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201.6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HK$
76.2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HK$
143.4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HK$
188.2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HK$
76.2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HK$
69.4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HK$
62.7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1权威性:各专业领域专家学者,亲自考察留下的珍贵资料。
2.稀缺性:大量影像资料,均为作者当年拍摄的*手照片。
3.史料价值高:真实记录了某一.时期的社会风貌或建筑或战地情形等等,成为历史*好的见证。
4.艺术性:经典的彩色影像,四色印刷。
|
內容簡介: |
1、《西洋镜:一个德国建筑师眼中的中国19061909》
本书共包括426张照片。其中288张中国建筑珍贵影像拍摄于19061909年,138张原址复拍图是循迹百年恩斯特柏石曼,重走那条路,重拍老照片的这一民间计划的初步成果。
2、《西洋镜:一个德国飞行员镜头下的中国19331936》
中国*早的航拍摄影集,收集了近200张稀见的航拍照片:西安城墙的壮丽旧影、水牛拉飞机、民国政要在飞机前的合影等。附录12张中国*早的航拍照片。
3、《西洋镜:一个美国女记者眼中的民国名流》
本书首版于1923年。八十张罕见的珍贵照片、二十余篇采访札记,生动展现民国上层社会女性多姿多彩的人生。附录40多张晚清贵族女性照片。
4、《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早拍摄北京的摄影师,100余张照片全面记录第二次鸦片战争。本书收录的照片是中国摄影收藏*重要的藏品之一,包括*早的六联张北京全景图,还有焚毁前的圆明园、清漪园的*一组照片。
5、《西洋镜:中国园林》
本书首版于1949年,收录了400幅园林珍贵影像,10万字园林艺术总论,系统论述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和发展流变,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园林研究开山之作。另附录醇亲王奕府邸罕见照片60幅。
6、《西洋镜:清代风俗人物图鉴》
本书主要包含《中国缩影》《中国刑罚》与附录三个部分。收录了80余幅西方艺术史上经典的彩色影像,生动呈现200年前多姿多彩的市井风俗画卷。
|
關於作者: |
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德国皇家柏林工业高等学院中国建筑学教授,中国建筑摄影鼻祖,全面考察和记录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人。1906年至1909年间,在德意志帝国皇家基金会的支持下,柏石曼跨越14省,行程数万里,对中国的皇家建筑、寺庙、祠堂、民居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出版有《中国建筑艺术与宗教文化》系列三卷本、《中国建筑》等作品。
喜龙仁Osvald Sirn,18791966:20 世纪西方极为重要的中国美术史专家,曾担任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艺术史教授、瑞典国家博物馆绘画与雕塑部主任馆员等职,首届查尔斯兰弗利尔奖章获得者。代表作有《北京的城墙和城门》(1924)、《中国雕塑》(1925)、《中国北京皇城写真全图》(1926)等。
赵省伟: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目前关注于中国历史影像的收藏和出版,藏有海量中国主题的法国、德国报纸和书籍。编有《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法国彩色画报记录的中国18501937》《西洋镜》系列等书。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园林自然主义的艺术品
第二章 山水
第三章 花草树木
第四章 中国园林的建筑元素
第五章 文学和绘画中的园林
第六章 更为古老的日本园林
第七章 部分私人园林
第八章 三海(北京北海、中海、南海)
第九章 圆明园
第十章 颐和园与玉泉山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醇亲王奕及其府邸
|
內容試閱:
|
中国园林,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与世界上大多数的园林相比更具想象力和创造性,或者说,更具艺术性。中国的园林并不是对自然的简单复制,既不单纯机械地依赖于已有的自然景致或山水构图,也不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其进行大规模深度改造。中国人对于自然的深刻感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艺术思维和观念,然后通过园林这种形式表达出来。中国园林的意象塑造有着惊人的魅力和如画般的美感,这使其鹤立于世界园林之林。但,这种意象也会随着复杂的人工造景的增加而减少。难以理解的是,中国园林鲜有统一的规划设计。如此造成的最好结果便是,中国的园林都有一种随性的艺术节奏。
这种自然主义的园林,在描述和分析的时候就不能一概而论。中国园林不同于遵循几何构图的欧洲园林和千篇一律的日本园林,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规避正规化的分析。究其原因,更多的是出于其构成要素及周遭环境强化激荡出来的自然韵律,而不是自身内部的布局设计和布景安排。描绘清楚这种自然氛围下的各种元素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比如那些镂空的石头造就的生动斑驳的影子、轻缓的水流节奏、肆意盛开的可爱娇美的莲花,更不用说那些少数会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组成元素。这有些难以置信,其实无非依循大自然无常的变化本质。越是荒草丛生,这些构成元素越能冲破限制和束缚,从而主控整个园林。我们见到的大多数中国园林正是这种自由放纵的状态。
这并不是说中国园林没有任何设计规则和典范,只是不像欧洲在园艺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步调一致的一系列发展阶段。据了解,中国园林与无拘无束的大自然保持了更为亲密的联系,而其出人意料的不规则造型也更能激发观赏者的想象力,而非理性思考。但无论这些感受和想象有多重要,都不能成为一项综合调查的基础。调查研究必须建立在更为实在的要素之上,比如中国园林的设计者们是怎样工作的、他们遵循的普遍原则是什么等,直到能够判断并记住这些东西在远东的重要性。
需格外注意的一点是,中国园林艺术与绘画艺术息息相关。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那些伟大的画家铸造了典型的中国园林。那些激发他们灵感的想法和在他们的绘画作品中展现出来的一样。中国的园林和中国的山水画一样极为优秀,其中山和水都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次是树木、花草以及各种各样的装饰性建筑。所有的构成部分都是平面安排的,如蜿蜒的小径、封闭的围墙、桥梁以及栏杆。(图3)
研究中国园林绝不能像研究规范的花圃一样,从一个特定的点开始,然后全面展开。中国园林由大大小小的独立景观组成,尽管它们一个接一个构成统一的整体,但仍然要循着观赏者的脚步一点点地发掘它的美。沿着迂回曲折的小径,越过山石湖泊,穿过暗道连廊,稍作休憩,对着缓缓流过古旧石桥的流水略作沉思,然后或终将抵达一个未经雕饰的石亭,登上阶梯,站在高处,展现在眼前的将是林间的一处迷人景致。(图4、5)这些景致常见常新,越深入观察就越会发现其美妙采撷不尽,这种源自未知的诱惑力也使其永葆神秘魅力。这种享受类似于鉴赏一幅长卷轴的平面画卷。随着连续景致的展开,鉴赏者一再被画家构造出的理想世界所吸引,并随着画面的转变越来越深入其中,不能自拔。当然,将山水画和园林构图区分开来并非难事,它们毕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艺术形式,各自的表达媒介也有非常大的区别。但是这种对两者的比较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这样做可以阐明中国人的构图喜好。(图1、2、3)
要总结对中国园林的印象,第一个难题就是中国的疆域实在是太辽阔了,南北的气候和植被差别很大。要说设计原则,广州的园林和北京的也显然不同,就像建在河边的园林肯定不能复制到山上去一样。气候的不同造就了多样的环境,也形成了不同的园林和不同的实用目的,这样的差异简直无穷无尽。我们只集中讲述某些主要的园林类型,它们从古代起就流行于中国。
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的园林也分两种:城镇园林和乡村园林。但这两种园林在中国的重要程度和西方国家不同。城镇园林种类更多,也更为富丽堂皇,其地理位置跟我们的相比也往往更为优越,至少比中世纪以后的地段好。在中国,越是富裕贵气的大城市,越是有一些明确的特征,极容易便与小城镇区分开来。它们周遭设有大农场、漂亮的园林,储备有丰富的蔬菜,还有充足的水源,当然这些资源大多数情况下都被墙封闭了起来。这些园林本就不为外界所造,而仅仅是为了园林主人及其家人和朋友而设。实际上,园林就是他房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7)所以,园林的日常图景、设计安排以及魅力都只能被少数人所见。无论是围墙里的一棵柳树,还是几块大石头(图8),抑或布置有水塘、亭阁、假山、曲折小径的大片园林用地,都是园林主人宅邸的自然拓展,似在邀请人们游玩、休息和冥思。一般来说,园林里要有凉亭或者厅堂,其用途不仅是供人们喝茶、用餐,还用来赏花、邀月、弹琴、做诗,又或谈理论道。文人雅士们的上述日常追求多半都在园林中进行,而非室内。在中国,室内室外的活动不像我们区分得那么明确。要解释这一点,不能仅仅归因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相对温和的气候,而无疑应归结于中国人那不同寻常的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后者已成为中国人性格的一部分。他们倾听自然声音、感受自然心跳的方式与我们截然不同。园林对于他们的意义要远大于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