这样的课程正进行讲授。在辛西娅布朗的支持和鼓励下,位于圣拉斐尔市的多米尼加加州大学(近圣弗朗西斯科)成为第一所将大历史课程作为大一新生基础课的大学。2011年4月,一个以发展大历史研究与教学为目标的学术机构国际大历史协会应运而生。罗柏安和丹尼尔史塔斯克在协会网站上刊登了关于大历史教学和学派迅速发展的论文,2012年8月,协会将在密歇根主办第一届国际大历史会议(IHBA)。2011年3月,以建立免费在线高校大历史课程为目标的大历史项目启动。还有一些间接的迹象表明大历史正在获得更多关注。在阿姆斯特丹,因这样两件事,大历史在过去10年间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阿姆斯特丹大学将大历史课程引入课堂;1996年伊拉斯谟奖授予了威廉麦克尼尔。弗雷德施皮尔和罗柏安跟踪了对该领域感兴趣的教师和学者,他们的研究显示,有很多人正在开展与大历史目标相一致的教学或研究项目。
但即便有这些增长的迹象,这一领域仍然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依然有人牢牢把守着学科的传统边界,有时还会以攻为守。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尽管现在大历史学派实质存在,并承诺要开启令人激动的新的研究议程(xxvi包括复杂性的意义和能源流,以及信息在跨学科中的角色),但在该领域仍然没有大型的跨学科的研究项目。时至今日,仅有一所大学有正式的大历史教席(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弗雷德施皮尔),也只有一小群研究生参与到大历史项目中(他们中有三个现在在悉尼麦考瑞大学)。还有一所高中开始讲授大历史。但是,到底会有多少学校和教育部门认同,大历史将帮助学生理解在现代知识中潜藏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并能领悟真正跨学科思维和教学中强有力的智慧协同,我们仍将拭目以待。
我相信大历史将会得以繁荣,因为它已经证明了它的能力,就像一个格式塔转换,帮助学生和学者重新审视业已熟悉的事物。我有这等信心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过去20年间参与构建这一领域的一小群学者所具有的精力、智慧、慷慨和冒险精神。建立大历史绝对是一种集体学习的锻炼。
我想在最后感谢威廉麦克尼尔将他的力量借给这一在10年前都显得极为边缘的历史学派。他对于大历史的支持,切切实实使历史学家们信服:大历史项目是有趣的、有启发意义的、重要的,当他们展开讨论历史意味着什么时,他们将会收获良多。

(三)大历史:以各种时间尺度考察过去

研究历史的方法就是要从漫长的绵延中去观察它,我称之为长时段。这不仅仅只是一种方法,而且还能引发涉及古今各种社会结构的重大问题。它是唯一能够将历史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的语言。
普遍历史理解人类过去的生活,不是从其特殊关系和潮流,而是从其完满性和整体性去理解它。
一刻的羁停瞬时的吟味,
吟味这荒漠中的泉水
哦!快饮哟!幻影的商队
才从无中来,已经到了无际。

就好像一支庞大沙漠商队中的商人,我们想要知道我们从哪儿来,又到哪儿去。现代科学告诉我们,这支旅行队伍极其庞大繁杂,从夸克到星系,我们的旅伴包括了许许多多奇异之物。关于这次旅行的起点和行进方向,我们所知道的并不算少。在这些方面,现代科学能够帮助我们回答关于我们自身的存在以及关于我们旅行期间的宇宙的最深奥的问题。科学有助于我们在人和宇宙之间划一条连线。
我是谁?我的归属何在?我所属的那个整体又是什么?任何人类社会都会以某种形式提出这些问题。在大多数社会,其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体系都在尝试回答这些问题。而答案又常常体现为创世神话故事。通过讲述令人难忘而权威的关于2万事万物从人类社会,到动物、植物以及我们周围的环境,再到地球、月球、天空甚至整个宇宙如何起源,创世神话提供了一个普遍坐标,通过这个坐标,人们就能够在一个更大的框架里想象自身的存在,并且扮演自己的角色。创世神话是强有力的,因为我们在精神上、心理上,以及社会上有一种深层次的需要,那就是要有一种定位感、一种归属感,而创世神话正好满足了这种深层次需要。正因为它们提供了基本的定位,所以经常被深深整合进最深层的宗教思想,就像创世记的故事被整合在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中一样。现代社会众多奇怪的特点之一就是,尽管现代社会所拥有的信息比早期社会更为可靠,那些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人们一般是不会讲授这样的创世传说的。相反,从中学到大学到研究机构,我们只教授一些关于起源的支离破碎的知识。至于事物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我们似乎不能提供一个统一的描述。
我写这本书,因为我相信这种学术自谦是没有必要的,甚至是有害无益的。之所以说是不必要的,是因为我们周围已经充斥着现代创世神话的种种要素。之所以说它是有害的,是因为它造成了现代人生活中微妙而普遍的方向感缺失状态,即法国社会学先驱涂尔干所说的失范:一种无所归属的感觉,也就是对于自身应归于何处毫无概念的人们所无法摆脱的状态。
《时间地图》力图成为一部关于起源问题的前后连贯的、明白易懂的著述,一篇现代的创世神话。该书起始于我在悉尼麦考瑞大学教授的一门实验性历史课程上的系列演讲。我开设这门课有一个想法,就是要看一看,从许多不同范围讲述一个自真正的宇宙起源开始,直到现今为止,有关过去历史的前后一贯的故事,在当今世界是不是还有这个可能。我希望每一个尺度都能对整个图景增添一些新内容,从而使其他各个范围能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按照现代史学界的惯例,这是一个极其傲慢的想法。但令人惊讶的是,它又具有惊人的可行性,甚至比我起初设想的更让人感兴趣。本导论的任务之一,就是证明这样一种与众不同的思考和讲授历史的方式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开始讲授大历史是在1989年。两年之后,我发表了一篇文章,试图为这一研究方法做一次正式的辩白。尽管意识到这项计划有些怪异,但没过多久,我们这些企图讲授大历史的人就深信,这些大问题有助于提高课堂兴趣,鼓励人们对历史的性质进行富有成效的思索。讲授这些大故事使我们确信,在令人惊叹的纷繁复杂的现代知识之下,深藏着一种统一性和连贯性,确保在不同时间范围之间可以进行某些方面的对话。如果将这些故事串联起来,就完全拥有和传统的创世神话故事一样的丰富性和感染力。它们构成了澳大利亚原住民所说的现代梦幻有关我们如何被创造,又如何被纳入事物整体框架的一套连贯的说法。
我们还注意到某些在前现代社会就为人所知的道理:倘若一个故事试图将现实世界作为整体来阐释,那么它的力量将是非常惊人的。这种力量与任何特定的故事本身的成败无关,这项计划本身就是有强力的,能够满足深层次的需要。在我看来,试图从总体上观察过去的历史,就像使用一张世界地图。没有一个地理学家会在讲课的时候仅仅使用一张街道地图。而大部分历史学家只是教授某个特定国家的历史,甚至是特定农耕文明的历史,从来不去过问整个过去究竟是什么样子。所以什么才是历史学家手中的世界地图呢?是否有一张包含过去所有时间范围的时间地图呢?
现在提出这些问题恰逢其时,因为许多学科都产生了一个日益滋长的共同观念,即我们要超越那些一个世纪以来主宰学术(同时服务于学术)的对现实支离破碎的叙述。科学家在这一方面进展得很快。斯蒂芬霍金《时间简史》(1988年)一书的成功也显示了大众的兴趣在于试图了解整个现实。在霍金自己的研究领域宇宙学中,大统一理论(grand unified theory)的思想曾一度被认为荒谬可笑、野心勃勃。而现在它被视为是理所当然的。由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进化论模式与板块构造论的统一,生物学和地质学的主题也趋向于更为统一的叙述。
美国圣塔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的学者长期以来一直在研究这些相互联系。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默里盖尔曼(Murray Gell-Mann)是该研究所的非正式会员,他从物理学家的角度出发,清晰传神地论述了以更为统一的方式来描述现实世界的理由。
我们生活在一个专业化日渐增长的年代里,原因很清楚。人类一直在每一个研究领域孜孜以求,随着专业的成长,它又分出下属的专业。这个过程一再地发生,而且这是必需的、可取的。然而,目前以综合化辅助专业化的需求也正在日益增长。原因在于,要描述复杂的、非线性的系统,通过将其分割为预先定义的子系统或方方面面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对于这些彼此间处于强烈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或各个方面只是分别加以研究,那么不管这种研究有多么细致,将其研究结果加在一起,也并不能获得关于整体的有用的图景。从这个意义而言,有一句古老的谚语蕴含着深刻的真理,即整体要大于每个部分的总和。
因此,人们必须舍弃这种想法,以为严谨的工作就是在一个狭隘的学科里将一个定义明确的问题弄个水落石出,而将广泛的综合性思维放逐到鸡尾酒会中去。在学术生活里、在官僚机构里,在其他任何地方,综合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这位圣塔菲研究所学人还补充道:要寻找那些有勇气对系统展开整体性粗略观察,而不仅仅是以传统方法研究系统的某些局部行为的人。
历史学家应当去寻找类似的统一结构,或者一个大统一的故事,从史学家的观点尽力概括关于起源的现代知识吗?世界史新分支学科的出现,标志着许多历史学家也开始认为需要对他们的目标有一个更为连贯的视角。大历史就是对这一需要的回应。20世纪80年代晚期,大约和我差不多同时,约翰米尔斯(John Mears)开始在南卫理公会大学(位于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开设了一门按照尽可能大的时间范围讲授的历史课。从此之后,许多大学纷纷开设类似的课程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堪培拉、珀斯,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在美国
的圣塔克鲁兹。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弗雷德施皮尔跨出了更远的一步,撰写了第一部关于大历史的著作。书中他为构建一个基于各种时间范围基础上对过去进行统一叙述的计划做了雄心勃勃的论辩。
与此同时,许多研究领域的学者正日益感受到我们在走向一种知识的大一统。生物学家威尔逊主张,我们需要着手研究从宇宙学到伦理学这些不同领域的知识之间的联结点。世界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写道:

看来人类实际上是属于整个宇宙的,而且同样具有多变的、不断发展的特性在人类中所发生的与在恒星中所发生的,具有一个进化的历史,其特征就是自发地出现一种复杂性,这种复杂性能够在每一层面的组织从最小的夸克和轻子到星系,从长长的碳元素链到有生命的生物体和生物圈,从生物圈到人类生息劳作的那些符号性的宇宙中产生出新的行为方式,这些组织各自都试图想从我们周围世界得到比我们所想要得到的以及所需要的更多的东西。

我希望这本书能有助于构建一个更为统一的历史和普遍知识观的宏大计划。我完全意识到这一计划所存在的困难。但我坚信这一计划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因此也是值得尝试一番的,希望别人最终能做得更好一些。我也相信,现代创世神话完全可以变得与早期社会那些创世神话一样丰富而美丽。这个故事是值得讲述的,即使讲述本身并不完美。

结构与体系

绝对不可能的事件很可能是这样一些事件:它们可能就像其他任何事件可能已经发生却不为人知。
若用埃菲尔铁塔代表地球的年龄,那么,塔尖小圆球上的那层漆皮就代表人类的年龄;任何人都会设想:这座大铁塔原来就是为了那层漆皮才造出来的。我想他们准会那么想的,我不知道。
量子物理学的开创者之一埃尔温薛定谔在一部论述生命起源的生物学著作的前言中,描述了构建一个较为统一的知识图景所存在的困难。在前言中,他也为实施这一计划提出了我所知道的最佳辩护。
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了对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知识的渴望。正是给最高学术机构所起的名字提醒我们,从古代起历经这么多个世纪,唯一得到赞许的乃是事物的普遍性(universal)。但是在过去100余年的时间里,知识的众多分支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获得不断扩张,使我们陷入了一个奇怪的困境。我们清楚地感觉到,我们只是刚刚获得可靠的材料,将一切已知的认识组织起来形成整体,但另一方面,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头脑,就想要将超出一个小小的专业领域之外的思想统一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知道要摆脱这一困境并没有其他的办法(以免我们永远丧失真正的目标),只有我们中的一些人敢于开始着手将各种事实与理论综合起来,尽管所用的有一些二手的和不完全知识而且要冒着自我愚弄的风险。
大历史所面临的某些最令人沮丧的问题是结构性的。现代创世神话该是什么样子的?应该以什么立场来撰写?而哪些对象应当占据舞台中心?哪一个时间范围将居于主导地位?
现代创世神话不会也别想指望它会
不偏不倚。现代知识决不提供一个无所不知的知者,决不提供不偏不倚的观察点,从而使所有事物从夸克到人类自身到星系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我们无法将所有事物放在一起论述。因此,没有一定观点的知识的想法是毫无意义的。(从技术角度说,这句话反映了一个哲学观点,即尼采的视界主义。)这种知识论到底能有什么用呢?一切知识都起源于知者和所知之间的关系。所有知者都希望他们的知识有某种用途。
创世故事也是如此,起源于特定的人类社会和他们所想象的宇宙之间的关系。它们从不同范围解释一些普遍的难题,这就是为什么它们有时看上去有着类似俄罗斯套娃(matryoshka)或托勒密宇宙观那样的嵌套结构,即有一个核心和许多层的外壳。最中心是那些试图去理解的人,而最外围的则是某种整体一个宇宙或一个神灵,中间
是存在于不同年代、不同空间和不同神话范围里面的实体。因此,正是我们所提的问题决定了一切创世神话的普遍原型。因为我们是人类,所以可以确保人类在创世神话中占有比他们在现实宇宙中所占有的更大的空间。一个创世神话总是属于某一类人的,本书所描述的创世神话是属于一个接受过现代传统科学教育的人。(有趣的是,这就意味着现代创世神话的叙事结构与所有创世神话一样是前哥白尼的,而其内容则肯定是后哥白尼的。)
虽然涉及的范围十分宽广,但《时间地图》并不想将读者淹没在无边无际的细枝末节之中。我已经试着尽量不要将此书写得太过冗长(虽然并不十分成功),希望不要让细节掩盖了重点。那些对于本故事的某些部分具有特定兴趣的读者会感到他们能发现更多的东西,每一章末尾都有延伸阅读,以便指点迷津。
本书的话题、主题之间的准确平衡也恰好凸显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本书不是以天文学家、地质学家或生物学家的观点,而是以历史学家的观点对大历史研究所做的尝试。(在这篇导论的最后罗列了其他一些大历史的研究方法。)这意味着,与斯蒂芬霍金的著作或者普雷斯顿克罗德的《宇宙、地球和人类》相比,人类社会在本书中被放大了。虽然如此,本书前5章仍包括了通常属于宇宙学、地质学和生物学范畴的主题,论述了以下四个层面的起源与演化:宇宙、星系和恒星、太阳系和地球、地球上的生命。本书的其余部分则论述了我们人类这个物种,以及我们与地球及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第6章和第7章讨论了人类的起源和早期人类社会的性质。它们试图考证人类历史的与众不同之处,以及人类与其他地球生物的不同之处。第8章考察了最早的农耕社会,在这一时期城市和国家尚未存在。大约1万年前,随着农业的出现,人类开始生活在密集的共同体里面,信息和物品的交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第9章和第10章描述了城市、国家以及农耕文明的出现与发展。第11章到第14章试图就现代社会及其起源的问题构建一种前后连贯的解释。最后,第15章是对未来的展望。大历史不可避免地要关注大潮流,而这些大潮流并不会在此时此刻戛然而止。因此,大尺度历史观将不可避免地提出有关未来的问题,而且对于近期的未来(今后的100年之内)及遥远的未来(随后的数十亿年之内)而言,至少一部分答案是现成的。提出这些问题应该成为现代教育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我们对未来的评估将会影响到我们现在所做出的决定,而今天的决定反过来又将塑造我们自己的子孙后代所居住的世界。若对这些指责掉以轻心,我们的子孙是不会感谢我们的。
第二个结构性难点在于主题。在涉及众多学科的论述中似乎很难保持前后一致。但是有一些现象在各种范围中都是存在的。毕竟主要演员都是类似的。在每一个层面上,我们感兴趣的都是有序的实体,从分子到微生物,再到人类社会,甚至到一系列的星系。解释这些事
物如何存在、如何诞生、如何演化,以及最终如何走向毁灭,这就是各个尺度的历史素材都要涉及的。当然,每个范围都有它自己的规律例如分子有化学规律,微生物有生物学规律但令人惊讶的是,变化背后的某些原则却是普遍的。因此,弗雷德施皮尔论证到,在最基本的层面上,大历史就是有关统治方式。就是有关在各个范围内都会出现的脆弱的有序范型,以及它们发生变化的方式。因此,大历史的核心主题就是在不同的范围内探寻变化的规则有何不同。人类历史与宇宙的历史有所不同,但并非截然不同。我在附录2中论述
了一些变化的普遍原则,但本书主要探讨的是在不同范围内发生变化的不同规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