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HK$
457.7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HK$
227.7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HK$
102.4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HK$
109.8
《
不止江湖
》
售價:HK$
101.2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HK$
158.7
《
双城史
》
售價:HK$
110.9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HK$
57.3
|
編輯推薦: |
八位法国*学者对《追忆似水年华》的热爱和思考,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带你阅读时间和爱的滋味!
|
內容簡介: |
安德烈莫洛亚曾说过:普鲁斯特简单的、个别的和地区性的叙述引起全世界的热情,这既是人间*美的事情,也是*公平的现象。就像伟大的哲学家用一个思想概括全部思想一样,伟大的小说家通过一个人的一生和一些*普通的事物,使所有人的一生涌现在他笔下。
《与普鲁斯特共度假日》是八位学者阅读普鲁斯特小说的心得体会,分为时间人物社交界爱情想象的事物地方普鲁斯特和哲学家艺术八个章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并附有《追忆似水年华》梗概和精彩片段,*是送给普鲁斯特爱好者的一道大餐。
|
關於作者: |
徐和瑾(19402015),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理事,著名翻译家,著名普鲁斯特研究专家。他的译著有《交际花盛衰记》《娜娜》《长夜行》《梵蒂冈地窖》等。编有《新法汉小词典》《大辞海外国文学卷》《实用法语信函》等。从2004年起,徐和瑾先生致力于以一人之力,重译法国文学的高峰《追忆似水年华》,在因病去世之前,已经完成了四卷半。
|
目錄:
|
译序
引言 劳拉 马基
时间 安托万 孔帕尼翁
读者肖像
漫长的时间
迷宫般的时间
失去的时间
找回的时间
人物 让伊夫 塔迪埃
读者肖像
母亲的形象
夏尔 斯万
夏吕斯男爵 阿尔贝蒂娜
普鲁斯特及其社交界 热罗姆 普里厄尔
普鲁斯特是社交界的专栏作家
普鲁斯特是社交界人士的评论家
普鲁斯特隐藏的一面
爱情 尼古拉 格里马尔蒂
读者肖像
欲望
等待
嫉妒
幻觉
想象的事物 朱丽娅 克里斯特娃
读者肖像
写出感觉
目光
睡眠和梦
普鲁斯特是现代作家
地方 米歇尔 埃尔曼
作者肖像
贡布雷
巴尔贝克
巴黎
威尼斯
普鲁斯特和哲学家 拉法埃尔 昂托旺
读者肖像
普鲁斯特和蒙田
普鲁斯特和叔本华
普鲁斯特和尼采
普鲁斯特和加缪
艺术 阿德里安 格茨
读者肖像
音乐
绘画
写作
阅读
附录一 《追忆似水年华》梗概
附录二 《追忆似水年华》精彩片段
|
內容試閱:
|
引 言
可惜的是,要身患重病或腿部骨折,才有时间去看《追忆似水年华》。马塞尔的弟弟罗贝尔 普鲁斯特说得不错,但却遗漏了第三种可能性: 在暑假的炎热季节,在海边的阳光下阅读,或像普鲁斯特那样,在自己安静的房间里阅读,是十分舒服的事情。突然间,时间流逝缓慢,我们手中就只剩下《追忆》。
这部难以置信的小说,曾轰动文学界,把我们带到一百年前,带到美好时代的巴黎沙龙,带到诺曼底海边的海滩或威尼斯的潟湖。小说对我们谈论生活、记忆的突变、人际关系的难以捉摸、爱情的模棱两可、想象的益处以及艺术之美。每个人都能在小说中看到自己隐藏的梦想,看到自己的喜悦和惧怕,甚至还能在其中发现某些真理。
马塞尔 普鲁斯特撰写《追忆似水年华》时,把生命的最后几年献给了这部作品,并希望他未来的读者能阅读自己的内心。与普鲁斯特共度一个夏天的日子,也是要深刻认识自己。他不想解释一个故事。他主要想阐明写作之路,以便向所有人展现词语、语句或形象,这些人可以是新老读者,也可以是好奇者和幻想者。
这条路,有八位读者愿意跟我一起走。他们是小说家、传记作者和大学教授。他们都在一生的部分时间里研究过普鲁斯特。去年夏天,他们在法国国内广播电台讲了他们的《追忆》,就他们喜欢的一个题目,讲述作品中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一页。今天,他们写下他们对这部杰作的欣赏,并思考作品中提示的那些问题。如何留住流逝的时间?为什么爱情使人痛苦?能否真正了解一个人?他们在此作出自己的回答,并建议我们在一个美好的夏天,在走过这条漫长道路之时,睁开我们的眼睛,荡漾在普鲁斯特的遐想之中。
劳拉 马基
时 间
安托万 孔帕尼翁
读者肖像
真正的生活,最终发现和阐明的生活,因此是唯一充分体验的生活,那就是文学。
(《重现的时光》)
叙述者追忆似水年华,知道在小说的结尾能挽回时间,要依靠写作。因此,《追忆似水年华》首先是讲述一种志向的故事,这是主人公的志向,而透过主人公的志向,则看到作者马塞尔 普鲁斯特的志向,他把一生中大部分时间用于撰写这本既美又不完美的书。
一天早晨,马塞尔 普鲁斯特夜里睡了没多久刚醒来,还躺在床上,就对他忠诚的女管家塞莱斯特 阿尔巴雷说:我写下了完这个字,现在可以死了。这件事她在1962年说出,她也是普鲁斯特的秘书,这话是在罗热 斯泰法纳主持的《肖像回忆》电视节目播出时说的,这个节目使普鲁斯特为广大公众知晓。在此之前,普鲁斯特的作品还难以出版,这时他的作品却成了生育高峰时出生的孩子的读物。他的作品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的炼狱之后,成了大众读物,不久后出版袖珍本,并译成多种外语。今天,它已被收入经典著作的书目,《追忆》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作品,而它甚至这是我能作出的最好赞扬有点骇人听闻,是成功的失败。
完美的事物超越流行。这本书不像以《克莱芙王妃》为楷模并一直发展到保罗 布尔热的法国式分析小说,肯定使人感到困惑。因此,也许不应该过多责备最初不愿出版这本书的那些出版社,普鲁斯特只好在贝尔纳 格拉塞出版社自费出版,花了大价钱。普鲁斯特交给该社的是六百页打字稿这样的庞然大物,还夹有许多手写的纸页,纸页由他的仆人们抄写,往往不堪卒读。他还说将会交付另外一卷或两卷,尚未准备好,但谈的是淫秽的事,并涉及鸡奸。这就使人感到气馁。尽管如此,小说出版后,首批评价良好,从1913年11月至1914年8月,销售良好,约售出三千册,在当时已经不错,对一本难读的书更是如此。评论很快指出,小说新颖、重要。国外立即看出这是一位大作家。《泰晤士报》文学副刊在该书发表一个月后作了评述,一家意大利杂志也照此办理。在法国却比较困难,因为普鲁斯特在该书出版前已有一种名声,被认为是蒙索平原的右岸作家,而纪德则是卢森堡公园的作家。普鲁斯特曾于1896年发表《欢乐与时日》,由阿纳托尔 法朗士作序,插图为玛德莱娜 勒梅尔的水彩画,后者开设一个沙龙。这些偏见产生了作用,那些出版社也并未看出这部作品的独特之处。
《追忆》是一种永远无法归类的书。这也是其力量和深邃之所在。我们在十年后重读此书,一代代人重读此书,每次都会有不同的体会。这部作品涉及不少永恒的问题: 爱情、嫉妒、雄心、欲望和回忆。
然而,这部作品虽然十分著名,阅读整部作品的人却并不多见。有一个规律,从最初起始终未变:购买《在斯万家这边》的读者中,只有一半人买了第二卷《在花季少女倩影下》;购买《在花季少女倩影下》的读者中,只有一半人买了第三卷《盖尔芒特那边》。但读者阅读了《所多玛和蛾摩拉》之后,却不再拒购《女囚》《阿尔贝蒂娜失踪》和《重现的时光》。普鲁斯特不是一位容易读懂的作家: 他的句子很长,他书中的社交界晚会没完没了。他使读者望而生畏。但是,读者害怕这种书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它们会使我们改变。我们读一本像普鲁斯特的小说那样的小说,而且认真阅读,从头读到尾,读完后我们就判若两人。
我读《追忆》是在1968年,我清楚地记得,我在读贡布雷时感到惊讶,读完后立刻撰写一篇模仿普鲁斯特的文章,叙述对童年时代的回忆。我对这位作家的句子逐渐习惯,阅读小说的中间部分就越来越快。我不断重读此书,但《阿尔贝蒂娜失踪》是我现在重读得最多的一卷,因为这一卷最美,我在书中了解到死亡的悲哀。对《追忆》这部作品,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阅读途径。一旦读完前三十页,我们就立刻开始感到如同在讲自己的家事。
《在花季少女倩影下》的开头,德 诺普瓦先生这位社交界人士即将鼓励年轻的叙述者从事文学创作在主人公的父母家里吃晚饭。主人公想要了解这位愿意帮助他的先生,却在几年后发现生活中的一条重要规律,也就是《追忆》的一条规律,那就是我们永远无法了解别人。
[]在说到他将跟吉尔贝特及其母亲提到我时(这将使我能像奥林匹斯山一位天神般化为气流,或像密涅瓦那样变为老人,隐身进入斯万夫人的客厅,并使我能引起她的注意,把她的思想给吸引住,使她对我的欣赏表示感谢,把我看作一位要人的朋友,感到我将来值得受到她的邀请,并能成为她家的好友),这位即将利用自己在斯万夫人眼中的崇高威望来助我一臂之力的要人,突然使我感到无比亲切,我难以克制自己,真想去亲吻他那柔软的双手,他的手洁白、起皱,仿佛在水中浸泡时间过长。我几乎做出这个动作,并以为只有我一人觉察。确实,别人对我们每个人言行的衡量,我们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害怕把自己看得过高,却又把别人生活中的回忆无限夸大,于是心里就想,我们言行中的附加部分,几乎不能进入跟我们谈话的人们的思想之中,因此更加无法留在他们的记忆中。而罪犯们有一种看法也同样属于此类: 他们常常修正自己说过的话,以为别人无法对其进行核实。谈到人类的千年生活,如有专栏作家持这种观点,认为一切都将被遗忘,那么,他的观点很有可能不如相反的观点正确,后者预言任何事物都将被保存。在报纸的巴黎头条中,道学家在谈到一件大事、一部杰作,尤其是一位红极一时的女歌唱家时对我们说:所有这些事,十年后又有谁还会记得?而在同一份报纸的第三版,法兰西金石学和文学学院的报告,不是往往会谈到一件本身并不重要的事,如提到一首价值不大的诗,写于法老时代,但至今仍能看到全文?短促的人生,也许并非完全如此。几年以后,德 诺普瓦先生在一位朋友家里做客,我觉得他是我能遇到的最有力的支持,因为他是我父亲的朋友,为人宽厚,对我们家的人都心怀善意,此外又因他的职业和出身养成审慎的习惯,然而,大使前脚刚走,就有人对我说他提到以前的一次晚宴,说他当时发现我想要吻他的双手,我听了不仅面红耳赤,而且惊讶地得知,跟我的想法相去甚远的,不仅是德 诺普瓦先生谈论我的方式,而且还有他回忆的内容;这句闲话使我清楚地看到,分心和专心、记忆和遗忘,在人的思想中所占的比例出乎意料;我这时感到惊喜,如同我第一次在马伯乐的书中看到,公元前10世纪亚述巴尼拔国王曾邀请猎手参加拍打树林赶出猎物的狩猎,现在已经获知这些人的确切名单。
漫长的时间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很早就上床
睡觉。
(《在斯万家这边》)
这是《追忆似水年华》的第一句话,句中第一个词longtemps(很长一段时间),甚至这个词的第一个音节long(长),都概括了大多数人对这部作品的看法。确实,《追忆》是一部长篇小说,有将近三千页但普鲁斯特有必要写得这样长,因为他想要表明,时间如何在我们一生中逝去,时间如何改变我们,而我们又如何能把时间留住。
有些短小的作品显得很长。但普鲁斯特的长篇小说在我看来很短。让 科克托在提到《追忆》时这样说。跟普鲁斯特所有认真的读者一样,他从头读到尾,然后又从头读起,
因为这部作品使他们爱不释手。另外,普鲁斯特也未曾预想到要写这样长的作品。1909年以及其后的1912年,他在联系出版社时,打算写一两卷: 《失去的时间》和《找回的时间》,每卷三百页,然后是五百页。他交出《在斯万家这边》的手稿时,每卷写了七百页,共计一千五百页。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这部作品的出版。而《在花季少女倩影下》于1918年付印时,这部作品的篇幅已有了我们知道的大量增加。这并非全是普鲁斯特的错: 战争使他有时间增补这部小说,应对此负有部分责任。
普鲁斯特真正开始撰写这部作品之后,写作的速度十分迅速。这三千页的稿子花费短短几年就已写好。他于1909年开始撰写,到1912年,一部长篇小说几乎全部完成。这部小说根据1908年产生的一种想法构思而成: 社交的自我和创作的自我的区别,有意识回忆和无意识回忆的区别。在头部化装舞会前面的一段,普鲁斯特称之为永恒的爱,揭示了感觉中艺术的活力。小说构建在一种想法的基础上,但这不是一本说教的书,也不是一部主题小说,因为普鲁斯特的回忆理论在书中深埋、隐藏,并且在写作过程中被掩盖。
普鲁斯特采用扩展的办法: 他撰写一些独立的片段,但不知该置于何处,然后他配上剧情。在每个阶段,普鲁斯特给他的作品喂食,大量喂食,就像罗兰 巴特所说。在生前发表的小说各卷的校样上,他还进行发挥,增加了一些篇幅很长的段落。如果他活到更大的岁数,他的小说就不止是三千页,而会是四千页!《女囚》《阿尔贝蒂娜失踪》和《重现的
时光》的篇幅还会增加这是一生的作品,普鲁斯特开始写作时二十岁。《让 桑特伊》是他的第一部作品,但没有写完,而且只能在身后发表,但这已经是《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只能写一部作品。
普鲁斯特的长句十分独特。这是一种加长的句子,由插入句和插入语构成。跟蒙田的句子一样,他的句子更多由现在分词延长,而不是由从句延长。他的句子往往被认为跟古典主义时代的书简或回忆录的通俗语句相像。但他也会写短句。有些句子也出自古典主义传统。《追忆》中的箴言涉及众多主题。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很早就上床睡觉,作为书的开篇是天才之举,普鲁斯特动足脑筋才想出这句话。这句手写的话,到很晚才出现在打字稿上,写出前曾多次写了又改。在校样上,普鲁斯特曾把这句话划掉,以试用其他句子,最后又把这句写上。我们可以提出两种假设: 一是他对这句话并不满意,但因想不出更好的句子就只好采用;二是他觉得这句话因平淡无奇而显得十分大胆,即使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想用这句话来进入本题。我倾向于第二种假设。这句话是展开一本关于时间、记忆、失眠的书的情节柱廊,立刻突出了跟叙述者睡眠好的那段时间的对比。
这第一句话不应该跟第一段分割开来。它使一个主人公走上舞台,这个主人公不再睡觉,他在失眠时回忆起他睡觉的时候,有时会在半夜三更醒来,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代。通过接连想起的两个阶段,失眠的主人公回忆起中间一段时间,其中他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代。这样就开始讲述他一生中住过的一个个房间: 在巴黎,在贡布雷乡下,在海边巴尔贝克。记忆的万花筒转了起来,读者随之启程,虽说还不知前往何处。
在《重现的时光》中,叙述者在战争时期因病离开几年,后又回到巴黎。他应邀参加盖尔芒特王妃的下午聚会,看到他认识的人全都老了。漫长的时间最终在这既哀婉动人而又兴高采烈的头部化装舞会上结束,在这次聚会上,主人公刚对自己的文学艺术有了发现,感到他比其他人高明。他将要谈论他们,把他们从遗忘中拯救出来,并为死者树起一块丰碑。
起初,我不知道自己为何犹豫不决,不敢认出这家主人和客人,不知道他们为何仿佛都头部化了装,通常面部扑粉,使他们判若两人。亲王在接待客人时,仍然有童话中国王的和善外表,就像我第一次看到他时那样,但在这一次,他似乎自己也显得服从他要求客人们遵守的礼仪,他给自己装上了白胡子,双脚拖着沉重的脚步,仿佛鞋底灌铅,似乎要表明某个人生时期。他的小胡子也呈白色,仿佛后面仍有小拇指故事里结冰的森林。小胡子似乎使僵硬的嘴不舒服,而一旦有这种感觉,他本应把小胡子剃掉。说实话,我只是依靠推理才把他认出,看到某些体貌特征跟他的正身有相似之处才得出这个结论。我不知道小费藏萨克在脸上涂了些什么,其他人是一半胡子变白或者只是小胡子变白,而他却不受这种染色的影响,并有办法使他脸上布满皱纹,眉毛全都竖起,虽说这样跟他并不相称,他的脸变得黑黝黝的,显出饱经沧桑、一本正经的样子,他因此显得老态龙钟,一点也不像年轻人。与此时,我感到更加惊讶的是,听到有人称一个矮小老头为沙泰勒罗公爵,这小老头蓄着大使般的银白色小胡子,在他身上,只有残存的一点目光没变,我因此认出他是我在拜访德 维尔帕里齐夫人时见过一面的那个年轻人。我这样认出第一个人,是因为我设法消除了他乔装打扮的面貌,并用记忆加上仍然存在的原貌特点,我最初产生的想法,也许出现的时间还不到一秒钟,是祝贺他化装得如此惟妙惟肖,因此我在认出他之前就犹豫不决,而观众也会有这种犹豫,那是在看到大艺术家登上舞台,扮演跟他们的相貌截然不同的角色之时,观众即使已从节目单上得知他们扮演的角色,仍会在一时间惊讶得目瞪口呆,然后才热烈鼓掌。
从这个角度看,所有的人中,最异乎寻常的要算我的对头德 阿让古尔先生,他是这次下午聚会上真正引人注目的人物。他不仅换掉了他那稍有花白的胡子,并装上白得并不真实的非同寻常的胡子,而且(有许多细微的具体变化,能使一个人变得矮小、肥胖,甚至改变其外部特征和个性)变成了老叫花子,再也无法博得别人的尊敬,但在我的记忆之中,他却显得庄重,挺直的身体纹丝不动,因此,他这个年老糊涂的人物就显得十分真实,只见他四肢微微颤抖,平时高傲的脸上肌肤松弛,不断露出幸福的傻笑。化装做到这种地步,就有点过分,使人的性格完全改变。确实,某些细微之处徒劳地向我肯定,他正是阿让古尔,是他让我们看到这滑稽可笑的别致景象,而我如要找到我熟悉的那个阿让古尔的面部形象,就要排除一张脸依次出现的众多形象,但他原来的面部形象跟他现在这个人又截然不同,而他拥有的只是他自己的身体!显然,这已是他在不毁容的情况下能使面部显出的最过分的形象;最高傲的脸和笔挺的身体,现已成为衣衫褴褛之人。过去,阿让古尔的某些微笑,有时会在一时间淡化他的高傲,回想起他的这些微笑,是否能在真正的阿让古尔身上,依稀看出我以前常常看到的那个人?是否能依稀看出,这个皮肤松软、衣衫褴褛的年老商贩的微笑,可能曾
出现在以前那个衣冠楚楚的绅士脸上?但是,即使阿让古尔以前有过的微笑有着相同的意图,由于他的面容发生了异乎寻常的变化,他的眼睛用来表达这种意图的物质已截然不同,因此表情也变得完全不同,甚至不像是他的表情。看到这栩栩如生的迟钝老人,我不由一阵狂笑,他乐于丑化自己,变得软弱无力,还有如遭雷击和彬彬有礼的德 夏吕斯先生,也以悲剧的方式变成这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