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HK$
80.3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HK$
57.3
《
收尸人
》
售價:HK$
74.8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HK$
91.8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HK$
68.8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HK$
113.6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HK$
135.7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HK$
57.3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下,计算机和IT相关各专业学生学习创新思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全新编写的课程教材。本书详细介绍了IT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的思维技法,创新从这本书开始。
|
內容簡介: |
全书包括创新的基础知识、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 行动计划、计算思维与工程教育、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创新等级与技术系统进化、创新原理及其运用、解决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知识产权保护与软件著作权、用TRIZ方法解决创新问题等内容,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浅显易懂又理论联系实际。
|
關於作者: |
周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授,国家科学技术部认证的创新工程师,创新培训师。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计算机专业教育经验丰富,著作等身,是浙江省创新方法推广教师团队的核心成员。目前主要从事计算机专业教育以及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教育、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教育。近期在多家出版社连续出版《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高校教材多部。正在积极探索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计算机教育的结合。主讲课程:《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大数据导论》、《大数据可视化技术》以及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多门课程。王硕苹,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副主任。浙江省科技创新团队成员,2014年美国阿拉巴马大学计算机系访问学者。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交通、海量数据交换、无线车载网等。 近年来主持和主参省部级项目科技项目3项,负责企业委托项目多项,完成科研经费200余万元,参与编写出版教材多本。主讲课程:《管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导论》以及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多门课程。
|
目錄:
|
第1 章 创新概述................................... 1
1.1 发明与创新.......................................... 1
1.2 科技创新体系...................................... 5
1.3 知识创新的内涵.................................. 7
1.4 技术创新的定义.................................. 8
1.5 管理创新及其四个阶段....................... 9
1.6 融合创新及其发展............................ 11
1.7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 14
实验与思考................................................ 19
第2 章 创新驱动发展.......................... 22
2.1 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 22
2.2 创新驱动发展三步走战略......... 24
实验与思考.................................................28
第3 章 互联网 行动计划................ 31
3.1 互联网+的概念...........................31
3.2 互联网+时代的特征...................36
3.3 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40
实验与思考.................................................47
第4 章 计算思维与工程教育................ 50
4.1 计算思维............................................50
4.2 工程素质............................................54
4.3 工程教育与《华盛顿协议》..............56
4.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特点................. 59
4.5 CDIO 工程教育模式.......................... 61
实验与思考................................................ 64
第5 章 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创新............ 66
5.1 集成电路的后摩尔时代..................... 66
5.2 新型硬件智能设备..................... 70
5.3 下一代通信与移动互联网................. 72
5.4 云计算与大数据................................ 76
5.5 物联网引领信息技术革命................. 83
实验与思考................................................ 91
第6 章 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 93
6.1 大数据的结构类型............................ 93
6.2 思维变革之一:样本=总体............... 94
6.3 思维变革之二:接受数据的
混杂性................................................98
6.4 思维变革之三:数据的相关关系....102
第7 章 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 110
7.1 思维定势..........................................110
7.2 创造性思维......................................112
7.3 创新问题的传统方法.......................118
7.4 创造性思维技法...............................122
实验与思考...............................................136
第8 章 创新等级与技术系统进化....... 142
8.1 TRIZ 起源与发展.............................142
8.2 TRIZ 重要概念................................. 145
8.3 发明的五个级别.............................. 152
8.4 S 曲线及其作用............................... 155
8.5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158
实验与思考.............................................. 169
第9 章 创新原理及其运用................. 173
9.1 创新原理的由来.............................. 173
9.2 典型创新原理解读.......................... 174
9.3 运用创新原理解决汽车安全气囊
问题.................................................. 184
实验与思考.............................................. 188
第10 章 解决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 194
10.1 技术矛盾与矛盾矩阵.....................194
10.2 利用矛盾矩阵求解技术矛盾..........198
10.3 物理矛盾与分离方法.....................202
10.4 利用分离方法求解物理矛盾..........209
10.5 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的关系..........211
实验与思考...............................................217
第11 章 知识产权保护与软件著作权... 222
11.1 知识产权的概念.............................222
11.2 知识产权保护.................................226
11.3 软件著作权申报.............................227
11.4 专利申请书.....................................230
11.5 发明申报书.................................... 232
第12 章 用TRIZ 方法解决创新问题... 235
12.1 科学效应及其作用........................ 235
12.2 破坏性创新技术............................ 240
12.3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技术
进化................................................ 244
12.4 飞机机翼的进化............................. 246
12.5 课程实验总结.................................251
附录.................................................... 255
附录A IT 各专业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
方法学习感悟........................255
附录B 40个创新原理............................259
附录C 3939 矛盾矩阵...(见书中插页)
附录D 本书部分实验参考答案和解决
方法...........................................269
参考文献............................................. 274
|
內容試閱:
|
从计算机诞生之日起,信息技术产业已经在快速发展的轨道上走了几
十年。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概念、新技术、新模式的
不断涌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内涵和外延将不断扩展。从信息技术的角度
来看,大物移云和人工智能是时代发展的显著特征。以物联网、云计
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互关联、
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以互联网 为
核心的国家行动纲要引导下,展现出强劲的融合力量和创新实力。
研究表明,创新的先锋团队众多的诺贝尔获得者的成功途径,一
是科学发现,二是科学仪器,三是科学方法。其中科学方法的核心是创新
方法,几乎有三分之一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靠科学的创新方法实现了研究
的突破性进展,可见创新方法对于科学研究的极端重要性。建设创新型国
家,核心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方法必须先行。
1946 年,苏联科学家根里奇阿奇舒勒(19261998)开始了发明
问题解决理论(TRIZ)的研究工作。在以后的数十年中,这位发明家投入
毕生精力,致力于创新研究。在他的带领下,苏联的几十家学校、研究部
门和企业组成专门机构,先后分析了世界的几十万份发明专利,总结出技
术进化所遵循的普遍规律,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时采用的创
新法则,创建了一种由解决技术问题、实现技术创新的各种方法组成的理
论体系TRIZ。
TRIZ 源于对高水平发明专利的分析,目前,正逐渐由原来擅长的工程
技术领域,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生物科学等多种领域逐渐
渗透,尝试解决这些领域遇到的问题。
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从源头推进我国的自主创新,
2008 年,国家科学技术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协会四
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
要推进TRIZ 等国际先进技术创新方法与中国本土需求融合特别是推
动TRIZ 中成熟方法的培训。
作为一种技术与经济相关联的活动,不管是发明、创造,还是革新,
最终都应该转化成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才能称得上是创新。阿奇舒勒所提出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强调通过发明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发
明的实用化,这符合创新的基本定义。
实践表明,运用TRIZ 创新,能够帮助我们突破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
分析问题,进行理性的逻辑思维,揭示问题的本质,确定问题的进一步探
索方向,能根据技术进化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最终抓住机会来彻底
解决问题,并开发出富有竞争力的创新产品。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本书是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新形势下编写的教材。全书包括创新的基础知识、创新驱动发展、
互联网 行动计划、计算思维与工程教育、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大
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创新等级与技术系统进化、
创新原理及其运用、解决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知识产权保护与软件著作
权、用TRIZ 方法解决创新问题等内容,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浅显易懂又理
论联系实际,内容编排充分考虑了教学的特点与需要。
本书是2016 年度杭州高校精品课程项目《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建
设成果之一,得到了2013IM020900 浙江省创新方法应用推广与示范
2014F30031 浙江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与服务基地建设(一期)
2014F30008 浙江省科技人才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KT2015041
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生创新方法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示范
项目的支持。
本书由周苏编著,王文、孙曙迎、褚赟、张丽娜等人参加了本书的编
写工作。本书的编写工作得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省科技人才教育中
心、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的支持。欢迎
教师索取为本书配套的教学资料。E-mail:zhousu@qq.com,QQ:81505050,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ousu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