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售價:HK$
85.0
《
揉碎浪漫(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古籍善本
》
售價:HK$
537.6
《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可持续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国际货币金融变革
》
售價:HK$
87.4
《
道德经新注 81幅作者亲绘哲理中国画,图文解读道德经
》
售價:HK$
143.4
《
清俗纪闻
》
售價:HK$
98.6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HK$
76.2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88.2
|
編輯推薦: |
1、知乎480491位用户关注,220次回答,346842次赞同认证。陈海贤老师(动机在杭州)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娓娓道来的温暖文字,带着我们穿越内心的匮乏与不安,学会与自我和解。
2、这是一个我们被不断推着向前奔跑的时代,我们被教会关注更多的是成功、逆袭,以及如何在*短的时间内获得*的收益,以至于我们每天都在拼命奔跑,生怕自己不够好,生怕别人比自己好。很少有时间有精力去想想幸福这件被忽略的小事。我们忘了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成功背后实际上应该是自我内心的感受,否则欲望永远没有尽头,我们永远处在匮乏之中。因为只有与自我和解,才能真正的和这个世界和解。
3、你是在努力,还是在模仿努力?远方是诗和田野,还是逃离当下的幻觉?该选择自我接纳还是不甘平庸?该如何结束,又该如何重新开始?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惑,那么你需要打开这本书。
4、都说如果她涉世未深,带她去看世事繁华;如果她历尽沧桑,带她去坐旋转木马。这本书无论你处在什么样的年龄,正在从事着什么样的工作,都可以在里面看到属于你自己的影子,找到你想知道的关于不完美人生的幸福答案。
|
內容簡介: |
10个有关成长的经典心理学问题深度探讨、12封咨询者来信与温暖解答,作者带领我们一起穿越内心的匮乏与不安,学会与自我和解。
在心理咨询领域一直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接纳自我当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其实,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活在当下的我们,有越来越多的不满,越来越难感受到幸福?为什么会有自卑、焦虑、匮乏、敏感、拖延等等一系列的困惑?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越来越自我苛责,越来越难以接纳自我。
其实真正的进步不是那么焦虑的自我怀疑,而是带着自我接纳体会进步的喜悦;真正的进步不是被对自己的不满和焦虑驱赶着,而是被美好目标吸引着;真正的进步都不那么着急,我们默默努力耕种,耐心等着它开花结果。如果我们真有病,我们也是带着症状投入地生活,相信成长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就像,如果把追求幸福比喻为登山,登顶只是瞬间的事,而攀爬的过程却艰辛而漫长。我正爬我的山,你也有你的山要爬。有时候,你爬的那座山,我恰好也爬过。有时候你爬的那座山,我虽然没爬过,但从我所在的地方望过去,能够看到你攀爬的山上,哪里有路,哪里有坑。
我想指给你看。
|
關於作者: |
陈海贤(动机在杭州)
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中国临床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曾在浙江大学心理中心任职,期间开设《积极心理学》的通识课,广受欢迎,被誉为浙江大学版的幸福课。
在知乎专栏撰写幸福课专栏,共有480491位关注者,是知乎2015年第一届盐Club荣誉会员。
现为独立执业的心理咨询师。致力于帮助敏感内向者找到幸福之道,同时帮助身处过渡期的人完成从旧自我向新自我的转变。
|
目錄:
|
1、假想的自我与真实的成长
你有没有这样的名校学生病
假想中的完美自我
成长型思维和僵固型思维
成长中的关系
像一棵树一样成长
2、更大的世界与眼前的生活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然后呢?
远方是药也是病
琐事就是我们的道
过程本身也是目的
我想去远方,把人生格盘重来
3、理想与平庸
接受平庸的那一刻
就承认自己是个废物好了
迷茫是艰难所在,也是意义所在
你是在努力,还是在模仿努力
你爱的是兴趣还是兴趣背后的成功
4、匮乏与不安
钱的匮乏始于爱的匮乏
为什么宁要宏大的计划,也不要微小的进步
正是对爱的匮乏,加剧了孤独
接纳多少匮乏,就有多大自由
越匮乏,越纠结,越完美主义
怎么摆脱匮乏的心理模式
5、接纳与改变
不跟问题死磕,随时准备趴下
弃疗的别名是接纳自我
带着问题前行
我控制不住地贬低自己
哪怕痛苦,也要让生活正常运转
6、拖延与不拖延
拖延症是心理问题还是社会现象
拖延症是一个提醒
怎么就拖延了呢?
把我们从拖延的泥潭中拯救出来的,是爱
自我管理的本质是自我谈判
看脚下也许是最简单最有效的道理
7、敏感与内向
敏感内向者有更敏锐的雷达
外在的差评内化成了心里的不安
敏感内向的标签承载的是自我怀疑和不安
敏感内向者需要改变吗?
我是怎么变外向的
8、爱与孤独
如果你也有不完美的父母
成为自己的教养者
关系越亲密,越需要边界
孤独是我们的出厂设置
爱别人,是加强自己的方式
9、空虚与意义感
有一种病叫没有感觉症
避开了生活的麻烦,也避开了生活的快乐和意义
真实生活的质感
不被教条所困,也不从生活中逃离
10、结束与开始
为什么结束这么难
这一年,我所经历的最大转变
成为自己意味着什么
|
內容試閱:
|
自序
脚下的路,延绵不绝
以前我上幸福课,课上经常会有学生问我:老师,你幸福吗?也许作
为读者,你也有类似的好奇。
以前我也经常这么问自己,仿佛这是一个理所当然的自我要求。在这个鸡汤
和成功学泛滥的时代,会有很多专家对我们的生活指指点点,无论是出于牟利的目的,还是自恋式的善意。怎么才能让别人相信我的话呢,如果我不能用自己的幸福来证明?
现在我倒不这么问了。我已经能够理解,在偶尔的平坦和顺利之外,生活总是包含着各种困难和问题,对你我都是如此。我更愿意用心理咨询里一个常用的比喻来描述这本关于幸福的书里,作者和读者该有的关系:
如果把追求幸福比喻为登山,登顶只是瞬间的事,而攀爬的过程却艰辛而漫
长。我正爬我的山,你也有你的山要爬。有时候,你爬的那座山,我恰好也爬过。
有时候,你爬的那座山,我虽没爬过,但我从我所在的地方望过去,能够看到你攀爬的山上哪里有路、哪里有坑。我想指给你看。
幸福之道,坑多路少。原因之一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完美的、充满缺陷的世界中,但我们想象的生活却是完美的。幸福需要我们承认这种不完美,扎根于这种不完美,并从中感受真实的生机。而太多的人生问题,是因为我们想要逃离这种不完美。逃离的企图,有时被隐藏在积极改变、努力上进后面。我们经常忘记,当我们说憧憬未来的时候,其实是说现在不够好;当我们说改变自己的时候,其实是说自己不够好。而现在的自己,正是我们生活的全部。
我的家乡有一个奇怪的节日叫海泥节。每年夏天,都会有全国各地的穿着靓丽的年轻人来到海边。然后,他们会脱下干净整洁的衣服,穿上泳装,跳到海滩上的泥浆地里翻滚嬉戏。如果你总致力于怎么把生活打扫得一尘不染,你就不会知道在泥浆里跳舞的快乐。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设想读这本书的你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大概也正处于某种匮乏当中,也因此,你的内心会有种种不安。这些不安一方面推动你去想象未来、远方、更好的自己,让你急着想要成长和改变;另一方面,也容易让你对自己、对世界采取一种防御的姿态,让你在自我怀疑中裹足不前。所以,你经常觉得自己敏感内向;你有关于未来生活的远大设想,却总会责怪自己没有足够的意志力去执行它;你一边焦虑自己变平庸,一边害怕竞争的激烈;你会为如何与他人相处头疼,会纠结于他人的负面评价;有时候你会害怕孤独,有时候又宁可回归孤独;偶尔,你还会感到空虚沮丧,并经常怀疑人生的意义
如果是这样,那这本书就是为你写的。
在我设想作为读者的你会是什么样的人时,我也会经常想到我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上面描述的那类人中的一员。初中的时候,我从家乡的一座偏僻小岛搬到市里读书。现在想来,所谓的市里,也不过是一座更大的岛。但对当时的我,它已经是陌生且让人畏惧的大世界了。从小地方到大城市、恰逢青春期、在一个竞争激烈的重点中学读书、又没什么朋友我经常会感到孤独、不安,并觉得人生一片灰暗。
我处理不安的方式是读很多心理学的书,靠谱的不靠谱的我都读过。我选择了心理学专业,一直读到博士,并最终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
后来我好了。我忘记了这种好转是怎么发生的。但不是因为学了心理学,这些问题就解决了。好转像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这些让我苦恼的问题从占据我生活的中心,到逐渐淡出了我的注意,到现在它们只成了一个淡淡的影子。但我知道,我从未真正解决过它们。我只是被生活中更多美好的东西吸引了:春天的花,秋天的月,美好的爱情,在我眼前逐渐开启的、广阔的世界。我向上攀爬,一个问题变成另一个问题,一种矛盾变成另一种矛盾,回过头来,生活的苦恼一直都有,却早已不是原来的苦恼了。
生活就像骑一辆自行车。路有高有低,有缓有急,但只有在行驶中,你才知道该怎么调整、转向、把握平衡。除此之外,你还能看到别样的风景。但如果因为不安,你想把车停下来,你不仅无暇享受风景,还很容易翻车。
关于不安,我常爱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有一天,
老和尚和小和尚下山去化缘。他们走了很远的路,回到山脚下的时候,天已经很黑了。小和尚看着远处若隐若现的山顶,担忧地问老和尚:师父,天这么黑,路这么远,还有悬崖峭壁、飞鸟走兽,我们只有这一盏小小的灯笼,怎么才能回到山上的庙里呢?
老和尚淡淡地说:看脚下。
如果说本书中让我们焦虑的远方是完美又脆弱的虚假自尊,抽象又缥缈
的高远目标,对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的期待,快速免于匮乏的想象,高效专注、心无旁骛的状态,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人格,与父母和朋友的完美关系那脚下则是把失败当作反馈的成长思维、认真对待琐事的无差别心、不功利的兴趣和努力、匮乏和不安中的淡定从容、内疚与自责中的自我和解、对性格优势和缺陷的了解和接纳、在不完美关系中的自我滋养
这些远方都很好,唯一的问题是,它既不像这个真实的世界,也不像我
们真正的自己。它是我们应对匮乏和不安的想象,并不是真实的幸福。而脚下
呢,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但我们踩下的每一步都很踏实。
不用担心我们会因此走不远。脚下的路,延绵不绝。
谢谢你读这本书。希望这本探讨幸福的书,能给你一些启发。这本书的部分内容脱胎于我最初在浙江大学开设的一门叫幸福课的通识课。在那门课里,我想通过一些积极心理学的知识,来回答怎么才能幸福呢?这个问题。当然我想,怎么才能幸福呢?这个问题,是生活提给我们每个人的。答案终究也只能由我们自己来写下。而我们写下的答案,就是我们的人生。
除此之外,这本书的写成还要感谢很多人。那些上过我幸福课的学生、那些给我写信诉说烦恼的读者、那些信任我的来访者谢谢师长和朋友的指点,谢谢编辑提出的宝贵意见。至于我的家人,无论痛苦还是欢乐,你们都与我共担,这本书是献给大家的,但稿费,一分不少,都是献给你们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