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TOEFL写作和口语老师一定都被问到过如下问题:老师,我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口语水平?最常见的答案就是多写多说,这简直是最对但又最没用的答案。它是对的,因为多写可以提高写句子的熟练度,增加临场的适应度,甚至提高打字的速度;但是多写很难提高句子的质量。如果没有老师帮助改作文,学生很可能一直只能写出同一个水准的句子,过去犯的语法错误未来还会继续犯,过去写Chinglish,未来还会继续写Chinglish。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在课上,我会经常增加写句子的主题,帮助学生掌握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平行结构等复合句型的写法。但是最后总会落入一个窘境,本以为最困难的复合句其实是最简单的,因为它们有规则;而最终阻挡学生写出高质量文章的根本原因,恰恰是组成每个复合句的简单句。一个最简单的语义单元该如何表达?在这一点上,学生和我之间通常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而这个问题恰恰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解决的。那该怎么办?我会告诉学生们要多读,真正输出的素材来源必须是输入过的语言。我们很难凭空写出、说出一个大脑中没有储备的句型。
那读什么?市面上范文书那么多,为什么我要再写一本呢?原因在于TOEFL考试的本质。纵览TOEFL考试口语和写作的评分标准,你会发现,除了中心思想的统一、逻辑的连贯一致性、每个分论点的充分展开以外,TOEFL考试几乎没有更深层次的思维和逻辑要求。不像GRE考试的分析性写作部分,TOEFL考试不要求我们思维全面,不需要我们客观,不需要我们具有思辨性,更不需要我们深刻。因为TOEFL考试的本质是对语言的测试,因此好的语言才是关键。那什么才算好的语言呢?自小就受到中式应试教育的洗礼,中国的考生们经常默认好的语言就等于华丽的句型和辞藻。是的,TOEFL考试也明确要求了词汇量的体现和句型的多样性。但多少词汇才算体现了词汇量?多少种句型才算体现了句型的多样性?只要看过TOEFL考试的官方范文,你就会发现,标准的满分文章根本就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夸张的词句变化。这些文章的最大语言特点就是日常化,而这恰恰是过去范文书中最缺失的东西。
纵览市面上现有的范文书,无论口语还是写作,对于某一个话题,书中提供的答案无非是:我支持反对该观点。我有以下三个理由支持。第一第二第三,但没有任何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如此说话的。作为一个有过多次TOEFL考试经历的教师,我每一次在考场上都是用最自然的语言,像日常对话一样地把我的答案表达出来。我在意的不是考官看完我的文章会不会震撼于我所使用辞藻的优雅,我希望的是他看完之后会说这样一句话:这人是美国人吧。因此,以口语为例,我主张的不是多说复合句,而是能够把最简单的故事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且要像日常生活中一样拥有节奏,拥有情感。不需要充分的理由,不需要全面的思考,只需要像一个普通人日常说话一样的感觉,仅此而已。
比如,我在2013年的一次托福考试中遇到的口语题目是:艺术天赋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很多考生可能会下意识地回答:I think artistic talent is inborn, for the following three reasons. First, ...然后发现连第一个理由都很难找到。我是如何回答的呢?下面就是我45秒的答案:Yeah, of course its inborn. Take myself for example. Ive been playing piano for like 12 years. Wow, its a long time. You know, I play relatively well. But, I dont get it. If I hear a song, its about the sky, I may think its about love. I just dont get it. But my sister is different. Shes been playing piano for only 2 years. But she gets everything. When she hears a song, its about love, she feels emotional, she feels passionate. She gets it. Of course its inborn!这是一个满分答案。没有任何高级辞藻,所有句子都是短句,甚至充满了语法错误,也没什么逻辑连接。但这就是口语,我们日常说中文很少有人堆积长句,很少有人连续使用因为、所以、尽管、况且,我们是靠语气让对方懂得我们是在递进、转折抑或让步。我总在微博上看到人们转发类似话题:让你的语言更华丽的词汇,其内容无非是二十种替换important的方式,或者十八种替换good的表达。每次看到这些我都很抓狂,因为每一条转发基本就代表着又一个人被引入歧途。
写作也是类似的问题。即便在写作考试中,我不会像在口语考试中那样无视语法问题,但我也不会因为是写作考试而要求自己写出学术论文一样的书面语言,它仍然可以是生活化的、充满了幽默和情感的语句。比如,我遇到的一道写作题目是能否通过一个人的穿着来了解一个人。我的一个正文段落是这样的:There is no doubt that ones character can be reflected through the clothes he chooses. When I was in college, I had quite a tough time. I was depressed and unconfident. All day long I wore clothes with dark colors, black, grey, brown and dark blue. All I wanted to do was to hide myself in the crowd. Fortunately with time passing by, now I become this shiny person, confident and outgoing. You can surely imagine that now I am always in white, red, yellow, orange, and sometimes even pink. I am a guy! I want to affect people around me with my optimism, especially my students.还是很简单的段落,仍然帮助我拿到了满分,因为这就是一个正常的美国人的表达方式。
很多考生在考场上总是为题目寻找全面的论述理由,非要找到三条理由佐证自己的观点。但很多题目根本找不到那么多客观的理由,即便找到了也很牵强,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靠亲身经历和个人感受来支持自己的看法。有些考生因为自己语言能力欠缺,就认为需要背一个固定的模板,在考场上用同一个模板就可以得到好的分数。这是一种极其功利但又极其荒诞的想法。如果这个方法真的能够得到高分,我自然会推荐,但问题是,这个想法背后的一个重要假设是,所有话题都适合套用同一个模板来写。然而,如果一个题目背后只有一个明显的合理理由,但某个考生又非要把这个题目用在三理由展开法当中,势必最后的结果是,他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思考思路上,意味着他几乎没有多少时间来审视自己写出来的语言,最终肯定得不到满意的成绩。
有些考生会问,如果不背固定的理由,考场上是否能够做到把这些句子说出来呢?我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根本不是难事。我在课堂上就做了如下的训练:拿到一道题目,用30秒钟的时间把最简单的故事想出大概结构,挑最核心的一些词写在笔记上,让学生看着这些词拼出简单句构成的回答。比如刚才的题目,我在笔记上呈现的就是inborn, myself, piano 12 yrs, not get, skylove, sister, piano 2 yrs, get, love song, emotional。结果我发现,很多同学第一次上手就没有问题。因此,他们平时只需要练习如何把一个话题用30秒钟准备时间转化成一系列简单信号词。那么,这又如何做到呢?TOEFL的话题是有限的,常见的主题无非就是科技、交通、娱乐、媒体、教育、家庭、工作、朋友、消费、医疗、环境等。很多学生花了两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来训练考试窍门,这其实是南辕北辙。最直接、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每天寻找一个主题,把相关话题的答案全部过一遍,在考场上遇到这些话题时自然就有思路了,这根本就不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综上所述,才有了这本素材书的出炉。它的目的既理想化又功利。理想化在于,我希望通过更地道的日常用语让大家拥有真正学英语的感觉。我不希望同学们辛苦准备了TOEFL考试,最后去了美国却连日常交流都做不到。因此,这本书中的口语素材都以日常对话场景为背景,充满了地道的口语表达,而写作的主题也大多选择的是日常话题,充满了情感性的表达方式。并且,为了让同学们学会这些表达方式,书中还提供了大量例句和翻译练习,帮助同学们真正掌握这些用法。但这本书又是功利的。其主题涵盖面极大,覆盖了过去TOEFL考试考过的绝大部分常见主题。希望同学们花时间去熟读每一个话题,不仅仅为了掌握一道题目,更重要的是融会贯通,能够将一个素材熟练地进行调整,运用到不同的题目中。因此,每一个主题的例文之后我们都配置了大量过去TOEFL考试中曾经出现的相关话题,并引导同学们将刚学过的内容应用到新的题目当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