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88.2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5.0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6.3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1.2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77.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09.8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6.2
|
編輯推薦: |
《弗洛伊德与哲学:论解释》脱胎于1961年耶鲁大学Terry讲座,从全新的解释学视角讨论了弗洛伊德的理论。保罗利科并不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弗洛伊德,他关注的是弗洛伊德理论的结构,以及弗洛伊德所引入的对人的理解,因此它是一个哲学的探讨。全书分为三部分,围绕三个问题展开,首先是认识论的问题,即心理分析是一个什么样的解释学问题,以及这个解释学问题如何看待人类的欲望与行为的关系。其次,是相对主义的哲学问题,解释学如何阐发一个新的自我理解的观点。*后,他探讨了一个辨证论的问题,即弗洛伊德的解释是否排除了其他文化?
|
內容簡介: |
保罗利科*的《弗洛伊德与哲学论解释》脱胎 于1961年耶鲁大学Terry讲座,从全新的解释学视角 讨论了弗洛伊德的理论。保罗利科并不是从心理学 的角度来探讨弗洛伊德,他关注的是弗洛伊德理论的 结构,以及弗洛伊德所引入的对人的理解,因此它是 一个哲学的探讨。全书分为三部分,围绕三个问题展 开,首先是认识论的问题,即心理分析是一个什么样 的解释学问题,以及这个解释学问题如何看待人类的 欲望与行为的关系。其次,是相对主义的哲学问题, 解释学如何阐发一个新的自我理解的观点。*后,他 探讨了一个辨证论的问题,即弗洛伊德的解释是否排 除了其他文化?
|
關於作者: |
保罗利科(Paul Ricur,19132005),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与20世纪另外两位著名的解释学哲学家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齐名,因其将解释学与现象学描述结合在一起而闻名于世。其一生的学术研究涉及哲学、解释学、语言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著有《恶的象征》《弗洛伊德与哲学:论解释》《解释的冲突》《时间与叙事》等多部著作。
|
目錄:
|
译者序
前言
英译者按
第一卷总问题篇:弗洛伊德的处境
第一章语言,象征和解释
第二章解释的冲突
第三章解释学方法和反思哲学
第二卷分析篇:对弗洛伊德的解读
引言:如何解读弗洛伊德
第一部分能量学和解释学:
弗洛伊德主义的认识论问题
第一章一种没有解释学的能量学
第二章《梦的解析》中的能量学和解释学
第三章在元心理学作品中的本能和观念
第二部分对文化的解释
第一章梦的类比
第二章从梦到崇高
第三章幻想
第三部分爱若斯,死亡本能,必然性
第一章快乐原则和现实性原则
第二章死亡本能:思辨和解释
第三章提问
第三卷辩证法篇:对弗洛伊德的一种哲学解释
第一章认识论:在心理学与现象学之间
第二章反思:一种主体考古学
第三章辩证法:考古学与目的论
第四章解释学:通向象征
注释
后记
索引
|
內容試閱:
|
译者序
保罗利科是20世纪具有广泛影响的解释学大师,他著述等身,已有多本著作被译成中文在我国出版。《弗洛伊德与哲学:论解释》出版于20世纪 60年代,与《恶的象征》一起,是利科从意志现象学转向解释学的一部标志性作品,在利科的解释学思想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这本书的书名是《弗洛伊德与哲学:论解释》,书名告诉了我们这本书涉及解释学方面的内容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方面的内容。把两个原本不相干的内容统一在一本书中,原因在于利科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阐释成了一种解释学,或者说,利科将解释学范畴扩展到了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属于什么性质?这是自精神分析理论出现以后一直有争论的问题。尤其是,人们对精神分析理论的科学性提出质疑。作为医生,弗洛伊德本人一直坚信他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是一种科学理论。但利科认为,精神分析活动是一种解释活动,与其说,精神分析接近观察科学,还不如说更接近历史。这种解释学的因素在精神分析理论创立初期就已存在,随着弗洛伊德思想的发展,精神分析理论作为一种解释学的性质就益发明显。精神分析理论本质上就是文化解释学,尤其随着死亡冲动的引入,沉默的死亡冲动只有通过文化才达到它喧嚣的存在。精神分析从一开始就是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中产生,并最终对当代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一种解释学。当然,利科也承认,弗洛伊德在其精神分析理论创立初具有的科学因素到最后也一直存在着,并造成了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的一些困难。占了本书很大篇幅的分析篇阐述的就是弗洛伊德思想的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科学因素越来越少,而自然哲学、神话的因素越来越多。
解释,需要被解释的对象。解释的对象就是文本。但以往把文本一般理解成文字流传物,西方人的解释活动原来就是指对古典文献和圣经的解释。伽达默尔虽然也承认其他解释对象的存在,但他仍然得出了文字流传物在解释学中具有优先地位的论断。但精神分析的对象是梦,当利科把精神分析阐释成一种解释学时,就需要把梦当作文本。在这里,利科通过引入现象学的意义、意向概念,扩大了文本原有的概念,文本成了意义的载体。利科将文本与意义之间关系的渊源直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利科指出:在文本解经之确切意义上的解释与在符号领会之广义上的理解之间存在的这种关联,可以由解释学这个词的传统意义之一,即亚里士多德在论解释一文中所赋予的意义而得到证明;实际上,很明显,在亚里士多德那里,hermenia 并不仅仅局限于譬喻,它还关涉到任何能意指的话语。不仅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中世纪的哲学已经扩大了原本局限在圣经注解的文本概念,整个自然界可以称为自然之书,这样,文本就超越了传统经文的范围。归根到底,文字表达的是意义,是意义的载体,而那些非文字的形式之所以可以成为解释学的对象,是因为它们表达了意义。正是这点的相同,使得我们能将文本概念扩展到象征、梦、行动和艺术作品中。利科进一步指出,这些非文字的东西之所以具有意义,也是因为它们进入到语言之中。除了梦以外,他讨论了象征的另一种形式:有关大地、天空、生命、树木等宇宙象征,这都是些自然物,本身无所谓意义,它们之所以进入解释学领域,是因为他们进入了人类的话语,从而使它们具有了特定的意义:对他来说,解释不仅涉及一种经文,而且涉及能被当成任何有待辨读的文本的符号群,因而也可作为梦、神经官能症的症状,以及仪式、神话、艺术作品、信仰。这样,利科就突破了传统上将文字流传物作为文本的观点,通过拓展文本概念,从而拓展了解释学的范围。文本所处的世界,就是人类的文化世界,而人类的文化世界就是人类的语言世界。事实上,利科雄心勃勃,他后来就曾说过,更不要说不使用语言媒介的叙事模式:例如,电影,还可能有绘画和其他雕塑艺术。
但不是所有意义的符号群都能成为解释学的对象,只有具有双重意指或多重意指的文本才能成为解释学的对象。利科将具有双重意指或多重意指的文本称为象征。很显然,利科没有把解释学的范围无限扩展,解释学的领地是意义世界中的一部分。这部分就是双重意指或多重意指的世界。这样,他就将单层意指排除了解释学的范围,如科学世界,它的陈述也是有意义的,但我们不能说科学世界是解释学的文本,至于逻辑,这样的形式化语言更不可能成为解释学的对象。双重意指或多重意指之间的关系是既隐又显的关系,表面的意义是晦涩的,但它又指向了第二层的意义。这种意义的晦涩正是激发解释活动的东西。利科由此将解释规定为:解释是思想的工作,这工作在于对隐藏在表面意义中的意义加以辨读,在于展开包含在字面意指中的意指层次。因此,解释学是语言世界的一部分,但不等于语言世界。
利科解释学之所以被称为一种现象学的解释学,就是意义概念成为他解释学的核心概念,利科将人类的解释活动归结为意义概念中的意向、意指的关系和运动。并且意向、意指都源自意向性的生命,并指向了人的存在意义。而当他把意义概念作为他解释学的核心概念时,也就大大扩展了解释学的范围。但现象学的解释学不是现象学,因为在不同层次的意义之间有着扭曲和掩盖的关系,所以,用现象学的看的方法已无济于事,必须进行解释。当然,利科除借鉴了现象学的思想外,还大量使用了能指、所指、指称这些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概念,这充分展现了利科与各种哲学进行广泛对话的立场。
利科在《恶的象征》中就已对解释学的范围进行了拓展,他在那里已经把解释的对象规定为具有双重意指或多重意指的象征。只不过《恶的象征》讨论的是宗教象征。《弗洛伊德与哲学:论解释》延续了《恶的象征》的相关思想,梦也是一种象征,因为梦也具有双重或多重意指的结构。梦出现在意识中,是经过伪装的,要知道它的真实意义,必须经过解释。不仅如此,梦是作为文本成为我们解释学对象的,因为只有被叙述的梦才可能成为解释的对象。精神分析活动归根到底是主体间的活动。梦的解释就是用一个清楚明白的文本代替一个晦涩难解的文本。让我们引用利科在《弗洛伊德与哲学:论解释》中一段话:它意味着人们总是可以用另一个叙事(以及语义和句法)代替梦的叙事,也意味着人们可以把这两种叙事比作一种文本与另一种文本的关系。
利科认为,精神分析的话语是一种混合话语,一方面,是意义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对梦的形成机制的说明,是力量的话语,利科将其称作解释学和能量学的混合话语,或欲望语义学的话语。梦恰恰处于意义和力量的交汇处。但力量语言或能量学要得到说明,必须经过对意义语言的解释:因此,说明明确地从属于解释。这样,精神分析本质上是一种解释学。同时,利科承认,意义的话语不能完全取代力量的话语,如果没有能量学的说明,意义的解释也无法完成。
弗洛伊德不仅为梦和神经官能症确立了解释学的地位,他对诸多文化现象,如宗教、审美的解释,也遵循着这样的解释学模式。宗教、道德、审美等文化现象可以遵循着人们对梦和神经官能症的解释模式加以解释,因为他们和梦与神经官能症一样,是一种表象。但利科指出,当弗洛伊德将对梦的解释模式推广到对宗教、道德、审美现象的解释时,他的解释模式是有局限的,这是一种从经济学-场所论观点出发的解释模式,这种解释模式可以推广到所有的对象,但它是从一种特定的角度出发进行的解释。所以,利科说,精神分析的原则既是普遍的又是有限度的。说它是普遍的,是因为弗洛伊德将他的理论推广到有关人的一切领域;说它是有限度的,是因为精神分析的模式,即经济学-发生学模式的限度。利科认为,对于像艺术创造这样的人类文化活动,亦即弗洛伊德所说的升华,简单地应用梦和神经官能症的解释模式,是不够的。这也意味着,除了以精神分析为代表的这一类的解释学外,还有其他的解释学模型。
于是,利科将以精神分析为代表的这种解释学模式称为怀疑的解释学或还原的解释学,这种怀疑的解释学无疑不同于传统的对古典文献的解释或对法律条文的解释,同时,也不同于利科在《恶的象征》所展示的对宗教现象的解释,即不同于回想的解释学。许多原来不属于解释学范围的学说和思想,也进入了解释学。不仅精神分析理论成了解释学,利科认为,马克思和尼采的某些学说也成了解释学。马克思、尼采和弗洛伊德的思想虽然有很多不同,但在一点上是相同的:对虚假意识的揭示。对他们而言,寻找意义不再是拼读出意义的意识,而是辨读出意义的表达。所以,这三位大师都在实践着解释学的原则,当然,他们所实践的解释学都是还原的解释学。
因为存在着不同的解释学模式,利科认为,存在着解释的冲突。怎样看待解释的冲突呢?利科认为,我们不仅仅要承认不同解释模式的存在,更要看到这些不同解释模式的内在统一,即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待不同的解释模式。在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同一种象征,同一个文本,可以存在多种解释方法和途径。在这里,利科利用了弗洛伊德自己创造的复因决定这个概念。弗洛伊德认为,在梦的形成过程中,因为浓缩、移置机制的存在,使得出现在梦中的内容是简单的,从这些简单的内容中可以揭示出梦许多隐藏得很深的思想
。利科说:关于梦的内容的每一个因素,我们可以说,当它在梦的思想中数次再现时,它就是复因决定的。复因决定的结构使得多种解释成为可能。利科将这些众多的解释方法归为两类模式:还原的解释学和回想的解释学,一个是揭露假象,一个是意义的向前发展。精神分析就是属于还原的解释学,这是一种向过去,向古老进行回溯的解释方式。利科指出,我们不仅应该看到不同解释学方法的对立,更要看到它们的内在统一。这种统一表现在:在每一种解释学模式的内部,包含着另一种解释学的因素。还原的解释学表面看起来是一种考古学,即向过去回溯,但利科指出,考古学如果得不到目的论的支持,是无法理解的。回溯方向的考古学内在地就与前进方向的目的论联系在一起。回溯和前进与其说是两个极端对立的历程,还不如说是同一个创造性过程的两个方面,是单一具体过程提取出来的抽象术语。利科问:是否实际上只有一个梦,这个梦不具有探索的功能,也不预言性地勾画我们的冲突的出路呢?或者反过来说,是否只有一个重大的象征符号,它是由艺术和文学创造出来,而并不投入,并不重新投入有关个人的或集体的童年之冲突和戏剧的古风之中呢?所以,回溯和前进不可分。而弗洛伊德的限度就在于,他只注意到的回溯这个向度,没有注意到前进这个向度,这不仅造成了他的理论的有限性,也使得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内部面临着困难,比如,弗洛伊德自己就承认他的升华和认同的理论面临着一些困难。而人类的文化活动本质上是创造活动,弗洛伊德的解释模式仅仅局限在解释的回溯方向,势必使得解释活动的结果只能是回溯到童年性欲的挫折中,即回溯到已经现存的东西,这样就抹杀了解释活动任何的意义创造性。在这一点上,利科认为,他与弗洛伊德是有争论的。利科将人类的解释活动看成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任何传统都因受惠于解释而得以存在;传统正是以此为代价而得以持续并保持生气。回溯与前进的统一,正反映了解释学从传统出发进行创造、通过创造更新传统的根本要求。
由此,我们发现,通过这本著作,利科不仅仅将精神分析理论纳入解释学的范围内,从而扩大了解释学应用的范围,而且,通过对弗洛伊德思想的解释和与弗洛伊德的争论,利科形成了他的解释学的一些重要理论:文本理论、具体反思、双重意指、两种解释学、解释的冲突等。如果说,《恶的象征》是利科从意志现象学转向解释学的开端,那么,在《弗洛伊德与哲学:论解释》这本著作中,利科有关解释学的基本思想都得到了阐发。所以,这既是一本研究弗洛伊德理论的著作,也是一本利科阐述自己解释学理论的重要著作。
但《弗洛伊德与哲学:论解释》又不仅仅是一本阐述利科解释学思想的著作,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比如,利科的具体反思、占有概念、主体考古学、在场和缺场的辩证法、对意识哲学的批判等,我们这里没有涉及。利科在这本著作中阐述的宗教观、美学观、道德观、文化观我们都没有涉及。在这一篇短短的译者序中,我们主要简单介绍了利科的解释学方面的一些思想,其他的方面,还请读者细细咀嚼。
本书根据耶鲁大学出版社1970年的英文本译出。利科是位博学多才的大家,我们不揣简陋,勉力译出此书,译文中如有舛误之处,还望广大读者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