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HK$
78.4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HK$
67.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HK$
76.2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HK$
89.5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HK$
58.2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HK$
87.4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HK$
76.2
《
云中记
》
售價:HK$
76.2
|
編輯推薦: |
◆大家手笔,古典文学普及佳本,浅显易懂,幽默风趣,让青少年、大学生、文学爱好者轻松读懂《诗经》。
◆摒弃意识形态化解读,从纯诗学角度看《诗经》,正本清源,感受中国文学源头之美,之有趣。
◆全新角度解读,诸多解读对前人版本进行勘误,堪称《诗经》正解,让读者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真相。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年逾八旬时倾注心血所作的古典文学普及新著。他精心选取了《诗经》中*有代表性的八十一首诗歌,在成都图书馆开坛,逐篇讲解。讲座反响热烈,后辑录成书。
《诗经》是中华文化经典作品,前人解读者已多,但流沙河先生以其深厚的古文字和诗歌研究功底,对字句追根溯源,给出全新角度的解读。书中诸多解释纠正了前人对《诗经》释义的不合理之处,并且摒弃意识形态化的释经流弊,赋予诗经纯诗学解读,正本清源,在众多《诗经》解读的作品中殊为超拔,堪称《诗经》正解。
这是一本在趣味中轻松读懂《诗经》的大家普及文本,言辞雅俗兼具,幽默风趣,无疑是青少年、文学爱好者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上佳选本。
|
關於作者: |
流沙河
诗人,编辑,学者。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生于一九三一年,幼习古文,做文言文,十七岁发表新文学作品。毕业于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在一九五七年的反右运动中,因《草木篇》被点名而落草,劳动改造二十年。一九七九年调回四川省文联,任《星星》诗刊编辑。一九八五年起专职写作,出版有《流沙河诗话》《流沙河认字》等著作多种。
|
目錄:
|
《风诗》
1 周南关雎
5 周南桃夭
6 周南汉广
9 召南殷其雷
12 召南摽有梅
15 召南野有死麕
18 邶风柏舟
23 邶风燕燕
27 邶风凯风
30 邶风匏有苦叶
32 邶风谷风
37 邶风静女
39 鄘风墙有茨
42 风桑中
43 鄘风相鼠
45 王风黍离
48 王风葛藟
50 郑风将仲子
52 郑风遵大路
54 郑风有女同车
55 郑风褰裳
56 郑风子衿
58 郑风扬之水
59 郑风溱洧
62 齐风鸡鸣
64 齐风东方未明
65 齐风敝笱
67 魏风陟岵
69 魏风硕鼠
71 唐风绸缪
74 唐风葛生
76 秦风蒹葭
79 秦风无衣
81 陈风防有鹊巢
83 陈风泽陂
86 桧风羔裘
87 桧风隰有苌楚
89 曹风蜉蝣
91 曹风候人
93 曹风鸠
96 曹风下泉
97 豳风七月
110 豳风鸱鸮
114 豳风东山
《小雅》
120 鹿 鸣
123 常 棣
127 采 薇
131 湛 露
134 菁菁者莪
136 鸿 雁
139 庭 燎
141 沔 水
144 祈 父
145 白 驹
148 黄 鸟
150 我行其野
152 斯 干
157 无 羊
162 谷 风
165 蓼 莪
169 大 东
176 苕之华
178 四 月
182 北 山
186 无将大车
188 信南山
195 青 蝇
197 瓠 叶
199 何草不黄
《大 雅》
210 生 民
《颂》
220 周颂天作
222 周颂我将
224 周颂思文
226 周颂臣工
229 周颂噫嘻
230 周颂丰年
232 周颂武
233 周颂闵予小子
235 周颂敬之
237 商颂玄鸟
242 石地后记
|
內容試閱:
|
我们现在开始的这个系列讲座,是讲《诗经》。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古老文明,其源头都有美好的诗,在我们中华民族,就是《诗经》。我们要讲的这个后来称为《诗经》的诗集,分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风,包括周南、召南和十三国风,就是周天子下面的十三个诸侯国或某一地域流传的民歌;第二部分是雅,分为小雅和大雅;然后是《周颂》《鲁颂》和《商颂》,称为三颂。所谓《诗经》,就是由这几个部分构成的。在世界历史上,有一件绝可注意的事件,那就是距今两千五百年左右的时候,地球上的四大古文明区(印度、中国、古希腊地区,还有包括了埃及和巴比伦的小亚细亚文明区),突然不约而同地都唱起歌来了。它们唱的歌和早先不同,其内容都是诗。这些诗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史诗,一种是抒情诗。在印度和古希腊是以史诗为主;在小亚细亚一带是抒情诗为主,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的《旧约》全书里面的雅歌,本身就是非常美妙的抒情诗,和中国的《诗经》很相似,特别是和《诗经》中的风很相似,可以看作是小亚细亚的诗经。我们中国的《诗经》主要是抒情诗形态,叫做诗言志,而不是诗叙事。虽然也有叙事诗,但不是《诗经》的主体,《诗经》的主要内容都是言志。言志者,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这个志是指内心的感动、感情,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志气志向。如果要翻译出来的话,它相当于英文的will,也就是意愿的意思。所以中国古人说《诗经》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我们中华民族,在《诗经》以前就有韵文,也有歌,但都不叫诗,是诗三百编出来后,大家才开始叫诗。这个字最早的写法,左边是个言旁,右边是一个之,之乎也者的之,不是现在这个寺庙的寺。之字的本义是一个动词,从这里到那里去就叫之,相当于英语里面的go?to。这一个左言右之的诗字是什么意思呢?古人的解释是志之所之也,就是心有所动,形诸语言,这是它最根本的特征。当然,并不是心中所有的话,说出来都是诗,还需要把语言文字的表达艺术化、音乐化,这才叫诗。按照《诗经》的特点,我们就可以给诗下这样的定义。这就是中国诗的特点。中国诗和西洋诗最大的不同,根源就在这里。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在诗歌方面也是这样。西洋诗起源于古希腊的史诗,就是epic,它是用押韵的文字讲古代的英雄故事,所以欧洲的诗一开始就侧重于讲故事,而中国的诗,从一开始就是侧重于表达自己心中想要说的话。虽然中国古代也有英雄史诗,《诗经》里面也有,我们后面还会讲到它,但它们数量很少,篇幅也不像西方的史诗那么长,它们不是中国诗歌源头的主流。如果从广义上说,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史诗,比如藏族的《格萨尔王》。如果你要问我诗歌有什么用处,我确实也说不清楚,从物质的角度来看,诗歌也许是没有什么用。也许没有诗,粮食还是会有的,钢铁也是会有的,肚皮还是会吃饱的,但就是没有灵魂上的趣味。一个人是不是经过诗歌的陶冶,他在气质上是绝对不同的。所谓气质,似乎也很难说得清楚,但是你和一个人交谈,不到三分钟就一定能感觉出来的那个东西,就是他的气质。这就是诗歌的用处。诗歌最大的用处,就是使你自己快乐,包括两种快乐:一是你自己写出一首好诗,你会感到快乐;还有就是你读到一首好诗的时候,也会感到快乐。而这种快乐是不可替代的。我最厌恶一种流行的比喻,是说什么流沙河老师这几天给我们讲诗,送来了一道丰盛的晚宴。天哪!那个晚宴算个什么嘛它吃完了就全都排泄出去了!诗歌艺术不是什么晚宴,不可能让你吃饱。诗歌这个东西,是所有自我娱乐活动中最高级的,它可以让你进入一种不可替代的心境和感受之中。实际上,诗是对我们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任何一首诗,都很难收到什么现场效果,不是说读了哪一首诗,你的觉悟就提高了,突然就懂得了很多东西。不是这样的。诗是慢慢浸润你,慢慢地改变你的灵魂,使你变得有趣味,变得高雅起来。诗歌的价值就在这里。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在农场搞体力劳动,有时挑的东西很重,一边挑,一边就在心中默读一些诗歌(因为不敢读出声来,读出来就是封资修,马上就要挨批判),这样可以减轻痛苦,其作用就相当于毒品一样,只不过这种毒品不害人,也不害己。至于诗歌是不是有其他的什么伟大作用,什么革命要不要诗歌,这些问题都和诗歌无关。诗歌就是一种娱乐,一种高尚的自我娱乐,在自我娱乐的同时,也可以娱乐他人,这种娱乐不是什么其他的亚文化可以代替的。至少从周朝开始,中国历代的教育都和诗有关。所谓五经《易》《书》《诗》《礼》《乐》《春秋》既包括了《诗经》,也有对《诗经》的大量引用。这些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每一代人都要读的东西,从当小娃娃开始就要读,最初读的时候,可能还不懂,但只要把它们熟记在心,将来长大成人以后,自然就懂了。这些东西就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灵魂、文化血脉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诗教,孔夫子也好,孟夫子也好,他们在教学生的时候,都经常引用《诗经》上面的话,孔子说是不学《诗》,无以言。这个言,当然是指你说的话比较文雅,也比较有趣味,显得有根据,能表现出你这个人有比较好的文化背景。孔子说诗歌有四种作用,叫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就是起兴,用来引发大家的某种兴致;观是观察,就是你可以通过诗去了解种种社会现象;群是亲和力,可以用诗来吸引、唤起那些有相同或者相似的思想感情的人;怨就是抱怨、发牢骚,通过诗来诉说自己的痛苦。无论诗言志也好,不学《诗》,无以言也好,兴、观、群、怨也好,都说明远古的中国人,对诗歌的态度还是比较现实、比较功利主义的。到了隋唐以后,中国诗歌就超越了这种视角,更加注重诗歌的艺术性,注重意境,注重音韵之美和语言之美。到了今天的新诗,就更超出了这个范围,基本上不在乎它有什么社会教化的用处。今天的诗更加小众化,似乎更没有什么用处了。所以对诗歌的作用,不可以夸大。究竟诗是什么,那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楚的。写诗的人这么多,每个人根据他的创作经验、阅读经验和不同的文化构成、特殊的感受能力,对诗的理解都是不同的,不可能有什么统一的意见,所以我也就说不清楚。诗就相当于道家的道,道可道,非常道,凡是说得清楚的规律,都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写过诗的人都晓得,那个最核心的东西,你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大家可能会提出一个问题:在秦始皇时代不是曾经焚书吗,这些诗是怎么传下来的呢?是的,《史记》上对秦始皇焚书这件事,记得清清楚楚秦始皇采纳了他的丞相李斯的建议: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他第一个要烧的就是《诗》。你别看他这个暴君,他是很敏感的,就是不让人们去读诗,因为人读了诗,趣味就会变雅,而秦始皇不要你的什么雅,他要的是炮灰,是为他卖命的战士,所以他坚决要烧诗。你们看一下那些秦始皇兵马俑,全部是那种武棒槌,一帮凶狠之徒!不知各位的观感如何?反正我绝不认同他们就是我的祖先,我的祖先绝不会是那个样子!如果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都是那个样子,中华民族就完了,不可能有后来那么灿烂的文化。不可想象一个民族没有它自己的诗。如果一个民族缺少了诗,那就是感情上的残疾。为什么烧了之后还有诗呢?你们是不是在诽谤我们的秦始皇同志呢?不是的。当时的法律确实非常严厉,规定各家各户都必须交出来,你要是不交,查出来就要被惩处,《史记秦始皇本纪》里面写得很清楚: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但是有些东西,是杀不死、烧不掉的。而且,诗歌还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背诵,能够吟唱,你把写在竹简上、木条上的烧了,它还可以记在脑袋里面。汉初甚至有一个叫伏生的老大爷,济南人,九十多岁了,还可以用古音背诵《尚书》,汉朝政府就派人去请他教授,然后记录下来。《诗》不仅可以背诵,也还有一些底稿被人们偷偷保留下来,秦朝亡了以后,到了汉代,政府一鼓励献书,各地都有人把自家原来悄悄藏起来的书拿出来了。最初被献出来的《诗经》,就是齐、鲁、韩三家偷偷收藏的版本,它们系统不同,互有出入,而且解释也不同。后来出现得最晚的,是北海郡太守毛亨拿出来的版本,大概他是根据他的家族中流传下来的版本整理的,这个版本就被称为毛诗。后来大家开会鉴定,把四个版本的诗一比较,发现最好的版本就是毛诗,所以今天我们读的《诗经》三百零五篇,固然都是孔夫子修订过、删改过的,但是这个版本是毛亨的版本,也就是我们后来通称的毛诗。《诗经》原来不叫诗经,在最早的时候,就叫诗。当我们说诗言志的时候,诗是专有所指的,也不一定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诗经》中的这些作品。因为这些诗最早有很多,经过多次编辑、删减,才成为诗三百,就是现在流传的毛诗三百零五篇,它是由孔夫子整理、润色,编出来教授弟子的。到了汉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汉朝的官方利用诗三百来贯彻它自己的意识形态,就把它称之为经经者,常也,意即永恒不变的道理就是由官方把它定为讲大道理的经典。诗经由此得名。从这个时候开始,汉儒就是汉代的那些经师们,就支配了《诗经》的解释权。汉代的这些经师,包括很有名的郑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在讲诗的时候,不是首先把诗当作诗,而是当作一种意识形态,当作一种推行礼教的手段,给诗附加了很多解释,而那些解释不是这些诗本身的内容。这个现象一直延续到宋代。以朱熹为首的宋代儒生们,虽然对汉代的一些解释做出了修正,但他们仍然没有跳出利用诗歌来推行教化的这个框框,因此仍然忽略了诗的本意,尤其是朱熹,他把很多一般的爱情诗都认为是淫乱之作。所以,宋儒们的解释很多也是不可取的。我们现在来讲《诗经》,自然不可能沿用从汉代到宋代的那些权威们的讲法,对那些不属于诗自身内容的种种解释,我们要抛弃它。而且,如果我要按照那样讲,讲出来也是绝顶无味儿,下面的听众朋友听不到一半,就要打瞌睡了。我们要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讲,就是首先要把《诗经》当作诗,要注意这些作品作为诗歌的特征,用文学、用诗学的新观念来理解它们、解释它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样讲,也是开辟了一个阐释诗经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由五四时期的很多前辈学者、诗人们开创的,我只不过跟在他们后面,学习了他们的各种著作,作了一些补充和发挥。我很有幸和大家合作,我们互相促进,叫做教学相长。我们读《诗经》,当然要欣赏诗歌的美,但因为前面所说的,《诗经》的主要特点是诗言志,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所以我的讲座,也比较地倾向于为大家讲解,讲解的成分要多于欣赏的成分,主要还是帮助大家了解中国古代典籍,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真相,还是属于社会学的范畴,这和欣赏纯诗,比如唐诗以后的很多中国古诗,是有很大不同的。这么多首诗歌,我们怎么讲呢?如果三百零五首全部讲,每个月讲一次,要讲三年,且不说各位是不是有兴趣坚持那么久,就是我自己,能不能活到那么长,都是个问题,真所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所以我们采取简化的办法。正如吃猪肉不必非吃肥肠不可,你只要知道背绺肉(也就是北方人说的膂脊肉他们搞错了,写成了里脊)的鲜嫩,就可以说我吃过猪肉了。读《诗经》也是这样,用不着把三百零五篇全部读一遍,因为中间有一些作品,实在是太艰涩了,读起来很苦;有一些诗的味道也比较淡薄,不适合一般读者阅读。我从三百零五首里面选了九九八十一首来讲。选诗的原则有三点:第一要有浓厚的诗味,第二要浅显,第三要短小。对这个概念,我们要心中有数:虽然它还不到《诗经》的三分之一,但是据北大中文系教授王水照先生的回忆,他五十年代读北大中文系时,四年下来也只学了七十二首《诗经》。所以,各位朋友如果有耐心把这八十一首诗读完,你就可以拍胸口说:我学过《诗经》了。
召南摽有梅
摽有梅是什么意思?自古以来研究《诗经》的人,都没有讲清楚,本人有一点看法,自以为是讲得通的,也算是我对《诗经》研究的一点点贡献。
首先,诗题中这个摽字,很多专家都说是落的意思,恐怕不对。我的老师教我读的是piǎo,后来经过考证,我发觉他读错了,这个字应该读pāo,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抛绣球的抛。只是抛字出现以后,就把它顶替了。梅是黄梅果。有字在这里的意思,不同于有无的有,而是拥有、领有、占有之意,其实这就是有字的本义。请看这个篆文的有字:。上面是一只手,下面是一块肉,这就是有,这是个会意字,我们一下就能明白,它就是拥有。很有意思的是,在埃及古文字里面,表达拥有也是一个与之非常相似的符号,是一个人拿着肉往怀里揣,可见从远古时代起,人们的思维就有其共通性。经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就知道:摽有梅就是把自己拥有的黄梅果抛出去。这是在做什么呢?这是古代的一种风俗,是女子向自己心仪的男子示爱的一种方式,相当于后来的抛绣球。夏天来了,水果成熟,年轻女子要上树去摘,如果这个时候她看到了自己喜欢的男子,就把摘下的水果抛去打他。这样的事,在南北朝时代还有一个著名的传说,说是西晋的诗人潘岳长得很漂亮,每次在洛阳城坐着小车出去,遍街的女子都向他丢水果,他回来已经载了满满一车,够吃一个月!因为潘岳字安仁,我们后来说到美男子就会说貌若潘安,就是出自这个故事。这也是自由恋爱的一种方式,是女子选男子。这种风俗直到旧社会都还保留着,在我们成都是五月端午打李子,就是把李子拿来抛打。1896年的端午节,在成都东校场打李子还打出了一场大风波,就是把当时的基督教会的医院窗玻璃打烂了,结果打出了一场中国近代史上非常有名的成都教案。上面算是解题。下面我们来读这首诗:
1.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2.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3.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有这么一个女子,她摘了一筐黄梅果,就开始抛给喜欢的男子,希望能找到一个如意郎君,或者还希望能快点儿就搞定,就把婚期约好。结果抛了半天,那边的男子好像没有反应这就是诗歌第一章的意思。实是梅子的果实;其实七兮,就是一筐梅果只剩百分之七十,已经抛掉百分之三十了。庶者,众也;士者,青年男子也;求我庶士是一个倒装句,就是我所追求的青年男子;迨是等待。其吉有两种解释,一是说吉祥的男子,就是好男子;一是说好日子,就是吉日;因此迨其吉兮也就有两种理解,一是说希望在这里可以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男子,一是说还需要等到一个好的时机,因为从前结婚一定要在吉日,要挑一个吉祥的日子,就像现在年轻人结婚,都要选个节假日、纪念日之类,一样的。但是好像男子那边没有什么反应,那个女子就接着抛,梅子越抛越少,她也就越来越着急了,可能她是个大龄女青年,起初还在说我要等一个吉祥的日子,一着起急来就说哎呀管他的呢,就是今天也可以嘛!这就是第二章的意思: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三的古音读shēn,和后面的今是押韵的,这是说黄梅果只剩百分之三十,已经抛出去百分之七十了;迨其今兮这个今,就是今天,意思是说今天就可以算个好日子,只要我们好上了,几个小时之内保险OK,黄昏就可以举行婚礼了。因为从前婚礼都是在黄昏举行的。没想到抛到最后,就剩几个梅子了,还是没人对她有意思。这个女子也不晓得是太着急了,不管不顾,还是有点赌气了,总之她最后干脆搬起筐子,呼隆一声全部倒出去,等于是把剩下的黄梅果全部撒给那些青年男子,碰到哪个就是哪个哪个看得起我,我就嫁给他,时间也不讲究了,这就是第三章的意思: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也许这位诗人是在开玩笑,有点儿取笑那个大龄女子的意思,因为这个形象太不好看了嘛。顷者,倾也,和倾倒是相通的;塈读音gěi,就是给,英语giveyou的意思;这个谓指语言表达,就是开口说话只要你回答一声行,我就跟你走,马上就可以成婚。读到这里,我们不免有点吃惊:这不是野合吗?原来古代还可以这样开放!有些人就觉得这种事不可理解,就有宋儒说这首诗是淫奔之诗,他大概没当过大龄青年,不理解人家的困难。其实《周礼》上就有规定:男子过了三十,女子过了二十,仲春之月,奔者不禁,周朝的时候还没有姘字,这个奔就是姘,就是说暮春的时候,还没有找到对象的大龄男女,如果他们临时相遇,对上眼了,人家愿意做什么,政府都不要去禁止他们。这确实是古代社会的真相。所以,像这种枝叶浓密的果树林里面,有野合之事也不足为怪,不必担心革命群众要去抓什么现行。当然,这肯定也不是普遍现象。实际上,按照本人的看法,这种男女交往依然是美好的、纯洁的,绝不是淫乱。你们注意,人家是只要两情相悦就行,既没有买卖关系,也不是权钱交易,有何不可?而且这里是女子在选男子,不是男性强迫女性,还有点男女平等的意思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