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HK$
143.4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HK$
188.2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HK$
76.2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HK$
69.4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HK$
62.7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HK$
109.8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HK$
65.0
|
編輯推薦: |
《东方智慧丛书》精心挑选代表中华文化的《论语》《老子》《弟子规》等几十种典籍或专题,以全译、节译的方式翻译成东盟十国八种官方语言(泰语、越南语、印尼语、马来语、老挝语、缅甸语、柬埔寨语、英语),以纸质和数字图书形态实现中华经典文化在东盟的规模化、零障碍传播。丛书总的出版规模计划100种(册),文图并茂,精装彩印,力求读者喜闻乐见。《朱子治家格言》汉柬对照本,对《朱子治家格言》原文精确释析,并做柬埔寨语对照翻译,是柬埔寨语人群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必读入门书。
|
內容簡介: |
《朱子治家格言》是中国清代以来一篇影响巨大的家训,作者朱用纯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阐述了家庭安全、卫生、饮食、宴客、房田、婚姻、祭祖、读书、教育、理财、交友、纳税、为官、积德等诸方面的问题,目的在教育人们成为一个正大光明、知书明理、生活严谨、宽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朱子治家格言》(汉柬对照)为中华文化重要典籍《朱子治家格言》的汉语和柬埔寨语对照本,精确释析,精心翻译,并配绘精美插图,为柬埔寨语人群阅读《朱子治家格言》提供了一个优质读本,实现了中华文化的良好传播。
|
關於作者: |
樊华杰,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中国哲学硕士毕业。现任北京太奇教育集团元儒书院秘书长。
韦柳宇,广西民族大学柬埔寨语教师。
关瑞琳、尹红、刘荣,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
张葆全,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广西儒学学会名誉会长,广西儒学学会孔子学院名誉院长。
汤文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
刘志强,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教授。
|
目錄:
|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4自奉必须俭约,燕客切勿留连。
5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6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7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8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9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10居身务期质朴,训子要有义方。
11勿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12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13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14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辞严法肃。
15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16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妇求淑女,勿计厚奁。
17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18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19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20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21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倚。
22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
23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24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25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26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27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28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29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30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
內容試閱:
|
总 序
文化交流对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至关重要。季羡林先生曾指出,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文化一旦产生,就必然交流,这种交流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的。由于文化交流,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才能互相补充,共同发展,才能形成今天世界上万紫千红的文化繁荣现象。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亦然,并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中国与东盟许多国家地理相接,山水相连,不少民族之间普遍存在着跨居、通婚现象,这为文化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地理与人文基础。其次,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建立起的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的交通条件。
中国与东盟诸多使用不同语言文字的民族进行思想与文化对话,自然离不开翻译。翻译活动一般又分为口译和笔译两类。有史记载的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口译活动可以追溯至西周时期,但严格意义上的笔译活动则出现在明代,至今已逾五百年的历史。
在过去五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东盟国家大量地译介了中国的文化作品,其中不少已经融入到本国的文化中去。中国译介东盟国家的作品也不在少数。以文字为载体的相互译介活动,更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推上了更高的层次。
2013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中国与东盟携手开创了合作的黄金十年。他呼吁中国与东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造新的钻石十年。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对外介绍好我国的内外方针政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于是,把中华文化的经典译介至东盟国家,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还蕴含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所谓交流,自然包括迎来送往,《礼记》有言: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中国与东盟国家一样,既翻译和引进外国的优秀文化,同时也把本国文化的精髓部分推介出去。作为中国最具人文思想的出版社之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构想了东方智慧丛书,并付诸实践,不仅是中国翻译学界、人文学界的大事,更是中国与东盟进行良好沟通、增进相互了解的必然选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广西民族大学作为翻译工作的主要承担方,都是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拥有东盟语言文字的翻译优势。三个单位的合作将能够擦出更多的火花,向东盟国家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认为,文化交流是新的全球化现象。 我们希望顺应这一历史潮流与时代趋势,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是为序。
刘志强
|
|